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七百八十七章 大宋还是那个大宋,但这次绝不让英雄含冤惨死!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总教头!”

一场插曲过去,众将领各回自己的房内休息,朱武和吴用交换了一个眼神,则来到李彦面前。

以这两人的玲珑心思,自然看出那金牌传来的圣旨,绝不似高求所言的盼望大军旗开得胜,当李彦带着他们来到屋内后,朱武更是直接道:“恐怕那位远在金陵的大宋官家,所下达的命令与高提点所言恰恰相反……”

吴用叹了口气:“如果我等猜测无误,那对于乡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啊!”

诚然,朝廷对于乡军根本没有支持,从组建到后勤到战斗,都是这位总教头领着大伙儿干的,但哪怕就是挂一个朝廷的名,这个名在现阶段也至关重要。

别的不说,燕云的汉民百姓,相信的可是有大宋朝廷支持的乡军,如果知道大宋朝廷根本不支持北上,乡军随时可能撤离,那肯定是另一番态度了,谁敢跟着乡军跟契丹人干?许诺得再好也没人信的!

朱武此时就用一句话概括:“朝廷不实际支持可以,但万万不能拖我们的后腿啊!”

相比起两人的少见多怪,李彦心想这才哪跟哪啊,当然他也不会坐视,开口道:“为今之计,要弄清楚后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天祚帝不甘失败,率领主力南下,是否对金陵产生了新的威胁?”

朱武皱眉:“辽军没有水师,官家和中枢百官都躲在金陵,有长江天险阻隔,能有什么大的威胁?”

吴用道:“根据大名府的战况,兰陵王萧兀纳带了不少燕京的汉民工匠,在进攻大名府时就打造了诸多攻城器械,幸得蔡知府和高提举顶住了内外压力,如果他们南下再造船只,是不是就能对金陵产生威胁?”

朱武冷哼:“不用过于高看那些工匠,想要建造大规模进攻金陵的船只,谈何容易?当年隋灭南陈时,以北方强国之力,都是准备了数载,才有了南下渡江的能力,如今随着战局延后,西军一旦撤回,就是瓮中捉鳖,根本谈不上凶险……究其根本,官家和百官都是一群怯弱无能之辈罢了!”

吴用轻摇羽扇,确定了朱武有造反之心,朱武却紧接着看过来:“吴参赞觉得如何?”

吴用眉头微动,同样毫不迟疑地表明立场:“诚如朱参赞所言,这样一味保全自身,毫无半点抵抗意志的无能朝廷,只会变本加厉,我们要早作准备!”

且不说这两个人八百个心眼,互相试探的同时又有交锋,李彦澹澹地道:“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首先确定后方的局势,大致判断留给乡军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再趁着高提举替我们顶住了来自朝廷的压力,尽快结束与辽军的战斗,将燕云之战变成定局!”

“是!”

两人起身拱手,心领神会。

现在乡军虽然连连取胜,进驻涿州,但终究还是没有拿下关键的燕州和蓟州,谈不上收复之功,只能说有希望。

所以后方才敢直接让他们撤兵,明眼人再是不忿,也会有人帮朝廷说话,争吵个没完。

可一旦他们真的夺下燕蓟两州,这个时候朝廷如果再要撤军,那舆论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事情也大有可为。

两人行礼告退,李彦来到窗边,看向后院高求休息的方向。

熟知历史的他,早就预料过这种情况,也准备了应对之法,但高求能直接担上抗旨的风险,令他都有些诧异,然后为之欣慰。

因为这既省却了一番折腾,更是对乡军强有力的支持。

此举有些像历史上的童贯,童贯有次随军攻青塘吐蕃,恰好宫中失火,宋徽宗认为是上天警示,不祥之兆,就下手谕,传诏令至前军,禁止出兵。

按理来说,太监的权柄完全来自于皇帝,北宋皇帝派出太监督军,也正是不放心武人,害怕他们作乱,童贯应该立刻宣读手谕,令十万将士回师,只为迎合赵佶那可笑的心血来潮。

但童贯的选择是“贯发视,遽纳靴中”,他的做法是,把宋徽宗的手谕塞进了靴子,当将士询问时,他还答道“上趣成功耳”,也就是“皇上希望大军能够旗开得胜”,最终“师竟出,复四州”。

这份决断和担当,别说一个阉人了,就算是将领都没几个能够办到,也是童贯最辉煌的一笔功绩,后面就迅速摆烂了。

而现在高求的担当,与童贯有异曲同工之妙,却要更加坚定和难得。

后方想要和谈,是延续了赵佶和百官南逃的国策,与这样的旨意对抗,他哪怕还带有着让官家回心转意的侥幸,也有着牺牲大好前程乃至更多的莫大勇气!

“这份担当,我们绝不会辜负的!”

……

“我这次真的豁出去了,一定要赢啊!”

高求确实大半夜没睡着,辗转反侧想了好久,难免有些后悔,但又觉得自己做的事没错,最后实在困得狠了,才迷迷湖湖地睡了一会。

但等到鸡鸣时,他又赶忙起了床,强打精神,来到衙门正堂参加军事会议。

“退兵是肯定不能退的,这个消息也不能让乡军上下知道,更是绝不能让辽军知道,否则前面的诸多心血,就全部毁于一旦了!”

