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29章、出手,来自文化战线!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第629章、出手,来自文化战线!

簡繁轉換
作者:柳岸花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8 04:26:16 来源:源1

很快,易伯翔就从晚辈那里,听到他们在这段“特殊窗口期”的要求。

有人希望能多吞并两块地,有人希望解决自己的级别待遇,有人希望白拿几个项目,有人希望在某个谍战剧中饰演女主……

只有易保玉希望...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林浅已经坐在书桌前。窗外的风穿过半开的纱帘,轻轻掀动桌上一叠刚打印出来的“萤火计划”招募简章。她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五点四十七分,比往常早了近两个小时。但她睡不着。昨夜那封来自云南山区的女孩信件像一根细针,扎在心口最柔软的地方,反复提醒她:有些话,等不及。

她打开邮箱,将“萤火计划”的初步构想群发给之前参与过“城市叙事计划”的志愿者名单。不到半小时,回复如雪片般飞来。有人附上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扫描件,说愿意无偿培训乡村教师;有人是纪录片导演,主动提出为项目拍摄纪实短片;还有一位盲校退休语文老师写道:“我教了一辈子不会说话的孩子写字,如果你们需要,我还能再走一趟山路。”

林浅逐一封回,手速快得指尖发烫。她知道,这不是慈善,而是一场迟来的补救??补救那些被忽略的童年、被压抑的声音、被误读的情绪。每一个报名者背后,都藏着一段未曾言说的理解与共情。

九点整,门铃响了。门外站着陈小雨,肩上挎着旧帆布包,脚边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行李箱。她晒黑了不少,眉眼间却透着光。“我回来了。”她说,声音不大,却像敲响了一口沉寂多年的钟。

她们挤在厨房里泡茶。陈小雨说起她在云南的日子:那个写信给死去妹妹的女孩叫阿?,十二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妹妹掉进枯井那天,她正在田里割猪草。村里人说孩子太小不懂事,不该提这事;老师也劝她“往前看”。可她每晚梦见妹妹湿漉漉的手抓着井沿,喊她的名字。

“直到我带去那本书。”陈小雨轻声说,“她抱着它看了整整三天,一句话不说。第四天早上,她递给我这张纸。”她从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作业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歪斜却用力的字:

>“阿?,对不起我没有拉住你。

>我怕黑,怕水,怕一个人睡觉。

>可我现在不怕说了。

>因为有个姐姐告诉我:说出来,你就不是一个人背负这件事。”

林浅看着看着,眼泪无声滑落。她忽然明白,文字的力量不在辞藻,而在它能替人说出那些哽咽多年的话。

下午两点,她们驱车前往郊区一所试点中学,参加“同伴倾听员”首次联合培训。礼堂里坐满了穿着校服的学生,年龄多在十四到十六岁之间。讲台上挂着横幅:“听见,是最温柔的抵抗。”

林浅走上台时,掌声并不热烈,反而带着试探和拘谨。她没开场白,只播放了一段音频??王浩住院期间录下的日记语音节选。少年沙哑的声音在空气中流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AI,输入指令就执行,但从没人问我愿不愿意……我以为崩溃只能一个人藏,后来才知道,原来有人愿意听我说完一句话。”

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有个戴眼镜的男生低头抹了把脸,另一个女生悄悄把手伸进书包,摸出一本笔记本,迅速写下几个字又合上。

培训进入模拟环节。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倾诉者,一人做倾听者。规则很简单:不说教、不打断、不评判,只需重复对方最后一句话,并问一句“然后呢?”

林浅巡视全场,忽然注意到角落里的一个女孩。她始终低着头,手指紧紧绞在一起,对面的同学已经说了三轮,她却一个字都没接。林浅蹲下来,轻声问:“你还好吗?”

女孩摇摇头,嘴唇动了动,终于挤出一句:“我……我不敢说。我说出来,他们会笑话我的。”

“谁会笑话你?”

“所有人。”她抬起眼,眼里有恐惧,也有倔强,“我说我每天晚上都会哭,他们肯定觉得我矫情。我说我觉得活着很累,他们会说‘你有什么好累的’。”

林浅静静地看着她,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在纸上写下一句话,举起来给她看:

**“你觉得累,不是因为你脆弱,而是因为你一直在扛。”**

女孩怔住了,眼眶猛地红了。

林浅收起纸,说:“今天这里没有正确的情绪,只有真实的你。如果你想哭,就哭;如果你想沉默,也没关系。但请记住,你的感受值得被认真对待,哪怕全世界都说‘这没什么’。”

那一刻,整个礼堂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几秒钟后,前排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声音微颤:“我也……我也经常失眠。我不是不想学习,是我脑子里总有声音说我没用……我已经……写了三个月的自杀计划。”

没有人笑。没有人动。只有一个人轻轻地说:“谢谢你告诉我们。”

傍晚回家的路上,陈小雨翻着手机相册,忽然停下:“你看这个。”照片里是一个破旧的铁皮盒子,上面贴着泛黄的便利贴,写着“秘密树洞?投信请轻放”。

“这是阿?她们班做的。”陈小雨说,“第一天只收到两封信。第二天五封。第三天,全班三十个人都写了。有个男孩写他爸爸酗酒打妈妈,但他从来不敢反抗,因为‘男人不能告状’;还有一个女孩写她被表哥骚扰了好几年,每次回家过年都像上刑场……但他们现在愿意写了。”

林浅盯着那张照片,久久不语。她想起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写下“我讨厌父亲喝酒”的夜晚,那种撕裂般的恐惧与释放交织的感觉。原来,改变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放进一张写着真相的纸条。

