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九百二十七章 请大宋天子北狩!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九百二十七章 请大宋天子北狩!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金陵。

最初官家迁都来此时,富户欢呼雀跃,商贾闻风而动,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牙人,兜售房产,拼命鼓吹。

在权贵看来,有长江天险依仗的赵宋朝廷,在江南扎根几代应该没有问题,至不济数十年,再不行十数年总能坚持的吧……

然而赵宋的下限突破了他们的底线,短短数年之间,就到了兵临城下的地步,并且燕军还是不急不慢,徐徐推进,如今正在扬州操练水军。

每操练一次,金陵城中逃窜的人就多一批,有家产门路的都已逃离,重金投资的房产基本废弃,宋江策马走在街上,已经看不到匆匆而过的富家马车,只有一张张麻木的脸庞。

那属于金陵的老百姓,知道战争要在这里爆发,依旧不走的就是不想远离故土,或畏惧外面也是兵荒马乱的,只得听天由命。

迎着这些大宋子民的目光,身后的亲卫都避开了眼神,唯独宋江和李逵没有回避。

李逵不在乎这些,宋江则在决定了效忠赵宋时,就做好承受这些的心理准备。

在无比压抑的气氛中,一行人来到章府前,翻身下马,等待片刻后,往府内走去。

不是无礼擅闯,而是下人和侍卫都已经被章惇遣散,身边只剩下几名老仆,都是跟了大半辈子的。

接待李逵一行的就是他们,宋江则被引入正堂,就见那位刚强坚毅的老者,穿着一袭便服,正在煮酒,听到脚步声转过头来,平和地点了点头:“公明来了?”

西军除名,是这副神情。

宋军营啸,也是这副神情。

宋江起初以为是哀莫大于心死,后来才发现,这是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后,等待某个时刻到来的平静与坦然。

于是乎,宋江的神情也趋至于平静,上前行礼:“章公!”

章惇笑笑:“坐吧!”

宋江坐下,七十多岁的垂垂老朽和二十多岁的风华正茂,竟有种莫名的契合。

等到酒香弥漫,章惇婉拒了帮手,亲自倒上:“尝一尝老夫自酿的酒。”

宋江谢过后,轻轻品了一口,赞道:“真是好酒!章公不准备回朝了么?”

章惇笑道:“官家视老夫如眼中钉肉中刺,若不是有你们护持,回金陵时就被下狱了,还回朝作甚?公明不也拒绝升官了么?”

宋江澹澹地道:“下官并无功绩,无颜面升官,陛下厚爱,也只能推却了。”

章惇赞道:“宁可一世为保义郎,也不愿背信弃义,卖友求荣,好!”

赵佶以官职来利诱,命其除去章惇,宋江断然拒绝,此时听了这话,也不禁升起一股满足:“章公视我为友,是宋江之幸!”

章惇抚须笑了笑,又关切地问道:“燕军随时会围城,令尊和家人安置好了么?”

宋江低声道:“家父不愿离去,由弟弟陪同,其他仆从都已遣散了。”

章惇由衷地道:“当真满门忠烈!”

宋江沉默片刻,缓缓道:“我以前在家中侍奉父亲,只盼着何时及冠,能入仕为国效力,如今想来却是恍若隔世了,一家人不分开,也是宋江之愿!”

章惇看着他黑瘦的年轻面容,有些遗憾:“公明有才干,可惜生不逢时!”

宋江微微摇头:“章公过誉了,我出身低微,便是生在太平时日,恐怕一辈子也是个小吏,不如此刻精彩,时势造英雄,可惜我终究未能成为那等英雄好汉……”

章惇道:“公明不必妄自菲薄,英雄不是要做得多么轰轰烈烈之事,能本心不移,便是好汉子!”

宋江眼中闪过伤感:“本心不移,何其艰难,我本想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给兄弟们争一个光宗耀祖的前程,如今却……唉!这一生活不了其他,只活忠义二字了!”

章惇有些不忍,但还是说道:“金陵沦为孤城,再不可守,依老夫之见,不必再多造伤亡……”

宋江深吸一口气:“我不想让将士和百姓无谓伤亡,只是身为宋臣,绝不会向燕军投降!”

章惇颔首:“既如此,老夫就放心了。”

两人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一切尽在不言中。

城破之时。

武将战死沙场。

文臣自刎身亡。

这便是百年王朝落幕时,最后的体面与尊严。

然而不待宋江起身告辞,外面传来骚动,不多时李逵风风火火地闯进来,疾呼道:“公明哥哥,不好了,皇帝要逃!”

