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七百三十六章 有人在游街示众,有人的书院和酒楼红红火火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大兄!你的心好狠!好狠呐!!”

王继英站在囚车里,双手枷固,披头散发,背后鲜血淋漓,都渗出了囚服。

他起初还犹豫着是不是要亡命天下,后来想走都走不掉了,被兄长王继忠派出的家将看守得死死的,最后送入牢中,开堂问罪,挨了四十脊杖。

结结实实的四十下啊!

若不是平日里打熬气力,身强力壮,恐怕当场就没了。

即便如此,李清臣也没有放过他。

丧子的痛苦与仇恨,让这个老者迸发出最后的力量,衙门的效率从来没有这么快。

正常情况下,地方其实是不足以审判这位兵马都监的,要押往京师受审,但在士大夫所理解的“法理不外乎人情”的通融下,这场性质恶劣的案件不仅迅速审判定罪,还将之游街示众。

“真的是王都监……”

“呸!什么都监,那些贼匪强人都是他养的,我父行商,被其劫于道中,不幸遇害……这恶贼该死啊!”

“砸不砸?砸不砸?”

此时街边两侧,大名府的百姓齐聚,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拿着臭鸡蛋、烂菜叶和石子石块,蠢蠢欲动。

显然,这位王都监在百姓心里的真实形象是很不堪的,现在一朝被打入尘埃,自然有人想要报仇雪恨。

而衙门的衙役也没有保护在左右,有种放任动手的意思。

可惜,人群中很快传来骚动。

因为一队队士兵出现,开始跟随着游街的队伍,保护中央的犯人,并且用恶狠狠的眼神,瞪着两侧的老百姓。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不仅是今日,自从王继英被抓后,近来北军中多有闹事者。

虽然还不至于酿成兵变,但已经有了不好的迹象,为谁鸣不平的,不问可知。

而大名府的百姓们固然十分痛恨这个明明应该保家卫国,却带头欺辱当地百姓的兵匪,但在这些凶神恶煞的注视下,终究还是没人敢开砸。

衙门也不想与那些士兵产生直接冲突,没有将其驱赶,但知府有命,让王继英这般轻松过关是不可能的。

所以绕完了一圈,继续以罪大恶极,以儆效尤为理由,接着在城中游街。

就算不能打砸,也让他乃至王家颜面扫地!

于是乎,那一道道凝如实质的目光,如尖刀般刺在身上,王继英浑身颤抖,终于忍不住发出吼声:“看什么看!再看把你们的眼珠子统统挖掉!”

“嘿!”

这么一说,不少围观者倒是开心了,任由他再是咬牙切齿,狠话连连,人也是越围越多,看的越来越起劲。

直到了另一处人流量巨大的地方,才因为过于拥挤,不少人被迫停下,无法再跟着队伍前进。

“樊楼!”

但王继英脑袋微微转动,看着那块地方,却是半点高兴不起来。

因为那是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将自家的八仙楼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罪魁祸首。

樊楼分店!

相比起汴京七十二家正店,无数脚店的激烈竞争,八仙楼独霸大名府太久了,商贾接待客人,为了以示诚意,大部分都在其中,捏着鼻子也得忍受那高昂的价格。

酒楼确实日进斗金,但也积累了各方许多不满的情绪。

而很多富户商贾,哪怕都觉得八仙楼的服务差强人意,但由于没有更好的选择,不得不屈服,直到天下第一楼的金字招牌轰然空降。

这种久旱逢甘霖的喜悦,让樊楼分店的生意比起预期中还要好得多,身在京师的高俅收到分红时恐怕要乐得合不拢嘴了。

王继英却不服,他认为对方完全是好运,如果自己还在,熟练地运用商战技巧,这酒楼早就关门大吉了,可惜的是,现在王家的精力都在如何填补自己入狱后的军权空缺之上,根本顾不上其他。

关键是想到这座酒楼的东家,王继英双拳紧握,满腔的仇恨翻腾:“林冲!!若不是你,李子京不会死,李清臣也不会醒!你别以为现在混得风生水起,等我回来,一定要你死得好惨啊啊啊!”

或许是老天爷眷顾,想要让他不留遗憾的离开,看到樊楼红红火火的开张没多久,另一处人流量巨大的地点印入眼帘。

这里是一座书院。

位于北区的地段,相比起东市的拥挤,西市的繁华,这里算是相对冷清的,不过也不偏僻。

而此时拥挤了那么多人,因为今日是书院正式开办,就见一个用红布蒙着的门匾被抬出,由两个相貌出众的大汉左右架上。

下方立刻传来恭贺声:“恭喜林院长!”“林院长蒙以养正,教书育人,大德也!”

此来祝贺的,为首的就是当今天子的姐夫,当今宰相韩忠彦的亲弟弟,韩家的门面人物韩嘉彦,可谓给足了面子。

但若不是李清臣的身体又变得差了下去,难以支撑,这位知府恐怕也会感激救命之恩,亲自来此,现在即便病了,依旧派出了他二子,与麾下不少官员一并来此。

相比起这些大名府的权贵,富甲一方的卢员外和京内富户,都不算什么了。

“短短时日,这家伙居然真的成了气候?”