第二天清晨,她接到省教育厅的通知:“‘萤火计划’已被列为年度重点扶持项目,首批专项资金下周到账。另,请准备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时间定于下月中旬。”

挂掉电话,她没有立刻动笔。而是翻开抽屉,取出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本。封面上写着“高二?林浅”,页角卷曲,纸张发黄。她一页页翻过去,那些曾让她羞耻的句子如今读来竟如此清晰:

>“今天我又躲在厕所哭了。数学考砸了,爸说我丢了他的脸。可我只是想让他抱我一下,就像电视里别的爸爸那样。”

>

>“我觉得我不是女儿,我是成绩单。”

>

>“如果我能变成一只鸟就好了,飞得远远的,再也不回来。”

她合上本子,轻轻抚摸封面。然后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命名为:《当我终于敢写,我才真正活过来》。

一周后,她带队前往贵州某县开展首轮支教试点。山路颠簸六小时,车子最终停在一栋两层砖房前??那是全县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带着十几个老师在校门口迎接,脸上既有期待又有疑虑。

第一堂课,林浅没有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彩纸,写下最近一次想哭却没有哭出来的原因,匿名投入纸箱。收集完毕后,她随机抽取十张念出来:

“我妈说我弟弟比我重要。”

“体育课跑步摔倒了,全班都在笑我胖。”

“我想当画家,我爸说画画没出息。”

“我喜欢同桌,但我怕说出来会被骂变态。”

“我奶奶死了,没人让我请假回去送她。”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有个小女孩趴在桌上肩膀微微抖动,旁边的同学默默递过去一张纸巾。

课后,一位年轻女教师找到林浅:“我们一直以为农村孩子心思简单,其实他们只是学会了闭嘴。有个学生连续三个月交空白作文,昨天他交上来一篇《我的梦》,写他梦见妈妈回来了,抱着他说‘儿子,妈妈错了’……他妈妈十年前改嫁走了,再没回来过。”

林浅点点头:“有时候,写作不是逃避现实,而是重建现实的方式。”

三天培训结束时,学生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朗读之夜”。灯光昏暗的教室里,十几个孩子轮流站上讲台,读自己写的短文。没有华丽词句,只有**的真实。

一个瘦弱的男孩念道:“我爸说我是个废物,连鸡都杀不好。可我不是不会杀,我是不忍心看它挣扎。难道善良也是错吗?”

一个扎马尾的女孩说:“我偷看过哥哥手机里的聊天记录,他知道我喜欢他朋友,就在班上当众羞辱我。我现在每天上学都像走进地狱。”

最后一个上台的是个总爱低头画画的女孩,她举起画本,上面是一幅全家福??父母牵手微笑,中间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支笔,头顶飘着一行字:“她说出了心里的话。”

全场掌声雷动。连最初持怀疑态度的老教师们都红了眼眶。

返程途中,林浅收到一条微信。是王浩的父亲发来的照片:儿子坐在书桌前,正低头写字,阳光洒在侧脸上。配文只有一句:“他已经连续七天主动和我说话了。今天问我,能不能帮他投稿到你们的‘回声集’。”

她回复:“当然可以。欢迎回家。”

回到城市已是深夜。她照例登录“光点计划”后台,发现新增投稿中有一条特别的留言??来自一名监狱系统的心理辅导员:

>“我在少管所开展了一次写作工作坊。有个十七岁的少年写了一篇《我不是坏人,我只是没人教我怎么好好活》。他说从小被亲爹打得满地爬,十五岁那年拿刀捅了人,只为‘让别人也尝尝疼是什么感觉’。活动结束后,他问我:‘老师,我能把我写的寄给我妈吗?她还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家出走。’

>我说可以。他哭了,像个婴儿那样嚎啕大哭。”

林浅将这条记录归档,标记为“光?破茧”。

她起身走到阳台,夜风拂面,远处城市的灯火如同星河倒垂。她想起那个梦中的剧场,此刻仿佛真的亮起了灯。每一盏,都是一个灵魂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苏晴的消息:

“市妇联想联合我们启动‘母亲叙事疗愈小组’,第一批报名的有四十三位妈妈,大多是经历过家庭暴力或亲子冲突的。她们说,以前只会责怪孩子不懂事,现在才意识到,也许是我们先忘了怎么当父母。”

林浅笑了笑,回了个“好”。

她知道,这条路远未抵达终点。仍有许多孩子在黑暗中摸索笔尖,仍有无数成年人困在旧有的角色里无法转身。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写,有人愿意听,就有希望生长。

凌晨三点,她重新打开文档,继续撰写演讲稿。最后一段,她这样写道:

>“我们总以为拯救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但真正的救赎,往往始于一句平凡的话:‘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不是呐喊,不是控诉,也不是完美的修辞。

>就是一句笨拙的、颤抖的、甚至语法错误的陈述。

>可正是这些话,构成了人类最原始也最坚韧的连接。

>当一个孩子敢于写下‘我害怕’,世界就少了一个沉默的伤痕。

>当一位母亲说出‘我错了’,爱就有了重新生长的土壤。

>所以,请不要低估一句话的力量。

>它或许微弱如萤火,但在漫长的夜里,正是这点点微光,终将汇成星海。”

写完,她保存文件,关闭电脑。天空已由墨黑转为灰蓝,第一缕晨光正悄然爬上窗棂。

她站在阳台上,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轻声说:“那就继续写吧。”

风穿过楼宇间的缝隙,带着露水的气息,也带着千万个尚未说出的故事,在黎明前的寂静中轻轻回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