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番外第二十章 真相大白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番外第二十章 真相大白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19 23:39:4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圣驾至!”

万众期待的一刻到来,两侧钟鼓齐鸣,太常寺乐各自起舞,羽葆伞幢队列齐出,场面煊赫热烈至极。

随着圣人大辇出现在宫道上,臣民迎辇而拜,齐声高喊:“臣等恭迎陛下,吾皇万年!”“外臣恭迎圣人,唐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之言,具体是从什么时期开始兴起的,已经无人知晓,但这个世界反正不是武则天流传起来的,反倒是各国觐见时,有外臣使用了这般礼节,如此露骨热烈的表达,还完全是出自狂热与敬仰。

此时亦是同理,有小国使臣甚至直接叩首,神色虔诚,真心崇拜。

“免礼!”

帝辇之上,伸出一只绣着金纹的长袖,修长的手掌从中探出,轻轻向上抬了抬。

待得近了,众人才得以见到这位深居简出的皇帝真容。

千秋节是天子过寿,并非国家祭祀,李弘并没有穿戴最隆重的天子衮冕,毕竟那冕上旒珠垂遮视线的感觉并不好,太过庄重的打扮,也不利于节日庆典。

他的一身常服固然华贵,但于天子而言,又有几分朴素,不见高高在上,慑人雄姿,反倒有几分闲散自在,淡泊之态。

“听说唐皇这些年来沉迷于修道,不理政事,今日所见,不是传言啊!”

大唐臣民见怪不怪,各国使节眼神交流之间,则隐隐露出忧虑之色。

如果这位普天之下最有权势的存在,真的沉迷于得道成仙之中,那对于周边各国来说,其实是一件很不愿意看到的光景。

毕竟大唐是文明的灯塔,且一向讲理,所灭的国家虽多,但都是取死有道,这些年间愈发强盛,却没有主动侵犯邻国,皆拜这位仁德的圣人所赐。

倘若李弘不理朝政,亦或是换成新皇登基,如今各国的和平之势,或许就会随之改变了。

“神完气足,内外兼修,李弘倒是没有辜负真劲之法!”

就在使臣暗暗担心之际,小黑打量着这位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唐天子,眼神也颇为复杂。

她原本以为,当年李彦所创的功法,在李弘调理好了病弱的身体后,早就荒废了。

那并不奇怪,身为一国之君,且是有所作为的一国之君,必然耗费大量的精力在政事上面,积劳成疾的都有不少例子,根本无法专心练武。

久而久之,想不荒废也难。

但现在所见的李弘,不仅体态气血毫无人到中年的衰败,温润如玉的眸子敛起精芒,竟有几分返璞归真之相。

原来还不能确定,唐皇是否沉迷修道,但现在所见,绝非伪装。

“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么……”

小黑的感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她不希望李彦的心血付之流水,盼着大唐能够一直繁荣昌盛下去,所以之前发现敌人对于大唐的阴谋诡计时,才会那般卖力地查案。

但另一方面,她也清楚,李弘身为皇帝,不可能是毫无自身**的木偶,二十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雄心勃勃的圣明君王,变得懒政怠政,转而去追求自己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李彦离去之前,只是给出了建议,而非事事安排。

拥有至高权力的一国君王,是外力约束不了的,越想要对方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越是会事与愿违。

而现在,更不会有人能够约束九五之尊的**了。

小黑感慨之际,又有圣辇抬出,上面所坐的,首先是皇后裴氏和太子李成器,后面则是跟着其余的嫔妃、皇子和公主。

李弘后宫人数很少,连带着子嗣也不多,反倒是一众弟弟,雍王李贤、英王李显、冀王李旦,各自带着一大家,喜气洋洋地前来过节。

在礼官的唱和之下,圣人一家与李唐皇室,正式入殿。

李弘坐下,环视群臣,温润的声音传出:“佳节良辰,具餐以享,诸位用膳吧!”

群臣行礼:“谢陛下!”

