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取经团队的第一位“伙伴”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取经团队的第一位“伙伴”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小民愁怨之气,上干天和,以致召水旱、日食、星变、地震、泉涸之异……”

“此番大震,正因为此,尔等还不速速散去?”

朱四和朱七昂起头,看着站在城头上呼喝的官员,再望了望不声不响的海瑞。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这支取经小队离开大明京师后,所遇到的第一起事件,是难民潮。

关中大震导致的灾情,距今已有数月,但余波远远没有结束,一群群携家带口的难民,依旧在涌向四方。

海瑞刚刚出京,策马不过两日,前方就有长长的灾民出现。

这些人大部分操着关中口音,但也有不少属于河南山东一带,披着褴褛的衣衫,用扁担艰难地挑着瑟瑟发抖的孩子,或沿街乞讨,或四处寻找施粥的地方,艰难而卑微地活下去。

或许别的朝代,并未受灾的地区百姓,会生出同情心,允许这些难民停留居住,但大明的天灾太多了,十多年前就有一场程度严重的大地震,期间更是各种灾祸频频。

因此上上下下都知道,一旦让这些灾民涌入,原先的居住地都会发生动荡,所以各地开始冷酷地驱逐灾民。

国库空虚,粮仓虚设,这些地方官员的苦衷,不是不能理解,可城楼上那人的所言,将地震归结于百姓的愁怨,就实在令人愤怒了。

甚至就连两位锦衣卫都听不下去,朱七冷硬的声音响起:“可要我们缉拿此人,以儆效尤?”

海瑞目光看向四方,尤其是灾民与官吏的对峙,权衡利弊,缓缓摇头:“不……此时不可抓人!”

朱七浓眉一扬:“锦衣卫自有缉捕职责,身为钦差,更有先斩后奏之权,母须顾虑!”

海瑞沉声道:“即便拿下此人,我等也无法让城内接受灾民,反将引发骚乱,体察官吏,明加黜陟,是为了地方百姓不被贪墨之吏所害,而非一己喜恶,妄加干涉!”

朱七目露异色,凝视这位瘦削的背影:“敢批龙鳞之人,有了钦差的权力,反倒变得克制,当真了得!”

朱四则叹了口气:“那我们继续上路?”

既然难以解决,就眼不见心不烦。

海瑞却取出纸笔:“容我耽搁片刻,将此地的情形记下,着信差快马送入京师。”

不仅是京畿之地,接下来海瑞每到一处,都是如此为之。

堂堂大明钦差,天子认可的神剑,并未展现出锋芒,反倒甘愿为耳目,将各地赈灾的情况,以最为客观的视角记录,一五一十地禀告上去。

明面上是呈报陛下,实际上是交予首辅胡宗宪处理。

“此人并非那等空谈道德的言官,是真的为天下万民计深远!”

朱四和朱七一路跟随,也不禁越来越佩服。

海瑞是实干之辈,历史上他声名赫赫,巡抚一地时,人还未到,地方上的贪墨之吏就因“惮其威”而自动离职,以免触其霉头;有钱有势的缙绅之家,将朱漆大门改成黑色,以求韬光养晦;就连织造太监,都忙不迭地将轿夫遣散,轻装简行,不敢再大摇大摆地铺张浪费。

在这样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情况下,海瑞兴修水利,造福一方,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以致于当海瑞遭到弹劾,将其调任时,地方百姓痛哭流涕,舍不得这位青天离开。

弹劾海瑞的罪名也极其可笑,“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从来只听说鱼肉百姓,在海瑞治下,士大夫觉得自己被鱼肉了。

可悲的是,海瑞这样的官员,实在太少太少。

现在贴身跟随,这位原本在心目中只是胆大包天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两位锦衣卫开始称其为“先生”。

这个称呼自从那一位后,他们还是首度称呼一位官员,透出由衷的钦佩。

但海瑞瘦削的面容,却越来越凝重。

越接近关中,灾民就越多。

大道两边、城墙根下甚至学舍寺庙,搭起了一片片的破庵子、茅草棚。

只要是尚且完好的城镇,都是如此,州府之类的大城,更是一眼望不到边,几乎把外面的建筑都给淹没了。

但这样的聚集,却不见丝毫热闹。

放眼望去,饿殍满地,遍地疮痍,麻木而肮脏的面孔在视线中摇曳,随时可能轻飘飘地飞向天空,再也落不回地面……

落叶归根,这些人连死,都没法死在家乡了。

“此番大震,前所未有,死伤难以估量!”

