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少年战歌 > 第一百八十章,“伐辽第一功!”

少年战歌 第一百八十章,“伐辽第一功!”

簡繁轉換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1-09 10:12:43 来源:源1

陈家口。中军大帐。王行套着一身怪异的衣服进入到了帐篷内,见到了杨德政以后,一个劲儿的在憨笑。杨德政正在批孙仅准派人送来的丰州、胜州两地的政务。见王行进入到了帐篷里以后,一个劲的冲着自己傻笑,就没好气的道:“有什么喜事引得你这么高兴?难道是有人介绍了一个老寡妇给你当婆娘?”

王行乐呵呵的笑着,摆动着胳膊腿儿,神神秘秘的问道:“将军,您瞧瞧属下今天有什么不同的?”杨德政放下了手里的笔,仔细打量了一下王行,说道:“今天的衣服看着不一样,有些大了。”王行夸张的叫道:“将军,您别瞧着这衣服大了,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在。”说着,王行就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在自己胸膛上狠狠的划了一刀。

长刀在王行的衣服上划开了一个口子,但是却没伤到王行。杨德政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惊讶道:“这是棉甲?”王行得意的竖起大拇指,说道:“还是将军您有见识,这确实是棉甲。”杨德政站起身,离开了桌案,走到了王行面前,仔细端量着棉甲,问道:“哪儿来的?”

王行嘿嘿笑道:“有人送了六大车,整整一万多件,已经到了军营门口了。”杨德政大喜道:“快快带我去看看。”大战在即,任何一个能帮助杨德政取得胜利的东西,杨德政都不会错过。王行带着杨德政出了军营,在军营门口的两棵老槐树旁,蹲着一群衣衫褴褛的汉子,他们似乎很少出远门,所以对军营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畏惧。

为首的是一个老头子,瞧着年龄,已经有七十多岁了,颤颤巍巍的像是一阵风能吹到。王行见到了老头子,大声的呼喊道:“郑老西儿,我们将军来了。”老西儿可不是人名,而是一种口语。孙仅就因为在代州任职了一任县令,就多了一个孙老西儿的诨号。

郑老西儿瞧见了王行身边的杨德政以后,慌忙的站起身,搓着手凑到杨德政身边施礼。“草民参见将军。”杨德政上前,扶起了郑老西儿,道:“老人家不必多礼。”郑老西儿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转头瞪了一眼还愣在原地的族里面的小年轻,瞪眼道:“还不叫人,傻愣着干嘛。”

那些个蹲在地上的汉子们,纷纷起身局促的向杨德政施礼。杨德政说了一句,“不必多礼。”郑老西儿搓着手,说道:“将军先前把辽人赶出了胜州,如今为了我们这些老西儿,又要守在陈家口。草民们也没啥报答将军的。听说将军麾下的兵马没个防身的东西。草民就发动了镇子上的大家伙儿,赶制了一批棉甲,给你们送来。”

杨德政望着牛车上捆绑的整整齐齐的棉甲感触良多。牛车上的棉甲很多,打理的也很整齐。可是那颜色不一的布料,却告知了杨德政这些棉甲的来历。胜州的百姓,在辽人的剥削下,本来就过的凄惨。

如今为了凑足这些个棉甲,只怕整个镇子上,都没有完整的被褥了,估计也没有多少衣衫可以穿了。而且,棉甲里面许多要害处要缝制铁片。相信郑老西儿镇子上的带铁的东西,也被他们搜刮干净了。杨德政深深的向郑老西儿作揖,“我相信,将士们穿着这些棉甲,一定会不死不退的。”

郑老西儿被杨德政施礼的动作吓了一跳,他慌忙的躲闪过了杨德政施礼。有些慌张的说道:“都是好娃娃,可不敢让他们死。最好都能活着回来。”杨德政郑重的点了点头,转身吩咐王行,道:“快去让火头军,准备几桌饭食,让大家都填饱肚子。再去找掌管钱粮的军司马,支一笔钱财和粮食交给郑老西儿。”

王行领命,立刻就去办了。郑老西儿一个劲的叫唤着,“将军啊!咱们只是想尽一份力,可不敢拿钱粮,拿了亏心啊。”杨德政安慰了郑老西儿几句,吩咐着已经传达完了杨七的命令回来的王行先带着郑老西儿一行下去休息。他匆匆回到了大帐内,铺开了一张宣纸,提笔挥毫,在上面写了一行大字。

“伐辽第一功!”

