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黄金召唤师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动巨轮(两章合一)

黄金召唤师 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动巨轮(两章合一)

簡繁轉換
作者:醉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8:3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黄金召唤师 !

一个月之后的中午,赵国雁门大营门口,整个大营中所有师帅以上的军官,都聚集在了大营门口,恭迎李牧的到来。

中午时分,雁门大营南边的山谷,一道烟尘出现,不一会儿,一队打着李字大旗的数百骑兵就护送着李牧来到了大营门口。

李牧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之上,留着长须,身上穿着甲胄,用左手单手控缰,一双眼睛静如渊海,整个人有一种别样的气质,再狂躁的军将,看到他,都会冷静下来。

“见过将军……”雁门大营门口的一干将校看到李牧,都齐刷刷的拜下。

李牧利索的跳下马,目光从那些迎接他的将校的脸上扫过,似是在确认,又像在寻找。

这些面孔,对李牧来说并不陌生,都是他的老部下。

“只剩下这些人了么?”李牧轻轻叹息了一声。

只是这一句话,在场的军将之中,就有不少猛将的眼睛红了,掉了眼泪,还有一些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谁说男儿不流泪,只缘未到伤心时。

当年李牧在雁门大营,雁门大营的步卒骑兵的数量加起来差不多有十八万,可谓兵强马壮,这数年过去,这十八万人已经不足十万,已经折损大半。

当年李牧在时,因为李牧避战,就算是他麾下的将领军官之中,不少人对此也颇有微词,并不认同李牧的做法,在雁门代郡,甚至有人给李牧取了外号,叫“怂将军”,等李牧一走,赵王换了一个“猛将军”来,这些将领军官才真正明白李牧的好。

“猛将军”在雁门大营数年,从不避战,而雁门大营的所有人,都成了“猛将军”的棋子,成了“猛将军”博取功名前程和赵王赏识的炮灰。、

“猛将军”知道李牧是怎么离开的,所以那个“猛将军”只关注邯郸城中的那位对他的看法,既然邯郸城的那位想要打,那就打,要大打特打,至于下面士卒的死活,呵呵,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数年下来,“猛将军”自己毫发无伤的离开了雁门,返回邯郸,而当初雁门大营中的军卒,大半都成了黄土下的白骨。

如今再见昔日主帅,这满营军将,心情复杂伤感羞愧,难以言喻。

李牧步行穿过营门,直接带着一众将领来到大营的主帐,坐在了主帅的位置上,按照流程,向众人展示了赵王赐给他的虎符印信,随后在众人的恭拜之中,正式坐上了主坐,开始执掌雁门大营。

主坐上的李牧目光精光闪动,目光从大帐两侧所有军将的脸上扫过。

“传我令,从此刻起,没有我的命令,敢擅自出关与匈奴接战者,斩!”李牧的第一个命令,还是和之前一样,不准和匈奴交战,一听李牧的这个命令,大帐中的军将人人反而精神一震,齐声遵命。

“此次前来,赵王已将代郡雁门两地税赋财权全部交由我掌控,这两地税赋财权,就用来犒军养卒,还是老规矩,我要军中所有步卒将士每日伙食之中,皆有牛羊之肉,可见荤腥,诸将若敢克扣,犹如刮我之肉,剔我之骨,我必斩之!”

大帐中的军将再次躬身遵命。

在下了两个命令,和众将说了几句话,了解了一下雁门大营内外的情况之后,李牧让众将散去,各归其营,他则带着几个将军,开始亲自巡视雁门大营之中的情况。

雁门大营之中的情况,并没有出乎李牧的预料。

此刻大营内,兵源不足,士气低迷,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慢慢积累。

李牧在大营之中巡视,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伤兵营。

这大营之中的伤兵营是什么情况,李牧非常清楚,但这次李牧来到伤兵营的时候,李牧看到的,却让他大吃一惊。

还没有到伤兵营,李牧就听到伤兵营中传来一阵阵欢快激昂的歌声。

有人在带着伤兵营中的那些伤兵在唱歌,在伤兵营外,李牧就听到一个声音……

“来,大家跟我一起唱,就这个旋律,一二三,起……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老黑,第二句,你又跑调了,你跑调时声音能不能别那么大,再这么唱今天就罚你面壁……”

“嘿嘿嘿,我就觉得这么唱才得劲儿,下次我小声点……”一个声音弱弱的说道。

“哈哈哈……”更多人笑了起来。

“行,再来一遍,这次注意旋律啊,别在走调了……”

伤兵营中不少人都在跟着唱,听起来颇有意思。

跟在李牧身边的将官正要让人去通传,李牧轻轻摆了摆手,径自走到了伤兵营中。

一入营房,李牧就发现伤兵营的地面上已经被平整过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样子,不仅如此,伤兵营的周围,还挖了整齐的水沟,那营中的废水,就从水沟之中流到外面,不再是那种污水遍地的肮脏模样。

