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三百章 这位大明皇孙从小就心系江山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三百章 这位大明皇孙从小就心系江山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世子爷!世子爷慢些啊!”

“别跟着了,让我静静!”

京师裕王府内,一个小小的身子在前面俏生生地走着,后面一群婢女焦急地跟在后面,其中一位手里捧着一顶细小的镶珠礼冠,额头生汗。

正在这时,李妃转了出来,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又怎么了?”

婢女上前,轻声道:“王妃,世子爷又不肯戴礼冠了,还不让奴婢们跟随……”

李妃露出既骄傲又无奈的神色:“他从小主意就多,你们跟在后面也是无用的……”

这孩子生下来就爱笑,三月能伊呀学语,半岁学会说话,更是聪慧至极,如今刚刚满三岁,已是如正常孩童六七岁一般,但也正因为此,近来小家伙似乎遇上了困扰,老想要静静。

这个年龄本该是最活泼好动的时候,现在却如此老成,让李妃也有些古怪,想了想道:“世子平日里,跟杨大伴最是亲近,唤他来吧!”

很快,一位高高瘦瘦的太监走了过来,到面前拜下:“奴婢杨金水,拜见王妃!”

李妃看着这位谦卑恭谨的内侍,态度却与对待其他下人不同:“起来吧,世子那边还要你多多费心照料,他最喜欢你这位大伴讲外面的事了。”

杨金水面色立变,赶忙拜了两拜:“王妃折煞奴婢了,世子爷愿听,是奴婢十世修来的福分,奴婢绝不敢在世子爷面前妄言,只是说些江南人文,地域风光……”

李妃出身贫寒,文化水准也不高,但待人接物自有一套,语气温和地道:“不必多想,你的为人,我是信的,去陪世子吧!”

杨金水露出感动之色,再度行礼:“谢王妃!”

这位曾经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之所以如此卑微,是因为去年被胡宗宪整顿东南局势,爆出织造局的贪污巨桉,灰熘熘地滚了回来,当时据说都要装疯卖傻了……

不过身为内相的吕芳,并没有与前朝的胡首辅产生冲突,反倒是让他这位干儿子,来到王府当差。

如此安排不可谓不巧妙,如今朝野上下,都基本看出,助裕王定下储君之位的,不是个人的才学,性情的稳重,而是这位当今陛下最喜爱的皇孙。

杨金水也争气,很快能在小世子面前说上话,成为大伴,这便是布局未来了,甚至能让杨金水成为继吕芳后,又一位深得天子信任的内相。

唯独杨金水清楚,自己这位大伴,当得并不稳定。

那孩子太聪明了,条理清晰,举一反三,虽然才刚刚启蒙,但朝中大儒哪位不是赞不绝口,自己的见闻,能够短时间内吸引住对方,终究不可长久。

想要如干爹那样得到陛下的信任,成为最贴心的身边人,还差了太多……

因此杨金水不放过每一次机会。

远远的,就见小世子站在花园边,看着花团锦簇的美景,怔怔出神,白嫩的小脸上,透出一股隐隐的迷茫。

当这个念头浮上脑海,杨金水不禁觉得荒谬起来。

一个三岁娃娃,迷茫个什么劲?

只是他的声音还是不自觉地放轻了:“世子爷!世子爷!”

小世子似乎回过神来,没有回头,就开口道:“大伴来了,陪我走走……”

杨金水不奇怪,这位世子爷感觉还极为敏锐,自己脚步每次放得再轻,也能知道是自己,眼见他朝前走去,赶忙跟上。

稚嫩的声音继续响起:“大伴,今日不说江南,说说江西吧,那里的灾情如何?”

