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 第186章 激辨刘伯温!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第186章 激辨刘伯温!

簡繁轉換
作者:荒尘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1-08 21:21: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钱粮从何处来?”

听见这个问题,李文和顿时笑了。

他能够理解刘伯温为何反对,因为现在大明缺的就是钱粮。

国家大事,钱粮二字,没有钱粮,任何政策都是空谈。

刘伯温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没钱没粮,这一代百姓子民已经很苦了,经历了元末乱世,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下一统,结果还要从他们身上搜刮民脂民膏,压榨他们进行劳役,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当日那场正旦大朝会,京城里面但凡五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员全部都要参加,这是国家一年计划之始,很多国家大计都会在大朝会上面宣布,六部百司也会按这个大方向前进。

结果如此隆重的场合,老朱陛下脑子一热,在前面那些改革全部得到顺利施行之后,在百官听到自己俸禄上涨正为此欢欣鼓舞的时候,直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了修路搞基建的计划,并宣布打算将此定为百年国策。

这下可算捅翻了马蜂窝,整个奉天殿都沸腾了。

那可是大朝会啊!

如此隆重的场合,老朱陛下不计后果地公然说出修路搞基建,还将此策定为百年国策。

最重要的是,这个国策,他并未得到六部百司等官员的认同。

现在大明的朝堂风气,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朝政国事都是君臣一起商量,就算政见不合,那也是暂时搁置,私下里老朱陛下再与几位重臣继续商量,争取说服对方,最后与重臣们达成一致后便对外公布。

这次老朱陛下却单方面宣布修路造船,着实让朝臣们惊愕万分。

于是奉天殿里面顿时炸锅了。

新任监察院左都御史刘伯温站出来激烈反对,有人带了头,剩下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纷纷出班反对。

理由嘛,正是劳民伤财,国库空虚无以为继。

站在臣子的立场上,老朱陛下修路搞基建的决定是劳民伤财的,如今正值大战在即,大明对外战事不断,本就空虚的国库不知要支出多少钱粮。

而且这国策一旦定下,那就不只是今年,而是以后的每一年,朝廷都要拨出一大笔巨额开支,不知道多久才能够缓过气来。

这种对外战争的节骨眼上,老朱陛下还要动工修路,简直是昏聩之极。

殿内反对声此起彼伏,于是乎老朱陛下无奈地向朝臣解释以工代赈的道理,可朝臣们并不接受。

因为推行下去实在是太难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是一场大乱。

诸多反对的声浪里,有一位御史跳了出来,此人名叫韩宜可。

嗯,也就是上回李祺在中秋夜宴上面结识的那位。

起初因为反对封王,而被打入诏狱,后面李祺给老朱陛下出谋划策,老朱有了解决办法心里面也没那么气了,加上刘伯温等人一直在上奏为韩宜可说好话,于是乎韩宜可就水灵灵地出狱官复原职了。

韩宜可这一次又头铁了,当然也不赞同老朱陛下的决定,但他反对的角度颇为清奇。

“以工代赈”纵是能推行下去,长久下来,对社稷恐为不利,当百姓们习惯了做工来赚取家用,相比之下,耕地种田反倒失去了动力。

此话一出,直接引爆了全场。

要知道历朝历代都是以农桑为主,重农抑商这才是真正的国策。

毕竟这年头种田的风险不小,在这个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的年代,种田完全靠老天恩赐,任何一场天灾下来,一年的辛苦便白费,那就成了灾年,又需要朝廷拨款赈灾。

而做工却安全多了,只要肯付出劳动,就一定会有回报,官府发钱发粮,旱涝保收,长此以往,百姓谁还愿回去种田呢?

若都去做工,都去修路了,没人愿意种田,没有粮食产出,天下人吃什么?

不得不说,韩宜可思考的角度虽然清奇,但还是有几分道理。

他完全从农桑出发,有理有据地反驳皇帝陛下。

满朝文武起初一片恍然,接着一片附和。

奉天殿内沸反盈天,老朱陛下气得直接拂袖离去,连大朝会的流程都没有走完。

韩宜可这个快口御史,也再次为他的头铁付出了代价,出狱还没几天呢,又被打入了诏狱。

李祺听刘伯温说到这儿,也是忍不住摇头苦笑。

韩宜可啊韩宜可,你他娘地真是头铁啊!

干脆以后你叫“头铁御史”算了!

刚出狱又入狱!

咋滴诏狱才是你真正的家啊!

这般想着,李祺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看向刘伯温,沉声道:“刘先生,咱们先不说钱粮从何而来,咱们分析一下,群臣反对的原因。”

刘伯温闻言眉头一皱,冷冷回答道:“自然是因为此策劳民伤财,否则还能有什么原因?”

他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劳民伤财,所以坚决不同意。

“那只是你刘伯温!”

李祺冷笑道:“说起来,这也是我的错,当日不该在陛下面前点到为止,以致于陛下就直接这么宣布了。”

“李文和,你到底什么意思?”刘伯温本能地察觉到不对。

“群臣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此策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利益!”

“以往百姓子民在乡野间老老实实地耕田种地,靠天吃饭,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朝廷政策的严苛禁锢,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耕田种地,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可是一旦以工代赈推行下去,百姓子民就有了另外一条活路,他们发现出去做工也能养活家小,种田对他们来说已不是唯一的生路,那么百姓子民对士绅权贵的依赖便会逐年下降,这就是满朝公卿尽皆反对的真正原因。”

刘伯温闻言一怔,如遭雷击。

“百姓子民都去做工修路搞基建了,那谁来给这些士绅老爷、权贵老爷耕田种地呢?难道他们自己亲自去耕种吗?别开玩笑了!”

李祺语气平淡,说出来的话却发人深省。

“而且,这样一来不但士绅权贵的收入会降低,而且他们在民间的威信和号召力也会下降,因为以往他们掌控了乡野间的田地,就能够掌控依赖田地生存的百姓子民,但是如果当百姓不再依赖田地,那么他们就无法继续掌控百姓,反倒是朝廷可以借助修路搞基建,打破士绅乡绅对乡野百姓的掌控封锁!”

“现在,刘先生明白了吗?”

刘伯温神情怔忡,随后长长地叹了口气。

难怪当日韩宜可发言后,几乎整个朝堂都站出来反对。

原因竟然会是如此!

刘伯温还以为,大家都是为了百姓子民着想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