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七百六十章 豪杰辈出,英雄齐聚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七百六十章 豪杰辈出,英雄齐聚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天子迁都,所在人心崩溃,契丹乘势深入,则天下不可保啊!”

李格非逆流而上,往大名府而去。

确实是逆流,因为一路上能够看到浩浩荡荡的车队,从河北逃往京畿。

有权贵富户,财物众多,神色警惕,也有百姓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满是不舍。

只是他们如果知道,河南也很快不再是太平之地,连官家都准备迁都,又不知该作何想法。

李格非悲愤之下,愈发起了倔脾气,别人南下,他偏要北上,即便是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

在一路上不少看傻子的目光下,李格非终于抵达大名府外的东湖。

他以前也曾来过这里,看到士大夫带着官妓,在东湖的画舫中宴饮会客,美人歌舞,纵情享乐,和洛阳名园日益**一样,是极为看不惯的。

可现在瞧着空空如也的湖面,又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然后才迅速入城。

幸运的是,辽军分兵之后,还未完全抵达大名府下实施攻城,入城很顺利。

而入城之后,李格非更是激动地发现,这里军容整齐,兵士巡逻,士气居然维持在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

“没想到蔡京和高俅居然能有这般能耐,若能牢牢守住大名府,又何至于迁都?”

“可惜陛下和百官都不信我们,能长时间坚守大名府,又何至于迁都?”

正在李格非惊喜之际,衙门内,高俅发出感叹。

蔡京、林元景、韩嘉彦、王继忠等人屹立于地图前,脸色都极为难看。

皇城司的情报已经先一步从汴京传来,这从背后捅来的一刀,太过猝不及防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此次战局恰恰相反,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相比起京师的恐慌,他们这些坚守河北的官员已经看出来,前期辽人攻势凶猛,捷报连连,并不是辽军过于强悍,实在是宋军太弱,北军烂到骨子里,连倚城而守都办不到,才被辽人肆虐河北。

但大宋毕竟是防守的一方,当最初的慌乱和迷茫度过去,在这片大地上,将有百万奋起之辈,痛击辽军,最终的胜利依旧会是他们的,区别是惨胜还是大胜。

如果单纯地用人命去填,正如曾布所言那般,最后将辽人驱逐出去,那自然是惨胜,但现在乡兵团的崛起,收复雄州城的消息相继传来,已经让上下振奋,连正规军队都受到鼓舞,辽狗也没什么可怕的,连乡兵都能击败,没道理我们办不到!

这让大名府的众人看到了大胜的希望,显然河北军的士气就将触底反弹,可以开始关门打狗……

结果后方天子带着百官跑了!

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可想而知大名府上下的士气会遭到何等严重的打击,那种被放弃的恐慌感,会让局面一下子变得前所未有的糟糕。

想到辽国西夏两个皇帝御驾亲征,大宋的官家却是这般,高俅忍了又忍,还是惨然道:“我大名府尚在,陛下为何不等一等啊?”

王继忠低声道:“站在朝廷中枢的角度,如果等大名府被攻陷,那个时候迁都就来不及了,毕竟他们要面对的,是行进如风的契丹铁骑。”

韩嘉彦道:“现在迁都,若是大名府守住,将来还能回来,如若大名府失守,河北沦陷,朝廷中枢也将保存,陛下此举不失明智……”

明明五内俱焚,还得为天子推托,怎么办呢?总不能直接反了吧……

蔡京不说那些废话,当机立断地道:“高提举,此事有皇城司全权负责,禁绝迁都的消息在城内流传,但凡有议论者,都以北虏谍细散布谣言论处,必要时绝不手软,权贵富户亦杀之,军心决不可动摇!”

高俅露出狠色:“明白!”

蔡京对韩嘉彦拱手:“大名府内储备的粮草,已经不足以应付目前的局势,请韩公再动员安阳行会,多多储粮,做好被长久围城之备!”

如今韩氏核心族人已经避入大名府内,相州留守的也基本转移到了堡寨之中,韩嘉彦知道生死存亡,自无二话:“请蔡待制放心,老夫亲自去监督,一定聚拢粮草,越多越好!”

蔡京对王继忠道:“我等所能为的,只有内勤之务,仍需三军将士保卫河北家园!”

王继忠咬了咬牙,重重抱拳:“我等上下拼死,绝不会让辽军攻破大名府!”

最后蔡京对林元景道:“迁都之事不可久瞒,此番能否反败为胜,还要多多依仗令郎和乡兵团的敌后抗战,不知林指挥可有联系令郎之法?”

林元景想到李彦留下了一只大猫,点头道:“二郎留下了联络人员,让我在关键时刻通知,蔡待制若有书信,我也可以一并传去。”

蔡京轻舒一口气,即便听得这般噩耗,他依旧没有放弃立功的机会,立刻回到书房开始写信。

不过就在这时,女婿梁世杰却是走了进来:“父亲,有京中的书信!”

蔡京眉头微扬:“谁送来的?”

梁世杰道:“吏部员外郎李格非从京中告老,刚入大名府,一路护送的侍从,送来了书信……”

蔡京一听这话,就知道十之**是弟弟蔡卞,展开扫了几眼,顿时冷笑起来:“这群京官倒是算计精深,迁都南逃,还想前方三军效死,这是党争都争得痴傻了!”