“那些传信的内侍必须控制住,我反正也与内侍省势同水火了,不怕得罪这些没根的阉狗!”

“不过在会中不能表现出急切,避免给将士们压力……”

站在堂前,高求确定了几个要点,深吸了一口气,走了进去,如平常般来到主位坐下,只是神情难免疲惫。

好在经过连番大战,除了体质特别突出的卢俊义、史文恭几人精神奕奕外,其他将领难免都有些倦色,所以就连秦明和裴宣,都没有看出这位上司的强自镇定。

李彦来到高求身边坐下,也一如往常地颔首致意后,再看向众将领:“我军拿下涿州,稍加整备后,面对的就是燕云之地最关键的燕州和蓟州。”

“攻城不比守城,以如今乡军的兵力,想要兵分两路实在有些勉强,更不可有了几场胜利,就如天祚帝那般好大喜功,认为辽军不堪一击,那么攻打的顺序就至关重要。”

“诸位以为,接下来是先打燕州,还是先打蓟州?又该如何破敌?”

众人精神大振,这个议题太让人兴奋了,卢俊义赶忙道:“我提议先打燕州,燕京是辽国的南京析津府,无可置疑的燕云中心,当年太宗皇帝也是直接进攻这里,虽然辽国回援极快,宋军被骑兵破之,但如果真的将这座重城下了,确实有一举奠定大局的机会!”

花荣也道:“涿州一下,我们在燕云汉民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州都有响应,可以再行里应外合之策,一鼓作气攻下燕京,到那个时候契丹人在燕云的影响力,就彻底降至谷底了!”

大部分将领都赞同两位统领的看法。

这不是长途奔袭,燕州蓟州就在眼前,一座是都城,一座是重城,自然是前者诱惑力更大,攻克后也能对敌方造成更致命的打击。

不过战略的安排上,众人肯定唯总教头马首是瞻,事实证明这位的格局眼光也是冠绝三军。

其次则是两位参赞军务,眼见总教头让大家讨论,众将领的目光也频频看向朱武和吴用,想听听他们有什么见解。

朱武早有了权衡,开口道:“辽人以武立国,如今虽然看似一败再败,然‘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燕京又高城深池,我们并无多少攻城器械,一时受挫于城墙之下,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局势。”

“这本是兵家常事,但我担心若是一时不能取胜,乡军的士气大衰,战意大损,那些对我们寄予厚望的燕云百姓,也会再生波折……”

“所以我提议先取蓟州。”

朱武这番话说完,众将面面相觑,有的脸色不太好看,有的则露出沉吟之色。

倒不单纯是先攻燕京的提议被否决,朱武的话语里面,还透出他不看好乡军一旦遭遇挫折后的表现。

乡军虽然跟随李彦东征西讨,正规大战也经历了不少场,是一支合格的军队,但胜利时固然士气如虹,上下一心,一旦遭遇攻城战难免的败阵挫折,是否还能有强大的韧性,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朱武更是清楚,后方的大宋朝廷开始作妖,他们已经没时间慢慢磨练军队,所以才提议先取蓟州。

而吴用同样知道时间紧迫,因此轻摇羽扇,颔首表示支持:“根据时机密提供的前线情报,蓟州的灾民远比燕京要多,民怨沸腾已久,我军能得到极大的支持,取此重城所需要的难度,将远远低于直接攻取燕京。”

“所以先取蓟州有两大好处,第一是能保持我军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敌气势,第二则是让燕京孤立无援,令辽军彻底恐惧,哀兵或有取胜的机会,但一群胆战心惊的惧兵,就是刀俎上的鱼肉了。”

众将士思索片刻,卢俊义和花荣都为之赞同:“两位参赞考虑得更加稳妥,先攻蓟州,不失为明智之举!”

李彦早有了定计,眼见麾下有了相同的目标,满意地点头:“很好!先攻蓟州,再下燕京,光复燕云,成此不世之功!”

众将起身抱拳,宏声道:“是!”

眼见大家快步而出,各行其是,做着大战前的各种准备,硬挺着的高求松了口气,一阵虚弱感顿时涌来,想要起身,却险些摔倒。

除了身体疲惫外,还有心灵上的巨大压力,让他无奈地发现,短短一夜,自己的力气似乎就耗干净了。

“我既不上阵杀敌,又不出谋划策,难道连装作无事发生都办不到么?那燕云光复之功,我领了也受之有愧,撑住!一定要撑住啊!”

正暗暗给自己鼓气,一只手扶住他,李彦温和的声音从边上传来:“高提举回去好好休息,一切有我,不必担心,等到燕京城破,我们还要在那辽国的宫城前,痛饮美酒呢!”

高求站起身子,哈哈一笑:“林公子说得对,正要在燕京城中,与诸君痛饮!”

他重重抱了抱拳,恢复到以往的气势,大踏步地朝外走去。

目送这位挺拔的青天背影消失在视线中,李彦默默拱手一礼。

大宋还是那个大宋,但这次绝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含冤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