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严世蕃:李时珍就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哪有我聪明?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五祖宗,鄢中丞的信……”

杨金水处理完今日的事务,走出司礼监,正要回到自己的居所休息,心腹来到身侧,递上信件。

杨金水接过,眼神里露出沉吟,隐隐有些喜意。

不过等到他进了房内,挥退左右,拆开信件,仔细看了一遍后,喜意消失,冷哼了声:“让利五分,既然察觉到了不妙,却只舍出这么些来,在这位严阁老心里,内廷就这么好打发吗?”

严嵩的话,鄢懋卿不敢不听,马上做出了让步。

在他看来,以江南织造局的庞大利益,利润的五分,都是无数白花花的银两,已经很让人心疼,也觉得对方该知足了。

毕竟江南织造局的督办,是外朝严党在操持,宫内太监本来就是捡个现成的便宜。

可世上比起贪官更贪婪的,往往就是太监,在杨金水看来,江南织造局的督办,是他上位秉笔太监后一力推动,现在严党出了事,要宫内支持,居然才让五分利?打发叫花子呢?

他高瘦的身子缓缓站起,稍稍踱步后,没有私自做决定,朝着吕芳屋内而去。

这位大明内相难得没有陪伴在嘉靖身边,正在摆弄盆景,享受着自己闲适的老年生活。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吕芳转过身来,微微一笑:“金水,过来陪我!”

“诶!”

杨金水摆了摆手,四周服侍的内侍们纷纷退出,他自己来到吕芳身边,接过剪子,按照指示,开始修修剪剪。

不多时,一道奢华富丽、优雅古朴的景致出现。

花盆里翠草覆盖,盆上树根分叉立势,树干苍劲有力,花朵在枝上鲜丽怒放,每一分都相得益彰,展现出功底。

杨金水赶忙称赞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人妙手!”

吕芳端详着,却似乎并不满意,意味深长地道:“这人呐,得乐天知命,树亦如此,你觉得长势如何?”

杨金水目光闪了闪,明白了自己不该只看树,端详片刻道:“此树的枝叶过于繁茂,其势旺盛,似乎有些……”

听了这话,吕芳微微颔首,露出赞许之色:“有些喧宾夺主是么?太过旺盛,不遭喜欢,赶明儿怕是要移走了。”

杨金水心领神会,看来严党的势头过于煊赫,主子万岁爷对于严氏父子是真的有意见了。

而本朝的种种大桉表明,天子的态度一旦转变,再如日中天的重臣,都将大有凶险。

历史上严嵩失势,有诸多复杂的原因,但后世分析时,不少人将一件事情作为转折点。

那关系到蓝道行,此人是陶仲文死后,嘉靖身边最得宠的道士,擅长扶乩之术。

所谓扶乩,就是以箕插笔,使两人扶之,由扶乩人拿着乩笔不停地在沙盘上写字,口中念某尊神灵附降在身。

这个状态下所写的内容,就是神灵的指示,整理成文字后,可以预测吉凶,根据神的指示去办。

也就是请神上身,借由神灵的口说话。

而有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前来请奏,由此世宗对严嵩产生了厌恶之感。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滑稽的转折,却又具备着相当的可信度。

因为明世宗朱厚熜,就是这样的人。

嘉靖朝三任首辅,张骢、夏言、严嵩,都是喜爱的时候权势滔天,大力支持,也能颇多忍耐,一旦厌恶,那就看什么都不顺眼,很快失势乃至身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那位大明天子其实就是另一个严世蕃,聪明绝顶,又喜怒无常,意气用事。

所以不了解的人,云里雾里,很难猜到帝王的心思,了解的人,却足以将他摸透。

吕芳无疑就是后者,只是他对嘉靖忠心耿耿,主子喜欢的他就喜欢,主子厌恶的他就厌恶,现在嘉靖对于严氏父子的所作所为很是不喜,自然也转变了态度。

如果这个时候严党懂事,放弃江南织造局的庞大利润,让主子万岁爷高兴,宫内十万内侍得利,司礼监也会适当地美言几句。

可现在鄢懋卿的作为,是打发要饭的,杨金水甚至准备落井下石:“大人准备何时将此树移开?”

吕芳澹然道:“还需它顶着门面,一时半会撤不下去。”

严党如日中天,朝野上下都有大量依附者,一朝倒台并不现实。

杨金水又问:“那孩儿是否要早作准备,唤几个办事伶俐的来多多打扫?”

严党全身上下都是窟窿,真要挑刺,肯定能找到,就看谁在这个微妙的时局里,点燃这把火。

吕芳道:“事宽则圆,急难成效,这院落的打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手下人也不够精细,还是我等多多劳心,仔细修剪。”

杨金水道:“是,孩儿这就去盯着些。”

吕芳重新拿起剪子,最后叮嘱了一句:“不必藏着,也藏不住……”

杨金水垂首:“孩儿明白。”

等到回归居所,他的思路已经变得清晰。

朝局有变,严党走势,尚未可知,司礼监的态度,是保持距离,撇清关系。

至于消息,该放就放,且看外朝风起云涌!

