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躬身上奏:“启禀皇上,微臣有本上奏。”
皇帝眉眼稍稍舒展了些,温言开口:“准。”
工部左侍郎恭敬而隐隐激动地开口:“禀皇上,前些日皇上命臣等于京城中推广的‘蜂窝煤’已大获成功,据工匠和百姓们所言,蜂窝煤实乃奇物妙物。同木炭木柴对比,同等重量的蜂窝煤,不仅价格低廉,燃烧时更能发出比柴火炭火更多的暖意,且所维系的时间也远胜于木炭木柴。几相对比,此物优点诸多,实乃神物!
臣以为,若天下各地百姓皆能用上这物美价廉的蜂窝煤,日后的冬日,因寒冬而丧命的百姓也会大大减少。”说到最后,工部左侍郎的腰也弯得更深了些,可见其诚挚。
皇帝显然是动容的,忙问:“果真如此?”
“皇上明鉴,臣绝不敢夸大其词,有所欺瞒!”工部左侍郎在四周瞧了瞧,又拱手道:“况朝中诸公家中亦是用上了蜂窝煤,其效果有目共睹,臣又岂敢夸大。”
闻言,皇帝便随便点了几个人询问:“讷亲,岳循,徐成典所言可真?”
徐成典便是上奏的工部左侍郎。
而被点到名的二人当即出列,皆应是。
就连向来老神在在的张廷玉都忍不住站出来说了几句:“启禀皇上,臣亦以为蜂窝煤确乃奇物,如徐侍郎所言,若能推及天下也必将惠及天下百姓,实乃大善啊,皇上!”
闻言,皇帝不禁满意地颔首,面上的笑意也愈发浓了:“勤宣伯所言极是,这蜂窝煤作用如此之大,效果如此之好,朕确实准备推及天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躬身而拜:“皇上圣明!”
此时,徐侍郎再度开口,郑重道:“皇上,蜂窝煤一物实乃利国利民之器,不知当初是何人有如此巧思?臣以为,此人既能想出蜂窝煤此等妙物,于器物营造方面必然有大才,当重赏!”
工部尚书也跟着开口,毫不掩饰他对此人的看重:“皇上,徐侍郎所言极是,臣以为,此人当破格录入工部,日后若多加培养,必能为我大清营造法式做出良多贡献。”
听见工部尚书的话,朝堂上的御史眼皮动了动,但他们也算既得益者,倒也没急着开口。
先听听皇上怎么说。
而皇帝,朝堂上素来沉稳端肃的他竟是有些忍俊不禁。
他笑道:“入工部怕是不行的。”
闻言,御史们便默默垂下眼皮去。
而工部尚书反而急了:“皇上……”
皇帝微微抬手,制止了他的话:“诸位爱卿可知,这蜂窝煤一事是谁想出的点子?”
皇帝显然是想卖个关子,但朝中大臣确实也不清楚,便齐声道:“臣等不知。”
皇帝便笑了,面上隐隐还有几分骄傲:“是朕的令嫔。”
皇帝话音一落,朝堂霎时一片哗然。
顾不得失仪,大臣们不由议论起来。
“啊?”
“谁?皇上说是谁?”
“是我听错了吗?还是那个人名叫令平?”
皇帝好言回答了此人的问题:“爱卿们没听错,是朕永寿宫的令嫔魏氏。”
皇帝肯定的言语落下,朝堂上霎时炸开了锅。
工部尚书霎时涨红一张老脸:“这不可能!”
一介女子,如何会想得出这般堪称巧夺天工的奇物。
皇帝面色平静:“如何不可能?朕的令嫔冰雪聪明,又性善纯孝,只因时常侍奉于皇额娘身侧,知晓皇额娘冬日畏寒,便百般翻阅书籍,百般试验,最后孝感天地得天所赐,得以构想出蜂窝煤一物的雏形,后又交由工部巧匠完善才有了今日的蜂窝煤。诸位卿家若是不信,大可向皇额娘和寿康宫宫人求证。”
提及皇太后,朝中的声音也小了些。
就算皇上离谱地宠爱令嫔到要为她造势的地步,也断然不能让皇太后也这般配合。
那可是皇上的亲额娘,皇上见了都要行跪礼的人,乃是全天下最尊贵之人,连一人之下这词都用不上。
皇上虽贵为天子,但在太后面前也是儿子。况且皇太后并不蠢笨,就算再疼爱儿子,也不会离谱到配合皇上唱一出戏去抬高一个小小妃妾身价的地步。皇太后是何等尊崇高贵之人,怎会做这般辱没身份之事。
大臣们以己度人,百般脑补之下还真将自己说服了。
皇帝怎会不知他们所想,眉眼间闪过一丝凉意,快得没人看见。
他面上却依旧是温雅的:“爱卿们若是不信,也可待来日验证。令嫔确有过人之才,平日奇思妙想不在少数,过些时日她用羊毛研制出来的那个什么毛衣毛裤也将面世,诸位爱卿届时试试便知。”
大臣们霎时又吃一惊,面面相觑。
“这……”
工部徐侍郎看着周围震惊的大臣,默默开口:“诸位大人,古有道士因炼丹失败的一次炸炉而研制出火炮烟花,可见有些新东西的出世靠得便是机缘,微臣以为皇上所言极是,令嫔娘娘得天所爱,灵光所现制出毛衣、蜂窝煤等物什也不是什么奇事。”
皇帝自然也听见徐成典的话,他眸中划过一丝赞赏之意,显然对徐成典很是满意。
几番话术之下,臣子们是彻底没话说了。
首先是这个羊毛制的毛衣,听着确实像是女人家能做出来的东西。那她既然能别出心裁研制出这什么毛衣,如皇上和徐成典所言,再灵光乍现歪打正着弄出蜂窝煤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是皇上,皇上都这样信誓旦旦为令嫔作保,他们还能说什么呢,就算不信也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这是皇上,皇上的话便是圣旨,君无戏言,岂容置疑。
但他们不明白的是,皇上这般为令嫔造势究竟是为何。
几名宗室大臣悄然对视几眼,心道皇上若是想以此晋封令嫔,他们还是要考虑一番要不要阻止。
毕竟令嫔一介汉姓包衣,得皇上宠爱已然早早封嫔,甚至全家抬旗出包衣,于她一个汉姓包衣女而言已是足够,再往上去,怕是还差点儿,至少也要诞下一儿半女再说。
宗室们心思活络,但多数文臣御史却眼观鼻鼻观心地低头站着,一幅万事不理的模样。
他们想,就算皇上想抬高令嫔的身价他们也认了。毕竟无论最初想法如何,这件事的结果都是一件于众人于天下百姓有利的大善事,这将救活多少百姓,是何等的大善。
而徐成典看了看工部尚书,依然一幅死倔的模样。
他心中轻叹,又再度上禀:“皇上,令嫔娘娘巧思制出蜂窝煤惠及天下,皇上更应论功行赏,臣请皇上大力封赏令嫔娘娘,以彰其功!”
皇帝面上含笑,问:“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回却是武将们先出列:“臣附议!”
他们也是用过蜂窝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