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北朝帝业 > 第866章 誓师伐齐

北朝帝业 第866章 誓师伐齐

簡繁轉換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2-03 23:24:48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北朝帝业 !

李迁哲所提出的这个思路,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施行,并且可以获得可观的效益,那么收益的不只是湘州一地,对于岭南地区的统合与开发也是有着极大的意义。

所以李泰接下来便也将其他的事情暂且押后,开始与李迁哲和几名职事相关的台府人员就此进行认真的讨论。

江南地区很早就有植蔗食蔗的传统,像是当年侯景之乱时庾信被安排把守朱雀大桁,都还不忘拿着甘蔗啃。所以甘蔗的种植技术和病害防治,都是有着一定技术积累的。此时讨论扩大种植规模,也并不算是虚空画饼。

不过李泰畅想大计的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甘蔗的种植可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可是要超过了同等规模的农业需求。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扩大甘蔗种植就必须要拥有大量人口,同时也必须拥有足够的农业基础才能养活这么多人,那所需要的人口可就更多了。

李迁哲此番归府奏事,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人,他还不敢狮子大开口,只是提出希望能够将之前被南梁朝廷从湘州强迁到江陵的人发还故籍,从而让湘州的人气恢复过来。

如若不然,周边山野之间的蛮人部落可就要纷纷走出山野,占据洞庭湖周边那些肥沃土地了。而这些蛮人并不具备丰富的农耕技术,也并不适应耕织为生,加上社会结构也不适宜农耕社会,一旦大量的出现在洞庭湖周边,势必就会爆发蛮人暴乱。并不是蛮人本身贪暴,而是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所决定。

李迁哲的思路本身是以屯田为主、植蔗为辅,通过植蔗这一高经济产值的产业来加速对蛮人的教化过程,使生蛮尽快转变为熟蛮。

如果要按照李泰的想法以植蔗为主的话,那所需要的农业规模和劳动人口都需要激增,绝不是眼下的湘州民生基础能够承受的。

时下正逢后三国时期,连年频繁的战争本来就让人口锐减,西魏本身也人口不多,至于国已非国的南梁则更是惨上加惨。

三国当中,情况比较好一点的估计就是北齐了,毕竟北齐所占据的河北在时下而言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天下之翘楚。诸如高洋连年对柔然、突厥等漠北势力进行征讨,还要上百万的征发民夫去修长城,这样的战争和劳役负担,换了其他哪国都承受不了,但是高洋就能玩挺嗨。

如果按照李泰的思路来布置湘州的产业规划,那所需要的人口可不是几千几万的缺口,而是几十甚至上百万的人口投入。而李泰在攻克江陵之后,所收也不过三十几万人而已。至于襄阳数量则就更少,甚至还不到十万,这已经是他对襄阳豪强大族连哄带诈,扩出众多荫庇人口的结果。

所以想要针对湘州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扩产,估计得灭掉北齐之后,从河北迁徙大量人口到湘州才能初步实现。

而想要按照他的想法,凭此推动对整个岭南地区的统合开发,那所需要的人口已经不是通过其他地区的迁徙能够满足的了,只能仰仗自然生产人口增加,那他、他儿子、他孙子的统治时期估计一大半的精力都得放在这。

李泰在共诸员推导一番后,心中的豪情壮志也渐渐冷却下来,他自知急政暴政所带来的危害之大甚至还要超过了懒政怠政。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自有其规律,想要推动加速这一规律,甚至直接将这规律抛在一边,那隋炀帝网庙圣君的地位怕是不保。

虽然眼下的客观条件并不允许这样的改变,但大有大的做,小有小的做,起码眼下可以基于现有的条件进行一些探索和积累,如果所得都是正面的反馈,那再循序渐进的扩大规模,成为帝国的主线任务之一确定下来。

但就算是小做,凭眼下湘州本身的状况也是很难走上正轨,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扶植。

抛开因战乱逃散死伤的人口不说,江陵方面有记录的从湘州迁移的人口,自从梁帝萧绎还是湘东王时期,干掉侄子河东王萧誉之后,便陆陆续续的从湘州向江陵地区迁移了多达五万人口。

但是这些人口很难完全再划归湘州,因为虽然萧绎把人迁出乡土,但只是为了削弱湘州当地的抗阻力量,而并不是什么有计划的人口管理,所以虽然把人迁出了这么多,可实际上得到有效安置的却是微乎其微。

如今江陵总管府虽然也保留着原江陵朝廷的相关图籍,但那些人员的去向根本就没有记录,自然也就无从追究。而今江陵总管府人口大部分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安置,如果再将人召集起来发还原籍,无疑又是一次伤害。