千秋节不是第一次举办,太过繁杂的礼节早就被删去,氛围也刻意向家宴靠拢,有种君臣同乐,内外亲和之感。

最为特殊的,莫过于不让大家全程饿着肚子,先行用膳。

随着宫婢若穿花蝴蝶,将美食珍馐奉上,场中的氛围轻松起来,不少臣子都开始享用。

毕竟起了个大早,一路饿着肚子侯在宫外,这個时候舞姿妖娆,歌喉悦耳的伶人,吸引力反倒比不上热腾腾的羊肉鹿脯。

就连李弘都笑着对左右列席的皇后道:“别饿着,吃吧!”

皇后裴氏本就出身武将之家,颇具豪迈之气,闻言不客气地开动,太子的神情则似乎略有恍惚,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李弘的心情很愉悦,看着端上来的斋饭素食,对着太子道:“当年你师父也是喜欢先填饱了肚子,再议正事,可惜你那时还小,来不及聆听你师父的教诲……”

太子身躯微震:“父皇说的是,儿臣明白了。”

李弘点点头,拿起酒壶,亲自倒了杯清酒,品了起来。

圣人的姿态固然足够放松,下方的臣民却不可能真的胡吃海喝,用了些吃食,有了几分气力,马上开始严阵以待,准备接下来的环节。

李弘起身,举起酒杯:“功于华夏,造于黎民,此乃朕登基之初的心愿,幸得卿等精诚效忠,今国泰民安,共享盛世,诸位同饮!”

群臣齐贺:“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盛哉陛下,盛哉大唐!”

话音落下,身着各色服饰的使臣正式入内,献上贺表与供礼。

排在第一个的皮肤微黑,所学的汉话也有一股古怪的发音:“天竺使臣瞿昙逸,代天竺五王恭贺唐皇圣寿,进献锟铻石,愿唐皇陛下如日月高悬,嘉时永享!”

锟铻石即金刚石,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钻石,历史上的天竺,在十八世纪前,几乎是钻石的唯一来源地。

唐朝的外来钻石,就都产自于天竺,当时波斯人由于和唐人贸易频繁,并且朝贡过金刚石,还被史籍误载为金刚石产地,现在则没了中间商赚差价,直接进贡。

李弘微笑颔首,又看向太子:“皇儿以为如何?”

太子起身回答:“我大唐德行四海,正道致远,方有天竺五王,恭顺圣意,远来朝贺,盼圣德所至,天竺子民亦享太平。”

这话说得漂亮,实际上大唐的外交准则,向来是恩仇分明,国若犯我,必有严惩,国若顺服,可得赏赐。

而天竺之所以这么乖顺,也是恩威并济的后果。

这个时期的天竺国,原本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王国,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因此称为五王,偏偏王玄策奉太宗之命出使天竺时,使节团在北天竺遭受攻击,几乎全员覆没,王玄策一人逃出,以一纸檄文召令近处各大唐藩属国派兵出征,最终创下了一人灭一国的辉煌战绩。

实际上,王玄策率领的联合军队一路横扫,所灭的国家,远远不止一国,北天竺是受打击最大的,中天竺、东天竺也惨遭波及。

最终的战果,在正面击溃敌军,坑杀了败兵后,“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所,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天竺震惧”。

那是五十年前的事情,而后威胁更大的,是雄踞高原的吐蕃王朝,结果二十年前,吐蕃又被灭了。

天竺瑟瑟发抖,畏惧之下,原本一盘散沙的各国被迫结盟,五王共出一支使节团,当然真要开战,指不定又是貌合神离,一盘散沙。

所幸大唐对于喜马拉雅山脉那头的国家,根本没有多少兴趣。

山川屏障,炎热潮湿的印度半岛会引发水土不服,是一方面的因素,安西都护府的经营,才是国家更重要的百年大计。

天竺既然知趣,就以安抚贸易为主,它盛产的象牙宝石,亦是一笔不错的财富。

眼见唐皇和太子都面容和煦,天竺使臣喜不自禁地退下,狮子国使臣赶忙接上。

一个个小国使节依次上前,奉上贺表,恭贺圣寿,进献礼物,间或也有小小的抱怨。

对于这些地缘小国,大唐承担大国责任,时常调解矛盾,不偏不倚,因此极受敬服,不止一次制止了两国战乱。

好处是,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威望的同时,接壤地区多有他国子民前来入户,以成为大唐人为荣耀。

边境州县若是无法继续接纳,会向安西之地转移,人口的迁徙红利,是原本地广人稀的安西都护府能够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如果说这些国家,只是边境小民盼着越境投靠,那么当轮到东瀛使臣觐见时,就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交加:“圣人如大日高悬天中,卑小下国渴于恩辉沐浴已久,还望唐皇陛下成全呐!”

