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六百九十二章 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六百九十二章 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大年初一,元朔之日。

李彦起身洗漱,小黑蹲在他边上,一起刷牙。

想到后世比给猫咪洗澡还要困难的,就是给猫咪刷牙,甚至以前给小黑刷牙它都是不太愿意的,现在都会自己主动了,李彦嘴角微扬。

而小黑麻溜地洗漱完毕,来到后院练武场,看着横七竖八的手下,威严的喵了一声。

猫儿起身,追随小黑离去,然后卢俊义一行无缝入场晨练,打熬气力,强壮体魄。

看似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们三三两两,主动研究配合技巧,互相探讨,显然与之前又大有不同,这点让李彦更加欣慰,吃完早饭后,在书房内将最后的教材编写完毕。

等到蒋敬来到面前,正好交托过去:“之前未参加蒙学试的孩子,在学完《三字经》《千字文》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学习这份教材,印刷方面我会交给印书坊,尽快出书。”

蒋敬接过,发现封皮书名写着“科学”两字,还有编号“初学卷壹”,奇道:“兄长之前不是说过,那《五年蒙试三年模拟》还有后面的解试、省试和殿试部分么,难道就是这本?”

李彦摇头道:“《五年三年》系列是试卷,这套是教材,两者的性质不一样,可以配合使用,靠着试卷来吃透教材。”

蒋敬有些动容:“兄长你专门为科学,编了一套教材出来?”

李彦道:“是的,这也是一门学说啊!”

大宋自开国以来,就在宣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代代的洗脑,外加一榜进士所受到的社会尊敬和实质利益,确实当得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社会各个阶层自然对科举趋之若鹜。

李彦了解历史上的各个大事件,从无数前人的教训上,清楚地知道,别管个人出发点是否好,跟整个社会的氛围背道而驰,是绝对没有好结果的。

所以他要做的,是巧妙的改变和引导,你们不是喜欢科举么,那我就兴科学之路。

当然,话术要漂亮些:“大宋的学术氛围是极好的,儒学明体达用,对于古代经典的解读,趋于实用化。”

“诸如王文公的新学、司马温公的朔学、东坡先生的蜀学、横渠先生的关学、程氏兄弟的洛学……皆盛极一时,其他的各派学说也都有可取之处,如此思想的碰撞和争鸣,恐怕只有追溯到先秦时的百家争鸣了。”

蒋敬当然明白如今学术氛围的推陈出新,各大书院每一届都有新的学术思想迸发出来,却依旧觉得夸张:“可科学不比其他,各大书院虽然都有涉及,但就算是当年的太学体,也没敢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学说……”

李彦道:“科举考试主要的目的,是评测考生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但其中也蕴含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此前嵩阳书院为何会折戟沉沙,他们就败在了看似简单的一招‘提前交卷’上面,这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还有很多,而我的教材也是如此,你可以看看。”

蒋敬翻开,看向这一卷的目录,然后一怔。

有些条目他能看懂,比如字形、字义、句意、阅读理解、作文等等,有些就比较懵了,比如自然、辩证、象数、人事、官政等等。

关键是,这还只是初学者的第一册,以后的内容岂不是更多?

李彦微笑道:“不要有负担,我们既不是大书院,也不是名儒,就是先教着,看看效果如何。”

他的观念向来是先得人,再行事。

大唐世界,有大唐朝廷这个现成的体系,在内卫平步青云后,培养心腹手下顺理成章。

到了大宋世界,决定改朝换代,难度自然倍增,一切从零开始,甚至还要考虑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所以岁安书院在李彦的设想中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建立学术上的权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重要性能与根据地并驾齐驱,文武缺一不可,才是他想要的改朝换代。

蒋敬顿时觉得自己肩头上的担子沉重起来,重重点头:“请兄长放心,我一定竭尽心力!”

李彦道:“你也好好学,今年又是科举之年,无论朝堂环境如何,凭借自己的本事,在天下学子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蒋敬双目明亮,拱手道:“是!”

正当蒋敬拿着教材,准备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好请教一番时,时迁突然跃了进来:“兄长,出事了!开封知府吴居厚被灭了满门,凶手疑似是丁判官!”

李彦闻言并不诧异,面色却也一沉:“这么快?”

……

“丁判官,你怎的就离我而去了啊!!”

与此同时,高家宅内。

听到高俅在房内悲呼,外面的高廉和赶到的焦挺面面相觑。

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吴居厚全家被丁润所杀,怎么听这位悲伤的语气,好像反过来一般?