……

金陵王宫。

经过了数度加固,这里的防御强度已经更胜汴京之时,由班直侍卫把守要道,再也不会出现此前“左命”占据王宫外层,令大宋官家颜面尽失的场面。

当然在短短时间内大兴土木,无疑免不了横征暴敛,给江南百姓的肩头再添几分沉重的压力,而最为可悲的是,真正到了大军压境的关头,这样的王宫其实也派不上作用。

因为班直侍卫逃了接近一半。

再好的城防体系,没有人来防守,自是毫无作用,而如果侍卫在逃跑之前,还将宫内的钱粮辎重掠夺得七七八八,那对于剩下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那些逃亡之人都是被燕贼谍细扇动,统统都是没有血性的叛贼,燕军想要兵不血刃地下城,除非我孙傅死了!”

不过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依旧不是所有人都放弃了希望,在宋江拒绝了赵佶的封赏后,年纪轻轻就破格拔升为兵部侍郎的孙傅,成为了坚定的保皇派。

而他不单单是喊口号,还请来了高人。

跟在孙傅身后一起入宫的,是一位身材瘦削,颌下长须的道士,虽然脸颊上一颗黑痣,大大地破坏了仙风道骨的气质,不过一开口却是自信满满:“请将军放心,贫道的‘六丁法’妙用无穷,只需寻得六百六十六人,布阵大阵,请天庭护法神将下凡,定能个个刀枪不入,力大无穷,杀得燕军闻风丧胆,再不敢犯我大宋龙庭!”

孙傅盘算了一下,六百六十六名班直侍卫还是能凑齐的,精神振奋:“郭仙师真乃国之栋梁,此战若成,陛下封为护法国师,亦可名扬后世!”

道士郭京矜持地捻了捻胡须,等到孙傅转过身,兴冲冲地往宫内走时,眼珠子立刻滴熘熘转动起来,对着富丽堂皇的王宫露出觊觎,左顾右盼之间,又难免生出几分焦急之色。

自己胡吹大气,招摇撞骗,这进士出身的官员居然真的全盘相信,并且寸步不离地保护着,以致于他本来想盗取些皇家的宝贝,现在直接被带入宫中,要去觐见那弑母的皇帝。

换成以前,自己区区一个闲汉,能见到九五之尊,自是荣幸至极,但现在城中谁不知道,大宋要亡了,九五之尊是北方燕京的那一位,兵强马壮,为真正的天子。

郭京不想当国师,只想要宝贝,熘之大吉,偏偏逃不掉,被赶鸭子上架,来拯救大宋的都城……

“咦?怎会有女子的声音……统统停步!”

孙傅带着一群班直侍卫,护送着他一路往垂拱殿觐见,但到了殿外,孙傅却立刻止步,不让郭京上前,自己也退到外面,不敢接近。

因为本该居于后宫内的皇后和嫔妃,居然来到了前朝垂拱殿之中,一字排开。

为首的女子端庄大气,怀中护着两个孩子,正是赵佶为端王时的原配正妻王皇后,她所生的孩子正是嫡长子赵桓,第二女永庆公主。

其他的四妃、九嫔、婕妤、美人、才人等等,不少都带着子女,茫然无措地站着。

赵佶自从登基后,就没有顺心的日子,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建树,唯一一件可以让历代赵宋天子瞠目结舌的事情,就是他后宫的子嗣数目。

短短数年之间,已经生下了八位皇子,十一位公主,其中夭折了一位皇子,两位公主,但依旧有十六位子女,可见身体之强壮。

不过那是昔日的事情了,如今这位取名“佶”字的官家,不仅鬓角隐见斑白,脸上皱纹都深刻起来,看上去苍老得如同中年,看着自己的妻妾儿女片刻,突然轻咦一声:“朕何时有了第九个儿子?”

一名妆容朴素的妃嫔,抱着一个尚在襁褓里的孩子,低声道:“侍御韦氏拜见陛下!”

后宫品阶最高的无疑是皇后,然后是四妃、九嫔,再到婕妤、美人、才人,最后才是一大批低阶妃嫔,如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红霞帔、紫霞帔、御侍。

由此可见,侍御的地位何等之低,基本就是宫女的层次,赵佶都记不清,这位女子是什么时候宠幸的,但也不吝赏赐:“既诞下龙子,封为才人!”

韦氏抱着孩子拜倒谢恩:“多谢陛下!”

她本来好不容易见到一次官家,还想这位赐名,但眼见如此气氛,拜谢之后,就想退回去。

可赵佶却不放过:“这孩子还没有名字吧?朕给他起名,单名一个‘构’字!”

正当韦氏脸色微变之际,赵佶的神情已经癫狂起来,嘶吼道:“这孩子长大后,一定要记住天下人对他父皇的构陷,他的父皇从未弑母,反倒是那老物要害他的父皇啊!”

韦氏吓得再度跪倒,瑟瑟发抖,王皇后等后妃听得面色剧变,一众孩子也被这位凶神恶煞的父皇吓住,哭泣之声此起彼伏。

“你们看看,在此处是不是担惊受怕,度日如年?”

赵佶脸上的怒容突然消散,恢复到往常的俊雅清贵,温和地道:“金人请朕北狩,朕带你们一起去,过安稳日子,好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