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备战

帝国风云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备战

簡繁轉換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2:4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攻占巴拿马运河之前,顾祝同曾经怀疑过能否在年底登上美国本土。

特别是在一九四六年上半年,中国陆战队在扫荡太平洋上的残存美军时,暴露出的大量问题,让顾祝同不得不担忧,如果强行登陆美国本土,很有可能遭受惨败,让成千上万的官兵平白无故的流血牺牲。

当时,顾祝同还向冯承乾提了出来。

在他看来,把攻打美国本土的时间推迟到一九四七年中期更加合适。

只是,顾祝同的提议没有被采纳。虽然冯承乾表示明白他的意思,而且也知道军队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欠缺,特别是在后勤保障上,根本达不到需要,但是在一九四六年底登陆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绝对不能推迟,因为这不仅仅是军事任务,也是政治任务,也就不可能推迟到一九四七年。

顾祝同没有继续强调自己的观点。

当了几年的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已经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决定战争的是政治家,而军人只是去完成作战行动。

迅速拿下巴拿马,让顾祝同看到了希望。

虽然美国本土的守军不会像驻守巴拿马的美军那样脆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美军内部弥漫着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即便是一些高级将领也不对胜利抱多大希望,因此美军严重缺乏斗志。

当时,情报机构提供的一些消息。也能说明这一点。

这就是。在美国国内,已经有很多民众意识到,这场战争已经拖得太久了,而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美国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胜利者,因此在战局变得不可挽回、特别是美国本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前,就得考虑结束这场战争。至于以何种方式结束这场战争,那就不是平民百姓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平民百姓的认识,也是军队基层官兵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还有多少战斗力呢?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六年七月底,顾祝同正是启动了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计划,并且把战区司令部搬到了瓦胡岛。

此时,第三舰队的实力再次得到增强。

在获得了由三艘舰队航母为核心的第35舰队之后。第三舰队编内的舰队航母已经达到了十五艘。

当然,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

一切顺利的话,在攻打美国本土之前,第三舰队还将增加一支战斗舰队,舰队航母的数量将增加到十八艘。

即便按照标准配备舰载航空兵,十八艘舰队航母也能搭载一千五百多架舰载机!

只要把这些舰队航母集中使用,那么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都拥有绝对兵力优势,能够夺得战场制空权。

只不过,这还不是第三舰队的全部。

当时。第三舰队编内还有四支非战斗性质的舰队,一是登陆舰队、二是侦察舰队、三是支援舰队、四是护航舰队。

这四支舰队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支援舰队。

如果按照舰艇的总排水量计算,支援舰队的规模超过了战斗舰队的总和,为第三舰队最庞大的作战力量。

在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里面,总共有八支作战编队,其中四支是以小型航母为核心的航空支援编队,另外四支则是以活力枝桠为主的炮火支援编队,前者总共编有四十多艘小型航母,总共搭载了上千架舰载机。而后者有大大小小近两百艘火力支援舰,拥有各种口径的火炮与火箭炮近六千门。

当然,支援舰队不是战斗舰队,主要任务是支援陆战队作战。

只是,把支援舰队算上的话。第三舰队的舰载航空兵拥有两千多架舰载机,且大多都是性能先进的新式舰载机。

显然。第三舰队的打击能力已经强大到了令人惊骇的地步。

要知道,第三舰队里的所有舰载机按照标准挂载出动一次,就能投下近两前吨炸弹,而所有战舰上的火炮齐射一次,就能打出四千吨的炮弹。如果让火力支援舰上的多管火箭炮齐射一次,则能投射上千吨火箭弹。

这个打击力量,超过了陆军的一个方面军!

