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之毫厘

帝国风云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之毫厘

簡繁轉換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2:4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从理论上讲,第31舰队的第二波攻击,依然没有太大的威胁。

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当时只有七架sbd“无畏”式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成功逼近了第一战斗舰队。

七架俯冲轰炸机有多大的威胁?

要知道,在这一次攻击中,总共有十三架sbd突破了拦截线,结果却一无所获。

只是,这次的情况截然不同。

这批美军战机在进入战场之前,已经与返航的战机会合,掌握了第一战斗舰队的大体情况,知道“秦始皇”号航母在舰队最前方,也最容易遭到攻击。更重要的是,在遭到防空战斗机拦截的时候,有部分sbd提前投掉了炸弹,并且在规避的时候俯冲到了低空,但是没有立即返航。

七架sbd中,就有三架在低空飞行,而且朝“秦始皇”号飞去。

结果就是,这三架sbd几乎吸引了“秦始皇”号、以及为其提供直接防空掩护的“南京”号的全部防空炮火。此外,还吸引了近十架在“秦始皇”号附近活动的“海鹰”战斗机前来拦截。

争分夺秒的战斗中,高射炮手根本不可能看清楚几公里外的敌机。

事实上,在高射炮手的眼里,敌机只是一个快速移动的小黑点,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瞄准环套住这个小黑点,然后猛烈开火。

也就是说,当时战舰上的高射炮手都不知道敌机的性质。

如果知道那只是三架抛掉了炸弹的俯冲轰炸机,显然不会有任何高射炮手会在这三架战机身上浪费炮弹。

当然,浪费的最为宝贵的是时间。

防空作战中,防空战舰首先对付鱼雷攻击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鱼雷攻击机在发起攻击的时候更加笨重,而且在超低空的火控范围非常有限,因此也就更容易被高射炮击落。

问题是,这三架sbd不是鱼雷攻击机。

战斗中,炮手肯定不会看表,也就不知道拦截这三架敌机huā了多少时间。

更要命的是,sbd在抛掉炸弹之后,机动性能并不算差,美军甚至考虑过把这种战机用于防空作战。

结果就是,为了击落这三架sbd,两艘战舰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趁此机会,四架挂着炸弹的sbd从高空逼近了“秦始皇”号。

虽然在俯冲之前,就有两架sbd被及时赶到的“海鹰”击落,还有一架在转入俯冲后就被高射炮击落,但是仍然有一架sbd顺利开始俯冲,而且在被高射炮击中之前投下了挂在机腹的炸弹。

最终,驾驶这架sbd的飞行员托马斯上尉、与导航员林德克上士侥幸生还。

可以说,这是第31舰队出动了上百架战机,发起两波攻击中,唯一一次对“秦始皇”号构成了直接威胁的攻击。

也就是这唯一一次,中了大满贯。

当时“秦始皇”号正在向右转向,主要是“南京”号在其左侧,而且离得很近,而在右侧的“北京”号正在向右转向,准备避开航母,因此在规避轰炸的时候“秦始皇”号只能向左转向,向右转向则会撞上“南京”号。

碰巧的是,托马斯上尉在投弹的那一刻,sbd的右翼被一枚二十毫米、或者是四十毫米炮弹击中,导致俯冲线路向右偏了几度。结果就是,托马斯上尉投下的炸弹砸向了“秦始皇”号的右侧。

如果当时“秦始皇”号在直线航行,这枚炸弹就会落到其右侧的海面上。

问题是,在规模轰炸的时候,航母肯定不会直线航行,因为这会成为轰炸机与攻击机的理想靶标。

当时“秦始皇”号上的很多官兵,特别是露天甲板上官兵都看到了那枚炸弹。

最后关头,舰长下达了左满舵的命令。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再向左转向,已经来不及了。

顾祝同等人在密闭的指挥中心里面,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也就不知道航母将在什么时候被炸弹击中。

只是,在此之前,顾祝同已经坐到了司令官的位置上,系好了安全带。

田黛芳与卓宇凡等人没有座椅,也就只能用安全带把自己系在舱壁的安全护栏上。

战斗中,直接被炸弹炸死的官兵并不多,大部分伤亡官兵都是因为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准备,在爆炸的时候被震死或者震伤的。在已经战沉的“光武帝”号航母上,就有上百名官兵被猛烈的爆炸震死。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加强了安全防护教育,并且在战舰上人员集中的地方增设了一些安全防护设备。比如在指挥中心里面,靠大门右侧的舱壁上就有一排安全防护栏,上面有数十根安全带。在遭到攻击的时候,官兵可以把安全带系在腰间,把自己固定在安全防护栏上,避免在炸弹爆炸的时候被震飞。此外,在一些小细节上,〖中〗国海军也做足了功夫。比如在大战爆发的时候,战舰上供军官使用的都是餐具与杯具都是瓷器,结果在海战中,这些瓷器成为了杀人利器。到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战舰上配备的就全是塑料制成的餐具与杯具了。

