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九百九十八章 你过来啊!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九百九十八章 你过来啊!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山海关并没有丢失,守将石勇当记大功,礼部侍郎梁世杰也有稳定人心的功劳。”

李彦抵达顺州之北,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面,地图被推出,他先是阅览了各地汇总的军情,发现没有山海关的第二封急报,就知那里的战况尚在胶着,露出欣慰之色。

众将林立,就见这位抬起头,抽出熟悉的教鞭,在长城防线上一划,开篇明义,直指战略核心:“此战的关键,就在于长城。”

“虽然铁浮屠升到三千人,各关隘都有配备,但我燕军的骑兵总体还是不够,战术的主动性上,依旧是金人占优。”

“一旦被金军突破边防,长驱直入,必定是烽烟处处,疲于应对,那是敌人希望看到的局面,万万不能落入这个节奏中。”

众将点头。

他们一路追随,知道这位从总教头,到燕王,再到如今的大燕至尊,都始终爱民。

所以途中无论是朱武、吴用、公孙昭,还是卢俊义、花荣、时迁、丁润,都在思索应敌良策,却无人朝着坚壁清野之策上面想。

那不仅对于民众伤害极大,时间上面很可能也来不及,若是执行到一半,金军撕开一条防线冲进来,后果不堪设想。

卢俊义率先开口:“陛下,我等当御敌于境外,若能夺取中京,可乱金人之心,令敌势不攻自破!”

花荣紧随其后:“当令安东都护出击,进取辽东,包抄金军退路,若有机会,一举歼灭敌军!”

安东都护府,这是取自唐朝时期的名称,燕军的水师在接手高丽地盘后,如今在朝鲜半岛构建起了地方班子,所用的就是安东都护府制。

正常情况下,接下来有大批的陆军部队和燕廷官员,将走水路去往那里,把安东都护府经营得铁板一块后,正式出兵辽东。

那就是家门口打仗了,燕军会用壕无人性的平推战术,教金军做人。

现在金人打完西夏,马不停蹄地南下袭击,安东都护府想要出兵,就显得仓促,但也不是不行。

打仗本来就不会按部就班,敌人总是要造成意外与打扰,顺风顺水的胜利彰显的是国力,能顶着突发事件逆势取胜,才是更为惊艳的强军。

所以这两位都督的提议,获得臣子们的认可,都不愿意一味守御,而是要将进攻变为最好的防守。

面对这份斗志昂扬,战意可嘉,李彦却道:“诸位以为,袭扰金国后方,金主就会率军撤退?”

众人微怔。

难道不是么?

李彦环视群臣,一如当时书院时的讲课:“你们还是不了解此战的定性,停留在普通的军事行动上。”

“按金国局势而言,痛失重地,民生动荡,佛灭道弃,人心不安,军队又早就是久战之师,岂能发动战争?这就相当于一个重病的人,不调理休息,偏偏要拿起武器战斗,那真是自寻死路。”

“但金主偏偏这么做了,倾尽国力,压榨出最后一口气,都要孤注一掷,就是不愿意整个金国‘病’死在榻上。”

“寻常战役,除了胜利和失败外,还有退兵言和的可能,但此战金主不会退,也不能退,金国这个垂死的病人,是拼尽最后的力气出来的,假如毫无收获,一口气泄掉,那班师回朝之际,就是金国分崩离析之时,各族再也不会听从女真人号令,甚至就连女真各部,都不会再听完颜氏的号令。”

“若朕所料不差,金主临行前就会安排好后事,做好战死沙场的准备!”

群臣脸色立变。

一国君王立下遗嘱,御驾亲征?

这样的敌人,这样的军队,实在可怕!

李彦道:“所以诸位卿家明白,朕为什么要来前线了么?”

群臣若有所思。

根据上课时的习惯,以身做饵这个最明显的选项显然是不全面的,朱武率先回答道:“陛下是让金主骑虎难下?”

李彦嘴角溢出笑意,露出赞许之色。

朱武得到鼓励,知道此次会议是明晰敌我,让众将做好心理准备,也就详细解释起来:“金主既然孤注一掷,那目标自是嚣狂,是冲着我大燕京师,冲着陛下而来。”

“京师毕竟难攻,这群金军此前灭高丽和辽国,又是刚刚掠夺过西夏,兵锋正盛,狂妄自大,若是知道陛下离京,来到前线,势必会一窝蜂涌至。”

“到时候,陛下所驻军的长城关隘,当为主战场,金主就算看出不妙,想要避而不战,麾下部族将领都不会答应。”

“如此一来,金军的骑兵优势大大降低,被我军牵着鼻子走,长城守备压力骤降,而一旦打阵地之仗,我燕军又怕过谁?”