诸国侧目,不知情者莫名其妙,觉得这舔得也太夸张了。

事实上并不夸张,那个曾经胆敢与百济联合攻唐的岛国,早就不敢抄袭李治的天皇之称,连日本这个国名都不敢称呼,自称瀛州王。

最根本的原因,是朝鲜半岛的统一,金矿银矿的挖掘,与大唐移民对于贵族阶层的吸引,导致了日本国内政局的崩溃。

短短二十年间,这小小的岛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场内斗,曾经那些贵族阶层还没有退路,现在哪怕争斗失败了,只需拍拍屁股,携带大笔金银,成功入户大唐就成,此刻殿内有些个子矮小的低品官员,便是其中一员。

这些人改了名字,行为早已汉化,再过个两三代后,连身高相貌也都看不出来了,眼神里则流露出冷光,轻蔑地看着东瀛使臣,心中都不希望圣人答应。

听了这份恳求,李弘再度转向太子,露出征询之色。

太子开口:“东瀛自汉时,便是属国,何须并入我大唐?各国子民,只需心向良善,便是教化,毋须私心暗度,多论是非!”

东瀛使臣急了:“太子殿下,吐谷浑亦可归顺大唐,我瀛州也早有恭顺之心,为何不许?为何不许啊!”

确实,当年最后一代吐谷浑王,举国入唐,也是震惊诸国的消息。

毕竟作为藩属,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直接放弃,那就是连皇室都没了,除了被灭国,谁又愿意?

偏偏那位吐谷浑小王子心甘情愿地做了,而大唐则顺利接受吐谷浑之地,与吐蕃旧土连成一片,彻底掌握青藏高原的广袤土地。

但海外倭国,很抱歉,现在想要归属大唐,都是不被允许的。

李弘父子都爱民,但爱的是大唐子民,仁慈之心并不泛滥,一旦东瀛并入,都是大唐人了,谁去挖矿?谁去担着过海的风险,一遍遍的运送金银?

所以一个愿意亡国,一个则不愿对方亡国。

当然,这样的局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等到海军壮大,可以横行海域之际,就能顺理成章地将周边岛屿全部纳入管辖,否则过于放纵,也会出乱子。

倭国使臣恳求不得,泪流满面地退下,终于轮到了大食。

大食行省总督蒲希密和拜占庭学者列昂提上前见礼,一丝不苟地完成使节该做的任务。

过程十分平淡,唯一令两人关注的,是李弘再度询问了太子的意见,由他发表了一番对于大食的看法。

不仅是他们,大唐臣子的神情都有些微妙。

现在并非太子监国,为何事事都垂问太子,让其出面?

答案很快揭晓。

当各国使臣贺寿献礼完毕,李弘缓缓起身,说出了一番石破天惊的话语:“朕诞膺天命,以抚四方,日昃坐朝,忧勤庶政,至今已有二十余载,今英华已竭,深求闲逸,欲传帝位于皇太子成器!”

伴随着这位圣人温润的声音传于殿内,场中一下子安静下来,群臣猛然怔住。

禅位?

陛下要禅位给太子?

“咦!”

就连梁上懒散等待的小黑,背脊都一下子挺立了起来。

李治当年都病成那模样了,还死死霸占着皇位,九五之尊的位置,至高无上的权力,谁舍得放下?

如今的李弘更是春秋鼎盛,圣体安康,无病无灾,哪怕近年来沉迷修行,国家政事依旧在太子监国和百官辅佐下顺利执行,表面上没有丝毫动荡之兆,确实是一派国泰民安。

为何要禅位?

