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李彦来到杭州湾边,看向这片真正的东海。

后世有个成语,叫做断鳌立极,比喻开创新局面,同样也是一个着名的神话传说。

最初的版本是《列子》里面,殷汤和夏革之间的对话,其实就是借两位名人之口,谈论天地宇宙万物,其中有一段是“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鼇之足,以立四极”。

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填充进去,又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变成了女娲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斩神鳖之足撑住四极,平洪水杀勐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无论哪个版本,神鳖似乎都挺惨的。

不过按照对天地的贡献,神鳖以四足撑住四极,亦是功德无量,其后也成为一支族群,连三仙岛都是承托在鳌背上,成为一方净土。

只是如今的三座仙岛,居住的还是仙人么?

悟空推倒人参树,到三岛十洲寻仙问药时,福禄寿三星居于蓬来岛上,东华帝君居于方丈岛上,瀛洲则有九老。

根据九头虫所言,在天地遭劫时,方丈岛上的东华帝君洞府是首当其冲,雾气汹涌而出,东方朔都未能逃出。

三岛的位置并不聚在一块,但那恐怖的波及,另外两岛肯定也难以幸免于难,如果出海寻仙岛,会不会是自投罗网?

李彦稍稍沉吟,在港口联络好船只后,并没有匆忙起行,而是租了间院落,取出药草,开始炼制简易的丹药。

药材是清风洞的蛇精们敬奉的,每每有僧人入洞,这些妖精都会以素斋款待,临行时还要将本地的特产带上,以作孝敬。

僧人并不会拒绝,正如传经之时,阿傩、加叶光明正大地索要人事,这些都是规矩。

李彦收下,却是早早想好了炼制之法,虽然没有丹炉,但也有取巧的手段,数日时间,炼制了几瓶丹药,带在身边。

他这里做好准备,再来到港口,大船已经等候。

李彦与其他行商旅客一起,走上船只,定好自己的舱室,再来到甲板上。

长帆扬起,海波荡漾,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这位先生是去北洲游学么?”

李彦转头,富商打扮的中年男子来到身旁,拱手行礼,笑容热情:“在下胡宗宪,字汝贞,见先生气度不凡,心生仰慕,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李彦看了看这个外表熟悉,实则陌生的人,自我介绍后道:“我出海另有要事,并无去北洲的打算。”

“胡宗宪”闻言变得更加尊敬:“先生莫非是释教子弟,去扶桑交流佛法?”

李彦不置可否:“此次确与修行有关。”

“胡宗宪”立刻双手合十,由衷地欣喜道:“有大师坐镇,此行定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我非大师,只是一位医者,如今发现了一个新的病人,颇为棘手,倒是要请教一下各地的风俗……”

李彦已经习惯佛修的待遇,既然遇见“熟人”,正好闲聊一番,了解各国的局势。

商人胡宗宪本就是来结交的,自然笑吟吟地述说起来。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不仅妖怪吃斋念佛,东胜神洲的国家之间,都是一片祥和。

这里也有倭国,在正常历史进程下,那个与大明几乎处于断交情况下的国家,却在这里派出高僧作为使节,连连造访。

明廷看在佛门的面子上,放下身段与之往来,连倭国这个蔑称都不用了,官方书面称日本,更常用的叫法就是扶桑与东瀛。

而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改变是,朝廷收回海禁,允许两国商贾的贸易往来,沿海地区也就没有了倭寇侵扰。

各国的贸易兴盛,有了越来越庞大的需求,造船业日渐发达,各地船坞都有着经验丰富的匠人,甚至还聘请了更具备航海经验的北洲人。

此时所乘的船只,正是如此制造出来的,在南瞻部州难得一见的大船,在这里只是普通的商船,四五艘一起出发,就能组成一支远行的船队。

李彦听着那航行的路线,发现不仅仅是抵达扶桑,连遥远的北洲都能经过一路的补给,经年往来,不禁问道:“途中风暴又当如何?”

别说古代的船只,现代的大船在风暴里都有失事的风险,中土王朝也曾经想过攻打倭国,却由于风暴葬身海域,忽必烈的蒙古军队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现在的海航技术,就算进步再快,能平安抵达倭国就是极限了,再想远渡重洋,几乎是十死无生的事情。

商人胡宗宪笑道:“先生不必担心,只要我等诚心敬天礼佛,自有佛祖保佑,上月就有船队遇到风暴,眼见大船都要倾覆,所有船员祈祷,第二日醒来,便是一切如常,安然无恙了。”

李彦摇头:“生死关头,临时抱佛脚,岂有诚意可言?”