……

“父亲!”

徐府之中,徐璠走进了书房。

相比起严府操办婚事,热热闹闹,这里却颇为冷清。

一方面严党欢天喜地,齐齐恭贺,另一方面是清流鄙夷,划清界限。

徐璠对此很是气愤与不甘。

同样身为阁老之子,他任太常卿,弟弟徐琨、徐瑛任尚宝卿,职位其实并不低,符合身份,但权势完全边缘化,跟呼风唤雨的严世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朝野上下都知道,徐阁老谨事上官,并无主见,指望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基本是白瞎,那么他的儿子,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巴结。

甚至由于严世蕃对徐阶有股莫名的敌意,恨屋及乌,也进行了针对,徐璠过得相当难受,还要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严世蕃那不学无术的儿子,这几日夜间都没有睡踏实过。

终于,转机来了!

徐阶正在看书,面对兴冲冲的儿子,摘下优逮,也就是明朝的眼镜,表情平澹地道:“怎么了?”

徐璠深吸一口气,递上帖子:“父亲,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张翀(g)、董传策,欲弹劾严嵩!”

吴时来、张翀是徐阶的门生,董传策为徐阶同乡,都是铁板的支持者,徐阶表情不变,依旧拿着书卷,发问道:“何罪?”

徐璠沉声道:“纳贿误国!”

徐阶不置可否:“除此之外,还有何事?”

徐璠看出了父亲的态度似乎并不赞同,但咬了咬牙,依旧道:“毁去婚约,保我徐氏清名!”

徐阶这才放下书,轻轻叹了口气:“大内传出了消息?”

徐璠重重点头:“宫中多有传闻,陛下近来对严党作为,很是不悦!”

徐阶道:“故而你以为严党会倒?”

徐璠眉头一抬:“严党贪墨横行,无恶不作,全因依仗宠幸……只待陛下圣听不被阻塞,他们当然无法继续猖狂!”

徐阶摇了摇头:“宫内所言,未必为实啊!”

徐璠怔住:“这等大事,难道有假?”

徐阶将手中的书递了过去。

“市舶司?”

徐璠接过,才发现其内是广州市舶司的记录。

洪武年间,朱元章实施海禁,永乐年间,朱棣稍稍放松,此后又严禁,直到正德年间,海商走私泛滥,群臣见私人出海无法禁绝,便因势利导,几大市舶司不再禁止外商来华,国内海商也浑水摸鱼。

到嘉靖一朝,又重新严格起来,关闭了广州市舶司之外地所有港口,销毁违禁大船,禁止出海私自贸易,将太祖那套再度搬了出来。

由此海商不满,勾结外贼,倭寇泛滥,杀戮无数。

直至此前出战,打压了贼寇气焰,方才有所消停,因此市舶司重开,江南织造局的讨论,也成为了近来朝堂讨论的议题。

徐璠身为阁老之子,当然清楚,这就是一次外朝与内廷的利益分配,严党力推织造局,是为了在其中贪污渔利,司礼监力主织造局,则是希望太监再度出宫,到达地方掌权。

再翻了翻这书册里记录的部分账目,徐璠心头一动:“父亲之意,是宫内借此事,向严党施压,妄图在江南织造局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可吕公公……会同意吗?”

徐阶道:“宫内不只吕公公一人,此事突如其来,不得不防!”

吕芳的为人他很清楚,绝非贪得无厌之辈,但宫中十万张嘴等着养,他身为内相,清正廉洁也是别指望的,某些事情肯定是会做的。

所以站在徐阶的立场,当他无法了解宫内发生的具体情况,只能听传出来的风声,是不敢贸然动手的。

徐璠则接受不了这种谨小慎微,疑神疑鬼:“父亲,此乃天赐良机,一旦被严党度过,重新获得陛下的宠幸,那就不知要等多久了啊!”

徐阶知道这个儿子心气难平,担心他冲动为之,想了想道:“你可以派人去天师府,如果小阁老回归严府,此事作罢,倘若五日之内他都不出,再来商议。”

徐璠眼见在家中只有两人的地方,父亲居然还称呼严世蕃为小阁老,心头已是大为失望,行礼道:“是!孩儿退下!”

看着儿子垂头丧气的离开,徐阶神情中也有些唏嘘,喃喃低语着:“只待两人分开……只待两人分开……”

严嵩够稳,严世蕃够狠,前者能压制后者,后者能辅左前者,形成绝佳的配合,再对嘉靖提出的要求无底线的包容,方才形成了偌大的严党。

徐阶正因为看清楚这点,才选择隐忍,并且认定,要除严党,必须寻找一个契机。

让严氏父子分开的契机!

历史上的这个契机,是严嵩的妻子欧阳氏病故,严世蕃不得不丁忧守孝,被徐阶抓到了机会。

如今严世蕃入了天师府,倘若真的在里面跟着天师修行不出,那确实是机会。

不然的话,就继续谨慎以待,迎合帝意,久安于位便可。

……

“呼!”

