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嘉靖之死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嘉靖之死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主子……主子……”

轻柔的呼唤声仿佛从天边传来,嘉靖缓缓睁开眼睛,裹了裹被子,唔了一声。

冯宝看着这位蜷缩成一团的大明天子,曾经恭谨的态度不再,添上自己喜欢的香,陶醉地吸了一口。

干爹吕芳年纪大了,手脚迟钝,终究不能再服侍左右,由他接了班。

伴君如伴虎,嘉靖又是出了名的喜怒无常,这份差事并不好办,结果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艰难。

因为这位曾经精力旺盛,与君臣斗得不亦乐乎的陛下,终究垂垂老矣,甚至比起现在的年岁要显得苍老许多。

早年的嘉靖仙风道骨,不畏寒暑,现在原形毕露,内侍的敬畏之情渐渐褪去,虽然不敢当面违逆,但背地里的湖弄越来越多。

毕竟宫内真正忠心的,仅吕芳一人,其他的早就受够那脾性,恨不得他马上去死。

冯宝本来想要搭上皇太孙,却被杨金水抢了先,倒是忧心改朝换代后自己的前程,可对于这个凉薄的主子,也是一致的态度。

嘉靖蜷在太极八卦床上,半晌才回过神来,昏花的老眼看了看忙碌的冯宝,竟还觉得他挺称职,开口道:“冯宝,告诉皇太孙,近日不必入宫请安,好好监国!”

这话一个多时辰前,嘉靖已经吩咐过了,冯宝敷衍地堆起笑容:“遵旨!主子真是宽仁!”

嘉靖露出一个满是皱纹的笑容,手下意识地在被子中摸了摸,摸到一份诏书,眼神里又浮现出复杂的神色来。

“太孙翊钧,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宜登大位,以勤民政,在廷文武之臣同心辅左,以福子民……”

这是他拟定的,传位给皇太孙的密诏。

起初要立小世子为皇太孙,多有试探,结果遭到了包括胡宗宪在内的大部分臣子反对,这反倒激发了嘉靖的逆反心理。

群臣的理由很简单,裕王并未犯错,在景王就藩途中病逝的情况下,理应正位东宫,没道理传孙不传子。

何况小世子固然聪慧仁明,少年老成,教授其学问的大儒无不称颂,但年纪太小了,放着年近三十的儿子不立,立一个不满十岁的孙子,这不是故意增加帝位不稳,社稷动荡的风波么?

可在嘉靖看来,那些臣子以为他老了,可以巴结裕王了,却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天下依旧是谁说了算。

又一轮君臣博弈开始,整整三年,嘉靖耗尽了最后的心力,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关键还是裕王不争气,患得患失,扛不住压力,生了一场大病后,开始自暴自弃,让最是坚定支持的高拱都大为失望。

皇太孙得以敕封,虽然还未正式传诏,但群臣都很清楚,陛下那里肯定有一封遗诏,让这个孙子继承皇位,嘉靖再度让自己的意志在朝堂上得以贯彻。

可现在,却这么的空虚。

斗了一辈子,又得到了什么?

“啪嗒!”

一滴老泪,不知何时滑落眼眶,落在手背上。

冯宝斜了一眼,对着哭唧唧的陛下视而不见,反正很快陛下都不记得自己哭过。

但这一回,不会了。

因为嘉靖正在无声哭泣,外面突然有匆忙的脚步传来,等到消息传到冯宝耳中,他为之一怔,却不敢不禀告:“主子,海瑞回来了!”

嘉靖怔住:“海瑞……”

冯宝以为这位记不得了,想要提醒,但张了张嘴,又不知该怎么说。

总不能说就是上了《治安疏》,将你骂得狗血淋头的那位吧……

但显然,嘉靖根本不需要提醒,将被子一掀,勐地跳下床来,上半身前倾,大袖往后一收,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终于!朕终于等到他回来了!”

冯宝浑身一哆嗦。

这股身穿单衣,在大冬天依旧不惧寒冷的气势……

昔日乾纲独断,掌控一切的主子万岁爷,又回来了?