“正是因为他们此前的不敬,才会遭此凶险,那时再祈祷,确有不诚之意……”

商人胡宗宪不认为有人敢质疑佛祖,只以为这位是对那些船员的不屑,深以为然地附和,又叹息道:“其实我等俗人,亦有修行之心,只是沉沦俗世,无法去往那极乐净土啊!”

李彦澹澹地道:“有苦才有乐,如果世人皆入净土,那又有何极乐可言?”

商人胡宗宪一怔:“可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李彦道:“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这已是我所见过的最太平的景象,如此世人依旧祈盼净土,可见佛法大盛,终究还是难修其心。”

商人胡宗宪这次听出了不对劲,眉头微皱:“先生莫非有不同的见解?”

李彦道:“只是略有些悲观而已。”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清浊平衡,方有天地,若是浊气甚过清气,自是道消魔长,世间难安,然若是世间清气横行,浊气不存,那又不是人世之景了。”

“可偏偏,我们处于的是人世……”

商人胡宗宪露出思索之色,神色隐隐有些变幻,半晌后还是摇了摇头:“先生所言,颇具禅意,我这等俗人,难以理解,但若说清浊之辨,即便有何不妥,现在已是足够太平,若要改变,岂非打破这太平盛世……这又何必?”

“你能说出这番话,果然与旁人不同。”

李彦看着他笑了笑,又仰首望天:“浮云的遮挡是暂时的,虚假永远不能代替真相,同样的道理,人心思定,真正的安宁祥和,也是外力难以撼动的,母须担心……去吧!”

商人胡宗宪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拱手行礼,满怀心事地去了。

对于信念坚定,完全不受动摇的李彦来说,仅仅是一段小插曲。

接下来的数日,商人胡宗宪又多次来访,而李彦只是养精蓄锐。

直到一天夜里,他突然感受到远处一股若有若无的波动。

“先生!先生!”

就在商人胡宗宪莫名感到一阵不安,连夜过来轻敲房门时,里面已经无人应声,早已准备好的一艘小船落下,李彦立于其上,离开船队,朝着那个方向飞速行进。

往三仙岛,寻找神鳌。

路途十分顺利,仅一天一夜的时间,一座庞然的轮廓,就出现在了海天一色的边缘。

仙岛到了。

远远望去,李彦还不能确定,这是方丈、蓬来、瀛洲里的具体哪一座,就已经感到了酷似小龟的气息。

那座一眼望不到边的岛屿,是活的。

李彦没有迟疑,立刻取出丹药服用,手掐避水诀,朝着海水下方潜去。

果不其然,随着他潜入得越来越深,四周所见的海洋生灵越来越少,唯有一股庞然的威压越来越浓郁。

最终,无形的屏障现于身前,李彦的身体在一圈无形的气泡中沉浮,郑重行礼:“见过神鳌前辈!”

两个巨型的“灯笼”亮起了光辉。

神鳌睁开了眼睛。

面对这等巨兽,李彦的呼吸都不禁微微一屏。

这等大到不可思量的脑袋,除非亲眼所见,之前实在是难以想象,怪不得背壳能撑起仙道,而它的始祖,更能用四足支撑天极。

神鳌发出隆隆的声音,没有掀起海浪,而是准确的传入耳中:“此乃何地?”

面对这没有丝毫废话,开门见山的发问,李彦回答:“佛法歪曲,驯化囚笼,看似祥和,实则再无自我。”

神鳌道:“详言!”

李彦语气沉重:“浊甚于清,妖魔邪祟,污秽层层,清甚于浊,扼制欲念,矫枉过正,清浊失衡,皆为世间大劫,不可各走极端!”

神鳌硕大的眼睛里露出惊异:“汝当何为?”

李彦斩钉截铁地道:“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为求此道,当寻盟友,祛除迷雾,令清浊交汇,重塑平衡!”

神鳌稍稍沉默后,光辉剧烈地闪了闪,却是眨巴了一下眼睛,一只巴掌大小的龟儿,就出现在面前:“吾之兄长,交托于汝,此世非真非假,谨记谨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