杨再威是惊讶程度最低的,毕竟事不关己,大唐皇帝是谁与他并无干系,第一时间观察的,倒是群臣的反应。

然后就发现,一众紫袍高官内,唯有狄仁杰最是镇定,那不仅是身为宰相的城府,还有了然于胸的安定。

贾思博的神色则有了一瞬间的波动,却又露出并不意外的反应。

李弘并没有给予群臣讨论的时间,甚至按了按手,让不由自主站起的皇室成员都坐下,笑声满面地道:“乐起!”

皇家大飨,饮食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正是歌舞戏演,如今内侍传令,早在中央舞台准备的太常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开场的大曲,正是新编的《圣寿乐》,标准的雅重辞曲,宏大华丽,单单歌者便过百人,若算上一批一批登场的歌舞伶优,人数更是逼近千人。

主题虽然还是歌太平,颂圣主,但在框架下还有了创新,歌者多重叠唱,舞者身形起伏,一股难以言喻的美感扑面而来,令人心醉。

各国使臣基本听不懂,却渐渐地沉浸在这种端庄的音乐氛围中,大唐官员则犹自思索刚刚那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主战派回过神来,大喜过望。

他们本来就希望太子登基,兴起对大食的战事,但又慑于当今圣人的威望,如今圣人主动禅位,岂不是两全其美?

但有几位官员的神情,则发生了瞬息间的变化。

有种浓浓的后悔。

早知如此,何必要费尽心机地设计?

“李弘这一退,确实大大地消弭了国内的矛盾……”

“可有些事情,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相比起内外官员的心思,小黑的视线再度转到了兰玛珊蒂上。

此时这位扮作内侍的舞姬,已然混入一群道士之中,披上道袍。

《圣寿乐》不是唯一的大曲,仅仅是作为此次千秋节的开场,结束后就轮到这群道人登台,上演祭祀大曲《神乐》。

而兰玛珊蒂能混入这群人中,可见袁氏确实是幕后的设计者,如今已是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时刻。

小黑目光微动,身形一闪,飘然而下。

一旦让神女降临的戏码,在千秋节中上演,即便事后拆穿是假的,也会引发轩然大波,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个道理,相信上官婉儿不会不明白,之所以放任,肯定有别的原因。

但她不愿意继续耗下去了。

弄清楚真相,再做出选择,总比这般被动等待要好。

“姐姐何必着急呢?”

小黑一动,婉儿的声音立刻传来,但她并不理会,掐了一个隐身咒,眨眼间消失在主殿中。

片刻之后,杨再威的耳畔就响起了小黑的声音:“你那边如何了?”

杨再威嘴唇轻颤,传音道:“贾思博不是参与者,但似是知道内情,正在拖延时间……”

小黑道:“兰玛珊蒂与其幕后者的阴谋,没能瞒过大唐的高层,却被有意纵容,最终真相如何,犹未可知,我准备先查清楚他们到底要做什么,再做出应对。”

杨再威微微颔首,朝后一退,不见了踪迹。

半刻钟后,贾思博侧头,才发现身后已是空无一人,这位宰相并不诧异,只是喃喃低语着:“没有用的,这是执念,谁都阻止不了的执念啊!”

小黑听不到贾思博的自言自语,也不会在意这些云里雾里的话,她先是在大殿转了一圈,然后直接来到了兰玛珊蒂的身后,贴近了观察。

兰玛珊蒂一无所觉,先是垂着头等待,但终究忍不住,趁着众人不注意,看向大殿之上,眼神中透出清晰的恨意。

小黑注意到,此女敌视的目标,不光是唐皇李弘,还有李唐皇室中的英王李显。

事实上,此女的母亲,正是李显的妻子韦氏,即历史上的韦后。

只不过相比起历史中那位至少风光过一阵的执政皇后,这个世界的韦氏,既没有与李显同甘共苦的经历,后来又因为口出恶言,怒骂武后,直接被李显休妻。

韦氏心高气傲,险些疯癫,好不容易在家族的安排下再嫁,与第二任丈夫生下了女儿,风光早已不在。

主要是京兆韦氏在世家衰败的大趋势下,受到了重点关照,有一脉甚至铤而走险,参与谋反,结果自不必说,被内卫直接缉拿,人赃并获,家族子弟统统入狱。

韦氏最初没有受到牵连,但她本就有抱怨之心,常常在家中谩骂皇室,听了这个消息后惊怒交集,竟是一病不起,临死之前,安排女儿逃走,兜兜转转之后,最终成为了大食舞姬。

“娘,经历了十多年的困苦折磨,女儿终于重回旧土,有了报仇的机会!”

