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05章、俞弦:我也可以去中大找你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第605章、俞弦:我也可以去中大找你

簡繁轉換
作者:柳岸花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6 04:11:02 来源:源1

“我……”

听到cos姐这个问题,陈着突然噎了一下。

爱她,还是爱她?

这对狗男人来说可是个送命题。

要不是“看电影”的这个决定,自己也有同意,陈主任真是怀疑被资本做局了,通过...

林浅的新书《依然前行》出版后,反响比《光的方向》更为热烈。不仅因为故事本身更具现实感和情感深度,更因为她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身边,真实得让人无法忽视。读者们的来信也越来越多,有人感谢她重新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有人分享自己走出困境的经历,还有人只是简单地告诉她:“谢谢你,让我相信,即使跌倒,也可以继续前行。”

林浅的工作坊依旧定期举行,但场地已经从最初的咖啡馆搬到了一间更宽敞的社区文化中心。课程报名人数远超预期,甚至有外地的学员专门赶来参加。她不再是那个躲在文字背后、试图通过故事寻找答案的女孩,而是一个愿意与人面对面交流、倾听并陪伴的人。

某天下午,工作坊刚结束,一个年轻女孩走到她面前,犹豫了一下,递给她一本笔记本。

“林老师,这是我写的东西……”女孩声音轻柔,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安,“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意义,但我想请您看看。”

林浅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我叫苏晴,今年二十四岁,刚刚被公司辞退。我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但我想写点什么,至少,证明我曾经认真地活过。”

林浅看着她,微微一笑:“你已经开始了。”

女孩愣了一下,眼眶有些湿润,轻轻点头:“谢谢您。”

林浅合上笔记本,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愿意来下一期课程吗?我们可以一起写下去。”

女孩用力点头:“我愿意。”

那天晚上,林浅坐在书桌前,翻看苏晴的笔记本。她发现,这个女孩的文字虽然略显青涩,却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林浅想起了自己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是这样,在迷茫中摸索,在不确定中寻找方向。

她打开电脑,敲下一段话: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无数个选择的交汇点。我们总是在某个时刻停下来,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答案或许不会立刻浮现,但只要我们愿意继续走,就一定会有光。”

她将这段文字作为新书的序言,标题依旧叫《依然前行》。

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城市陷入混乱。林浅的写作工作坊也因此临时取消。她窝在家里,整理新书的反馈和读者来信。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吸引了她的注意。信封上写着:“致林浅老师:一个曾经不敢面对自己的人。”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照片和一封信。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站在一座城市的天台上,背后是落日余晖。照片背面写着:“谢谢你,让我有勇气辞职,重新开始画画。”

信的内容很短,但字字句句都打动人心:

“林老师,我是你三年前写作工作坊的学员,叫陈远。那时我刚刚毕业,被家人安排进了一家国企,每天朝九晚五,看似安稳,实则压抑。我曾无数次想辞职,却始终没有勇气。直到你那句‘只要你想,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我才真正鼓起勇气,辞去了那份工作,开始学习插画。”

“现在,我终于成为了一名自由插画师,虽然收入不稳定,但每一天都充满希望。谢谢你,让我找回了自己。”

林浅看着信,眼眶有些发热。她回想起那个总是坐在角落、沉默寡言的男生,没想到他真的走出了自己的路。

她将照片和信收好,放在书桌抽屉里,旁边是李曼的画,还有云南来信里的那张画。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她的心里却异常温暖。

第二天,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林浅照常去咖啡馆写作,刚坐下不久,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周然的消息:

“林老师,我决定去欧洲进修插画。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愿意试试。”

林浅笑了笑,回复:“加油,等你回来办展。”

她合上电脑,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满足感。

她终于明白,写作不仅仅是表达,更是一种连接。她用文字搭建起一座桥,让无数在迷茫中前行的人找到了方向。

她起身离开咖啡馆,走向地铁站。手机再次震动,是李曼发来的消息:

“林老师,我准备开始创作一系列关于中年女性成长的画作,想请你看看。”

林浅回复:“当然可以,我随时都在。”

她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她知道,属于她的故事,还在继续。

而属于更多人的故事,也在悄然开始。

她继续往前走,脚步坚定,心中有光。

就像她书里写的那样:

“选择之后,我依然愿意前行。”

林浅的生活似乎进入了某种稳定的节奏。每天清晨,她会在小区的公园里慢跑半小时,然后回家简单吃个早餐,再带着笔记本出门,去常去的咖啡馆写作。偶尔,她也会去社区文化中心,看看工作坊的准备情况,或者和苏晴一起整理学员们的来信和作品。

苏晴的进步很快,不仅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的风格,也开始尝试组织小型的写作交流会。她把林浅当初给予她的那份温暖,一点点传递给了更多人。

“林老师,我觉得写作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苏晴有一次在整理完一叠来信后,认真地对林浅说。

林浅笑了笑:“它不是改变人,而是让人看见自己。”

苏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林浅的新书签售会在一个月后举行。地点定在城市图书馆的多功能厅,现场座无虚席。读者们从各地赶来,有人带着她过去的作品,有人带来了自己写的文字,希望她能看看。林浅坐在签售台前,一一接过书,认真地写下祝福,偶尔停下来和读者聊聊。

一位中年女士递给她一本《光的方向》,封面已经有些泛黄。

“这是我女儿留下的。”她声音有些哽咽,“她走后,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她一直偷偷在书页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后来,我开始学着写点东西,像她一样。”

林浅接过书,翻开扉页,上面写着:“妈妈,如果你看到这些字,请不要难过。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前行。”

林浅轻轻合上书,抬头看着那位女士:“你女儿很勇敢。”

女士点点头,眼角泛着泪光:“谢谢您,让我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签售会结束后,林浅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人群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身上,暖暖的。

她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夜晚,自己蜷缩在出租屋里,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字,怀疑它们是否真的有意义。如今,她终于明白,每一段文字,都是生命的痕迹,是人与人之间最柔软的连接。

她转身走进图书馆,准备去参加一场关于“写作与心理疗愈”的讲座。门口的展板上,写着一句话:

“文字,是照亮内心的光。”

林浅微微一笑,走进了会场。

几天后,她在工作坊上讲起了那场讲座的收获。

“写作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她看着坐在教室里的学员们,“当我们写下自己的经历时,其实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那些我们曾经无法面对的情绪,那些我们曾经压抑的痛苦,都会在文字中慢慢浮现,然后被我们看见、理解,最终接纳。”

苏晴坐在第一排,认真地记着笔记。

“所以,不要害怕写得不好。”林浅继续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写下真实的情感。”

课后,苏晴留下来,递给林浅一份手写稿。

“这是我想写的一个故事。”她有些紧张地说,“关于一个女孩,在失去工作后,如何通过写作重新找回自己。”

林浅接过稿子,翻了几页,笑着说:“听起来很像你的经历。”

苏晴点点头:“我想把它写成小说,也许有一天,也能帮到别人。”

林浅看着她,眼神温柔:“你已经做到了。”

那天晚上,林浅坐在书桌前,翻看苏晴的稿子。她忽然想起自己写《依然前行》时的心境,那种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光的感觉,如今似乎在苏晴身上再次重现。

她打开文档,写下一行字:

“每个人都有一段必须独自走过的路,但只要我们愿意写下自己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真正孤单。”

窗外的夜色很美,城市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

林浅合上电脑,站起身,走到窗边。

她知道,属于她的故事,还在继续。

而属于更多人的故事,也在悄然开始。

她继续往前走,脚步坚定,心中有光。

就像她书里写的那样:

“选择之后,我依然愿意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