而正中一位身姿挺拔,不亢不卑地接受恭贺的人,正是令王继英双目冒火的目标。

自己在游街,对方的酒楼和书院开的红红火火,终于令他彻底破防了。

李彦早就察觉到一道仇恨的目光,视线一转,就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脑袋,远远平移了过去,百姓们就差敲锣打鼓,一路相送。

“王继英判的速度挺快,宋廷真正办起事来,还是能有效率的,只要死的是知府之子……”

对于这种无能狂怒的愤恨,李彦向来不在乎。

说起也有趣,他手中还握有真定王氏的罪证,最初是大太监李宪收集,后来金明池边,童贯的干儿子与西夏暗谍交易时,就用的是这家罪证。

西夏人并不在乎,因为与他们作对的是西军,真定王氏的控制范围是北军,双方挨不上,但对于李彦来说,事后自然是顺带将几箱罪证拿到了手。

所以他对付真定王氏,是有一套原定计划的,结果还没用上,对方就倒下了。

“分院开办的热闹程度,正如兄长当时所言那般啊!”

相比起李彦还关注了一下游街的王继英,卢俊义和索超亲手将门匾固定好,下来后与花荣时迁并肩,看着岁安书院四个大字,眼神中满是喜悦,又有些感慨。

犹记得第一座书院在御拳馆对面开办时,他们加上安道全、蒋敬,冷冷清清七个人,什么人都没有邀请。

当时兄长说过,如果觉得遗憾,就记得冷清的一幕,等到更多的书院坐落于各地时,再办得热闹红火。

现在的第二家书院,已经初步实现了豪言壮语!

“真希望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书院能在各州县遍地开花啊!”

而韩嘉彦同样看着的门匾上岁安书院四个端正的大字,眼神里则流露出一分忌惮。

倒不是因为这副政商两界齐齐恭贺的热闹场景,真正的关键是他前几日看到的那本教材。

从年龄来看,这个所谓的林院长充其量,就是老一辈欣赏的后起之秀,美言几句,对方就该感激涕零,但一本《三字经》,成功引起了韩氏的郑重。

这本启蒙教材内容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还不肤浅,要知道现在的相州韩氏启蒙书籍,也还是《兔园册》,两者一比,差距一目了然。

韩氏极为注重教育,当然意识到,能编著出这种教材的先生,才华极为了得,更是擅于为人师,这样的人开了书院,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所以韩嘉彦此来恭贺,还为了观察,当看着这里上下一心的模样,已经下了决断:

“若此人答应迎娶我家中女子,那自是皆大欢喜……”

“如若不愿,别处倒也罢了,绝不容许这岁安书院在河北壮大!”

……

“我不要!别刺字!别刺字啊啊啊!”

牢内传来杀猪般的惨叫声,但任由如何挣扎哀嚎甚至是求饶,王继英的右脸颊上,还是刻上了醒目的四个大字——配沙门岛!

一旦从军就要在脸上手上刺字,王继英的手背上也有刺字,但那和这种专挑脸颊处最醒目的位置,为的就是要让人一眼看到的耻辱标志,是完全不同的。

就算高明的医生,能用药水洗掉,也会留下一块醒目的疤痕,提醒着金印刺配,从此再非良人。

所以当刺字的狱吏离开后,王继英面如死灰地瘫倒下去。

但狱卒还是没有放过他,仅仅一晚,就将他架起,开始准备上路。

游街之后,就是刺字,刺字完成,就是直配沙门岛。

此地为山东蓬莱县西北海中,一向是流放罪犯之地,距离河北倒也不是特别远。

可即便如此,他也想在大名府多待一段时日:“这么……这么急?不能让我歇一歇?”

“快走!”

在衙役极不客气的推推搡搡下,两位很是面生的年轻公人来到面前:“小的负责押送官人上路,官人请随小的来!”

两声“官人”,一个“请”字,让王继英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了下来。

“兄长还是念着我的,无论是刺配沙门岛,还是打点押送公人,都是用了心思。”

“反正李清臣快要死了,人走茶凉,韩氏总不可能因为李子京的事情追究到底。”

“或许都用不了多久,等过个一两年,风头去了,再借着官家大赦天下,就能将我放出来,到时候虽然不可能再任兵马都监,但如兄长那般虽无官职,却能在北军里一言九鼎,照样是风光无限!”

未来有了盼头,王继英顿时强自振作,压下了身体的疼痛和心灵的屈辱,戴着沉重的木枷,跟着两位公人办理起各种手续。

等到出了大名府,来到官道上,王继英怅然地望着城门,然后觉得脖子处二十斤的枷锁实在难受,便开口道:“两位公人,可否换一面轻罪枷,让我也舒一口气?”

两人对视一眼,个子瘦高的笑道:“还望官人原谅则个,此地人多眼杂,等走得远了,我们肯定让官人舒坦。”

王继英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目光,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通情达理地点了点下巴,又开口问道:“还不知两位高姓大名?”

两个公人顿时和善地笑了笑,自我介绍起来:“小的叫董超。”“小的叫薛霸。”

“请官人放心,好好上路便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