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不认得齐天大圣,还好意思装龙王?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不认得齐天大圣,还好意思装龙王?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杭州码头。

一艘艘海船浩浩荡荡地聚齐。

明朝大规模造船,最初就是起于防海备倭,自洪武五年后,为抵御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不断侵扰,朱元章多次下诏在浙江、福建两省建造“备倭”海船。

曾几何时,明代造船业是最高水平,造船厂规模之大,配套之全,质量之高,检验之严,前所未有,尤其是船舶检验,需要经过“造修工艺检验”“定损定料检验”和“完工检验”三大步骤。

所谓“造修”,就是造新船和修旧船,在建造新船的过程中,要参照各种船型所需的工料标准,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在翻修旧船时,要根据船舶的损坏程度进行工料配给,检验人员还要写“勘船单”,以便后续抽查和对照。

每艘船的尺寸、规制、用料都有详细记录,确保承担造修任务的匠作按图施工,避免偷奸使弊,杜绝人为浪费工料现象,还要填写“修船单”,最终完工验装,如各项指标合格,则验烙字号和姓名,一旦船舶出现问题,方便追责。

详细的程序完成,造修之船才可以出厂使用,如此管理有序,操作有章的流程,才是后来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强力保证。

不过那是一百多年前,大明最风光的时候,想想现在的陆军,就知道水师变成了什么模样。

哪怕尽力调集,此次也仅有大小战船六百余艘,可供两万水师出战,其中多有滥竽充数,根本不合格的船只。

即便如此,已经是近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战。

“祭!”

码头之上,以六省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为首的官员,开始举行“谢洋”仪式。

渔民每次出海之前,先要在船上祭祀大海,烧化疏牒,俗称“行文书”。

然后由船长将杯中酒与盘中肉抛入大海,称“酬游魂”。

再准备“太平坊”,即棺材板,出海时放在船上,因为葬身大海是渔民大忌,据说连地府都不收的,因此放一副棺材板,以求平安回归,如果真的遭遇不幸,也能给勾死人指路,让他们根据太平坊将魂魄接走,轮回转世。

此番水师出战,和渔民出海,在谢洋上并无区别。

而不知是否因为土地神复苏的消息流传开来,上下官员的祭祀也诚心许多,由衷地祈求神祇庇护,让大海不要骤生波涛,让航行不要偏移轨道……

“卜!”

与此同时,另一侧的修行者,也齐聚于灵舟面前,他们所乘坐的就是清一色的宝器了,数目虽少,个个精良。

为首的道人有三位,陶世恩居于中央,面相虽然带着些苦色,却也有了几分小天师的派头。

毕竟他的左右两侧,站着罗万象的师父冲虚子,和龚可佩的师父昙阳子。

身为皇家道观朝天宫和神乐观里,道行最精深的修行者,却只能屈居于后辈之下。

那边在谢洋,这边也要战前卜卦,由陶世恩起了一卦,宣告卦辞:“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互乾有大凶,凶之福所依。”

然后将翻译后的卦象之意传递给军队,大致的意思就是:田野中有禽兽出没,派兵围猎,不会有伤害,反而能获利,派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主帅,可以战无不胜,如果委派无德小人,将运着尸体大败而回,不过形势凶险之余,又能凶中藏吉,福祸相依。

李彦立于外侧,听着卦象,都不禁有些佩服。

这卦象谕示了很多,符合长者张经为主帅,出征围剿倭寇的情况,如果此次大胜,无疑彰显了陶世恩的道行。

但如果打了败仗,也能套得上,肯定是无德小人妨碍了长者张经,明军内势必要经过一番清洗,战败了本来就要有大批人受罚。

而如果打了败仗,却又没有一败涂地,还取得了一些进展,就是凶中藏吉,福祸相依了。

大胜、大败、好坏参半,不管结局如何,都能套得上。

不愧是擅长“未卜先知”的陶仲文之子,模棱两可的手段高明。

调侃归调侃,李彦看向不远处的水师,脑海中浮现出少年戚继光的那句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此次……

但愿海波平!

“出战!