五个大字,写的刚劲有力。杨德政又取出了自己的引信,在上面盖上了印。就在这时儿,王行匆匆进入到了大帐内。“将军,那个倔老头儿不肯领受将军的好意,带着他的人跑了。”杨德政长叹了一声,苦笑道:“好一个倔老头儿。这就是淳朴的百姓啊!你对他们的好,他们一刻也不会忘。”

杨德政卷起了桌上的宣纸,说道:“快马加鞭去送给郑老西儿。送完了东西,再去一趟丰州城,告诉孙仅,凡事持有本帅手书的村镇,一律减免五年赋税。同时,让军司马,派人把钱粮送到郑老西儿他们的镇子上。”

王行恭敬的接过了“伐辽第一功!”的手书,郑重道:“属下遵命。”郑老西儿拿到了“伐辽第一功!”手书和军司马送过去的钱粮以后,会有何反应,杨德政不知道。但是杨德政觉得,在他钱粮充足的情况下,不能苦了善良的百姓。然而,杨德政以为这件事儿就这么结束了。

却没想到,郑老西儿似乎是开了一个头儿。从郑老西儿送过了棉甲以后,各地的百姓们也陆陆续续送来了许多东西。几乎送什么的都有。而且他们完全不图回报,似乎为了避开杨德政的赏赐,后面送东西的人,干脆就把东西送到了军营门口以后,人就消失了。即便是杨德政命人给郑老西儿送去的钱粮,也被他们悄无声息的送回来了。

杨德政让军司马统计了一下。百姓们送来的东西,有一半儿都是吃食。剩下的一半儿,有棉甲,有铁甲,有兵器,还有不少的弓弩。杨德政甚至在百姓们送来的东西里,发现了一百套的明光铠。而且从上面的压印和阴文看,都是唐朝的老物件。

杨德政被百姓们感动了淳朴感动了一把。他大手一挥,决定了减免胜州百姓五年的农税。丰州城的孙仅,在拿到了杨德政的命令以后。当即就要辞官。最后还是杨德政派人送去了一部分在胜州缴获的辽人的财物以后,才稳住了要辞官的孙仅。

孙仅不客气的收下了杨德政送去的钱财以后,还派人义正言辞的告诉杨德政。如果杨德政再这么肆无忌惮的减免农税的话,他立马辞官。而且是没有三百万两银子补入府库,他非辞不可的那种。杨德政也明白,孙仅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诫他,让他不要凭借自己的喜好肆意的搅乱丰州、代州和胜州的政务。孙仅如今可是统管三州政务的大佬。

放在大宋,那可是从三品的官衔。杨德政深刻的明白孙仅的意思,也就没去责怪他。

正当杨德政被百姓们感动的一塌糊涂的时候,给他添堵的人,达到了代州。汴京城天使到达代州的消息,早已传到了代州城府衙内。陈江陵作为代判代州事,亲自阻止了一班人马迎接。

代州城南门。陈江陵穿着官服,带领着府衙里的人,恭迎汴京城的天使。侯仁宝坐着八抬大轿,身后跟着大队人马,捧着圣旨,打着令旗,举着仪仗到了代州府南门。

达到了代州城南门以后。一字排开的二十位金甲护卫,威风凛凛的。“下官代判代州事陈江陵,恭迎天使。”陈江陵领着代州府衙里的大小官员,躬身恭迎侯仁宝。侯仁宝随手掀开了轿帘,瞥了陈江陵,然后放下了轿帘子,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

“陈江陵?你算个什么东西。叫杨延昭和杨德政来见我。”一句话落。把陈江陵气的脸色涨红。陈江陵却不敢发作。他依旧躬着身,摆手让衙役们去杨府找杨延昭。

杨延昭在得到了消息以后,匆匆的赶到了代州城南门。杨延昭对于大宋朝廷是忠诚的,对于大宋朝廷派来的天使是敬畏的。到了代州城南门以后。杨延昭恭敬的对侯仁宝的轿子施礼,道:“草民杨延昭,恭迎天使。”

八抬大轿内,侯仁宝在闭目假寐,似乎没有听到杨延昭的声音。杨延昭就这么躬身站着。足足站了两个时辰的时间,轿子内的侯仁宝才睁开了双眼,淡淡的问道:“杨德政呢?为何他不来见本官?他可知道怠慢了天使,是何种罪过?”