“这一次,孩儿定让整个李唐皇室,从此不得安宁,更要使这唐人的天下,再陷无尽的战火,你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兰玛珊蒂身躯轻轻颤抖了一下,强忍住心中的期待,低下头去,握住拳头。

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第二场大曲准备。

《圣寿乐》的舞者退场,《神乐》的道士鱼贯入场,兰玛珊蒂深吸一口气,举步入内,却是朝下走去,进入了高台内的暗道中。

准确的说,这不算暗道,而是正常的表演通道,让舞台的演出效果更上一层楼,结果被有心人利用。

但当兰玛珊蒂即将到达指定位置,脚步猛然停下。

因为前方接应她的人,已经软软倒在地上,正中则是一位白发道人负手而立。

兰玛珊蒂脸色变化:“袁氏族人的图谋,果真瞒不过真武观主!”

“袁天罡”转过身来:“你们瞒不过的人很多,不仅仅是老道……”

兰玛珊蒂冷笑一声,已然冷静下来,反唇相讥:“明人不说暗话,在我面前,阁下何必还要装成百岁老道呢?正如我接下来所扮的神女一样,都是欺世盗名的把戏罢了!”

“袁天罡”看了看她:“此言不无道理,既如此,贫道就以真面目示人吧!”

说罢,伸出手掌,在脸上揉捏起来。

并没有揭下什么人皮面具,但五官已然随之变化,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忽略被特意染白的发色,他的真容果然十分年轻,别说百岁老者,或许连四十岁都不到,完全是靠着精湛的功力和高明的易容,才有了仙风道骨的模样。

但跟进来的小黑,目光却是一凝。

这个人太眼熟了……

怎会是他呢?

兰玛珊蒂显然不认得,心头惊疑,倒是不敢刺激对方了,稍稍服软:“是小女子失礼了,还望观主宽宏,伱我如今同舟共济,待得神女天降,万众敬服,以后的大唐,便是你我的天下了!”

“袁天罡”失笑:“袁氏或许会作此不切实际的想法,但你出身高门贵女,十数年的颠沛流离更增阅历,总不会如此天真,不过是仇怨满怀,回来复仇罢了!”

兰玛珊蒂的眼神冷了下来,再度威胁:“依观主之意,是准备迷途知返?一个假冒相士袁天罡,妄传真武法旨的人,摇身一变,要成为大唐的忠臣了?”

“袁天罡”道:“这就毋须阁下操心了,贫道确非袁天罡,但贫道也有些与众不同的身份,可保无恙。”

兰玛珊蒂哼了一声,满脸不信:“愿闻其详!”

“袁天罡”眼中露出与气质极为不符的促狭之色:“贫道出家之前,有俗世姓名,姓慕容,单名一个复字,只因故国吐谷浑曾被吐蕃人所灭,家父家母一心复国,才取了这个名。”

兰玛珊蒂愣住,片刻后不可置信地道:“主动弃国的吐谷浑王?怎会是你?”

吐谷浑汗国最后一代国君,大唐弘化公主与慕容诺曷钵最小的儿子,慕容复。

而弘化公主本就是李治的亲姐姐,按照血缘关系,这位与当今的唐皇李弘,还是表兄弟。

当然,他最关键的身份,是那个人的弟子。

小黑已然通过相貌看出,哪怕长大了,但依旧能辨认。

之前当真是忽略了,没想到是你小子!

好好的吐谷浑国王不当,出家成了道士,最后跑来假扮袁天罡?