正在这时,满饷明军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气势直冲云霄,一艘艘战船正式驶出港口。

明军此次的战略目标,是转守为攻,打击倭寇在沿海地区的巢穴,捣毁走私据点。

江浙沿海多岛屿,倭寇的走私之处,往往也在那些岛屿之上,有些是临时停泊,有些则是深耕盘踞,兴建营房,犹如小小的海外之国。

双屿港就是其一。

后世的日本学者将之称为“十六世纪之上海”,是否有夸大不好说,但这个时代的双屿港,确实是东亚最大的海上走私贸易基地。

这个地方,在四年前已经被卢镗带兵犁了一遍,将贼首押回受审,岛上的建筑都焚毁烧掉,可惜如今又有了倭寇盘踞,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所以此次明军带的辎重充足,大有以双屿港为据点,扫荡周遭的气势,打一场持久战。

胡宗宪、俞大猷、徐渭等人,都在明军船只里,道门的十数艘大小船只,则跟在后方。

李彦作为特殊外援,在一批锦衣卫的拱卫下,立于船头,看着茫茫大海,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历经三个世界,去过青藏高原,到过漠北草原,这还是他第一次正式出海。

大唐世界,由朝鲜半岛去日本,都是要赌命的,因此大唐强盛,也仅仅开放移民政策,不强行去日本岛开矿,倭人命贱,唐人命贵,不值得冒险,就是这么简单。

水浒世界,造船业进一步发达,更有道法咒术,倒是不怕翻船,只是身份进一步提高,更不适合出海,不过大燕在征服四夷后,对于水师越来越重视,将来或许也有皇族子弟远航出征的一日。

如今到了大明世界,在这个海洋面积比起现实更加辽阔的世界,出海寻找龙王,无疑是一趟奇妙的旅程。

当然,要有所际遇才能叫奇妙,所以出发前的准备十分重要。

李彦眺望片刻,就展开海图,细细查看起来。

自从天地异变,四大部洲的格局改变,东胜神州整片大陆渐渐消隐,曾经星罗棋布的仙岛,已经成为了遥远的传说。

不过根据沿海渔民的见闻,经常有人出海,看到仙家岛屿的影子,十个里面九个是回不来的,但架不住长年累月的探索,从侥幸生还的幸运儿口中,还是得出了数座仙岛的下落。

距离杭州最近的,是一座灵仙岛,据说岛上生活着好心的仙女,会赐予病重者灵丹,也有凶恶的老妪,遇到了就被生吞活剥。

对于这类信息,不能全信,不排除有胡乱编造,三人成虎的可能,却也有顺路一探的价值,若是能找到失落的东胜神洲,同样是神道复苏,功劳巨大。

最近的仙岛都要三日航程,李彦收起海图,立于船头,默默修炼起来。

一日无话。

很快夜幕降临,远方的船只变得隐隐绰绰,李彦走进船舱,吃了一粒辟谷丹药,开始休息。

自从修炼有成后,他的睡觉更近似于冥想,宁静悠远,念头空空,进入最深层次的休眠,一个时辰都不需要,整个身体与精神,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然而这一夜,有些不同。

不知过了多久,李彦突然睁开眼睛,只觉得身体变得轻飘飘,念头一动,就飞出了船舱,在一股力量的推动中来到船头,情不自禁地往下看去。

一道庞然的黑影,在深海中倏然穿过,难以言喻的压力扑面而至。

“做梦了?”

这确实是梦,但又不是随意的梦境。

因为伴随着深海巨影的浮现,震撼心灵的浩大声音同时响起:“回去!回去!回去!

充塞心灵,统御意志,换成普通人,早就顶礼膜拜,即便是心境不过关的修行者,恐怕都要战战兢兢。

然而李彦眉头一扬,饶有兴致地观察一番,身形一起,就这般飘飘然飞上云端,再朝下俯瞰大海。

或许是感受到这股冒犯,水底之中,两座岛屿般硕大的眼睛徐徐睁开,轮廓愈发清晰,正是一颗硕大无朋的龙头,整艘船在其映衬下,渺小得如同芝麻:“吾乃东海龙王,复苏在即,凡人勿扰,速速退去!”

龙王托梦!

面对那回荡天地的声音,李彦开始观想,身后浮现出一圈模湖的轮廓。

那是一尊三头六臂的法相,金光笼罩,徐徐升起,如山之凝,如岳之尊,连天空的明月都被遮住,手中握着一根似能定住天河的柱子,直指下去:“你可认得这是谁?”

龙头再度张口:“吾乃东海……”

李彦挥手下落。

金光扫下!

彭!

将深海中的龙头打得烟消云散的同时,整个梦境干脆了当地碎裂开来!

东海龙王看到这位,恨不得叫爹!

结果你毫无反应……

不认得齐天大圣,还好意思装龙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