天师府中,严世蕃打坐完毕,一跃而起,神清气爽之余,发现步履又轻盈了几分,暗暗思忖道:“这李时珍修为确实精湛,稍加点拨,就有如此功效,怪不得陶仲文完全斗不过,一年未到就被弄死……只是此人如此痛快地引我入门,是被‘顽石’之说打动,想要度化我么?”

抱着这样的想法,严世蕃朝外走去,发现原本冷清的府邸热闹起来,医师进进出出。

他面色一奇,随手拦下一位医师询问:“你们来此作甚?”

见这位一副颐指气使的派头,再加上这又不是什么隐秘,医师解释道:“奉天师之命,整理本草医书,着作流传,造福后世!”

严世蕃跟着入了堂内,细细观看,发现各类医学书籍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类,已经有了人、草、谷、菜、果、禽、兽、虫、鳞、金石、服器等十数部。

更令严世蕃侧目的是,这些医师严格考证不同朝代的差异,做到详实考据,并且将前人许多臆测的内容反复验证,然后加以归类,最终呈上。

这个工作量是极为庞大的,以致于汇聚了京内各大医馆的熟手,这部着作的编撰工作才刚刚开始。

不过李彦认可慢工出细活,把控大局的同时,求精求细,绝不催促。

历代录着本草的书目有很多,《本草纲目》名气最大,但由于李时珍一人精力有限,再加上受时代风气的限制,里面存在着许多治学不严,迷信臆测的内容,引得后人诟病,在中医眼里,排在第一的,反倒是已知最早的《神农本草经》。

那是汉朝时期的中药学着作了,历经一千多年,还没有能真正超出,完全继承其地位的新作问世,不得不说是医学界的巨大遗憾。

李彦正准备以他的地位和权威,着作一部尽可能完美的《本草纲目》,让医学的门槛降低,传播的更加广泛,世间的庸医变少,医师的地位才能真正提高。

“这李时珍还真的不忘本呐,还编撰医书……”

严世蕃仔细观察了一圈,就知道这绝非假模假样,而是真的要花费精力,不禁露出怪异之色。

说此人贪恋权势吧,身在中枢,连天师府都很少出,宫内更是几乎没去过几回。

说此人澹泊名利吧,又能为胡宗宪的后台,东南有事,徐渭第一时间前来求援……

“心思纯粹,随心所欲么?”

严世蕃默默勾画,一个纯粹的修行者形象跃然心间,释去了不少疑惑:“我想得太复杂了,修行之人讲究缘法,他会帮胡宗宪,或许并没有多少缘由,就因为对方苦候三个时辰,引我入修行,也是因为我得入府中……”

“这样简单的人,不难对付!”

严世蕃见过不少奇人异士,年轻出众的,往往不通人情世故,因为精力所限,无法面面俱到。

如今想来,这李时珍年龄不大,既要学医,又要学道,还有这般成就,哪里是复杂之人?

不过简单纯粹,并不代表好对付。

严世蕃越来越体会到,当时父亲为什么会对此人那般提防。

正因为严党最拿手的权谋,并不能对天师生效,而天师擅长的修行手段,严党却一窍不通。

真正产生冲突时,唯有对方进攻,他们只能被动招架,根本不可能取胜。

“好在此人纯粹,心思简单,我若能借这次的机会,学得几分手段,将来无论是世俗还是道门,都难逃我的掌控!”

这般一琢磨,严世蕃定了心,朝着前院走去。

他准备跟外界通一通消息,看看局势如何,江南织造局那边是否有新的状况,再言其他。

然而到了前院,眼前一花,九叶悄无声地出现,静静地看过来:“严侍郎要走?”

严世蕃昂起脖子:“我乃工部侍郎,公务繁忙,自是不能长久留于此处,你敢阻拦?”

实际上他自从生了隐疾后,就请了假,工部当然无人敢质疑,点卯时这位小阁老为什么缺席,现在所言,只是冠冕堂皇的托词。

九叶也不辩驳,侧身让开:“请!”

严世蕃眯了眯眼睛:“照阁下的意思,我出了这个门,就不能回来了?”

九叶道:“当然,这里是天师府邸,严侍郎若要回,也该是严府。”

“神气什么!”

严世蕃哼了哼,没有立刻迈步,开始盘算起得失来:“京内的那些道士,也可以教我修行,可那些俗人,又岂能比得过天师?倒是外面的事情,鄢懋卿和罗龙文足以应付,徐阶……哼,他现在不敢跟我们父子作对!”

朝堂之上,他忌惮的就是两人,一个是徐阶,如今被硬生生地变成姻亲,另一个是这位天师李时珍,如今自己就在对方家中,学着本事。

严世蕃有了决断,转过身来:“既如此,我便不走了,继续修行!”

九叶看着这个昂首挺胸,转回府中的身影,歪了歪脑袋:“人真的好奇怪啊,明明与老爷有天渊之别,他为什么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