“快!快宣海瑞!”

“不,朕亲自出城迎他!”

嘉靖绕着太极八卦床转了几圈,就下定决心。

虽然亲自出迎,难免折损了帝王颜面,但他实在迫不及待了。

这最后的希望,一定要把握住!

“起驾!”

当嘉靖的帝辇从紫禁城内出发,前朝立刻被惊动。

内阁之中,吕本和李春芳第一时间动身,去向皇太孙和胡宗宪求助,万万不可节外生枝。

而那两位正在与六部九卿的堂官们,商讨对蒙古俺答汗的攻势。

经过这些年的励精图治,吏治军力已是焕然一新,如今九边的摩擦,再非蒙古鞑子连连挑衅,而变成了大明边军屡屡进击。

当然,大规模的交战还未爆发,目前的名义是对塞外白莲教的扫除,俺答汗直接将白莲教舍弃,并连连致歉,却还是没能缓和局势。

十多年前庚戌之变的血债与耻辱,不是一时见势不妙的假意服软,能够一笔勾销的。

不过大明上下如此强硬,除了以俞大猷、戚继光、谭纶为首的军方将领前线一封封捷报外,还有首辅胡宗宪以及监国皇太孙的鼎力支持。

此时的皇太孙未满十岁,却如同十三四岁的少年郎般,目光平和,气度沉静,聆听着群臣的汇报。

但凡年幼监国的皇子,向来都是得一份资历,真正的治国经验少之又少,毕竟懵懵懂懂的年龄,又知道什么国家大事?

可这位明显不同,以致于群臣不敢有丝毫懈怠,更是卖力表现,以期给新君留下一丝好印象。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宫内的消息传来,皇太孙聆听后,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胡宗宪同时得到了消息,脸色也变了:“陛下龙体欠安,岂可为远行之臣擅自出宫?”

相比起对俺答汗开战,孝道仍旧是头等大事,何况嘉靖如今还是名义上的天子,皇太孙立刻动身,朝宫门而去。

群臣也要跟上,却被劝阻,胡宗宪暗暗点头,颇感欣慰。

那位陛下心思极为敏感,带着群臣难免有逼宫之势,皇太孙行事处处得体,实乃大明之幸……

但无论多么在意嘉靖的感受,当皇太孙赶到,看到嘉靖的表情,就知道劝不住了。

不仅是浑浊的眼睛放着光,浑身上下都透着亮,身穿薄薄一层单衣,却在寒冬腊月不见半分寒意,脸上还腾腾冒着热气,那股极度亢奋的神情,让皇太孙脑海中第一念头,竟是回光返照。

“乖孙,你来得正好,与朕一起迎回海瑞,得了真经,朕就能成仙了,到时你们都有好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哈哈哈!”

嘉靖伸出干枯的手掌,奋力招了招,然后回到五心向天的架势,默默打坐,但很快又按捺不住,催促道:“快!再快些!”

皇太孙实在忍不住:“皇爷爷,数九寒天,还是多披件衣袍吧……”

“朕毕生修玄,早已练得寒暑不侵,只差最后一道关隘,就可得道成仙,与天同寿,与世长存,似你这般再为凡人的,岂能懂得?”

嘉靖哈哈一笑,只是一味催促。

这最后一句却让皇太孙怔住,脑海中闪过某些片段,神情变得微微恍忽起来。

帝辇抵达午门,在寒风呼啸下,终于不再往紫禁城外而去,转而登上高台,极目远眺。

年关将近,即便天气再是寒冷,街上行人也不会稀少,都在为过一个好年而奋斗,相比起曾经“年难过,今年最难过,得过且过”的窘迫,如今京师再也没有了欠俸闹薪的争执,所见的热闹景象,倒是吸引了皇太孙的注意力,并且暗暗点头。

嘉靖却是对百姓视而不见,只是努力瞪大眼睛,看向远处的御道。

“来了!来了!”

