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60章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比华夏台的专访,新闻频道和各路报社的报导速度,显然是要来的更快。
102万辆的汽车产销量,就算是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拿得出手的。
所以元旦过后的一周内,以华夏台新闻联播为首,《XX日报》紧随其后,宝马汽车集团的相关新闻,快速的传遍了整个汽车行业,传遍了华夏。
「厂长,宝马汽车集团的各种车型,出口比例实在是太高了。」
「我觉得红旗A6的出口业务,还可以进一步的去加强一下。」
赵光明和耿卫东自然也是看到了相关的新闻报导。
102万的数字,绝对是巨大的刺激。
整个一汽,不管是下属的解放卡车,还是红旗宝马,亦或是一汽丰田和一汽大众。
所有的产销量加起来,也就二十万辆左右。
跟宝马汽车集团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关键是这20万辆的销量,几乎全部都是在国内销售的。
经济越是发展的快,对出口创汇的重视程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上升。
因为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的要跟国际上的许多企业产生合作。
采购设备也好,技术也好,亦或是原材料,都是需要使用外汇的。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是一直在朝着贬值的方向发展。
这麽一来对出口肯定是有好处,但是对于进口来说,就不是好事了。
同样的设备,需要耗费更多的代价才能买回来。
所以外汇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赵光明自然是很希望一汽这边能够有一些亮眼的表现。
「嗯,红旗A6的实力非常的强,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条件。」
「这个事情我会亲自去拜访一下相关的驻外机构的负责人,看看他们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
耿卫东自然是能理解赵光明为何对出口红旗A6那麽的感兴趣。
他自己同样如此。
「宝马汽车集团那边在出口创汇方面的手段是很灵活的。」
「在美利坚,它们是采取了跟通用汽车合作,进行贴牌生产的方式来销售。」
「我觉得红旗A6也可以考虑一下这样的方案。」
「一部分市场,我们自己去开拓。」
「一部分市场,我们可以考虑跟合作夥伴共同去开拓。」
「比如跟大众汽车或者丰田汽车,我们已经有了不错的合作关系。」
「如果能够通过它们的途径把我们的红旗A6卖出去,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
赵光明这麽一说,耿卫东立马来了兴趣。
之前他想的都是怎麽样把红旗A6给卖出去,但是没有考虑过贴牌销售这个事情。
可是赵光明说的有道理,宝马汽车集团都可以做的事情,它们也可以啊。
要是大众汽车或者丰田汽车,亦或是其他的汽车公司能够贴牌销售红旗A6,到时候每个月的销量有个上万辆的话,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到时候红旗宝马国内国外的销量加起来就能突破20万辆,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成绩。
每年的出口创汇金额也能达到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到时候一汽过去几十年的出口创汇金额加起来,可能都没有以后一个月的多。
「这个方案非常的不错,我觉得可以马上展开。」
「你安排人详细的收集一下宝马汽车集团跟美利坚通用汽车的合作方案和结果。」
「然后我们内部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跟大众汽车和丰田汽车合作一下。」
「不行的话就让宝马汽车集团帮忙出面,继续跟通用汽车那边合作也可以。」
反正对于耿卫东来说,只要能提升红旗A6的产量,把它们卖到海外去,那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跟谁合作,那都是次要的问题。
赵光明看到自己的提议被采用了,也是非常的激动,立马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
「厂长,我觉得现在报纸上到处都是宝马汽车集团相关的新闻。」
「其实我们去年首汽之光丶BJ212和BJ310的销量加起来也有十几万辆。」
「在乘用车领域,我们是当之无愧的第二。」
「这个成绩,也是完全可以拿出来好好的宣传一下。」
「特别是我们今年还会进一步的上市销售一款跟首汽之光差不多的SUV,到时候的销量就更高了。」
吕坚强虽然也佩服宝马汽车集团的牛掰,但是觉得自家去年的表现也不差啊。