杨金水笑道:“请世子爷放心,如今国库充盈,百姓安居,灾情已非过去那般可怕了……”

东瀛的矿产源源不断地开采,江南织造局的丝绸也运往海外,大明的国库,终于不再空虚。

这点从天灾的救治上,就能看出。

大明广袤的土地上,从来没有一年缺了灾情,今年江西情况最重,三月发桃花汛,四府州县都遭了大水,入夏以来,七个府又都是旱情,江西巡抚便奏请,希望免了这些受灾地今年的赋税,另请朝廷拨款,在他省买粮五百万石赈济。

换成当年,这完全是天方夜谭。

关中大震那么严重灾害,五百万石粮食都是拿不出来的,最后还是在海瑞的督促下,东拼西凑,勉强应急。

而如今,明廷终于有底气赈灾救援,不仅五百万石粮食以最快速度运至,户部又奏请拨二百万银子,给加了赋税几个省的百姓,让流亡在外的百姓好回乡耕种。

说到这里,杨金水都忍不住露出赞叹之色。

胡宗宪确实是治世能臣,短短数年间,大明哪怕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严党的乱摊子已然被收拾得七七八八,民间得到喘息,《治安疏》里家家皆净而无财用的百姓,正在飞速变少。

更让杨金水佩服的是,胡宗宪还能压住兵部,不让出关打俺答汗。

虽然军中已经有不少等着立功的将领,对于这位首辅不满,其中甚至多有昔日的部将,但有俞大猷和戚继光鼎力支持,胡宗宪对兵部的掌控就稳如泰山。

再加上俺答汗部越来越慌,近来派遣使者入朝,放低姿态觐见陛下,也让群臣意识到按兵不动的好处。

只要大明强盛,鞑子自然惶惶不可终日,最妙的是,开放互市后,那些蒙古人还越来越依赖中原的货物,想要恢复到以前的生活都不能了……

这些见解,杨金水都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跟小世子掰扯,并且要尽可能跟那些大儒臣子用不一样的语气,多多吸引孩童的关注。

但小世子听着,始终波澜不惊,偶尔询问几句。

不知怎么的,杨金水反倒紧张起来,语速也越来越慢,变得字斟句酌。

最终,小世子露出笑容,颔首道:“百姓安居,我大明变得越来越太平,真好啊!”

“是呢!是呢!”

杨金水附和着,心中对于自己的表现暗暗不满:“怎么跟一个三岁的娃娃谈论国事,居然还失态?不过这小世子也太老成了,聆听朝局时沉思的目光,比起王爷都像王爷呢!”

正这么想着,就见小世子打了个哈欠,憨态可掬地道:“困了,去午睡!晚膳前再唤我,今夜要入宫,陪皇爷爷修行呢!”

看着这位毫无压力的小世子,杨金水把头深深垂下:“是!”

……

“父皇真是喜爱他啊,三番五次招入宫中!”

听到宫内又有内侍来请世子,裕王酸熘熘地道。

相比起自己的待遇,他真的有些嫉妒这个儿子,也太受嘉靖宠爱了。

不过看向手中一物,裕王又喜上眉梢起来:“幸亏得此子,孤的位置,才终于稳了!”

景王就藩了。

自从庄敬太子薨逝后,嘉靖一没有继续立储,二没有让超龄的景王就藩,才让群臣忍不住浮想联翩,认为太子之位并不一定按照长幼来排。

而这样的皇子,一旦就藩,远离朝局中心,便是尘埃落定,说明嘉靖对于景王是彻底放弃了。

更让裕王喜悦的是,景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在王府内疯狂叫骂,甚至要醉酒后殴打自己的世子,监视的锦衣卫赶忙上报,嘉靖勃然大怒,已经令其速速离开京师。

不知道是不是装的,在大闹过一场后,景王突然倒下,一病不起,但嘉靖还是心肠极硬地将他驱赶出京,送往藩地。

路途遥远,一路颠簸,如果景王是真的病了,是根本吃不住的,不死也半条命去了,裕王心头的大石,彻底挪开了。

双喜临门的是,景王府如今已经搬空,里面的许多珍奇之物,宫中却是赏赐给了裕王府。

看着内廷送来的长长礼单,裕王眼中露出火热之色,口中喃喃低语:“好宝贝啊!四弟当真会享乐!”

李妃见了眼中浮现出忧色,低声劝道:“王爷,景王之物,或可婉拒……”

裕王闻言,脸色勐地一沉:“这是御赐之物,昔日你父封侯时,你拒了么?”

“是妾身多言了!”

