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九百三十三章 燕为友邦,女真家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南朝赵宋亡了?皇帝还被金人弑杀?”

捺钵行宫内,耶律延禧看着使臣,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似哭似哭,复杂非常。

他很看不上南朝赵宋,觉得那是一群孬种。

更看不上弑母无能的赵佶,认为对方做坏事都能被发现,简直愚不可及。

可赵宋和赵佶真的没了,耶律延禧又感到一股寒意。

毕竟双方先是打了五十年的仗,再缔结澶渊之盟,成为兄弟之国,和平百年,恩怨纠葛极深。

现在赵宋没了,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

眼见辽帝半天不见回应,使臣无奈,只能低声道:“陛下,燕境群情激奋,燕王再三通牒……”

耶律延禧回过神来,冷笑道:“燕军莫不是要借道?还是要迫使我大辽与金人开战,好坐收渔翁之利?”

使臣低声道:“燕王并未明示,却有言不允与女直人交易,否则将关闭互市……”

想到贸易互市的脖子被燕国卡住,耶律延禧眉宇间露出烦躁之色:“告诉燕王,女直人今已立国,非我臣属,我辽不会与金互市,国内受灾,也难以出兵征讨,若还有其他事情……拖着吧!”

“是!”

使臣听得那声音里蕴含的怒意,不敢再言,垂首领命,只是心中暗叹。

辽国夹在两头中间已经够难受的了,辽帝如此作为,岂不是两边都得罪?

等到使臣退出,耶律延禧又处理起了政务。

自从萧兀纳死后,这位天祚帝倒是有了奋发图强之势。

可惜国内的事务已经堆积如山,萧奉先等一批亲信任职枢密院要职后,效率比起萧兀纳时代又慢了太多,耶律延禧看着各地传来的受灾消息,眉头紧锁,怒火越来越盛。

恰好就在这时,斡鲁朵传来通报:“禀陛下,奚王求见!”

耶律延禧大怒:“他又来讨粮,不是说过没有了么,怎的这般不知趣!不见!不见!

这道吼声遥遥传出行帐之外,奚王回离保虽然没有完全听清,脸色也阴沉下来。

“奚王,陛下……”

等到斡鲁朵带着尴尬的表情出来,想要解释时,这位竟是冷哼一声,掉头就走。

在辽国,如果将各个民族的地位排个名,最高的无疑是契丹,其次就是奚族。

奚族其实与契丹是同种异族,起于汉末,曾称库莫奚,后来辽太祖称帝,奚各部归附,王族世与契丹贵族通婚,辖下十三部、二十八落、一百一帐、三百六十二族,到了如今,早已是辽国内仅次于契丹的第二大族。

所以作为奚族六部共推的奚王,回离宝在辽国内的地位亦是举足轻重,他有这个资格甩脸给辽帝看。

便是耶律延禧这般刚愎自用之人,听到回离保连半点礼节都不遵守,就愤然离去,都没有想过下令责罚,而是头疼地道:“各族无粮,朕难道不知么?他们难,朕也难!你们说说,该怎么让上下勉为其难,将日子过下去?”

帐内以萧奉先为首的一众亲信,面面相觑,沉默不言。

局势其实很明了,今年辽境受灾,再加上没了燕云供应的粮食,各族都陷入饥荒窘境。

而最大的矛盾点,实际上不是大家都没吃的,恰恰是其他各族没吃的,唯独契丹贵族依旧故我,甚至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灾民死活,挥霍储备的粮食。

耶律延禧其实也想改变这点,但阻力相当之大,好不容易从契丹贵族手中抠出一些粮草来,都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分配,所以才不愿见奚王,见了也是无话可说。

眼见气氛太过凝重,担心这位喜怒无常的陛下爆发,有亲信建言道:“陛下不妨效彷先帝,令流民自卖,有偿改嫁,一旦有了钱财,就可以买米买粮,还可以用吃不掉的米换钱,继续做买卖……”

萧奉先以前也会说这种不是人话的话,但想到萧兀纳最后的嘱托,终究还是道:“陛下,兰陵王临终前有言,此番大灾,万万不可让良人自鬻,还是要出钱栗,振贫民,免税赋啊!”

耶律延禧听到兰陵王之名,不禁叹了口气,对着萧奉先道:“既如此,此事就交予萧枢密,振贫民、免税赋、赦役徒、减常贡,不要让朕失望!”

萧奉先咬了咬牙:“臣遵旨!”

耶律延禧点了点头,顿时觉得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看了看御桉上的奏本,往边上推了推,起身道:“走!打猎去!”

……

“我奚族人不是大辽的子民么?陛下竟和先帝一般不公!”

