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Z世代艺术家 > 第48章 读书当然是正路

Z世代艺术家 第48章 读书当然是正路

簡繁轉換
作者:起酥面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22:03:12 来源:源1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星河所造成的冲击波仍在不停蔓延,像一场忽如其来的暴烈山火,正在撼动舆论界的自由。

世纪交替阶段的所谓舆论界,大体上由三个板块构成——

一,以电视台为核心、以报刊为中坚、以广播电台为触角的传媒实体。

二,以媒体人为核心、以学者为中坚、以编外写稿小文人为延伸的发声体系。

三,以新闻学为核心,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为补充,对教育民生法律文化等公共事务进行公开讨论的信息交互场域。

实体,战场,系统,信息,终端,共同构建出了完整的舆论界。

这是一张覆盖整个社会的超级巨网,极少会被全面触动,大部分信息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流转,向固定用户传播。

举个例子:正在大西北艰苦治沙的工作人员,和南方沿海正在为谢庭锋神魂颠倒的年轻少女,两者日常关注的信息永远不会重合。

能够打破“日常关注”的特例,惟有那种天灾级别的超级大事。

“破圈”一词,描述的正是打破“关注惯性”的特殊现象。

而现在,方星河便具备了那种破圈的非常规力量。

一次次叠加,量变终于引发质变,撼动了小半个舆论界。

这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奇迹。

从全局视角来梳理整个过程,主战场最初诞生在教育领域,为了树立语文新风,在一众媒体的默契下,通过“一篇作文上北大”催生出第一波热度。

此时,主要受众是高三学生以及学生家长。

再之后,影响扩散,横向波及到文学界,纵向渗透到高一高二和大学,关注者膨胀了三到五倍。

尔后,由于某些人不怀好意的推动,话题再次穿透。

从“死读书没有意义”渐进到“努力学习不是唯一出路”,再到“素质胜于应试”,隐藏的思想核心是“教育必须改革”。

韩涵作为代表人物被高举在浪尖上,形成了一股对于现行教育的反思大潮。

至此,差不多全中国的三线以上城市都被覆盖到了。

眼下好像没有五线划分,那么更具体点:所有县级市以上的城市,有70%的初高中学生家长,被动成为此次思潮的关注者。

粗略估计,至少有七八千万人的覆盖规模。

相比于13亿总人口,乍一看0.8亿人好像不算多,但是现在的城镇总人口也只有4.4亿,再去掉老幼病残,还不够多吗?

如此盛大的舞台,用来给两个小年轻表演,此事再难复制。

前世韩涵的角色是一个“有闪光点的反派”,艰难杀出一条血路,虽然不为正派所喜,却吃尽了愤青的红利。

今生,方星河更进一步,生生自己创造出一个“浪子回头的美强惨反派”,韩涵吃得到的他要吃,韩涵吃不到的他也要吃,主打一个通吃!

而形势的发展,又为方星河的出场吊足了胃口。

——就在这样级别的社会大讨论中,秉持着“上学才是出路”观点的正方居然渐落下风!

不可思议吧?

但事实确实如此。

纸媒时代,既缺少独立观点,更缺乏传播渠道。

在所有的传媒实体中,电视台基本不参与此类讨论,只有极少数节目具备实时热点追踪功能。

所以辩论主体通常是报刊和广播。

而广播电台一般不进行独立破题,立场跟着上级媒体走。

那么,谁掌控着更多的报刊发行量,自然就拥有更多的发声权。

在量的层面上,官媒当然强得多,但在趣味性、煽动性和犀利程度等方面大幅落后于以难防系为主体的资媒。

官报数千万的销量,80%集中在机关里体制内。

而资媒林林总总千多万的销量,却铺满所有发达地区的民间,深得知识分子、先富人群、愤青小资们的喜爱和信赖。

有了发声渠道,还要有擅于发声的人。

编辑记者、文人学者、知名社会评论家……加起来等同于后世的大V,但比大V更有公信力,因为此时的普通人非常迷信权威。

他们偏向哪方面,民众自然盲从。

1999年国内擅于发声的人一般偏向哪方?不提也罢。

总之,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知派形势一片大好。

他们以韩涵等少数特例为锋矢,发动惯用的群狼袭扰战术,左一下右一下,见缝就钻,没缝掰开硬钻,搞得正方焦头烂额。

如此下去,积小胜为大胜,迟早能像前世一样,带动起一波反智浪潮。

结果,正在他们最得意的时候……

方星河忽然横空出世。

挟着中考省一的煌煌威势,以北青报三篇为兵锋,以新民报两篇为延续,再叠加上《小镇做题家》和《读书的附加值》,轰轰烈烈挥起反击大旗。

这是一场毫不留情的粉碎。

冲击波卷起火焰,摧枯拉朽般的横扫了所有失智小丑。

读书没用?