等到里面的动静好不容易静下来,两人才走了进去。

焦挺近来刚刚得高俅看重,在这等大事上不好发言,高廉终究是对方的堂弟,还是凑上去道:“高提举,丁判官应是无碍的,可现在文臣纷纷到宫内请命,这简王府大火还没几日,又发生这般大案,我们该怎么办?”

红着眼眶的高俅怒道:“在家里你还称呼职务?”

高廉:“……”

高俅也知道迁怒堂弟不对,但还是忍不住伤感地道:“你们不懂,丁判官与我何其投缘,我们一起缉拿贼人,一起铲除奸佞,一起抄家……可现在,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他是真的难过,没想到大年初一收到这等噩耗,更是知道这件事势必让朝廷震怒。

开封知府,不仅是宰相的预备役,更代表京师国都的颜面,这样的高官在大年初一死于府中,还被屠了满门,影响实在太恶劣了。

所以高俅勉强压制住心情,开口道:“备马!入宫听命!”

数匹快马出了高家,向着皇宫而去。

路上的行人并不多,汴京罕见地现出几分冷清,但从明天开始肯定又会热闹起来,并且一连热闹到元宵节。

对于官员来说,新年有七天假,所以今日被惊动的都是额外加班,而当高俅路过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吏员进出的开封府衙前,却立刻停下马来。

倒不是因为开封府衙的最高长官人没了,却是不知道是哪个杀千刀的这么勤快,居然在衙门前的通缉告示中央,又贴上了一张通缉画像。

毫无疑问,正是丁润。

看着与公孙昭并列的丁润,画的还挺像,那大脑袋特别有神韵,高俅心中五味杂陈,明明之前还一起缉拿着邪教贼子游街,一个称青天,一个称阎罗,怎么突然之间,就成了对立的关系呢?

正再度伤感着呢,眼角余光一闪,一道熟悉的身影似乎掠了过去。

高俅面色微变,翻身下马:“你们先去皇宫前等待,我在开封府衙内寻找一下线索。”

高廉和焦挺面色变了,却见高俅已经大踏步走了进去,想了想还是没敢抗命,策马离开。

而高俅来到了开封府衙的一角,距离丁润原本办案的屋舍不远的地方,就见一个大脑袋探了出来,对着他笑吟吟地道:“高兄!”

高俅神情极为复杂:“丁……丁兄弟,你这又是何苦呢?”

丁润将吴居厚和赵挺之的谋划简单讲述了一下:“我现在出手,还能趁其不备,出一口恶气,等到真被他们告到官家面前,他们有所戒备不说,各部司也会派人来抓我,官兵对付邪教徒不顶用,抓自己人说不定有能耐得很,到时候我只能灰溜溜地逃走,想想就气啊,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

高俅大为不满:“他们要污蔑你,你为何不先跟我和林公子说呢,难道不相信我们能护住你?”

丁润笑了笑:“高兄,我与你不同,我身上确实有事,贪污受贿,拿了不少好处,他们不叫污蔑,只能叫针对,毕竟平日里贪污些钱财不算事,百官都在贪,但到了内斗之时,就是最好的攻讦借口。”

“有些事情是避不过去的,朝廷一向如此,我早在皇城司时就看得清楚,只是那个时候穷困得没有贪污的机会,后来成为判官,还是因为公孙昭上了通缉榜单,结果现在我也上去了!”

“那通缉画像是我亲手贴的,也是我当判官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想来还挺有趣……”

说到这里,丁润仰天长叹:“我以前觉得小师弟刻板迂腐,才会处处碰壁,当不了大官,直到我从皇城司亲自进了开封府衙,才发现不全是公孙昭的问题,世道如此,我能怎么办呢?”

高俅张了张嘴,想要开口,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丁润叹息片刻,收敛情绪,正色道:“你我投缘,我来见一见高兄,主要也是想询问一下,接下来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让我舍了性命,投案自首是不可能的,但其他事情倒是能相帮一二,毕竟此事很可能影响到你……”

高俅心头感动,也觉得不能辜负这份情谊,甚至首次不先去请教林公子,断然道:“你出城吧,越快越好!”

丁润笑道:“还没结束,不过放心,我不会让你为难的……”

他深深凝视了高俅一眼,想要开口,但最后也只化作重重的一抱拳和最后的一句话:“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目送丁润洒脱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中,高俅眼眶大红,泪水终于忍不住落下。

几许悲伤,几许彷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