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四百零六章 战斗到最后

帝国风云 第四百零六章 战斗到最后

簡繁轉換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2:4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做出了牺牲,不等于就能取得胜利。

六点四十分不到,“前卫”号走到了尽头。

根据德军战舰上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前卫”号是在左倾将近二十度的时候突然翻覆到了海面上,随后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而且从爆炸的位置来~~-更新首发~~看,很有可能是后部主炮弹药库被一枚穿甲弹击中了。

以当时的情况,这枚炮弹很有可能是“威廉一世”号打出去的。

原因很简单,当时两艘德舰依然在向西航行,并没有跟随英舰转向,因此航行在前面的是“威廉一世”号。

大爆炸之后,“前卫”号就迅速沉没了。

当时,坎宁安乘坐的交通艇肯定就在附近,因此坎宁安肯定目睹了“前卫”号爆炸沉没的整个过程。

更重要的是,“乔治五世”号也没能坚持多久。

六点四十三分,“乔治五世”号的首部主炮炮塔,即A炮塔在大爆炸中飞上了天。虽然从爆炸的情形来看,不是主炮弹药库殉爆,应该是存放在炮塔内的炮弹、或者是发射药包被击中炮塔的穿甲弹引爆了,但是造成的损伤依然极为严重,不但A炮塔完全损毁,连舰体都被炸裂了。

万幸的是,英军官兵迅速打开了首部主炮炮塔的通海门,让海水淹没了主炮弹药库。

只是,这样一来,“乔治五世”号的进水量就超过了四千吨,比其最到储备浮力还多出了差不多一千吨。

“乔治五世”号遭受的磨难并没结束。

仅仅两分钟后,又是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击中了“乔治五世”号。而且这枚穿甲弹准确无误的命中了其尾部主炮炮塔的顶部。虽然这次英军的损管人员依然表现神勇,迅速控制住了损伤,没有让弹药库受到威胁。但是这一炮,直接解决掉了“乔治五世”号最后几门主炮。

也就是说,在挨了这一炮之后,“乔治五世”号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

这个时候,如果“乔治五世”号选择撤退,也许还能返回朴茨茅斯,至少能够在海峡南部的某个地方搁浅。

事实上,坎宁安也想到了让“乔治五世”号撤退。

说白了,在丧失了最后几门主炮之后。“乔治五世”号已经无法吸引德舰,也就不可能掩护另外四艘战列舰。

问题是,这个时候,坎宁安根本无法下令让“乔治五世”号撤退。

原因很简单,交通艇上没有通信电台,无法跟“乔治五世”号取得联系。此外。“乔治五世”号的舰桥已被炸毁,电台能否使用都是个问题。

结果就是。“乔治五世”号没有撤退。

与坎宁安预料的一样,在六点五十分左右,两艘德舰在确认了“乔治五世”号已经没有一门主炮可用之后。就没再向该舰开火,而是把炮口转向了正在全速冲刺的另外四艘快速战列舰。

只是,打击“乔治五世”号的战斗并没有结束。

七点之前,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且在两艘“腓特烈三世”级快速战列舰的北面排成了第二道战列。

显然。这两艘战列巡洋舰一直在战场附近,只是没有参加之前的战斗。

原因也很简单,“沙恩霍斯特”级配备的二百八十毫米主炮,即便使用中国海军提供的钨合金穿甲弹,也很难打穿战列舰的装甲。要到一九四五年中期,在次口径钨合金穿甲弹问世之后,二百八十毫米舰炮才能够在一万米的平射距离内,打穿“乔治五世”级这类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只是,对于遭到重创的“乔治五世”号来说,二百八十毫米炮弹依然有足够的威力。

投入战斗之后,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没有参加兰姐四艘英舰的战斗,而是把炮口对准了几乎瘫痪在海面上的“乔治五世”号,在差不多二十二公里之外,尽情向其倾洒炮弹。

有趣的是,两艘战列巡洋舰使用的不是穿甲弹,而是高爆弹。

显然,德军的意图很明确:阻止“乔治五世”号进行损管作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军肯定发现“乔治五世”号已经奄奄一息了,即便立即转向撤出战斗,也要设法修复受到严重损伤的舰体,特别是堵上舰体上的漏洞,才能用抽水机排出舰体里的海水。这些修复作业,不可能全部在舰体内进行,某些工作得在舰体外进行,因此损管人员就得暴露在舰体外面。

