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流水,匆匆又是一年。大华国景荣三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县试开考。这一天,李易早早地就起床,穿上衣裳,朝窗外看去,灰瓦白墙还笼罩在浓浓夜色之中。正好有更夫经过,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咚——咚!咚!咚!咚!”,嘴里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李易走到走到前院,见李庆,林黛旎、萧诗雯都微笑地看着他。
萧诗雯做了个胜利的手势,大喊:“易哥哥,加油!”
李易拱手致谢。
李庆狐疑道:“加油是什么意思?我儿每逢大事有静气,看你一副睡得很好的样子,一定是胸有成竹。”
李易心道,我能说我上辈子大考小考,早经历了无数次吗?考过的卷子,垒起来比你人还高。
四人来到饭厅,围在一桌吃饭。桌上有馒头,小米粥,咸菜,腊肉,水煮蛋。
这时候巷口那响起铃铛声,原来田叔驾着马车到了。李易道:“田叔来接我了,我走吧!”
林黛旎道:“吃食的篮子,你带着。”
李易举着灯笼出来,烛光一步一步驱散了黑暗,待走到马车前,回头看向家门口,但见父亲母亲萧诗雯手提着灯笼立在那,向自己挥手。这一刻,李易觉得自己豪气冲天,这人生的第一次考试,一定交上满意的答卷。
田叔一抖缰绳,车轮转起,奔向考场。车子很平稳,走了不到半个时辰,转过了巷口,贡院门前五百米戒严了,马车绕了个圈,又从小巷插到贡院旁边的小巷子里,走一百米就能到。
李易挑开车帘子下车,但见大街上已是车马如流,每辆马车前都挑着一盏灯笼,星星点点,橘红色的灯火在大街上汇成一条线,恍如长龙蜿蜒而行。
这时天色将明未明,马车来到到贡院考棚附近,李易放眼望去,考棚前一片熙熙攘攘,大概有一千多人,既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有七八岁脸上稚气未脱的孩童,如李易这般十岁以上的少年,倒是大部分。
一旁衙役过来呼喝道:“不要乱跑,你们去那边一排站好了。”
当下一千多人的考生,被衙役分作五十人一排的站好。前面搜包搜身,检查有无夹带之类的。检查过的考生,陆续走过考棚的正门,考棚的正门又称作龙门。有鱼跃龙门之意。
不久轮到李易入场,搜身后,放进去。一千余考生,县试录取名额不过五十人,就算入围也是艰难,李易想中榜首又谈何容易。
县试考棚正面为公堂,公堂前是数排考房,东西相向,中间是甬道,茅房在另一端。
公堂上设公座,新建县程海县令,县学教谕都端坐在上面。有顶遮盖的考房不够一千多考生考试,所以堂外甬道东西两侧还摆上考案,作为露天考点。现在正值3月中,春寒料峭,坐在这考试那可就凄惨了。
李易等考生先被带到公堂前等候,一旁有小吏唱名,依次向程知县一揖致敬,一旁禀生认保。
待到了李易时,一旁小吏唱名道:“太平乡李易,禀生王洪奎作保!”
李易低头作揖,但听一个声音:“学生王洪奎保!”
李易心想:哦,王洪奎,父亲的好友,早就知道父亲会不声不响地就把这些事情安排好。
县令程海看见李易,捻须微笑,心中赞到:好一个俊美的少年啊,经天兄有如此麒麟儿,当真是眷顾啊,可惜本官无嫡女,如之奈何。
李易无法看清禀生中哪一个是王洪奎,作揖后领到试卷纸,一名小吏带去应试,小吏在一旁低声道:“李公子,县令大人让小人带公子去考房,在天字号。”
李易本想自己找考房的,但小吏殷勤地领着他领到座位前,他也就不推脱了。天字号房间不怕刮风下雨,考房空间狭窄,左右都是厚厚的板壁。李易走进考房,将考篮里的东西一一拿出,笔墨砚都摆在几案上。等了一会考生终于进场完毕,考棚大门关闭,公堂上击云板声大作,考场肃静。
入座后,就有衙役提着牌灯巡行,防止考生有移席、换卷、丢纸、说话、争吵等情况。
李易将试卷一翻,但见六张素纸作为稿纸,三张呈文纸作誉写的正卷。
程知县简短说了一番劝免的话,无非是考场纪律,尔等小心之类的话,然后考试就开始了,书吏们举着考题贴板,在甬道上来回走动。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十二个县衙胥吏举着十二块题牌进入十二个考棚,李易眼力自修行《飞卫射经》后,已经达到了视虱如轮的境界,双目贯注真气,可以把虱子看成像车轮那样大。默念:“一个题是‘君夫人阳货欲’,另一个题是‘王速出令反’,还有一题是梅。”