至少是从前几年销量一直下降的局面之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走上坡路。
这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在市场营销和宣传方面,我们做的确实是不够。」
「以后我们要加强一下才行。」
陈奇自然是很羡慕报纸上的各种报导。
这个年代的机关单位和各个国企,各种主要的报纸肯定都是要订购的。
所以上面的新闻内容的宣传度是非常的大的。
到了陈奇这个级别,不可避免的会想着一些荣誉方面的事情。
「是啊,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我觉得今年宝马汽车集团在国内的销量都能提升一大截。」
这个年头的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都还是很高的。
媒体上说什麽好,不少人看了之后就会觉得这个东西真的好。
所以今后的十来年,也是GG行业的黄金时代。
随便一个GG,都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华夏台的标王,更是创造了各种记录。
当然,人家的效果也是非常的显着。
本来平平无奇的一款酒水,成为了标王之后,立马就卖脱销了。
这要是放在后世,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消费者可没有那麽好忽悠。
「之前宝马汽车集团隔三差五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会邀请各路媒体去参加。」
「我觉得今年我们也可以多搞一些这方面的活动。」
「反正只是邀请媒体们吃喝玩乐的话,也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带来的宣传效果,却是非常的不错。」
吕坚强虽然是搞研发的,但是现在却是越来越多的参与到销售相关的事情上面。
陈奇已经跟他许诺,今年就会让他兼任副厂长,然后将来接他的班。
所以他的干劲也是越来越强。
「嗯,这个提议不错,可以好好的尝试一下。」
「特别是今年上市的新款SUV,更是要做好各种营销工作。」
销售的重要性,各个企业以后会越来越深的体会到。
以前计划经济时代,销售不销售的,大家都没有什麽感觉。
但是改革之后,市场经济的影响不断的增大,销售的重要性就不同了。
……
「乘用车,我们的乘用车事业必须要加快才行。」
「要不然以后我们会被越来越多的车企超过。」
陈亮荣作为二汽的厂长,自然也是看到了宝马汽车集团的相关报导。
跟人家102万辆的销量比起来,二汽这边的成绩就完全不够看了。
整个1988年,它们的销量还没有突破10万辆。
一汽丶首汽的销量都排在它们的前面。
甚至沪上汽车制造厂那边,整体销量也很快要超越它们了。
这让陈亮荣怎麽能够不着急呢?
「厂长,我们的乘用车,现在已经完成了图纸绘制工作,开始进入到样件准备阶段。」
「努力一下的话,今年年底上市还是可以做到的。」
张凡现在也是压力不小。
厂里面的卡车业务发展的不是很顺利,解放卡车和理工特种车辆厂的产品像是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二汽头上。
让他们看不到任何超越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厂里面想要在乘用车上追上去,也就可以理解了。
特别是上级现在支持轿车工业的发展,二汽这边自然也就要好好的响应一下。
要不然到时候一个又一个的汽车厂把二汽甩在后面,陈亮荣的面子上也过不去啊。
「除了正在开发的车型,其他新车型也要开始考虑了。」
「我们肯定是不能只生产一款产品,轿车和SUV都要有。」
宝马汽车集团的模板已经活生生的立在那里了。
现在首都汽车制造厂和一汽都在行动,二汽不能落后。
反正至少努力的过程要体现出来。
到时候就算是努力了没有结果,至少也有资料可以向上级汇报。
「嗯,我会尽快的安排,争取在春节之后就跟厂里面汇报整体的方案。」
张凡知道陈亮荣的指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这对他们设计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个压力,还是让人有点头大。
……
同样被刺激到的还有吉利冰箱厂。
去年厂长李书富就跟副厂长李大贵商量着进军汽车行业,要生产一款跟宝马之光以及首汽之光类似的产品出来。
到时候通过绝对优势的价格,快速的打响名声。
之后,李书富这边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吉利汽车制造厂这块牌子,就在吉利冰箱厂的旁边给立了起来。
不过,从1953年一汽奠基开始,华夏汽车工业正式起步后,国家对汽车生产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
汽车厂的建设和生产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具备一定的资金丶技术丶设备等条件,也就是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进行汽车生产。