怪不得婉儿放心让当真武观主,若论世上最亲近的,除了她,也就是这位李彦当年在出使吐蕃时收下的二弟子了。

“可如果‘袁天罡’是慕容复的话,这场错综复杂的案子背后,莫非……”

小黑抛下对峙的两人,身形飘出,寻找杨再威。

然而当她见到杨再威之际,却发现了又一位熟人。

杨再威的气,正在与一人遥遥相接。

那人并不在百官之内,也不在禁卫守备之中,而是位于入宫的长安子民里。

观礼百姓并不是乱选的,除了各大坊市的名额外,还有高寿老者,耄耋之年,同庆圣寿。

尤其是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鲐背之年,在古代都是活生生的祥瑞,能够得到皇帝召见。

此刻一位独臂老者,便坐在木制轮椅中,神光内蕴。

“哑叔?”

之前在凉州,小黑还特意去李彦的故居看了看,发现树下并没有哑叔之墓,推测对方可能还在人世,但万万没想到,居然会在千秋会见到。

这位可不比袁天罡,是货真价实的百岁高龄。

唯识劲有驻颜之效,七八十岁时,哑叔如同中年一般,现在脸上也不可避免地爬上了皱纹,说明他已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即便如此,哑叔的嘴唇轻动,正在传音述说着什么。

杨再威聆听,先是震惊,旋即变为迟疑,最终点了点头。

当小黑再度传音询问,这位面冷心热,一直以来追索真相的人,竟然低声道:“抱歉,我帮不上忙了!”

小黑心头一悸。

哑叔、李弘、上官婉儿、慕容复,这四位当年与李彦最为亲近的人,时隔二十年,在千秋节上齐聚一堂。

到底要做什么?

一个不可思议却又似乎合情合理的猜测涌上心头,小黑脱口而出:“对方打动你的,是登神之路,再启飞升么?”

既然对方猜出来了,杨再威便不做隐瞒:“武道之路已尽,这是最令我动心的邀请,世上若真有人能完成此事,也非他们莫属!”

此番回唐,目的就是与最强的内卫大阁领上官婉儿印证绝学,堪破前路的迷障,而引动天地元力,重现昔日飞升壮举,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没有之一!

“果真如此!果真如此!”

小黑震惊于这群人的志向,却更担心他们入了魔障:“二十年前,当着各国使节,真武圣君登天成神,二十年后,大唐天子与真武弟子想要效仿此道……却有没有想过,那登天之路,可能只是独属于一人的成就,后来者根本无法模仿?一旦失败,又会造成何等严重的后果?”

杨再威回道:“这条飞升之路,九死无悔,圣人既有勇气尝试,当然也考虑过了失败的可能!”

“所以大食舞姬兰玛珊蒂,才能施展阴谋,一路到此……”

所有线索窜连,小黑彻底明悟。

太子显然是知情者,宰相狄仁杰也是知情者,贾思博估计是瞧出了端倪,而他们都无法阻止李弘。

因为正如之前禅位所言,英华已竭,即将走向人生的下坡路。

人到中年,正是气血鼎盛之际,一旦再往后拖,成功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小。

必须是现在。

也唯有现在。

完成近些年来,越来越深的执念!

所幸李弘并不是一意孤行的任性,甚至连飞升失败的后果,都考虑到了。

禅位太子,是确保大唐政局的稳定。

但还不够。

万一飞升失败,以最坏的结果论,说不定会当场身死,由此造成巨大的动荡。

想要国内以最快速度稳定下来,不仅需要继承人,还要有一个罪人,作为大唐臣民发泄怒气的目标。

而这个目标,还不是无谓的树敌,得符合这些年的战略,主战派磨刀霍霍的对象。

普天之下,唯有大食。

连接这个目标的,就是唐人的罪女,大食的第一舞姬。

从大食王都大马士革的舞姬身死之案,到使节团万里迢迢来唐,于国都长安千秋佳节的幕后种种,自此真相大白。

小黑看向举杯微笑一身轻松的李弘,再望向舞台密道一心复仇的兰玛珊蒂:“原来从始至终,你与大食,都是为唐皇飞升之梦兜底的替罪羔羊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