方星河:“我是中考省一,我觉得读书非常有用。”

你反对?

不好意思,你中考多少分?

成绩让他的发言带有一种天然的权威性,相比于韩涵这种尚未有任何实绩的偏才,显然是方星河更能令读者信服。

浪子回头的事实也不容置疑,从校园大哥到新概念一等奖,回去之后再次华丽转身……

99年通天代,战绩可查。

别管以后怎么样,现在我是不是知行合一?

尽管小丑们没有服输,试图用巨大的声量进行压制,但是观众的立场不可能不受影响,而这正是方星河发动反击的意义之所在。

他从来没有打算战胜任何一个公知,没必要,只要读者看到了他的文章,因此思考,那便足矣。

反正态度我是摆出来了,你们爱听不听爱信不信。

其实,信的人很多。

他在《做题》、《附加值》和《命运》里展现出来的可不止是智力上的权威,还有一种引人深思的文化力量。

在和平年代,有力量的文字,作用远大于刀枪。

比如他在《读书的附加值》里写:“当某一天你从麻痹困顿的梦里彻底醒来,毫无征兆的流下眼泪,那绝不是因为过得好或者不好,而是你忽然开始心疼自己这些年来吃了那么多没有必要的苦头。”

不懂的人看得稀里糊涂,懂的人瞬间破防。

颜值粉王雨棠是前者,小女孩茫然问:“班里好多人都说方星河的新文章写得不行,彤彤,真的不好吗?为什么我看不明白啊?”

毛小彤嘴上硬气,可是心里却虚得厉害。

“他们懂什么?!这文字多有韵味!”

但是,到底有什么韵味?

她也讲不清楚,《附加值》对于小学生甚至初中生而言,严重超纲了。

这颗子弹,可能要飞很远很远的距离,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才会重新命中她的眉心。

但在眼下,她根本意识不到这一枪有多凶。

“至少采访时又帅又酷,对吧?”

“嗯嗯!”

一个强行挽尊,一个全盘接受,可聊天终究变得没滋没味,不像往常那样兴致高昂。

毛小彤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按照惯例将方星河的照片裁剪下来贴到床头,然后再剪下文字采访部分和《附加值》全文,一同收藏在影集里。

夹进去之前,她在空白处写下这样一行字——

“其实我也看不懂,但是,方星河,我永远相信你是最棒的!一定是我不够聪明,所以,要加油啊小彤,快点变得聪明强大起来吧!”

夜里,毛慧铃揉着后腰,拖着满身疲惫,从店里回到家中,第一时间去小卧室看女儿。

小彤睡熟了,不老实的夹着被子,眉头微微蹙起。

毛慧铃慈爱的笑着,转头看一眼书桌,发现影集又动过,于是蹑手蹑脚的拿起影集和日记本,悄悄出门。

她当然知道偷看女儿的小秘密不好,但是,这个家实在太特殊,小彤也太特殊,她不得不时刻提着心,悄悄关注女儿的思想动态。

毛小彤非常崇拜方星河,她早就知道,只是一直没有想好怎么和她聊这件事。

母女俩不怎么聊天,不是对彼此封闭了内心,而是两人都不善于表达,也怯于表达。

毛慧铃只能默默的守护,用行动表示对女儿的支持。

打开影集,她很快就找到最新的动态。

翻开,果然是方星河的采访。

对于王桐的描述,她没有多大感觉,随便看看也就算了。

独夫显然不算什么好词。

可是,当她看到那篇《附加值》时,常年做小生意的商业头脑,让她第一时间理解并沉浸进去。

对于附加值的论述,在当前时代的大众层面上实在太新鲜,也太有道理了。

虽然只是一个寓言式的小故事,可蕴含的哲理却足够深刻。

“给冷面生意叠加附加价值,他的脑子怎么长的?”

感慨一声,带着赞叹继续看下去。

直到看到那两句冷漠又泛化的剖析,毛慧铃鼻头忽然一酸。

“原来,只要在那个人生的岔路口,勇敢向前再多走那么几步,就可以避开这半生连绵不断的秋雨,再晒一晒年少时最不屑一顾的正午艳阳。”

明着是讲读书,但是每一个淋过雨的中年人都能感同身受。

看上去很温暖,可本质上却是一把冰冷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疲惫中年血淋淋的伤口,没有丝毫怜悯和同情。

“麻木困顿的梦。”

“没有必要的苦。”

“年少时最不屑一顾的正午艳阳。”

何其精准,何其冷酷,何其残忍!

