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 第98章 逛集市1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第98章 逛集市1

簡繁轉換
作者:红烧豆腐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3-06 15:51: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

相邻马六屯的村子最早也叫靠山村,老一辈到现在还有人喊这俩村子前屯后屯的,出了村西口过去的村庄就是王家庄。

据说是因为有一王姓大户买了大批土地,把前屯改称为王家庄,而靠山村的后屯也顺势改称了马六屯。

不过随着当年王家下人的入驻和世代繁衍,这个村子也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以王姓为主的大村庄。

王家庄的一辆马车就停在通往公社和县城的唯一一道毛道上,此时车上已经挤满村民和箩筐。

赶马车的老板子也姓王,看着年纪与梁大娘差不多,两家关系应该不错。大老远的,梁大娘就喊着王家兄弟等久了不?对不住呀。

那边她的王家老兄弟就拉响大嗓门:梁家弟妹,你给慢点,我老兄弟干哈呢,咋没跟你一趟?

不止两家关系好,王家庄的大娘大婶为人也不错,特实诚。个个见人来把箩筐什么的往里推推,再挪一挪、挤一挤的,硬是腾出空位。

关平安被一位如同她姥姥年纪的老大娘抱在膝盖上坐着,就听她们在马车还没来得及启动之前就唠嗑上。

话题从介绍她们关家姐妹花开始唠嗑,到关家四子,顺带着她那位山凤凰的关欢喜姑姑。

再从她姑姑开始展开话题,到了公社停下时,好几家适婚姑娘和小伙子的情况,连她都一清二楚。

原来这马车上就有一位媒婆。不是戏曲里‘长着一双大脚片,叼着一根长烟袋,穿着一件大褂子,脸上涂颗黑痦子’那种。

人家乡下大娘更不是为了捞取钱财,乱点鸳鸯谱的那号人。你问关平安是咋知道的?看梁大娘态度就晓得了。

她还在夸她那些孙子,感激对方替她梁家找了个好儿媳呢。感情这位现在就想为大孙子琢磨人选。

公社距离马六屯大约十里路。走路的话,成人得一个多小时,更别说三个孩子加上一个腿脚不便的梁大娘。

平时关家三金仨兄弟就是自己来回跑,一路过去都有村庄,除了泥土路还是坑坑洼洼的,路上倒是不会荒凉。

比起步行而言,能坐马车去公社的速度无疑是快了很多,要是不会一蹦一跳的颠簸会更好。

集市就设立在公社原来的菜场,位于整个公社的左边,附近还有一个收购站,专门收购老百姓自家多余的农副产品。

不过今儿正好逢九,有大集市,很多社员同志们通常都会在集市摆摊,顺便添置点日常用品。

她们来时,集市上正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人,更是满眼的亲戚,什么本村邻村的、赶集卖货的……

敞开大嗓门打一声招呼,迎面而来的都是热情笑容,几乎都认识,简直是十里八村的大聚会!

王家庄的那些箩箩筐筐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属于他们生产队,一路上坐在马车前天不吭声的那位中年男人据说是王家庄会计。

因为这年头,不兴自己私卖某些东西,不然就是投机倒把,所以那位会计和老板子王大爷就是来摆摊卖的也是他们生产队的东西。

当然卖点自家自留地里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的。不过若是大米粮食和猪肉家禽之类的,私人肯定不行。

同车的大娘大婶携带的背篓内的东西则要去旁边的收购站,那边门前已经排起一队队长龙。

当然,排队的老百姓最多的也就是卖卖筐呀篓子什么的编制品,而大娘们种类就比较多,什么草药鞋垫都有。

这些东西与应季的瓜果蔬菜,山上的野果子山货和鸡蛋不同,她们就不会摆摊,一贯直接去收购站。

到了地,梁大娘与王家庄的老娘们约好回程时间,就各自散开。来的路上她就说过今儿主要来添置点盐巴酱油啥的。

至于为何不去屯里的代销点?

关平安估摸梁大娘也对马寡妇婶娘有意见!

“小竹子拉着你妹妹,安安抓紧我的衣服知道了吧?”

关平安望着集市上人山人海里的一溜大腿,又瞥了眼不远处王家庄的摊子,抓紧了她的衣角,认真的点了点头,“梁奶奶你要是找不到我,我一定就在这等你,那有大树,我看到了。”

梁大娘看她这么小的人儿还煞有其事的一本正经回话,顿时乐得直开怀大笑。

比起敷衍地对自己随意点头,还四处张望的关小竹来说,她无疑更是喜欢关平安,“等一下梁奶奶就给你们买糖,不跟不认识的人走,懂不?”

关小竹眼里闪过一丝不耐烦,终究牵上关平安的小手,笑道,“梁奶奶,快走吧,我会看住她。”

集市上不止人多,等走近之后,里面也很大,都有马六屯晒谷场那么大,看似摊子很多,其实商品还是很单一。

刚进去一小片的地儿,一溜卖菜的。

现在各家菜园子才刚刚播种,卖的基本都是年前的一些蔬菜,如什么白菜土豆萝卜类的。

虽然收购站那边也收蔬菜和鸡蛋,不过给的收购价格比较低,要是在这里自己卖的话,虽费了些时间,但价格能稍微高一点。

比如说这鸡蛋,在集市一般个头大点的能卖到一个5分5厘,若是在收购站只能5分钱,可多了整整五厘。

别瞧不起这点钱,乍一看很少,可农家过日子哪个不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积少成多,攒起来也会不少。

这是她祖母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中间一条道摆着一些山货、野菜摊子,过了这条道就是卖副食品的摊位。种类相比起蔬菜更少。

关平安看到最多是粉条,数量也不多,再踮起脚尖仰着小脑袋,所见到的还有豆腐和一些豆芽。

据梁志红这个小话落所言,粉条基本都是附近生产队的碾米坊、磨坊所出,在集上可以用钱票或者用粮食来换。

也可以自家带上东西,亲自上这些小作坊,上交点手工费加工一下。比如豆腐,她家每年就用大豆上隔壁生产队磨坊加工。

而豆芽就有很多农家自己淋了豆子,不赶时间的乡亲们都愿意趁着逢大集,早点来这里蹲着慢慢的卖。

有一位大娘就用两个鸡蛋换了二斤豆芽,说是什么常话说鸡蛋换盐,两不找钱。

不懂!

可关平安有些明白她祖母为何那么宝贝家里的母鸡们。鸡蛋可不就是等于银子,尤其大家也都愿意换,算是各取所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