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北朝帝业 > 0082 乡义独裁

北朝帝业 0082 乡义独裁

簡繁轉換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08 08:04:4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北朝帝业 !

龙首渠北段工程,在李泰归乡之前便已经开动。

县中投入役力两千人,由县尉郑满负责监督工程进度。乡里大户出资,小户出人,也聚集了五百多丁力。合计两千五百多丁力,在入春开耕之前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事绰绰有余。

李泰将目前的工事筹备和进度情况了解一番后,便又提出了几点要求。

首先是渠事乡盟的组织分工,李泰这个渠主自然要统理一切。渠主之下则选任六个掌事,分别掌管用工、车马、仓储、度支、供食与抚恤。

役力用工由县尉郑满兼领,牛马车驾的调配使用则由原北一名乡豪负责,仓储的负责人是吴敬义、督促乡户尽快将资货输入到位。

度支则交给刘共,他行商乡里、行情精熟。食物的供给由李渚生负责,商原的赵党长则负责抚恤慰问施工期间的疾病伤残。

经过这样一番的人事调整,原本有些错综复杂的渠事工程顿时就变得清晰起来,每个掌事各自分工负责一个方面。诸事汇总,由李泰这个渠主进行最终的判断抉择。

分工议定之后,李泰便先确定了每天的工时工量。

虽然渠事进行的越快越好,但那些参加工事的役力们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李泰并不惯于用这些役力填沟、为他大赚乡情。

所以在结合整个工期之后,便暂定每天工时六个时辰,参劳役力分作两班,每天工量按时完成的,日给两餐一斗,工量完不成的则晚餐折半。

其次便是在他家商原庄设立仓库,用以存放乡户们捐输的物料。凡出货五斗、绢一匹以上,都需要李泰裁断认证。没有他腰上这小金印加印,什么样的条文命令统统都是废纸。

当李泰举起他那金印向在场众人展示的时候,大家望向他的眼神不免又是一变,眼神中的羡慕敬仰完全藏不住。

趁着大家被这金印震慑之际,李泰便又说道:“之前议论渠事,只以乡义自愿,绝不强迫。如今幸在众志成城、事业可期,便也需要端庄任事,不可再继续乡情任性!”

大凡群众参与的事情,需要规矩、需要恩威奖惩,如此才能确保事情的正常进行。之前八字没有一撇,所谓规矩也就无从谈起。可现在事情已经开始正式进行,便需要一些章轨约束。

众人听到这话,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开渠引水,凡所流经人地受惠。便以渠线为界,百步之内亩输一斗以助事,百步之外则半之,不纳谷者则佣力代之,一斗工半。乡律如此,诸位若无异议,便告诸沿渠乡人守此乡律,违律者,共唾之!”

李泰先讲出了这么一条规定,他费尽心力搞出这么一桩事情出来,当然不会让那些一毛不拔的乡里刁竖白得好处。

“水事利耕,凡所流经可保增产过半,亩出一斗便可长年享利,这是理所当然!”

吴敬义率先举手表态,并拍着胸口保证道:“幸在郎君提携,我能共此义事,劝输事宜我一定全力做好!若真有刁邪之户吝啬害事,虽不以刑典,乡情自可制裁!”

只凭乡户们自发的捐输,哪怕谷料万石也不足以维持整个工期。龙首渠修成之后,因此得利的三四千顷耕地是有,一顷征收十石,便可以再收集三四万石的资粮。

如果李泰在谋事之前便提出这么一条乡律,想也不用想根本不会获得通过。你上下嘴皮子一张,大家就要掏出粮食资助,你脸咋这么大呢?

可现在事情筹备已经过半,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就一定能做成。而且获得上至大行台,下到乡里大户的广泛支持,谁如果再跳出来唱反调,那就成了讨人厌的少数派。

征收租调赋税,那是朝廷才有的权力。可是现在李泰立足于乡情,把持乡义舆论,就获得了近乎朝廷征税的权力,这就是乡里伦情自治情况下土豪权力的体现。

敦教化、断诉讼、搞募资,乡里豪强之所以顽固难治,就在于民风舆情、伦理司法和经济资源一手把持。

李泰费这么大劲搞水利工程,难道真的只为一个好名声?起码乡里谁人败坏伦理道德要浸猪笼,老子得有话语权!

“劝捐是应有之义,但也需要仔细审辨沿渠乡人各自家实如何、丁壮与否。若的确户中疾困难出,也需要体谅苦楚。咱们既然是要修筑惠乡的义渠,便不可行使悖义之事!”