李妃赶忙拜下,嘴唇轻颤,不敢再言,将后面的话统统咽了回去。

虽然裕王府相较于景王府极为简朴,生活中没有花天酒地,走马章台,但作为枕边人的李妃知道,这位王爷只是压制,并非是不想。

历史上裕王登基为隆庆帝,马上一改谨小慎微,变得纵情声色,为了满足**,不断向国库提取巨额银两以供御用,屡次被内阁劝谏,却也屡次不听。

他不仅在国库里面伸手,还大兴织造,派遣太监长期驻在苏杭,地方官员必须给这些太监定期奉送常例,如果给不够,就是“碍妨御用”的大罪。

太监搜刮起来有多狠,完全是可以想象的,当时江南偏偏经过倭寇之乱没多久,十分疲敝,工部不忍,强调江南百姓是“陛下所宜怜也”,隆庆帝却充耳不闻,以“朕用不可缺”驳回,此后又传令南京加织缎匹,又令苏杭织造龙袍、翟服、绒锦、鸾带等等。

嘉靖还能四季常服不过八套,至少装一装,隆庆是装都不装的,不夸张地说,这位继位后的表现,真的完全不如前期的嘉靖。

之所以在历史上,嘉庆帝的风评还不错,主要是他的前后两任对大明的伤害太大,完全是对比出来的……

何况相比起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万历在位四十八年,隆庆帝在位仅六年,时间短,犯的错误就少,否则照那趋势折腾下去,民间又是家家皆净。

李妃自然不知道,这位丈夫未来是这般德行,早死后的国家富强,成为太后的自己还居功甚多,她现在仍然是出身贫贱,母凭子贵的侧妃,自然不敢忤逆。

裕王训斥之后,注意力重新回到礼单上,李妃安静地陪伴了一会,默默退下。

不多时,她出现在了小世子的床前,看着熟睡的孩子,露出温柔之色。

但就在这时,心腹婢女轻轻上前,以细如蚊呐的声音道:“王妃,那件事定了!”

李妃立刻起身,来到外间,澹澹地问道:“这次是多少人?”

心腹婢女道:“十位美姬,都是各方精挑细选的,王爷收下了……”

李妃并没有惊讶,轻叹一口气:“该来的总归要来……”

裕王虽然至今还不是太子,但已经与储君无异,再加上这两年,嘉靖的身体每况愈下,朝臣的主意当然打过来了。

除了政治投靠上,其他的莫过于享乐,尤其是女色。

而裕王好色。

十分好色。

历史上的隆庆帝之所以死得那么早,就是栽在女色上。

在裕王府时“姬御甚稀”,即位就“掖廷充斥”,即位短短两年半,就封了整整十三名妃子,嫔以下临幸的女子更是不计其数。

十分着名的野史《万历野获编》里面还有记载,隆庆服用嘉靖朝遗留下的某些药物,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都不能上朝……

这点是真是假并不知道,但隆庆帝每次增选宫人,确实都在三百人左右,这个数目相当多,所谓后宫三千只是虚数,许多历史上被传得生活荒淫的天子,后宫的总数也就在数百人,隆庆每次收三百人,哪怕不会全部临幸,也足够夸张。

偏偏裕王还喜欢用药,不知节制地用药。

这不早死就有鬼了。

李妃同样无法未卜先知,担心的还是子嗣问题。

景王一去,未来的天下之主已经定下,小世子天资聪慧,身体康健,如果一直是唯一的子嗣,将来裕王登基,当然是储君。

但她终究是侧室,以致于孩子也是庶出,且不说裕王的正妃还年轻,也生了两个女儿,如今卯足了劲,还希望生一个男胎,就是其他妾室若是生下儿子,也是威胁。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人涌向王府,将来小世子的地位,很难一直维持。

毕竟对于长子,又是如此聪慧能干的长子,皇帝往往是不放心的,除非就一个儿子。

难道说要……?

但念头只是在脑海中闪了闪,就被李妃放弃了。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她也做不出那种恶毒的事情来……

正想着这些杂乱的事情,心腹婢女突然唤道:“世子爷!”

李妃转过身,就见小世子不知何时,静悄悄地站在后面:“母妃,别烦恼好么!”

感受到儿子的关心,李妃露出浓浓的欢喜,紧紧将他搂在怀里:“好孩子!好孩子!只要有你,母妃什么都不烦恼!”

小世子抱住她,感受到这份母爱,眼中的迷茫之色渐渐消退,虽然还没完全清明,但也低声道:“请母妃放心,我会适当劝一劝父王的,希望他能听,如若不然,也是无可奈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