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殿下 > 第 197 章 权衡

殿下 第 197 章 权衡

簡繁轉換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01 15:12:0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殿下 !

殿下

正文第一九七章

帝都的春天像一池波澜不惊的潭水,表面平静,内里却多了些心照不宣讳莫如深的东西。

荣烺尚年少,一无所觉。

出了正月,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楚越二位藩王上书请回藩地,荣晟帝允,令皇长子出宫相送。

荣烺爱凑热闹,也跟着送了一回。

荣烺特别会说话,叮嘱楚王,“平安顺遂的话皇兄都说了,为免啰嗦,我就不说了。倒是楚地宗学的事,您可得记心里头。”

楚王头一遭见送别还有这般扫兴的,好在,皇长子立刻道,“阿烺,这不提,楚王也不会忘的。”

楚王面无殊色,向荣烺做保,“臣时时铭记心头,再不敢忘。”

“那就好。”荣烺想楚王这把年岁,遂叮嘱楚世子一句,“楚王上年纪了,世子你多分担些。”

楚世子也只能恭谨应诺,心里倒是很愿意替父亲分担。

荣烺转头与荣□□臻道,“待楚地宗学改制好,你们亲自去看看,到底是表面儿好,还是真的好。别再给人糊弄了,到时给我写信,让我知道,我才放心。”

荣可道,“殿下只管放心,必能改好的。”

荣烺看向越王,“越王你家藩地也勤巡视着些,咱们自家人,肯定比旁人可靠。”

越王委实有些听不惯荣烺小小人儿故作老成说话,他颇是庆幸自家藩地没叫寻出错漏,此时也应道,“殿下放心,臣等必然用心。”

然后,荣烺照便安排了越王的两个孙女做自己的检验官,让她们回藩地亲自去看,然后给自己写信。

搞的两位藩王心下都觉怪异,公主这是找我自家孩子监视我哪。

哎,小小女娃,人不大,事儿不少。

过了三月的桑蚕礼,嘉平大长公主上奏章,想回帝都给两宫请安。郑太后荣晟帝欣然应允,荣烺听闻此事,跟祖母说,“祖母,给姑祖母布置宫室的差使就交给我吧。姑祖母好几年没来,我给她好好布置,到时让姑祖母也在宫里住几日。”

郑太后笑,“行,那就交给你了。”

荣烺悄悄朝姜颖挤眼睛,姜颖也极欢喜,她也有三年没见过自己祖母了。今年又是她的及笄之年,祖母肯定是来给她过及笄礼的。

郑太后显然也想到了,与郑皇后道,“既然大长公主回宫,阿颖的及笄礼就往后延些时日,待大长公主来了,咱们再一起举办。”

郑皇后道,“我也正想同母后说这事。”

郑太后道,“还有一事。今年也是阿锦的将笄之年,阿锦六月就出孝了,国公他们还在孝中,他们怕是不好张罗,明儿打发个人过去,跟他们说,待阿锦生辰,我在宫里给她办。”

郑皇后道,“那可好。原本姐姐还说,国公府不方便张罗,想让阿锦与阿玥一起办。可这又不太合规矩,郢王府毕竟是藩王,郑国公不敢托大,就没答应。”

“这不必烦恼,阿锦既叫我皇祖母,自有我替她张罗。”

嘉平大长公主这次回帝都,除了给长孙女姜颖办及笄礼,还有长孙姜洋的亲事。陛下已经赐婚,按理两家便要先择吉日过小定礼。

这不赶上老国公病重过身,大长公主一家子都在外地,如此小定礼的事就耽搁下来。

郑国公一代人守完孝得后年了,那时郑锦十七岁,姜洋十九岁,正当成亲。

郑锦是孙辈,孝期短,九个月除服出孝。

今年也是郑锦的及笄之年,嘉平大长公主算着日子,想若是凑巧,也能一起凑个热闹。再有姜颖的亲事,也要有个筹划了。

微晃的车轿中,大长公主眯了眯眼。

郑公府刚刚收到万寿宫要亲自为郑锦举办及笄礼的信儿,府中上下皆是欢喜,郑锦也松口气。先时大姑母想替她筹办,姑妈是好心,只是家里与郢王府这几年不是十分对付,且郢王府并不热络,父母都婉拒了。

家族中也有族人可愿意为她操持,却终不及宫里体面。

郑国公兄弟都感念姑妈郑太后的慈心,郑夫人私下同丈夫商议,“阿锦过了及笄礼,我想就别让她再进宫了。”

“这是为何?”小辈们都已出孝,他们这代还得再守两年。闺女年岁不大,过两年十七,正好跟女婿成亲。

“阿锦这几年都在宫里,我想,让她在家同我学着当家理事。还有咱家这些亲戚故旧的,多少走动来往,咱们守孝不好出门,有阿锦在家,也是我的一个臂膀。”在郑夫人看来,自家同宫里关系牢固,闺女过两年就要出嫁,这会儿该练习掌家技能了。

郑国公听着有理,点头同意,“成。那就别让阿锦去了。”

“我有点自己个儿的私心。”郑夫人已打发了侍女,悄悄同丈夫道,“我想,阿锦不去。能不能叫咱阿绣去。”她俩闺女。

郑国公也挺想让次女去宫里做伴读,可这事这样做不大妥。郑国公一摇手指,“姑母对咱们,关怀备致。待阿锦,也是亲孙女一般。咱们有为难之处,姑母都替咱们想着。咱们既决定不让阿锦再进宫,怎能让公主殿下空着位子等阿绣呢?这既辜负了姑母待咱们的心,也辜负了公主待阿锦的心。”

