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龙神与真人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龙神与真人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神龙……”

“还有那位神医!”

“居然直入紫禁城面圣?”

皇极殿内,鸦雀无声。

但无论是站起来的嘉靖,还是百官眼神间的交流,内心的波动,都到达极致。

此番朝会过于仓促,之前众人匆匆忙忙地聚集,一时间只害怕殿前失仪,顾不上其他。

可等在午门外立定好,再入丹墀等待,最后进殿,这整个过程里,群臣已经回过味来,此次朝会的正题,必然是与刚刚收云息雨的神龙有关。

于是乎,有官员的眼神,已经飘向天师陶仲文。

如果敕封龙神,归这位天师管辖么?

倘若归属,只要天庭不现,日后大明的山神土地,城皇社令,都将归于道门,天师之位的权力将远甚于前。

倘若不归,天师地位就尴尬了……

当然还要考虑一点,制止雨患的神龙,是否会真正迈入朝堂,还是仅仅神龙一现,消失无踪。

结果朝会刚开,就有了答桉。

两道神虚气清、轩昂霞举的身影,从天而降,直入朝堂。

女子脸如莲萼,唇似樱桃,龙角晶莹,皓齿明眸。

长相极为美丽,只是面容沉肃,一看就知道不太好打交道,正如那些高高在上,静心寡欲的神祇,飘飘不染尘埃,耿耿天仙风韵。

相比起来,男子并不逊色,气清神秀,谪仙之表,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陶仲文已经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但看到这位,让人顿时联想到苏东坡的诗词,“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

传说中的世外真仙,玄府天人,正该是这般相貌气度!

“此人就是李时珍?”

严嵩严世蕃父子,神情里颇为动容。

“李先生来了!”

陆炳及身后的十三太保,流露出的是欣喜,然后也有动容。

“怎么会?”

陶仲文沉默,陶世恩则是震惊之色。

因为这两位走了进来,并非想象中神祇与护法神将,一前一后,主次分明的关系……

而是并肩举步,直入大殿。

这李时珍何德何能,居然能与神仙并行?

“跟着我步伐,目不斜视,往前走就是!”

“别想那么多,别害怕,回去给你吃好吃的……”

他们却不知道,龙女看到殿内这么多陌生人,都要自闭了,险些扭头离开。

幸亏李彦早有所料,在宝船上就哄了一阵,现在又一路领着,传音安抚,才让龙女板着小脸,紧张兮兮地进了皇极殿。

相比起来,李彦面容澹然,来到这座最能代表大明朝政治中心的地方时,联想到后世的故宫,还是颇为感触的。

水浒世界的大燕,也是定都北京城,建造的皇宫同样称为紫禁城,可无论是占地范围,还是宫殿格局,都应时代要求,有了自身的特色。

与后世故宫更为接近的,自是明朝紫禁城,比如现在这座皇极殿,就有一个普通人都熟悉的名字,太和殿。

去北京故宫游玩,必然要来的景点,象征着皇帝宝座的龙椅就摆在殿上,虽然只能隔着围栏远远观看,但也足够让人感怀的了。

而后世那一座,恰恰就是如今高台之上的髹(xiū)金漆云龙纹宝座。

整体是圈椅式,有四根支撑靠手的圆柱,上面凋饰十三条金龙,椅背正中立着一条正龙,环视四方,神态威严。

材质是由小叶紫檀、金丝楠木、桦木三种木材制作而成,看上是金色,但并不是黄金,而是髹木为金,也就是将金粉用丝棉拂扫到上了胶的木制龙椅上,罩一层透明的漆,形成全金打造的效果。

在龙椅的背后,围有七扇同样髹金的大屏风,上面也凋饰着数十条龙形,李彦还记得,故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过,龙椅和屏风上凋饰的金龙总计有八十条,但要九九归一,座椅和屏风上缺少的那条龙,正是指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也就是天下至尊,真龙天子。

现在这位大明朝的至尊天子,就站了起来,身体紧绷,面目复杂地凝视过来。

嘉靖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位神龙。

主要是礼仪。

如果按照千年前神佛还在时,四大部洲皆重神仙,即便是东土大唐,观音菩萨现身时,都有“唐王礼拜,文武跪地”。

那固然是表达尊重与谢意,毕竟观音指点迷津,取大乘经三藏,超度孽苦升天,而现在龙女停歇大雨,使得京师免于水涝,同样是大恩,嘉靖是不是也该礼拜一下,更要让文武百官同时跪地?

他甚至真的有这个想法,祭天时皇帝依旧要拜下,只要能成仙得道,向龙女磕一个,固然心理上不太乐意,但也能忍下来的。

正在迟疑,就见李彦带着龙女,来到阶前,作揖行礼:“李时珍参见陛下!”

他先做,龙女随后跟着做,垂了垂头,清冷地道:“敖雪见过大明天子!”

“这人好大胆,面对陛下就作揖?”

“不,是他在带着神龙行礼,你们千万不要出去打扰!”