所以在听取了府员们的奏报和意见之后,李泰眼下也只能拨给李迁哲三万多名尚未安置于江北的民众,由其带回湘州,沿洞庭湖周边安置下来。

将湘州这么困难的局面安排给李迁哲,结果台府这里却不能给予充分的支持,李泰也挺不好意思,只能又表态说道:“江汉新定、百业待兴,如今诸方人力都有告急。湘州那里也只能暂且艰难起步,只有交在李将军肩上,我才能略感放心。将军长于任艰事繁,府内于此能为竞争者也是寥寥无几。人员虽然有欠,但在资货方面,台府也一定尽量酌情满足。”

给人戴高帽、打鸡血,终究口惠而实不至,李泰当然不是这种耍花枪的老大,既然需要的人员不能配齐,那在物资方面就尽量满足。

毕竟眼下台府在吃下江陵后,物料方面的收获那是真的肥,除了快浪脱圈的高洋,李泰估计当下就没有比他更富的势力老大了。宇文泰?宇文泰当年也不行啊!

虽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听到李泰这么说,李迁哲还是大感欣慰的,起码大王是真的体谅他的辛苦,于是便又连忙垂首道:“末将一介山南土人,若非旧年得于大王赏识而辟府中,逢此天命转迁之时,怕也难免与草木同朽,身死族灭。今得大王引为心腹、官爵厚加,正应舍命以报,又何惧任艰!一定尽心竭力,不负大王所用。”

表态一番后,李迁哲便又说道:“其实资货方面,前与巴西诸族议事亦有言及,此诸类久渴糖利,有颇有蓄资,若能引之出川,用以开垦湘州山野,亦是一善1

李泰听到这话后也点点头,对于李迁哲的思路开阔很是满意,稍作沉吟后便也说道:“虽然台府眼下不患资用,但若他们乐与共事,倒也不必拒绝。湘州山野荒芜只是暂时,但未来见益却是长久。徐文盛旧事宁州,我今欲使之复归其地,此诸族可以携兵同行,有所建功之后,我又何吝划分山野各置其众1

宁州即就是后世的云贵地区,徐文盛之前在南梁担任宁州刺史,侯景之乱时率兵北进勤王,辗转投靠了李泰。此时的宁州眼下处于一个失序的状态,一直到了隋朝才又恢复了对于其地的统治,但其当地的爨蛮也已经变得更加壮大,唯可羁縻治之。

眼下台府方面的军事压力并不算太强,李泰便想借机让徐文盛再返回宁州,继承南梁在其当地的统治传统,不要让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在这片区域产生断层。巴蜀与云贵地区也算是交流密切,引巴人南下加强影响和控制也是治边的一个方法。

“大王深谋远虑,某所不及。”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便又连忙垂首说道。

因为巴人的资财需要在出征宁州之后才酌情引入,于是李泰便着令江陵总管府先就近拨给湘州一部分资粮,起码也要维持到今秋湘州当地有了收成之后。

除此之外,李泰又将三弟李奥安排进湘州州府担任从事,希望李迁哲能代为教导一番。如今湘州百废待兴,如何由荒入治绝对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过程,他这三弟若能从头到尾的见证下来,可要比书斋苦读对才性的增长要更加的有效。

至于说防备李迁哲跟巴人有什么深入的交流和谋计,那是根本不存在的。疑人不用,主打就是一个心胸开阔。

湘州这方面的事情安排便暂且告一段落,与此同时,江陵之战后有些消沉的诸方消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也都再次涌来。

首先是西魏国中,六官制正式施行,宇文泰也正式的进化为大冢宰,其他五官分别是大司徒李弼、大宗伯赵贵、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侯莫陈崇以及新补柱国的大司空达奚武。至于李泰这个外任大行台的柱国,则就没有分到猪肉。

与此同时,宇文泰又分别委任长子宇文毓为陇右行台、豆卢宁为行台长史,嫡子宇文觉为关东行台、李远为其长史,并且宣布中外府将要集中人马兵力,再次发动东伐北齐。

这东伐北齐,明显就是一个重新确立中外府军政中枢的政治口号,也是宇文泰得以担任霸府首领的根本原因,此时再次强调可以挽回一下中外府在此前所展现出来的颓态,节奏和规模肯定也会有所克制,基本上对李泰影响不大。

但另一件事对李泰就有一定影响了,宇文泰誓师伐齐的时候,顺便把梁帝萧绎给宰了,这就断了台府再与南梁残留势力眉来眼去的可能。

这一情况,李泰倒也早有预料,将贺若敦从巴蜀召回正是为此准备。当这一消息传到襄阳后,李泰便即刻任命贺若敦为郢州刺史,南去以备长江下游的变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