郑夫人心里也明白,原也应你抬我、我敬你。

只是她做母亲的,难免心偏。

她找丈夫商量,就是因拿不定主意。既然丈夫这样说,郑夫人便道,“那咱们就托大妹妹进宫时跟姑母说一声,别让公主再空着伴读的位子,倘有别的闺秀合适,另选旁的闺秀补阿锦的缺吧。”

“嗯,就这么办吧。”

郢世子夫人郑氏进宫说了此事,傍晚,郑太后问荣烺的意思,荣烺怪遗憾的,“阿锦姐不来了啊。”

“阿锦定了亲事,得在家学着当家理事了。”

“这在宫里不能学么?”荣烺问。

“这还有个缘故,你舅妈也想她能在家分担些家务。这也无妨,你若想她,召她进宫便是。何况你又常出门,以后宫外有什么趣事,阿锦进宫也能跟你说说。”

荣烺虽不乐意,也没勉强,将话一转,“下回我出宫,叫阿洋哥请我去最大的酒楼吃饭。要不是他跟阿锦姐定亲,阿锦姐还在宫里一起住着哪。”

大家都叫她这歪理给逗笑了。

郑太后问,“你这伴读就差一位,你心里有想补的人选没有?”

荣烺原是要等郑锦回来的,她从没想过选新伴读的事,一时间心里好几个人选,正琢磨着,就听父亲说,“你不常夸丁相家孙女才气过人么,不若选丁家姑娘。”同母亲道,“丁相家的孩子,总不会错。”

郑太后眼底有一丝幽深的光芒,斜倚玉榻看荣晟帝一眼,见荣烺有些犹豫,道,“听一听阿烺自己的意思。”

荣烺说,“父皇,我原想着,阿锦姐出身勋贵,再找伴读,是不是也找个勋贵家的女孩子?”这是姑妈顺柔长公主提醒过她的事,阿颜她们各自出身,也代表朝中不同的派别。就荣烺本身,她有交好的勋贵出身的闺秀,递补郑锦留下的伴读空缺。

荣晟帝一摆手,“哪里的事。咱们皇家,只看谁当用谁不当用。有用的合适的留下来,这就是了。”

荣烺有些懵,她说,“丁姑娘也不错,可她年纪也不小了,兴许也很快就定亲哪。”

“想那么远做甚。丁相与社稷有大功,他是已致仕的人,如今又回朝教导你们兄妹,这也是加恩丁相。”

既然父亲这样说,荣烺便答应了。

郑太后有些意兴阑珊,“那就把阿锦住的屋子收拾出来,给丁姑娘住。”

“先不要。”郑锦是荣烺最初的伴读,情分是不一样的,“给阿锦姐留着呗,等她出孝我还要邀她来宫里小住哪。另让宫人收拾出一间小院给丁姑娘就是了。”

郑太后令女官安排。

第二日,荣晟帝单独召见丁相,告诉丁相点其孙女为公主伴读之事。丁相极为意外,他不掩惊讶,先行谦虚,“陛下天恩,臣孙女长于乡野之地,焉能入宫为公主伴读?”

荣晟帝摆手,“丁相不必多礼。朕时常听母后提起当年,丁相匡扶社稷于危时。朕当时年纪小,可丁相的功绩,朕一直记在心上。”

“此乃臣份内之责。”丁相心如电转,公主身边已有颜相之女为伴读,陛下为何又点一位清流之女为公主伴读。

当然,公主身边的位子不若皇子重要。

可丁相从不疏忽任何细微小事。

不管如何,回家先把孙女的亲事定下来。

丁相刚想此事,荣晟帝已道,“你家长孙女的亲事,暂不要急。”

丁相心下迅速袭来一股极不好的直觉,他露出一丝惶恐,躬身一礼,“臣惶恐。”

“不必惶恐。”荣晟帝眼中流露出淡淡笑意,亲自上前扶起丁相,拍了拍丁相虽瘦削却依旧笔挺的肩头,“丁相的肩背,扛过社稷,扶过危难,是朝廷的邸柱。丁相的孙女,必也是极好的孩子。”

丁相诚惶诚恐的自昭德殿退出,想了想,还是往万寿宫请安去了。

丁相如坐针毡,从自家庶民出身,一直说到自己战战兢兢的求学生涯,为官生涯,再三谦逊低门小户,恐怕孩子不堪为公主伴读。

郑太后道,“昨日陛下特意点的你家孙女,我看那孩子也不错,诗词也写的好,进宫来与阿烺一起读书。放心,我将她当孙女待。”

郑太后这里不露分毫口风,丁相也不知皇帝陛下这主意,太后娘娘到底知不知道。简直愁死丁相了。

扣着郑镇北不让回军中,老国公生前已将皇子妃之位让出,又主动联姻大长公主之后,这皇子妃之位必属姜氏女,如此既可短暂安抚郑家,毕竟皇子正妃不算外人——郑家女婿的亲妹妹;也使姜家拼死效力,帝恩至此,非肝脑涂地不能为报。

当然,皇子不会只有一位正妃。

丁相清流出身,他极不愿孙女为侧室。

可如今,皇帝陛下都直接说了,他也不能反对。

依凭他的资历,孙女即便为侧,也必是良娣品阶。

哎,宫中荣华富贵至极,可规矩繁复,日子不见得比小户人家自在。

好在丁相这辈子风浪见得多了,既然皇家要联姻,让孙女进宫熟悉一下宫廷生活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