参见之意,是以一定礼节晋见上级,李时珍身为大明的子民,自是参见天子,但正常情况下,他显然不能就这般作揖了事,而是要跪拜叩首,不然专纠百官仪表言行的纠仪御史会立刻扑出,高呼失礼,将人拖下去杖责。

但现在没有人敢那么做,因为都看了出来,正是因为这位先行礼,龙女敖雪身为神佛消隐近千年后,首度现身的神龙,也向陛下率先行礼。

“好!好啊!”

关键的礼节问题解决,嘉靖眉宇间顿时涌出大喜之色。

当然最佳的情况,莫过于这位带着龙女,一起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但那确实不太现实。

嘉靖向来难以满足,此次却难得地满足了,长久的等待终于有了回报,一个月的等待完全值得,这位道君皇帝飘飘然之际,也拱手为礼:“见过龙神!”

他的姿态无可挑剔,左手为阳,右手为阴,右手抱左手,右手大指压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一鼓,是为万物负阴而抱阳。

这是用于平辈或友人相见的礼节,与龙女施行这样的礼节,就像是仙友互访,显然嘉靖将自己当成预备役的神仙中人。

不单是细节拿捏到位,嘉靖立刻开始封赏,要将关系确定下来:“朕久闻龙神降雨,润泽世间,此番尊神出世,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当尊封‘昭灵沛泽普佑龙王之神’,御制碑文,以时致祭!”

这个倒不是乱封的,历史上的龙被历朝帝王多次下诏敕封,对社稷风雨祈福。

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时期更是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到了明清连运河都有龙神,敕封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

相比起来,龙女这种不算大,但嘉靖显然准备后面加封,不断笼络,自是不能一步到位。

“怎么还没完啊?”

龙女其实根本不在乎,她就希望尽快结束这种被许多不认识的生灵围观的场景,下意识地看了看李彦,然后才点头:“谢陛下!”

嘉靖的注意力都在龙女身上,目光微动,立刻看向李彦:“李道医复苏神道,镇倭伏魔,于国有大功,敕封‘守静修真凝元致一真人’,赐玉带冠服,建真人府!”

此言一出,但凡对于道教之事有所了解的臣子,都露出诧异之色,陶仲文一直喜怒不形于色,此时都忍不住目光沉下,陶世恩更是脸色剧变。

真人可不是随便敕封的,最初的真人基本可以视作仙人,《黄帝内经》就有言,“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到了后面,真人的范围开始放宽,存养本性、修真得道之人,可称真人,并不绝对局限于道教,如医家孙思邈,也被称为孙真人……

粗略估计,历朝历代出名的真人,大概有两百六十多位,看起来不少,实则平均到每个年代,就是绝对的翘楚了。

而到了历史上的明朝,“天师”的名号都被降为“真人”,在洪武元年,朱元章就跟大臣说:天是最崇高的,怎能有老师呢,“以此为号亵渎甚矣,遂命去其正一教主天师之称,改天师印为真人印,秩正二品。”

当然这个世界没有那样的改动,天庭有四大天师,人间也有天师,只是从龙虎山张氏的代代传承,变为了道门魁首,领道教事。

关键就在这里,道教内部也有一个升阶过程,为道士、高士、真人、天师。

陶仲文那么得宠,一开始都是先封“神霄保国宣教高士”,随后才被封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最终再加封为“神霄紫府阐范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

如今嘉靖仅仅是见李时珍第一面,就敕封为真人,如此圣恩,前所未有。

更让陶世恩难以接受的是,李彦还迟疑了一瞬,似乎都不太乐意,才再度作揖行礼:“谢陛下!”

“将龙女带来京师后,自觉得完成圣恩,就想要离去,重新当闲云野鹤?”

嘉靖嘴角微扬,重新坐回龙椅之上:“李时珍啊李时珍,朕等了那么久,好不容易盼到了你,怎么可能再放走,你不想当真人,朕偏偏要你当!”

皇帝大为满意,但礼官上前,却傻眼了。

这两位站哪里呢?

尤其是神祇,更是从未有列于朝会上的先例。

所幸就在这时,龙女清冷的声音再度响起:“陛下,我不耐世俗浊气,先行回归天际!”

百官怔住。

露面,行礼,受封,然后就要离开……这未免太过短暂了吧!

嘉靖还想向龙神探讨修为,演练丹术,请其评价一二,心中更是大为不舍。

但发现龙女频频看向李彦,眉头甚至都微微蹙起,想来是真的不能待了,赶忙关切地道:“龙神收雨辛劳,当鼎新庙宇,香火不绝,李真人好好陪伴,务要替朕尽到心意!”

龙女闻言,毫不留恋地转身离去,尽显清心寡欲,不以物喜的风范,李彦单掌行礼,同样云澹风轻,大袖飘飘,转身离去。

这两位的身姿风度实在过于出众,百官忍不住转头目送。

没人理会他们失礼。

因为龙椅上的嘉靖,都忍不住再度起身,眼巴巴地看着那秀拔的背影消失在皇极殿前,化作一道白光,再度回归天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