梁世杰也是刚刚得知了迁都的事情,语气里难掩恐慌:“父亲,都城若真是迁去了南边,河北又哪能经得住辽人的铁骑?我们还是早早寻得退路较好……”

蔡京看着这个进士女婿,恨铁不成钢地道:“退路?事到如今,只有守住大名府,击败辽军,才是我们的退路!趁早收起你那些愚蠢怯懦的想法,到了外面去也给我装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否则休怪我大义灭亲,拿你的脑袋祭旗!”

梁世杰吓得面色惨白,缩着脖子缓缓退下:“是……是……”

看着这位女婿的表现,蔡京摇了摇头,心中已是将其放弃。

如果是太平盛世,梁世杰的性格虽然有些软弱,但爱惜人才,谨守本分,是可以安排到重要位置上的,甚至在自己当了宰相后,可以知大名府。

可现在大战来临,这等毫无担当之辈,一定要速速换下,否则肯定能做出弃城而逃的举动。

放下信件,想到京师中那位对待自己人,能够弑母杀弟,对待北辽契丹,却立刻迁都南逃的天子,蔡京叹了口气:“我大宋若有北虏皇帝的几分勇武之气,此战当能大捷啊!”

……

“南朝皇帝居然要逃……居然要逃!”

“哈哈哈哈!不战而屈人之兵,朕真乃天纵之才!”

耶律延禧站在地图前,笑得合不拢嘴。

身后的萧奉先连连奉承,萧兀纳则觉得有些梦幻。

兵分三路明明是臭棋,为什么能逼得对方迁都逃跑呢?

难道说自己这位老将跟不上年代了,反倒是天祚帝这等不顾一切的鲁莽风格,反倒能收到奇效?

无论如何,这位兰陵王还是大为喜悦的。

因为如此一来,不仅辽军胜局已定,还可以获得难以想象的回报:“陛下可将析津府汉官调来,经营河北,吞并河南,一旦南朝京畿被吞,只得偏居一隅,就再也不成气候了!”

耶律延禧对于后半句还是很欣赏的,对着这位老太傅也露出了笑脸:“老师所言甚是,大名府何时可下?”

萧兀纳老成持重,虽然大宋官家给予了大大的惊喜,原定计划依旧保持:“我军正在督造攻城器械,五日之后当可攻城,日夜攻打,阻截援军,以断粮草……”

“再派入谍细,宣扬大宋官家迁都消息,里应外合,乱其军心,便是那知府蔡京再是坚守,不出一月,也可下城!”

听到还得一月,不世奇才耶律延禧露出蔑视,笑着摆了摆手:“此法不好,朕有一计,可速破城!”

萧兀纳心头一咯噔,笑容迅速消失,颤声道:“陛下……”

然而他还是没能阻止耶律延禧的奇谋妙计:“传信大名府,宋主已逃,休得自误,三日不降,攻必屠城!”

萧兀纳整个人僵住,就连旁边的萧奉先脸色都变了:“陛下三思,屠城之事……”

耶律延禧睨视着两人,恨铁不成钢地道:“你们难道还没有发现么?南朝宋人都是一群懦夫,就是要逼一逼!若无我三军齐攻,他们的皇帝不会逃跑,如今再威逼大名府,拿下这座北方重城,还不是指日可待?”

萧奉先迟疑了一瞬间,立刻转变语气:“陛下圣明!天威所至,宋军必倒戈已降!”

萧兀纳则重重拜下:“陛下,我军已胜券在握,万万不可如此行险啊,大名府知府蔡京绝非易于之辈,再有屠城之危,必定上下一心,我军若是被大名府所阻,前期大好局势仍将荡然无存!”

耶律延禧却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宏图伟业,根本听不进萧兀纳的劝谏了,双拳紧握:“等到大名府出降,河北之地尽为朕所得,攻入汴京,我大辽当可独霸天下,朕也将完成前人未竟之业!哈哈!”

萧兀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走出府衙的,只是听得里面兴奋的笑声,奸佞的恭维,身躯还是禁不住晃了晃。

突然之间,他体会到了南朝臣子的感受。

有这么一位天子,心情大起大落,实在太刺激了!

……

雄州城。

吴用带着一众头领走入城门,看着百姓来往,市集热闹的景象,不禁心生佩服:“辽军确实一味南下,居然对后方置之不理,林公子真乃神机妙算!”

朱仝更是发出由衷的感叹:“之前刚刚下城时,这里还是一片凋敝,街上都看不见行人,短短时间内就能够恢复生机,都是林义勇之功啊!”

吴用默默点头,突然回首望去,就见一袭道袍身影风驰电掣地踏入城门,化作一道疾风从旁边掠了过去。

双方交错之间,一张风尘仆仆的脸庞落入眼中,与通缉告示上的画像极为相似,雷横不禁目光一凝:“开封府判官,公孙昭?”

朱仝则喜道:“竟是扫灭无忧洞的冷面判官,他也来河北了!”

目送公孙昭大袖飘飘,一路朝着衙门而去的背影,吴用想到如今晁盖的麾下,也有各路绿林好汉来投,不禁喃喃低语:“宋廷衰弱,地方豪杰辈出,若得英雄齐聚,共举大业,此乃乱世大争之兆啊!”

------题外话------

感谢书友“Tinpass”“为你等待545”“树油175”“罗格奥塔里佛斯”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