杨延昭沉声道:“小儿有要事在身,得罪之处,还望天使海涵。”侯仁宝打了一个哈欠,道:“罢了,本官就暂时不追究他的罪责了。本官困了,给本官准备一个休息的地方。本官要小酣一会儿。”

自始至终,侯仁宝都没有下轿子的意思。侯仁宝的轿子进入到代州城以后,直接抬到了代州城驿站。侯仁宝派人去驿站里面瞧了瞧,觉得不满意。杨延昭只能安排侯仁宝住在了杨府。

侯仁宝住进了杨府以后,彻底当起了大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还有要杨延昭伺候他的意思。杨延昭也事事顺着他。毕竟,杨延昭心里有愧。他觉得杨德政在胜州干的事儿,明显是杨家对不起了朝廷。酒足饭饱了以后的侯仁宝,由杨延昭亲自陪着参观杨府。在杨府里转了一圈,瞧着奢华了杨府,明目张胆的向杨延昭索贿。

杨延昭将他到了代州以后,好不容易攒下的一万两银子,全部送给了他。就这,侯仁宝还不满意。嫌弃杨延昭送的少了,频频出言讥讽老杨。大宋的文人,在武将面前,特别是杨延昭这种忠心耿耿却失去了权势的武将面前,非常的硬气。

杨延昭被侯仁宝讥讽着,心里恼怒,却不敢说出来。侯仁宝在杨府转了一圈,就到了杨德政的院子外。杨德政的院子,算是杨府内一块精致典雅的地方。瞧着了杨德政的院子以后,侯仁宝翘起了八字胡,问道:“此处是何地?”杨延昭陪着笑脸道:“此处乃是小儿杨德政住的地方。”侯仁宝顿时来了兴致,也不跟杨延昭打招呼,迈步进入到了院子里。

“进去瞧瞧。”绕过了院子前的竹林,一座小楼,一汪湖水出现在了侯仁宝面前。在那湖水旁边,一位佳人皱着眉头,痴痴的望着天边。佳人貌美,宛如九天玄女。侯仁宝一下子看痴了。

“咳咳~”杨延昭瞧着侯仁宝那色迷迷的嘴脸,黑着脸咳嗽了一声。事实上杨延昭心里也震惊,他知道儿子新收入了府中一个妾室,听说美的倾国倾城,只是一直没见过。也许有人觉得夸张,事实上一点儿也不夸张。醒虽然进了杨府,可是并没有向杨延昭和柴郡主敬茶。

而杨延昭也基本上不到儿子的小院子里来,更不可能跑到儿子院子里来看儿媳妇。醒又足不出户,所以杨延昭还真没见过初醒。杨延昭咳嗽了一声,把侯仁宝惊醒了。侯仁宝望着初醒,吞咽了一口口水,下意识问道:“此女是谁?”杨延昭听到这话,面生怒意。

泥人还有三分火性呢。杨延昭也知道汴京城里的文官们经常互赠姬妾,可是这种肮脏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在杨家。杨延昭沉声低喝斥道:“侯天使,天色晚了,该回房歇息了。”侯仁宝一颗心都挂在了醒身上,那会在意杨延昭脸上的怒意。

他随意的摆手道:“不晚不晚。本官听闻,杨德政收了一房美艳的姬妾,莫非就是此女?”杨延昭再次重声提醒侯仁宝,道:“侯天使,该休息了。”侯仁宝反应了过来,抬起头看着满脸怒意的杨延昭,恬不知耻的说道:“杨延昭,你若是把此女送给本官。本官回到汴京以后,一定帮你们杨家多说好话。说不定还能让你们杨家免遭牢狱之灾。