“该怎么救这些百姓……该怎么救呢?”

海瑞在《治安疏》里面,已经反复强调过百姓的凄惨,可真正见到了,那触目惊心之感,又岂是笔墨能够描述一二,这些日子日思夜想,都在苦苦思索解救之法……

诛杀贪官,整顿吏治?

迟了!

那是正常时期所做的事情,如今各地焦头烂额,官吏忙碌不堪,这个时候举起屠刀,只会让局势愈发混乱。

海瑞出京时,也曾经想当一柄光芒万丈的利剑,澄清玉宇,一扫阴霾,但到达灾区现场后,马上意识到那样的念头不切合实际,所以将北直隶的管辖,交予信得过的首辅胡宗宪。

现在抵达关中,这曾经的龙兴之地,如今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再通报京师显然是不成,必须行使钦差的权力,整顿各地资源,最大程度地救治灾民。

可说易行难,至少从他一路上所见所闻,根本不知该怎么下手,因为没钱没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先让城中大户、各地寺院出面,多施粥米,让灾民安定下来,予河南喘息,再将江南米粮调集……”

“你若苦思冥想,只得此法,是会让我失望的!”

正在这时,一道听起来稚嫩,语气却颇为成熟,透出一种奇妙反差感的声音,突兀地在脑海中响起。

此时已然是夜深人静,朱四朱七正在外间休息,海瑞也被惊了惊,立刻喝道:“谁?”

然而他的声音没有传出,只是在心中回荡,对方则接着道:“每逢灾年,人命皆是贱如草芥,尤其是一文不名的百姓,你一路所见,城镇外皆有粥棚,却非善心,仅仅是朝廷担心这些饥民流亡,变成流民,动乱天下,威胁到统治罢了……”

“所以朝廷要给灾民一丝希望,施粥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让灾民朝着城郭聚集,不会散落各地,酿成大乱。”

“但此法有一致命的弊端,灾民聚集,死伤也将聚集,天气渐暖,疫病势必爆发,到时候不仅仅是城外饿死的,城内的百姓也会被感染疫病,十室九空,死伤更为惨重!”

海瑞听到一半,身体为之一震,到了最后更是沉默下去。

有些事情说白了,并无什么稀奇,但捅破这层纸的一刹那,还是极为震撼的。

正如海瑞上《治安疏》,亦如此时的声音揭破朝廷赈灾策略的倾向:“朝廷此法为镇灾,却非救民,两者之间的取舍,你看透了么?”

海瑞深吸一口气。

他确实被点醒。

赈灾,镇灾,一字之差,天地之别。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赈灾,大多都沦为镇灾,百姓死伤无所谓,不引起大规模的动荡,才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而救民,则是保存百姓为重,尽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对于两者的选择,海瑞几乎毫不迟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得存,社稷自能安定!”

声音毫不意外:“那就去做吧,我相信你能办到。”

海瑞当然会竭尽所能,但即便他有着一往无前的决心,心情也不禁有些低沉:“想来真有阴曹地府,枉死之城,也难怪冤魂诸多,孽苦超度!”

声音反倒透出欣慰:“看来你明白了,超度亡魂孽苦,是有意义的,若无坚诚之心,岂能历经苦难波折,取得千秋真经?”

海瑞微微颔首:“还未请教?”

“合适之时,自会见面。”

声音最后丢下一句,沉默下去,海瑞自然不知,贴身收藏的奏疏中,正有一道虚影的轮廓从中升起。

依稀间可以看到,那是一位面容刚正,一丝不苟的男子,又有着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气质。

天下第一疏,器灵治安!

求万世之安!

对于自己的缔造者海瑞,它默默陪伴,有着崇敬之心,好似孩子敬爱父亲,又如弟子尊敬先生。

而作为新生的灵族,它则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出谋划策,加以引导。

目的是借助关中灾情,让另一位同伴诞生于世。

就在海瑞坚定信念,以救民为主之际,同在长安的百草厅内,正在督促伙计熬制药剂的陈景琦,打了个哈欠。

医者父母心,从坐镇京师,指挥各地,到亲临前线重灾之地,这位陈家老号的当家人毫不后悔,也幸得昔日的李天师编撰了那本足以传世的医书,百草厅在他的坐镇下,已是活人无数。

只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疫病估计还是要控制不住了……

疲惫之余,陈景琦没有发现,桌桉上的《本草纲目》无风自动,书页微微翻动间,流转出一道盈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