终于,一群风尘仆仆的人,在锦衣卫的护送下,朝着紫禁城而来。

“那就是海瑞?”

皇太孙也看了过去,目光如炬的他看到了一个身姿挺拔的削瘦男子,骑在一匹神骏的黄马上,身后跟着一群形貌出众的弟子,朝着这里走来。

只是并未见到马匹驮着大量的经书,只有海瑞背着一个不大的包裹。

无论如何,翘首以盼的人终于回归,皇太孙也为之高兴,转头正要恭贺,却是勃然变色:“皇爷爷!”

就见嘉靖脸上的潮红陡然褪去,只剩下一片惨白,身躯也缓缓地软倒下去:“为何是……现在……”

“陛下!

紫禁城前,一片惊呼。

云端之上,澹然俯瞰。

三藏眉头微皱:“这个昏君,是寿终正寝的。”

下面那张绝望不甘的面容,似乎算不上寿终正寝,但以阴司地府所定,还真是如此。

虽然如今的大明,与历史上大明的走向,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过嘉靖的死亡时间,与历史上死亡的年月日一模一样。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生死簿上的时日到了,阴差勾魂,寿终正寝。

三藏不解的地方正在于此:“贫僧能感受到,始祖对于这君王的厌恶,为何还让他活到如今?”

李彦目光平和,视线却似乎穿透此界,看向遥远的异世:“我历经多世,天子多薄情寡恩,自私自利,仁善爱民者寥寥无几,能有一位引为挚友,已是幸事……”

“若依阁下之见,那些昏君早该搏杀当场,快意恩仇,为民除害。”

“但我从未那么做过。”

“只因我的力量,可以轻易推翻一个旧有的规则,却无法重塑一个新的规则,反倒会因一己之私,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三藏沉默。

天道人道,皆是如此。

天道的神佛,便是人道的帝皇。

神佛帝皇或许有种种不堪,但强行杀之,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李彦又道:“你看!”

就在嘉靖倒在见到海瑞的最后关头时,不远处的角落里,严世蕃默默凝视,神情木讷。

他跟着海瑞一路回归大明,正是有心与嘉靖做最后的了结,却眼睁睁看着嘉靖自己死去,顿时茫然。

恶念被紧箍硬生生抹去的他,终究缓步离去,那背影如同行尸走肉。

李彦道:“这便是清静极乐么?”

三藏沉默。

且不说上方赌斗依旧,两位决定三界延续的存在飘然离去,下方的皇城,已然慌乱一片。

皇太孙脱下衣袍,将嘉靖死死搂住,为这位取暖,周遭的内侍喊御医的喊御医,通知群臣的通知群臣。

“冷……好冷……”

“真经……修真之经……”

“为什么不能……让朕看上一眼……哪怕一眼……”

嘉靖泪流满面,伸手努力向天抓去,脑海中却已经走马观花般地浮现出一生。

正德二年,他出生于湖广安陆的兴王府,父亲是明宪宗第四子,自己则是父亲的次子。

从小的他,聪敏过人,几近过目不忘,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而后不幸的事情发生,父亲早逝,大哥也病逝,年仅十二岁的自己袭为兴王,接管王府,虽说有臣子辅左,但也积累了非比寻常的经验。

再两年,正德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时年十四岁的他承统,年号嘉靖。

在王府的经历,为后来的登基继位、大礼仪之争打下了基础,他也由此早早掌权,采取厘革宿弊、振兴纲纪等措施,得到了朝野拥护,一改正德时期的疲敝。

如果一直那样,该有多好……

可惜他终究没有坚持下去,反倒一味沉迷于成仙的奢望与权势的掌控。

成仙?

三花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

明君?

嘉靖嘉靖谓之家家皆净,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史书的记载……

人心的记忆……

“呵!”

一阵难以承受的绞痛袭来,嘉靖似有千言万语,可最终只能化作一声苦笑,手缓缓垂下。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明朝有史以来最为聪慧的天子,同样也是怠政崇道,险些将大明拖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嘉靖帝朱厚熜,崩于午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