到现在为止,都还是这麽一个要求。
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理论上是不允许你生产汽车的。
当然了,你要是小打小闹的在当地发展,就算是没有资质,问题也不大。
毕竟当地为了经济发展,一般都是支持汽车厂发展的。
甚至有些地方还顾虑你先把产品搞出来,然后再去搞定资质的问题呢。
「大贵,我看最新的政策文件要求,已经允许一些国企工厂破产并卖给外资企业或者民营企业。」
「你看看有没有价格比较低的汽车厂要转卖的。」
「人家能够生产什麽汽车不重要,重要的事它要有生产轿车的资质。」
李书富自然也是不希望自己的汽车厂变为没有资质的工厂,那样子肯定是没有办法发展壮大的。
趁着国内的汽车厂数量还比较多,国内还没有民营汽车厂的情况下,赶紧买一个壳子回来,就显得很重要。
再过几年,想要这样子做的代价就比较高了。
「我已经在努力了,不过那些厂看到了宝马汽车集团的表现之后,有些地方的想法又开始变化。」
「觉得宝马汽车集团能够做到的事情,它们就算是做的不好,也值得继续尝试一下。」
「所以收购的价格和条件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李大贵有点郁闷的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国内具备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其实一点都不少。
当然了,大部分都是具备商用车的生产资质,能够生产轿车的不是很多。
「不一定要限定省里面的企业,外地的也可以。」
「只要有资质就行。」
「这个事情不能拖了。」
「然后我们的新产品,最好就是今年能正式的上市。」
「哪怕是小规模的上市也行。」
李书富很强烈的感受到了汽车行业的风口似乎来了。
国内的经济这几年发展的很快,风向也已经比较明确。
如果让江辉去评价的话,岭南省等地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后世1995年左右的水平。
本身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的经济增量就是来自于东南沿海的几个省份。
岭南省异军突起的增加那麽多,影响自然就大了。
特别是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在岭南省的崛起,让个人购车消费需求也是增加了不少。
李书富所在的区域,情况也是比较类似的。
这也算是江辉带来的一些潜在影响。
所以李书富是很希望吉利汽车厂的局面可以尽快的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后续的一些事情就会更加好推进。
反正国内的汽车产业在宝马汽车集团的带动下,已经快速的发展起来。
只要是肯花钱,各种零件都能从外面买到。
无形之中,这也算是降低了许多民营汽车厂进入的门槛。
要不然的话,吉利丶比亚迪等各个民营企业企业出现的时间,还得再等很多年。
「行,那我争取过完年就把这个事情给敲定下来。」
李书富都这麽说了,李大贵自然也就不纠结了。
能够花钱搞定,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怕就怕花了钱也搞不定,那就让人头大了。
「然后发动机的采购和变速箱的采购,都已经定下来了吧?」
李书富现在是亲自带着技术团队去开发新产品,采购等后勤工作完全交给了李大贵。
发动机也好,变速箱也好,生产难度都是非常高的。
这一点李书富也是很清楚的。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只能考虑从外面采购。
而除了南山发动机厂和南山变速箱之外,吉利这边可以选择的馀地其实并不多。
也就是4MT的手动变速箱,还有一个首都齿轮厂可以考虑。
发动机方面,已经锁定了南山发动机的1.5L发动机。
这款产品如今是国内各个汽车厂用的最多的一款了。
在南山发动机的体系内部,它的产量也算是最高的。
「已经正式的跟南山发动机签署了采购协议。」
「不过变速箱方面,我们选择的是首都齿轮厂和南山变速箱两边同时采购。」
「到时候根据成本情况来调整。」
李大贵对自家正在开发的经济型车还是挺有信心的。
这款产品在工厂附近的城市,估计就能卖掉几千辆。
到时候一年卖个几万辆,甚至是十几万辆,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把成本做的足够低。
变速箱这麽一个关键零件的采购价格,就显得很重要了。
至于发动机,南山发动机那边倒也没有坑它们,报价跟卖给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差不多。
所以李大贵就算是想要去讨价还价,心中也是发虚。
毕竟你的采购数量不如人家,但是价格跟人家一样。
已经算是很给你面子了。
「这些零件的价格方面,可以考虑跟相关的厂家签署一个对赌协议。」
「比如我们的采购数量在1万辆以内的时候是什麽价格,去到3万辆的时候又是什麽价格。」