朱武由简到繁,吴用再由繁到简,切中要害:“陛下亲至前线,令我军士气如虹,金贼痛失人和,一人可当百万师!”

众将纷纷点头。

“报!机密营军情!”

正在这时,营外传来通报。

在山海关战役爆发之前,机密部的军情就抵达,警示金军聚于边境,图谋不轨,不过人数未定。

而山海关战役一出,数倍于之前的密探出动,关于金军的具体人数,很快就根据后勤,大致分析出来。

李彦展开扫了几眼,就颔首道:“金军此次动员的数目在十万到十二万之间,这个数目很克制,带的都是精锐了。”

“所幸我大燕重精兵政策,数千万子民养着十多万精兵,士兵脱离生产,整日训练,无论是待遇粮饷,还是立功抚恤,都绝不是塞外那种全民皆兵的制度可比。”

“在单兵作战能力上,我燕军肯定要比金人强,不必妄自菲薄!”

众将思路清晰,心悦诚服,齐声道:“陛下圣明!”

李彦在具体的行军布阵上面,其实还是较为欠缺,但他对于大局的把控和君王的心理,已经到了极致,此番战前动员,为的正是让各将拥有清晰的判断。

“让金人先失人和,再失地利,一日之内,行军至此地!”

时间紧迫,李彦不再多言,手持教鞭,在地图上一点,定下了自己的驻扎之地,也是主战场所在。

群臣的目光汇聚过去,看向一道关口。

古北口。

古代称大道为关,小道为口,山海关就是关,按理来说,古北口应该不算重要的关口,但恰恰相反,在历史上,此处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没有之一。

它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四个城段,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地方,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筑墩设防,到了汉武帝刘彻时,为防北部匈奴入侵扰边,开始在此处筑城布兵,自此数不清的战争都以攻占这里为第一步,它俨然是异族夺取中原的桥头堡。

不过古北口在早期并没有长城,直到南北朝的北朝时期,北齐为了防御突厥而修筑的长城经过古北口,第一次出现长城,到了唐朝,外面就是奚族聚居区了,因而那里又称“奚关”。

等到了明朝,朱元章令徐达建古北口关城,从此西北的居庸关、东北的古北口,成了明朝首都的两个重要门户,后来蓟镇防备太拉胯,明廷将南方剿倭的谭纶和戚继光调来北方,蓟镇所管辖的长城,经戚继光亲自督修,终于成了一道城墙高耸,墩台林立,烽火相望的坚固防线。

燕廷也是如此,在这条长达四十多公里的长城线上,有近两百座烽火台,大小十六个关口,九座关城,三座瓮城。

不仅有边关守将,索超的北平军,张清的镇戎军就驻扎于此处。

所以之前完颜阿骨打想从这里入关,直捣京师,但稍加观察后,就知难而退。

他就算有十万大军,也不会在此处死磕,这样的防御体系,简直不是人打的……

可一日不到的时间里,一杆君临天下的紫色大旗,已然明晃晃地竖立在古北口长城之上,对着金人的领土耀武扬威。

宣战!宣战!

大燕至尊,天下最强国家的君主,就在此处!

你过来啊!

……

“报!燕君亲征,驾临古北口!”

反复确定了传令兵的消息,完颜斡带来到完颜阿骨打面前,喜不自禁地道:“陛下,这是天助我大金啊!”

不久前传来的是坏消息,完颜宗翰受挫于山海关下,出乎了金军上下所有人的意料,这等出师不利,也在众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没想到现在就听到这般好事,别说完颜斡带这位排名第三的皇太弟,各军都骚动起来,摩拳擦掌,喜气洋洋。

唯独完颜阿骨打不喜反忧:“古北口么?”

完颜斡带见了赶忙低声道:“陛下,粘罕还在与山海关僵持,如今各部都有疑虑,机不可失啊!”

完颜阿骨打深吸一口气,忧色消散,强振精神,召集各部,发出号召:“擒拿燕国天子,中原万里沃土,都将是我们驰骋的牧场!”

众酋诸将发出震天欢呼:“噢!噢!噢!”

生擒皇帝,万里沃土,烧杀抢掠,何等快事!

可当天底下最强大的骑兵,奔腾若电,呼啸冲杀地朝着关口之地而去时,斥候再度传来情报。

前方早有一军出塞等候,正是燕廷指挥使索超的北平军。

但此时的帅旗除了一个“索”字外,还竖起了“卢”字大旗。

排众而出的将领里面,一位魁梧英伟,宛如天神下凡的男子醒目至极:

“大燕左都督卢俊义在此,金贼受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