当年她有机会但没有好好念书;当年她有选择但是跟了那个男人;当年她对很多事情不屑一顾,现在却怀念万分……

只是一瞬间,毛慧铃便如同方星河所描绘的那样,毫无征兆地流下眼泪。

确实,这不是因为过得好或者不好,而是忽如其来的心疼。

心疼自己,受了那么多没有必要的委屈。

方星河实在太会写了,好像是在用文字作画,提前就将这一幕画了下来。

毛慧铃悲从中来,忽然抬手捂住脸,从啜泣到呜咽,只用了短短5秒钟。

第二天,毛小彤起床的时候,发现母亲的双眼又红又肿。

“妈妈?”她担心极了,怯生生问:“你怎么了?”

“没什么。”

毛慧铃咧开嘴,灿烂一笑,随后抬手抚着女儿的脸颊,大大方方摊牌。

“妈妈昨天看了方星河的新文章,写得真好,我太感动了,忍不住哭了一会儿。宝贝,你的眼光真棒,他怎么那么厉害啊?”

被看穿心事的毛小彤先是一慌,但很快就被妈妈的理解和温柔稳定住了情绪,最后才反应过来,眼底涌出狂喜。

“妈妈,你也喜欢方星河?”

“当然!”毛慧铃用力点头,“他的文字那么有力量,妈妈当然感受得到啊。”

“那太好了!我和同桌豆豆最喜欢方星河了,但是她有点肤浅,不太能感受到方星河的才华,我和她都没什么好聊的……”

今天,是毛小彤话最多的一天,倾诉欲终于打开,立刻化为经常词不达意但滔滔不绝的热烈。

今天,同样是毛小彤最开心的一天。

和相依为命的妈妈同时喜欢一个偶像,跨越种种隔阂感受同一种爱,惊喜来得太突然,也太梦幻。

而毛慧铃不但听得很仔细,也用她不算专业不够贴切但很真挚的话语,同女儿聊着方星河的文字和内心,在分歧中寻找共鸣……

这种感觉于她而言,新奇又幸福。

而类似的事情,到处都在发生。

毛慧铃只是本次狂澜中的一抹细小涟漪,放大到近亿的覆盖规模里,实在不值一提。

到底有多少满心遗憾的中年人因为《附加值》而破防?

恐怕很难统计清楚。

但是,现实给予方星河的反馈,让他差点笑歪了嘴——自打登报那天起,他的粉丝总量便开始以每天100万的夸张数字狂飙猛进。

每天,100万!

何其小众的数字?!

“我就是独夫”,五个字横扫低龄粉。

“半生阴雨少时艳阳”,晒进失意中年心中。

尽管绝大部分增量只是一些没什么价值的中年浅粉,用不了多久便会掉下去,但是,只要基数足够大,那就一定会催生出特例。

当特例越攒越多,那么,终有一天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是质变必须的积累,更是踏上绝癫之前,每一步都算数的来时路。

方星河不想半场开香槟,可是星光面板每一秒都在提醒他——你又赢了,这一步,走得又稳又骚。

……

没两天,王桐和赵春华纷纷打来电话,告知他最新情况。

“我们收到很多读者来电,夸你的声音明显变多了,其中大部分都是之前骂过你的家长,恭喜!”

“新采访大获成功!方星河,你现在出门,需要像小燕子一样戴上口罩了!”

跟小燕子相比属实扯淡,但是热到发烫,确实不假。

而最大的收获是,方星河三个字,在学生家长群体中的口碑大幅逆转。

感谢好大哥,在他的倾力相助之下,新科状元那点出格历史和叛逆现在,全都变成了白壁微瑕。

在华夏,学习好本身就可以抵消很多很多缺点,倘若再加上“心怀正义嘴上傲娇”,“身世可怜自强不息”,“才华横溢言之有物”,属实是把正面buff给叠满了。

而且,全都是当前版本最强的buff。

如果用后世的语句来形容方粉此刻的情绪,大抵是如下画风——

“家人们谁懂啊?我妈跟我粉同一个偶像!”

“他值得一切!”

“真的很难不共情啊,我一想到方星河所遭受的苦难就是一个爆哭!”

“集美们,为了心中的光而守护最好的星河!”

她们没有组织,没有超话,没有群,更没有发声渠道,但是维护方星河的坚定意志,仍然能够转化出强大的声压。

当那种声压叠加到一定程度,便自然而然的同频,汇聚成同一个声音——

方星河说什么都对,读书当然是正路!

而受害者……

方星河的好大哥刚一睡醒,天又塌了。

阎烈山一到办公室,地也裂了。

宋租德把报纸一扔转身回屋,拎着包夹着鸟,装上两套换洗衣服,出门向车站玩命狂奔。

妈的,这破逼地方是一分钟都待不住了,回老家!

我就不信了,你们还能追过来打!

*************

感谢我的第六位盟主,liangxxx,听说是把第一次盟给我了,感动T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