奚王回到帐内,忍了又忍,终究还是忿忿不平地痛骂出声。

大灾来临,各族受苦,唯有契丹作威作福的局面,不止发生在今朝,早在耶律洪基时期就是如此。

从辽太祖到辽兴宗,其实一直在效彷前唐的民族汉化制度,以契丹为首,团结各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共治的包容国度,使得辽国成为东北亚最大的霸主,影响深远。

直到耶律洪基上台,开始过于抬升契丹贵族的身份,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要剥削压榨其他民族。

女真人贡献与收获极不平衡的矛盾是在那时期埋下,汉民官员也遭到打压,甚至一度出现不许汉民打猎的歧视规定。

这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其实就走民粹主义,搞契丹至上,而这位昏君在位整整四十六年,一系列打压其他族群的政策,从官员的任选,到科举,最后到基层的灾民,可谓全方位影响。

长期的分裂行为,罔顾先祖民族融合的百年努力,使得辽国在耶律洪基去世二十多年后,四分五裂,轰然崩塌。

要知道历史上,金亡国时,统治区域内的汉人在面对蒙古军队压境时,表现出的抵抗程度,甚至到了毁家纾难的地步,也即是捐献出所有的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反观辽亡国时,各族成为辽金战争的看客,汉民不帮辽国倒也罢了,奚族和其他边地部族也很快倒戈,单就这方面,耶律洪基的统治政策要背大锅。

奚王忿忿不平的关键,正在于此。

如果只是一代倒也罢了,连续两代辽帝都是如此,就证明这样的待遇会长久执行下去,不满的情绪逐渐堆积,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倘若说以前辽帝还有威严,那么经历过南征失败,燕云丢失,女真独立,就已是威严丧尽。

女真独立尤其关键,这个曾经的奴族,如今在东边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威风凛凛,让其他族群看了,也萌生出了新的想法。

奚王此时转了转,招来亲信:“现在还能联系上那位燕人粮商么?”

亲信精神一振:“能,数日前他还在中京出现过,此人言明只要大王出面,我族就有足够的粮食!”

奚王并不高兴:“南朝富饶,我们等着救命的米粮,在他们眼中不算什么……可惜以前赵宋弱小,我等可以兵力压制,掠夺边境,现在燕军强势,只能老实买卖了……”

亲信低声道:“大王,有了米粮,度过难关,等到以后再说吧!”

奚王摇了摇头:“不是如你想的这般简单,一旦依附于燕王麾下,想要脱离怕是难了……耶律得重还在东京道么?”

亲信怔了怔道:“南院大王近来一直奉命镇守边境……”

想到那位曾经占据中京道的御弟大王,奚王有些叹息:“可惜了,他当年若是再狠一狠心,如今辽帝的宝座,或许就是这位饱受排挤的御弟大王坐上了!”

……

“对于那时的选择,本王并不后悔!”

辽阳府城墙上,耶律得重远眺渤海,澹澹地道:“如果真的割据中京道,大辽四分五裂,本王才是契丹的罪人!”

站在他身边的男子,一袭道袍,面容刚毅,正是公孙昭:“辽国有大王这般皇族,有兰陵王那般能臣,贫道佩服!”

耶律得重侧头:“燕廷刑部尚书一直空缺,公孙道长本可回去官居一品,却一直在苦寒之地停留,是在下感佩才对!”

公孙昭道:“我亦愿归刑部,然女真为心腹大患,不平此族前,暂不归国!”

耶律得重道:“昔日赵宋积弱,如今燕廷强大,女真不过偏居高丽之地,也值得如此忌惮么?”

公孙昭道:“贫道有位兄长曾言,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永远不可小觑对手,尤其是女真这般在白山黑水的苦寒条件下,磨砺成长起来的族群!”

耶律得重眉头扬起:“不知此人是?”

公孙昭道:“正是燕王殿下了。”

耶律得重恍然,倒也更加敬佩,作为燕王的亲信,这位却能忘却自身私利,一心为公,实在太过难得,而那位燕王有此魅力,也是合该为开国君王:“燕王殿下要什么?”

公孙昭道:“南院大王亦是能人,我等不会隐瞒,天祚帝昏聩胆怯,放任女真坐大,我等助阁下上位,正是为了剿灭女真,至于是否有两败俱伤,燕廷得利的可能,这点确实无法否认……”

耶律得重沉默下去,片刻后道:“燕为友邦,女真乃家奴,于我大辽而言,自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公孙昭竖掌行礼:“大王高见!”

耶律得重下定决心,也迫切地询问起来:“不知燕廷要如何助本王?女真人一直虎视眈眈,也在游说边境各部,燕军直接出动的话,并非良策啊!”

公孙昭微微一笑,目光望向他的背后。

耶律得重心头一惊,飞速转身,才发现不知何时,一袭宽袍大袖的身影,站在辽阳府城头,负手而立,俯瞰四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