你应该清楚,杨德政在丰州和胜州做的事情,已经引起了陛下的震怒。没有本官说项,你们杨家免不得满门抄斩之罪。”杨延昭不接话,只是提醒了侯仁宝一句,“天色晚了,该休息了。”同时杨延昭重重的咳嗽了两声,惊醒了正在湖边发呆的醒。

胜州。陈家口。杨德政还不知道自己的老爹和老娘正在为自己的事儿赌气。他正在忙率的加紧备战。他们换上了棉甲花花绿绿的虽然看起来很滑稽,但是杨德政却觉得,有棉甲的保护,他麾下的复兴步卒的战斗力,应该提升了一倍不止。

兵器工坊铸造的第一批的横刀和箭矢已经给将士们配上。换了一次装备的复兴军,看起来已经脱离了流民兵的影子,开始向正规军大踏步的迈进。杨德政对此赶到很欣慰。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辽人南下的脚步能慢一些,好多给他一天时间准备。

只要辽人迟来一天,杨德政麾下的势力就能增加一份。晋军的兵马在杨五和彭湃的训练下,也正在迅速的形成。至少目前为止,晋军的兵马已经完成了简单的队列训练。在队列训练完成以后。

杨新并没有按照原有的训练方式,去训练将士们杀敌的本领。而是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训练晋军的胆量。这不,今日杨德政在军中参观的时候,就看到了杨新在训练场上架起了五十个大火圈。一队队的晋军军卒们,排成队列从大火圈中钻过。

杨新设立的大火圈可不是无害的,反而存在很多危险。仅仅一上午的时间,晋军军卒里面,就有三百多人受伤。即便如此,杨新依然没有停下胆量的训练,甚至在彭湃的帮助下,变本加厉的整出了许多惩治人的东西。总之,从杨新开始训练军卒们的胆气开始。

军中的伤亡就没有开始停过。而杨新的军中,也多出了一个专门安置伤兵的营地。杨新在军中参观完了训练以后,就去了军中的伤兵营里,给从丰州、胜州临时征调的大夫们培训紧急救援的措施。

杨德政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忙着。这一日,杨德政刚从伤兵营出来,就见到陈耀欢喜的冲向他,隔着老远,就听到了陈耀惊喜的喊叫声。“将军,城墙筑起来了。”杨德政闻言,明显愣了愣,等到陈耀走近以后,他愕然道:“怎么这么快?”

陈耀乐呵呵笑道:“咱们可是用四十万人在筑三里地的城墙,这已经算是慢了。今天城门楼子挂匾,杨贵将军让属下请您过去。”杨德政振奋的点了点头,道:“等我一下。”

城墙筑造好了,对杨德政而言可是一件大喜事。有这一道城墙在,杨德政就不会再惧怕辽人大军压境了。杨德政回到了帐篷里,清洗了一会儿以后,换上了一身已经抛光的明光铠,威风凛凛的跟着陈耀前往了陈家口。到了陈家口以后,杨德政就看到四十万的百姓们汇聚在一道高耸厚实的城墙前,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杨德政站在这道城墙前,深情有些恍惚。

杨德政记得,半个月之前,此地还是一片平地。半个月后,却升起了一道高达四丈的城墙。杨德政在万众瞩目下,策马到了城墙下,他跳下了马背,抚摸着关墙上冰冷的青石,心里却一片火热。

陈耀猜不透杨德政心里想什么,见杨德政抚摸着关墙上的大青石,就赶忙解释道:“这些大青石砖,都是百姓们一锤子一锤子从山中开采出来的,绝对没有偷工减料的。”临了了还补充了一句,“属下和杨贵将军盯着呢,没人敢。”

杨德政很像感叹一句,真是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可是话到了嘴边,却生生咽了回去。他转头望着那些负责筑城的衣衫褴褛的百姓们,他不认为这一座关城是一个奇迹。这都是四十万百姓,用一双手,硬生生堆起来的,没有一点儿奇迹的成分。杨德政也绝不愿意,用奇迹两个字,去抹杀百姓们的功劳。杨德政登上城头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座高大的城门楼子耸立在城关上。

杨贵带着一群类似工头的老头子,正在等候他。杨德政冲着他们抱了抱拳,郑重的说道:“辛苦诸位了。”这些个工头老头子,连连摆手,道:“不辛苦不辛苦……”

