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八十三章 威胁与合作

帝国风云 第五百八十三章 威胁与合作

簡繁轉換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2:4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双方都不肯做出重大让步。

在初期接触中,德方明确提出,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争期间从中国引进了大批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但是这些军火大多用在了战场上,特别是在德俄战场上,是德军击败俄军的主要保障,而德军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减轻了中**队的作战负担,因此理应由中**队来为这些军火买单。

当时,德方甚至提出,因为德军在对俄战争中的伤亡远大于中**队,所以中国还应该为德军提供人员伤亡补偿。

表面上,德方的说法合情合理,可是经不起深究。

说白了,德方就是在无理取闹。

不可否认,在对俄战争中,德军做出的贡献、以及付出的代价都高于中**队,可是对俄战争只是这场大战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他战场上,中**队做出的贡献与付出的代价都超过了德军。比如在太平洋战场上,中**队单独击败美军,德军根本没有任何贡献。即便是在对英作战中,中国空军做出的贡献、以及遭受的损失都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从战争的总体角度来看,中**队做出的贡献超过了德军,只是伤亡低于德军而已。

当然,用另外一种方式更能说明问题。

这就是,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中国也许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甚至有可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肯定有能力压制住所有敌国,最终以不败的方式结束战争。相反,如果没有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别说取胜,连与敌人媾和的机会都没有。

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完全没有理由用贡献与伤亡来讨价还价。

当然,谈判本身就是讨价还价。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比如,一名参与谈判的空军上校中了美人计,被德军的交际花策反,把与空军有关的谈判资料提供给了德军,导致重大损失。所幸的是。真正的谈判底线只有顾祝同、张文渊与骆崇明三人知道,其他人都只了解一部分。因此损失在可控范围之内。

又比如,德方通过各种方式来拖延谈判进程,以及软化中国谈判代表。德军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举办各种各样的宴会,向顾祝同等人表达德军的热情。此外,德军还多次邀请顾祝同等人去视察部队,甚至前往占领区视察工作,且特意让顾祝同等人接触到德军的伤员。让他们知道德军为战争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只要能够动摇中国谈判代表的立场,德军就无所不用其极。

让顾祝同哭笑不得的是,在发现他喜欢抽香烟之后,雷德尔派专人送来了一整箱有金箔过滤嘴的高级香烟。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香烟都是复合型烤烟,而顾祝同并不喜欢这种香烟。

对于德意志第二帝国耍无赖的态度,顾祝同的立场非常强硬,而且也用上了能够用的全部办法。

只是,并没有取得进展。

直到十月下旬。在得到冯承乾的准许之后,顾祝同直接向雷德尔提出,如果德方依然在军火贸易上采取不认账的立场,即违背最初签署的贸易合同,那么中国将别无选择的停止对德输出。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

这下,德方的态度软下来了。

要知道,中德在大战期间进行的不仅仅是军火贸易。还有更加广泛的物资贸易。

更重要的是,战争还没有结束!

虽然在英国战败之后,随着海运恢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加上控制着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特别是乌克兰平原,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物资供应紧张局面也有所缓解,但是这些只能勉强保证德意志第二帝国五千多万人的温饱,而要发展经济,靠的就不仅仅是粮食与矿石了。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还需要进行战后重建。

虽然在战略轰炸中败下阵来的是英国,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美英机群的轰炸下也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所有大城市都遭到了轰炸。

根据德意志第二帝国做的统计,轰炸中的财产损失超过两千亿帝国金马克,而非直接损失更大,且无法估量。比如,在轰炸中丧生的平民超过一百五十万,而且大部分都是壮年劳动力,其损失就难以估量。

关键是战后重建,而不是评估战争损失。

有一点很肯定,即德意志第二帝国遭受的战争损失远超过中国。

别的不说,大战期间,中国本土几乎没有遭到攻击,仅有日本在战败之前,曾经轰炸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某些城市,而造成的损失几乎可以完全忽略掉。美国参战之后,也对中国本土进行过战略轰炸,只是仅局限于南部地区,造成的损失也极为轻微。在中**队夺取了新加坡与所罗门群岛之后,美军就只能派遣潜艇在中国的港口外布设水雷,再也无法直接攻击中国本土。此后,在中国海军进军印度洋的时候,英国皇家空军曾经利用印度与缅甸的空军基地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几次轰炸行动,只是造成的损失同样极为轻微,根本没有产生长远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本土几乎没有在大战期间遭受损失。

即便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大战期间死于轰炸的平民还不到一千人,而工业遭受的损失几乎为零。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遭受的轰炸就太惨烈了。

关键是,这进一步拉开了中德的国力差距。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全球第二大工业国,工业生产实力仅次于美国,超过了英国与红俄。当时,中国的工业生产规模仅排全球第七,在美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红俄、英国、法国与日本之后,工业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二十七、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百分之四十。可是在大战期间,中德两国受各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到一九四八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工业国,规模仅次于美国,而且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微小。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是第三大工业国,但是工业生产规模比战前降低了将近百分之三十,工业生产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中国的五分之二,差距已经拉开。

这一局面,将决定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

不管德皇是否愿意承认,在美国战败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头号工业强国,而且把美国排除在外的话,中国的工程产值将占到全球工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是第二大工业强国,产值也不到中国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资格跟中国对抗。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必须尽快进行重建,争取在大战结束的时候使工业规模恢复到战前水准。

显然,这是比战胜美国还要重要的任务。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重建,就必须借助中国提供的帮助。

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重建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也就无法在战争结束前恢复工业生产规模。

当时,顾祝同借助的就是这一点。

虽然顾祝同没有明说,但是意思表达得相当清楚。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肯承担军火贸易合同中规定的偿还义务,那么中国不但不会继续向德军提供军火,也会停止其他的任何援助。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选择。

在顾祝同发出威胁之后,德方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

十月二十六日,雷德尔代表德方知会顾祝同,德意志第二帝国将承担必要的军火贸易偿还义务,只是希望中方能够理解帝国的艰难处境,在具体条款上做出适当的让步,并且继续为帝国提供援助。

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也是顾祝同希望获得的结果。

说白了,顾祝同并不指望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偿还所有军火贸易欠款,冯承乾也早就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要知道,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偿还能力。

如果强行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国偿还军火贸易欠款,那么帝国经济就将崩溃,而中国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说白了,到最后,中国不但有可能一分钱都要不回来,还得出手收拾由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崩溃产生的烂摊子。不管怎么说,这对中国在战后发展经济、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没有好处可言。

顾祝同需要的,就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在总体原则上做出让步。

至于如何处理每一笔军火贸易的款项,则由实际情况决定,即如何在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崩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其偿还欠款,并且以次压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使其无法在战后挑战中国的霸权地位。

显然,这是一项庞大、而且艰难的工作。(未完待续)RQ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