事实上,也超过了部署在西海岸地区的美军的总体打击力量。

当时,美军名义上在西海岸地区部署了上百万大军,拥有数千架作战飞机与上万门各种口径的火炮。问题是,在这数千架作战飞机中,真正能够用于作战的不到两千架,而且只有半数是战术飞机。在上万门火炮中,大部分的口径都在一百毫米以下,以山炮为主,而重炮的数量还不到一千门。更重要的是,即便是陆军的重炮,也难以与海军的中等口径舰炮相提并论,更别说与海军的大口径舰炮相比了。

要知道,当时中国海军的火力支援舰都配备了大口径舰炮。

当然,不管是舰载机,还是舰炮,都是支援力量,攻打美国本土的主体是地面部队,也就是陆战队。

只是,决定陆战队的是投送力量,也就是登陆舰队的规模。

当时,中国海军几乎把所有登陆舰艇都集中部署到了中太平洋战区,统一交给第三舰队指挥。

结果就是,第三舰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登陆舰队。

当时,第三舰队的登陆舰队分成了四个登陆群,每个登陆群都拥有一百多艘各种型号的登陆舰,能够独自把四个陆战师送上海滩,因此四个登陆群同时出动的话,能够一次性投送十六个陆战师。

十六个陆战师的总兵力在三十万以上!

要在大陆战场上,一支规模在三十万人左右的军团,就相当于一个方面军了。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凑集到的登陆投送力量,能够一次性的把一个方面军送到数千公里外的海滩上。

显然,这是非常惊人的能力。

要知道,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时候,登陆舰队也只能一次投送五个陆战师,也就是大约十万名陆战队官兵。

当然,在登陆作战行动中,不可能一次性把这么多的兵力送上岸。

原因很简单,决定登陆规模的,不仅仅是登陆投送能力,还得看后勤保障能力,即送上战场的物资能够支持多少军队作战。

显然,这是中国海军最大的问题。

虽然当时部署在第三舰队的运输船只已经超过了一千艘,而且全部都是载重超过一万吨的远洋货轮,而且其中不少还是巡航速度在二十节以上的快速货轮,但是这支海运力量依然不足以支持三十万陆战队作战。

根据中国海军总结的经验,在登陆作战阶段,特别是在战况激烈的时候,一个陆战师一天就要消耗掉大约五千吨物资,其中半数是弹药,四分之一是燃油。也就是说,如果三十个陆战师同时作战,一天就要消耗掉十五万吨物资。哪怕有一半的陆战师没有作战,一天也要消耗掉七万五千吨物资。

这是个什么概念?

考虑到运输途中有可能遭受的损失,以及其他相关部队的消耗,每天消耗的物资要占用十艘万吨级巨轮的运力。

即便船队从瓦胡岛的珍珠港出发,登陆地点选择在离瓦胡岛最近的海岸上,而且船队的平均航速为二十节,把装卸货物的时间算上,往返一趟都需要半个月,如果把船只进行维护保养、以及途中遇到意外情况算上,差不多要二十天。这就是说,即便不考虑装卸货物的效率,总共需要两百艘万吨级货轮。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

要知道,珍珠港最多能够同时停靠四十艘万吨级货轮。即便把附近几座岛屿的临时锚泊地、以及夏威夷群岛西部岛屿附近的锚泊地都算上,也不可能同时为两百艘万吨级货轮装卸货物。

更要命的是,很多物资只能在码头上装卸,而不能在锚泊的状态下装卸。

这样一来,就必须让部分货轮从关岛的阿拉普港、硫黄岛的军港,乃至琉球岛的那霸港出发。

显然,从这些港口出发的船只的运输效率就低得多了。

船只从关岛出发,以二十节的速度前往美国西海岸,往返一趟大概需要五十天,而从那霸港出发需要六十四天。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不考虑把物资从中国本土送往前方的港口所需要的运力,也需要将近一千艘万吨级货轮才能为三十个陆战师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

显然,这还是理想结果。

按照第三战区司令部的估计,如果把后方的海运算上,即便动用两千艘货轮,平均每天送达的物资也不会超过七万吨。

原因很简单,需要物资的不仅仅是陆战队,还有舰队与航空兵。

也就是说,运输力量不可能只为陆战队服务。

这样一来,即便只保证十五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把舰队、航空兵、前往基地的维护部队全部算上,大概需要动用三千艘万吨级货轮。

以第三舰队的运输能力,最多只能保证十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

如果战况激烈,即舰队与航空兵消耗了太多的物资,那么还要把投入的陆战队压缩到八个师。

八个陆战师能干什么?

显然,顾祝同绝对不会指望用八个陆战师来攻占美国本土,甚至不大相信能够在美国的海滩上站稳脚跟。

如此一来,他就只能设法解决后勤保障上的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