那胥吏大声道:“题目就在题牌上,看清楚了,眼睛不好使的竖起耳朵听好了,一个题是‘君夫人阳货欲’,另一个题是‘王速出令反’。还有一题是以梅花为题写一首诗词。”一边说着,一边举着牌子绕棚一周,然后将题牌插在考棚正前方的木台边,这胥吏坐在高高的木台上俯视众考生,还有一个衙役在考棚那一端监考,胥吏喝道:“各安本座,不得喧哗,交头接耳说话者,叉出考棚,发现夹带抄袭者,戴枷示众。”
考棚渐渐静下来,然后便是展开卷纸的“沙沙”声、咳嗽声、鞋子磨地声、叹气咂嘴声,难有真正的静。
李易倒了一点水在砚台上,捏着香墨慢慢地磨,一边思索“君夫人阳货欲”这道题,“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最后一句“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后半部分“阳货欲”三个字出自另外一篇《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这是县试常用的小题出题法,想了大约半刻时辰,一砚墨已经磨得胶浓,李易没有动笔,继续想另一道题“王速出令反”这道题出自《孟子·梁惠王》“王速出令,反其旌倪”,这也是截上题。这两题很偏,但不算难。诗词题是梅花,赞梅花的诗词太多了。
李易心中笃定,也不忙作文,方才思考了一刻时,两篇试题的破题、承题都想好了,他的优点就是善于打腹稿,思维快捷,心意一动,洋洋洒洒百言满纸。
写了一个时辰,李易感觉旁边有人,心里一惊,如果是武林搏杀,自己现在已经死了。抬头发现县令程海正站在旁边看自己书写。李易对自己的书法是很有信心的,他最擅长的是楷书,但是想到程海是蔡中京的门生,蔡中京虽然是世人所厌弃的奸相,但是书法确实造诣深厚,自成一家。李易一篇用柳体楷书,一篇用的书法是蔡体。程海愈发喜爱李易的书法,两篇文章的书法虽然不同字体,但都苍劲老道,完全不像一个十四岁孩子的字,简直就是浸**道几十年的大师的书法啊。
李易心中感谢王安石老先生,用瘦金体写下了《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程海第一次看见这种字体,心中无比震撼。这是李庆所创的一种字体吗?李庆是书画大家啊,教给了李易。太有个性了。它兼具了隶书的骨力和楷书的飘逸之美,简而不减,精巧细致,高贵、典雅、神秘。笔画纤细干瘦,有一种疾风暴雨般的节奏感,富有韵律感,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程海笑了笑,说道:“填好名字,揭去浮签,交到大堂来。”一边慢走一边微笑长叹,长叹绝不是可惜的意思,而是惊叹其大才。
李易捧着卷纸出考棚来到中心大堂,向程县令行礼,又向旁边的教谕施礼,教谕笑呵呵过来接他卷纸,转呈县令程海道:“李易是第一个交卷的,县尊现场批卷吧。”
程海先前已看过,这时执着朱笔,一路阅卷一路圈点下来,三篇文章满是朱笔圈圈,然后递给教谕道:“你且看看,此卷过得否?”
教谕执卷细看,不时用手敲一下桌子,须臾两篇看完,道:“读此好文可下酒,真是虎父无犬子啊。依下官看,本次县案首非李易莫属。”再看到第三篇《梅》。教谕惊呼出声,诗好字好,拿着考卷的手竟然有些颤抖,这是什么字体啊,第一次看见,太漂亮了。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程海内心有些纠结,点案首吧,怕被人说官官相护,不点吧,又怕得罪李庆或者浪费了这几篇好文章。说道:“后面还有一千多考生,焉知没有更好的文章。”对李易道:“不枉令尊对你的悉心教导,这样的文章是必中的,五日后揭晓出榜。现在还只是午时,你且在等着,再有几个人交卷,就放你出去。”
李易便去考棚提了考篮到门口坐着,等了大半个时辰,亭上有了七八个交卷的儒童,一起出去,一出考棚龙门,田叔正等着。田叔问:“少爷,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李易笑着道:“题目不难,县令说我中了。”
县试第一场为正场,也是最重要一场,若是考得好的直接录取了,不用考第二第三场,直取入,允许参加五月的府试。若是没取中的,要参加第二第三场甚至第四第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