李泰也深知乡里豪强的强横霸道,他虽然是要往这条路子上发展,但也不意味着好坏都要学个十足十。为了修渠而把乡里真正的赤贫人家逼得家破人亡,也非他所愿。

所以在订立了这条乡律后,他便又说道:“吴都督行事乡里,一定要谨记此节。我既然忝为渠主,便绝不容许在我事内出现仗义而行恶的事情发生!

凡所赤贫缺丁而不能输助的人家,可以入我庄上借谷借力,可以岁后盈余再还。渠仓之外,我庄上另设义仓,济困救苦,于此渠事之内有求必应!”

栎阳大阅上,李泰是见过宇文泰拿别人钱收买人心的做法,很快就领会到这种“人也是我、鬼也是我”的精神。

修渠是一定要修的,收粮也是一定要收的,如果确实是赤贫人家,我可以垫付,但不能因为我挑事就把我当个冤大头。

说到底,这还是大家的事。水渠修好了,大家也丰收了,我把欠条一把火烧了,那是我高风亮节!

“郎君真是高义恤众!”

在场众人听到李泰这么说,又都纷纷的交口称赞。

“既居此乡,自当惠此一方,如此才能俯仰无愧,不负君恩,不负乡亲。”

李泰客气的摆摆手,然后又对席中众人抱拳道:“诸位德居乡里长年,非诸善长热诚相助,我对此也是有心无力,纵有善念、无从施展。所以近来我也常常在想,该要如何彰显颂扬共襄渠事的义举,浅同诸位商讨一下。”

说话间,他让李雁头从堂外取来一块硕大木板,自己掏出一张地图钉在木板上向众人公示。

“这便是我等共谋重修龙首渠的渠线全图,其中重涂的部分都是当津、桥梁等人货往来繁密之处。”

李泰先敲着木板将地图内容向众人稍作解释,然后又说道:“我是这么想的,如今已非汉时,乡中德义更新,故渠新造,如果仍以故名称之,难免不足彰显今时德功善果。

所以渠桥堰井各自分段,以乡里参事德义高深者进行命名。并不是夸艳乡里,只是想让今时后世乡人知道所享何人德惠。吃水不忘挖井人,张扬善举,才能让乡情更美!”

众人听到这话,又不免激动起来。

名与利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毕生追求,将自己的名字冠于某些乡里长久存在的标志物上,让乡人们口口相传下去,无疑是大大戳中了这些乡豪们的兴奋点。

这样的情况往年也有,但能获得这一待遇的乡土豪强却不多。也正因此,当李泰提出这一方桉的时候,在场众人无比点头附和,各自容光焕发,已经忍不住开始幻想自己名号冠于乡里地表的场景。

“郎君此言大善,不愧名门俊才!我们这些乡士见识短浅,只能见到修渠益耕,却是预想不到还有如此彰显乡情教化的善计啊!”

听到商原赵党长如此夸赞,李泰却觉得有点别扭,这话是不是在说还得是你们啊、还得是你们这些世族膏梁能把沽名钓誉玩出花来?

又有一人举手发问道:“请问李郎,渠桥堰井毕竟数少,但乡里参事者却多,何者可名、何者不可,能否确凿言之?”

眼下参与渠事的乡里人家,包括在场这些人已经有了四十多家,但李泰重笔标注出的地点却只十几处,凡所与事人家肯定是会有一大半轮不到这待遇的。

李泰就等着这句话呢,闻言后便笑语道:“义无高低,功有深浅。今年渠事完毕之后,我会整理乡义功簿,再请乡士推举乡贤耆老几员,一并参详推举,务求众望所归!”

把这件事压在渠事完毕后再进行,一则鼓励大家卷起来,只有多作贡献,才能更有胜算。

二则李泰也需要一个控制人心的把柄,事情了结之前,谁也别想给我正幺蛾子唱反调!

有关渠事的乡律规令和人事框架,李泰暂时想到的只有这么多。接下来细节方面的充实补充,便先不作讨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

众人经此一番讨论,也都大有收获,知道李泰赶路疲惫,于是便各自起身告辞。

送走了这些乡豪之后,李泰才有时间休息一下,一边吃着晚饭,一边听到庄外还不断传来乡人们喜乐声。

略作沉吟后,李泰便又吩咐庄人们准备一些汤饼热食,趁着乡人聚集在外,招募一些乡里闲人做一两个月的短工,对庄园再作一番扩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