「如果达到了5万辆或者10万辆,再来一个更加优惠的价格。」
「这样子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李书富知道自家的新产品,价格很关键。
如果不想办法的把成本降低下去,到时候是很难销售的。
现在的车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太贵了。
「行,我先准备一个方案,到时候好好的跟你汇报一下。」
李书富的方案并不复杂,李大贵自然立马就听明白了。
不过具体的方案如何制定,显然也是需要再好好的考虑一下才行。
……
「向阳,你们集团还是非常争气,一举扭转了我们国内汽车行业的局面。」
「再加上最近一年我们机械电子工业部的下属企业跟北极熊那边展开了越来越多的合作。」
「整个经济形势,一下就变好了很多。」
过年了,江辉一家自然要跟老丈人团聚在一起。
朱建生如今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春节假期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
所以自然是只能江辉一家子从深城飞到首都,就着朱建生的时间。
越是身居高位,朱建生就越清楚选择的重要性。
许多决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做选择。
过去那麽多年,江辉跟朱建生的提议,从来都没有错过。
所以朱建生现在对江辉的信任程度,已经是非常的高。
虽然是回来过年,但是翁婿两个免不了躲在书房里头交流着各种大事。
「经济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区域发展起来了,就很容易带动一片都发展起来。」
「只要进入到了发展的正向循环,不要瞎折腾的话,好几年都会顺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是需要在一些细节上面不断的完善就行。」
「后续尽可能的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的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那麽未来华夏的经济,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巨大的惊喜。」
江辉之前就已经跟朱建生提到过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事情。
机械电子工业部下属的工厂,可以灵活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跟外面的企业合作。
这样子不仅可以盘活一些经营不善的工厂,还能利用现有的资源进一步的创造财富。
有些资源在国企手中,不仅没有创造出利润出来,但是到了民营企业手中,情况就变化了。
**年代,这方面的情况特别的明显。
朱建生也是听劝的,这段时间都有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从目前来看,效果显然不错。
「你的这个想法,我已经跟上级沟通过了。」
「估计春节之后,上级会专门去深城等地做考察,进一步的落实各种改革的政策和方向。」
「让大家能够积极的去创建工厂,去发展经济。」
「以前的各种条条框框,都会不断的被打破。」
到了朱建生这个位置,能接触的信息自然就更多。
由于各种因素,这个时期的经济环境跟前世还是很不一样的。
上级对于改革的信心更足,分歧更小。
所以下一步就准备加大步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这对宝马汽车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好事情。
「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一年了,是时候做一个正式的决定了。」
「我们集团肯定是全力支持上级的各种政策方针。」
「一旦这些新政策出来,我们集团也会进一步的拓展业务。」
江辉这麽一说,朱建生立马来了兴趣。
「你们现在已经在摩托车丶汽车丶设备生产和晶片生产,甚至是特殊钢生产领域都已经有布局了。」
「你还准备进军哪些领域?」
江辉的眼光,朱建生是绝对有信心的。
江辉选择的努力方向,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
知道哪个行业比较有前途,机械电子工业部下属的那麽多工厂在改革的时候,朱建生就比较好判断哪些方案可以批准,哪些方案要反对。
当领导的,能够准确的把握这些信息,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这也是非常考验个人能力的。
要是这方面的工作搞的好,对于提升个人威望也是很有好处的。
毕竟过个几年,哪个方向对,哪个方向不对,还是很容易证实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