战列巡洋舰打出的高爆弹,对付的正是损管人员。

炮击持续了十五分钟,十分关键的十五分钟。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在这十五分钟内,“乔治五世”号上有将近四百名官兵在进行舰外损管作业的时候阵亡,此外还有一百多人失踪。更要命的是,“乔治五世”号的抢修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到七点十五分左右,“乔治五世”号的进水量已经接近六千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当时“乔治五世”号把所有未受损的油舱内的燃油全都排掉,尽一切可能的降低战舰的排水量,其进水量都超过了最大储备浮力。也就是说,即便“乔治五世”号不再遭到炮击,也不可能返回英国的港口了。

要命的是,在这附近,根本没有可以供“乔治五世”号搁浅的地方。

别忘了,战场两侧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场,“乔治五世”号要想冲滩搁浅,就得强行穿越雷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场除了用来阻止德舰通过多佛海峡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即阻止德军登陆英国本土,因此在靠近英国本土的方向上,雷场的密度非常大,而且在浅水区域有很多专门用来对付登陆舰的沉底雷。

可以说,只要“乔治五世”号冲向英国本土的浅滩,就会撞上水雷。

至于冲向欧洲大陆,那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如果在法国海岸上搁浅,即便没有撞上水雷,也会成为德军的战利品。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情愿让战舰战沉,也绝不会让战舰落入敌人手中。

当然,这也是任何一支海军的基本原则。

虽然在七点十五分之后,“乔治五世”号没再遭到炮击,但是这艘战舰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七点半,“乔治五世”号上的官兵放弃了努力。

只是,“乔治五世”号不能在这里沉没。

原因很简单,当时该舰所在的位置,刚好在多佛海峡安全航道的前方。也就是说,如果在这里沉没,“乔治五世”号就会挡住航道,使大型战舰无法通过,也就堵住了其他英舰的退路。

问题是,“乔治五世”号的航向指向东面。

也就是说,即便继续前进能够离开主航道,也会靠近法国本土,而且前方的平均水深还不到二十米。

显然,在靠近法国海岸线的地方沉没,“乔治五世”号就有可能落入德军手里。

只是,“乔治五世”号已经没有能力把航向调转一百八十度了。

最后关头,“乔治五世”号上的五十七名军官做出了自我牺牲,即让所有水兵撤离,由他们控制战舰冲入雷区,并且在舰内安装好定时炸弹。如果“乔治五世”号没有撞上水雷被炸沉,也会被定时炸弹炸得粉身碎骨。

当然,留守的五十四名军官,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最终,这五十四名军官中,只有三人生还,而且都是在次日被德军的巡逻艇从海面上救起来的。这三人,都活到了九十多岁,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一九九七年才在九十八岁的时候寿终正寝。这位军官,也是“乔治五世”号上一千四百二十二名官兵中最长寿的一个。临终之前,他立下了遗书,要求后人为他进行海葬,而且海葬地点就在多佛海峡,让他与五十三年前阵亡的将士永远在一起。

当然,“乔治五世”号的结局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沉没之前,“乔治五世”号撞上了三枚水雷,而且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装药量为一千磅的锚雷。此外,安装在舰体内部的定时炸弹也按时起爆,把“乔治五世”号从中部炸断。

后来,德军试图把“乔治五世”号打捞起来。

当然,德军没有想过修复这艘战舰,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乔治五世”号来深入了解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的战斗力。

只是,在深入考察之后,德军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外,在德军有能力打捞“乔治五世”号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也不再是威胁,甚至不再是对手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乔治五世”号丧失战斗力之后,两艘“腓特烈三世”级的炮火就转向了由“安森”号领头的四艘快速战列舰上。

到了七点十五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也加入了主力决战。

虽然借助“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做出的自我牺牲,“安森”号等四艘快速战列舰趁机缩短了交战距离。但是在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四艘快速战列舰并没有到达较为开阔的海域。

也就是说,本土舰队的处境并没有出现本质性变化。(未完待续)RQ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