这些防护措施,让顾祝同等人安然无恙。

只是“秦始皇”号航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炸弹就落在舰岛左侧,在机库下面的军官住舱里面爆炸,直接炸毁了军官住舱、以及相邻的技术士官住舱、上面的军官餐厅,并且导致通往军官餐厅的一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破损断裂。当时,这些受损的舱室里都没有人,只有军官餐厅里有几名炊事兵,而伤亡的官兵中有很大一部分与泄露的高温蒸汽有关。

最严重的损伤,还是爆炸产生的后效应。

虽然爆炸点在机库下面,爆炸释放的能量在向上传递的时候,已经在机库里面分散,但是仍然冲开了飞行甲板,导致飞行甲板中部出现了一道宽度在三十厘米以上的裂痕,并且使得飞行甲板中部上翘。

事实上“秦始皇”级的飞行甲板本来就不够坚固。

可以说,这也是“秦始皇”级最大的缺陷之一。

“光武帝”号战沉后,〖中〗国海军就想过加强“秦始皇”级的水平防护,比如把木制飞行甲板换成装甲板。可惜的是,到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因也很简单“秦始皇”的重心本来就偏高,在加装了数十门小口径高射炮之后,稳定性变得更加糟糕,如果换上装甲甲板,恐怕就无法出海了。

当然,顾祝同、以及“秦始皇”号上的所有官兵都应该感到庆幸。

sbd投下的是一枚五百磅级航空炸弹,而不是威力更大的一千磅级航空炸弹。如果换成一千磅级航空炸弹,那么爆炸点就应该在军官住舱下面,也就是航空燃油库的右前方与航空弹药库的正上方。

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事实上,当时sbd完全有能力挂在一千磅级航空炸弹。

虽然最初的时候,sbd不具备挂在一千磅级航空炸弹的能力,但是一九四二年初,随着sbd-3型服役,其载弹能力大幅度提高,已经能够挂上一千磅级航空炸弹从舰队航母上起飞了。

可惜的是,这架sbd不是来自舰队航母,而是来自小型航母。

受飞行甲板长度限制,sbd从小型航母上起飞的时候,要么降低载弹量、要么减少载油量,得把起飞重量减少三百公斤左右。

显然,托马斯上尉选择了减少载弹量。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托马斯上尉错过了改写历史的机会。如果他当时选择的是减少载油量,那么他就有可能一举干掉在这场大战中表现最出色,贡献也是最大的〖中〗国海军将领顾祝同。

托马斯在战后出版的回忆录中提到,他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让美国输掉了这场战争。

显然,这么说有点言过其实了。

要知道,即便击中“秦始皇”号的是一枚一千磅级航空炸弹,炸死顾祝同的可能性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主要就是,在“光武帝”号战沉之后,〖中〗国海军就把航母上的作战指挥中心改为全封闭式,而且增加了一层厚度在三十毫米的防破片装甲,为舰队司令部的官兵提供了最好的保护。此外,作战指挥中心在舰岛的下面,上面有好几层甲板,被炸弹直接击中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当时击中“秦始皇”号的是一枚一千磅级炸弹,那么“秦始皇”号就很有可能步“光武帝”号的后尘,成为〖中〗国海军在这场大战中损失的第二艘舰队航母。

事实上,炸沉“光武帝”号的,也只是一枚炸弹而已。

航母不是战列舰,自身防护能力并不强,只要命中了关键部位,一枚炸弹就能干掉一艘舰队航母。

顾祝同来到飞行甲板上的时候,美军的攻击行动已经结束。

此时“秦始皇”号上的官兵正在拼命灭火,舰长则在与附近的“汉高祖”号联系,让其接收返航的舰载机。

顾祝同没有在“秦始皇”号上呆多久,十点半不到,他乘水上飞机了“汉武帝”号。

战斗还没结束,他必须留在司令官的岗位上指挥战斗,而当时也只有“汉武帝”号上有全套的舰队指挥设施。

十一点左右“汉武帝”号上升起了舰队司令旗。

这个时候,攻击第31舰队的战斗也打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