杨贵笑呵呵的走上前,说道:“别讲这些客套话了,百姓们不喜欢。你真要觉得他们辛苦,以后统治此地的时候,就对他们好一点儿。”杨德政苦笑道:“我已经一口气减免了丰州、胜州两地的五年赋税了。再减免下去,孙仅非辞官不可。我手里的文官不多,目前只有孙仅这么一个栋梁之材,可不能放跑。”

孙仅的性子,杨延平多少了解一些,也知道孙仅是杨德政看重的人,所以听到杨德政这么说,杨贵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杨贵笑道:“我已经知道了你给他们减免了五年的赋税,也知道在赋税这一条上,已经没办法再退让了。百姓们也不求你再见减免赋税了。

不过近日里,有很多百姓找到了我,说是愿意留在这陈家口过活。听说你弄了一个什么农垦兵团,所以他们也想加入进去。”杨德政愣了愣,说道:“这件事儿好办,具体的事情,我全交给了陈耀负责。这样,以后此地肯定要筑造一个屯兵的关城,有近五万的兵马应该会驻守在此地。所以,以陈家口这一座关城为界,往西,十里之内,全部用于屯兵练兵。

十里地外的那一大片的荒地和草场,全部划拨给农垦兵团。可以允许他们的家眷们,在那里自建村落。”跟在杨贵身后的老头儿们听到了杨德政的话,一脸激动。杨贵转过身,笑眯眯的问他们,道:“怎么样,满意吗?”老头子们激动的点头道:“满意!满意!”

杨德政和杨贵两兄弟,同时相视一笑。杨贵笑道:“琐事已经了解,该做正事,今日此关落成,你需要给它一个名字。”杨贵沉思道:“你觉得陈家关如何?”杨贵愣了愣,脸上笑容渐渐的消失了,他低声摇头道:“不妥!陈家口之所以叫陈家口,是因为此地原先住着陈氏一族。然,自从石敬瑭把此地献给了辽人以后,辽人为了方便统治此地,就杀光了陈家一族。

提到陈家,总是让人莫名的有些伤感,还是换一个名字。”杨德政怔了怔,郑重的点头道:“那就叫复兴关。此地就是燕云十六州重新复兴之起点。”杨贵眼前一亮,赞叹道:“甚好。”

杨贵早已准备好了笔墨纸砚,杨德政提笔挥毫,在宣纸上写下了复兴关三个大字,又在右下方的脚落,写下了杨德政题四个小字。早已在城门楼子上准备就绪的两对师徒,其中一对是专门负责雕刻的,他们在看过了杨德政的手书以后,就让人用篮子把他们吊在城墙边上。

在城墙边上,略微向上的地方,有一块专门留白的地方。师徒二人开始迅速的雕刻了起来。同样的,另外一对师徒,也开始在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牌匾上,开始雕刻阴文。杨德政的字,就这么被他们两对师徒,原模原样的刻在了城关和牌匾上。

雕刻的时间持续了一个时辰。当两对师徒雕刻完成以后,时间刚好到达了正午。海量的竹子被扔进了火堆里,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杨德政掀开了遮挡在牌匾上的红布。复兴关三个字,镀上了一层金漆,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百姓们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狂热的欢呼声。汉人的百姓,心底里对厚重的城墙总是有依赖性。一座高大的城墙,隔开了胜州和辽国。让他们打从心底里感觉到了安全感。

而当杨德政大手一挥,把驻地里的两万复兴步卒调遣上了城头以后,百姓们就更觉得有安全感了。复兴步卒已经勉强的有了士兵的影子里,也经历过了丰州和野乞干泊的厮杀了。他们的胆量也不需要再去训练了。

剩下的战法和阵法的训练,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杨德政把复兴步卒调上了城头以后,就全数的拜托给了杨贵。杨贵是杨延昭手把手教出来的,对于守城的战法很擅长。

他也能临阵磨一磨复兴步卒。城墙建造的即厚实,有宽大,城墙上的过道足有两张宽。因此杨贵在城墙上训练复兴步卒完全施展得开。城墙建造完了,但是杨德政和杨贵都没有遣散四十万百姓的意思。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