这只是地面,进入到里面,他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副景象,伤兵营中房间的墙壁,到处用石灰刷过,一片雪白,看起来非常亮眼,伤兵们的房间一个个干净整洁,通风透光,居然比那些正常士卒的营房还要干净。

在伤兵营南边的空地上,拴了一些绳子,那些绳子上,到处挂着晾晒的一条条麻布。

在晾晒着那些麻布的空地上,则放着一个个的簸箕草席,上面都是分门别类晾晒的各种药材。

伤兵营中的伙房,架着几口大锅,有煮药的药香味传来。

在伤病营中间的那一大片空地上,一千多的伤兵们在晒着太阳唱着歌,一个个伤兵的脸上,都露出那种轻松又愉快的笑容,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那些伤兵的中间,教那些伤兵打着拍子在唱歌。

除了这些人,伤兵营中还有一百多个戴着白麻布袖套的人在忙碌着。

那些人有些在加工药材,还有一些人则在盥洗麻布准备晾晒,还有的人则在伙房里熬着药,连这些在伤兵营中干活的人都兴致勃勃,一边干着活一边听着远处的那些伤兵在唱歌,自己也跟着哼着。

这样的伤兵营,生机勃勃,充满了欢乐,李牧从军这么多年,从未见过。

李牧在圈外看着,眨了眨自己的眼睛,几乎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那个年轻人是谁?”李牧指着人群中的夏平安,问身边的人,以李牧的眼光,他一眼就看出,在这个伤兵营中,那个教伤兵唱歌的年轻人才是这里的灵魂人物,那些伤兵们看着那个年轻人,眼中带着光芒,周围那些在忙活的人看着他,神情都带着尊敬。

“启禀将军,那个人叫夏平安,夏平安之前是雁门的游侠,曾在山中遇到奇人,得奇人传授高绝医术,其人又勇猛强悍,曾经身中两箭,还击杀了四名匈奴骑兵,末将上月外出发现此人,曾亲眼见此人用银针为自己止血疗伤,还辨识药性,末将就把此人带到营中,让他负责伤兵营,给伤兵营的伤兵治病,在他来到伤兵营后,伤兵营就再也没死过人,嘿嘿,那个夏平安一来,就把这伤兵营搞得有声有色……”刘炽在旁边解释道。

何止是有声有色?李牧心道……

“伤兵营不是有三个巫士么,那些手上戴着麻布袖套的人是什么人,为何会在这里干活?”

“将军,那个夏平安说这里只有三个巫士不够,他想再要一些平时有空的士兵来这里一起照顾伤兵,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来,但夏平安说来这里的人他会传授他们照顾伤兵的医术药方,能让他们成为军中大夫,所以营中不少老卒都抢着来这里干活学本事,我们觉得让几个老卒来伤兵营也不影响大营中的军务,也就默许了,让夏平安当了一个卒长……”旁边又有一个将领解释道。

在这营中,一个卒长,可以管100人。

李牧知道,一些老卒不可能在军营之中呆一辈子,那些老卒年级再大点,体力衰退之后,就只能离开军营回家了,而回到家中的老卒也只能种地过活,能够在军营中有学医的机会,这对许多人来说,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事情,那些老卒要有这本事,只要会治病救人,就算离开大营,也能在外面衣食无忧,受人尊重。

怪不得那些人在这里干活还这么高兴。

李牧让人叫过不远处的一名老卒过来问话。

那个老卒原本正在乐呵呵的切药听歌,突然被人叫过来,一下子看到李牧,瞬间就激动了,一下子认出了李牧,连忙给李牧行礼,“啊,李将军,你回来了……”

“你还记得我?”李牧也笑了。

那个老卒笑了起来,眼睛有些发红,“将军在的时候,我们天天吃牛肉,我一辈子吃的牛肉都没将军在这营里那几年吃得多,将军有一次来巡营,还和我们卒的兄弟在一口锅里吃饭,我又怎么会忘记将军,只是,这些年,很多老兄弟都不在了……”

李牧轻轻拍了拍那个老卒的肩膀,也有些感慨,“你在这里学了什么本事?”

“夏卒长教了我们两个救治刀剑伤口和箭伤的药方,一个外用,一个内服,他还教了我们怎么采药熬药敷药,止血拔箭,教了我们怎么用麻布做绷带包扎伤口,还教了我们怎么煮石灰刷墙,夏卒长教给我们的药方可神了,这伤兵营中的弟兄吃了夏卒长的药,就没有再死的,伤也好得快,夏卒长还会用银针治病,只是那本事太高深,我们学不会……”说起夏平安教的药方,那个老卒一下子来了精神,双眼也有了光彩,“现在大营里的兄弟们都知道有神医坐镇伤兵营,一个个都挺高兴的……”

“你会治病么?”

这个老卒点了点头,自信的说道,“按照夏卒长教的,处理箭伤和刀剑金创之类的伤口,没问题,我都没想过自己这一辈子还能当大夫!”

李牧看了远处正在和伤兵们一起唱歌的夏平安一眼,点了点头,也没有走过去,而是转身就离开了伤兵营,在离开之后,他才吩咐身边的人,“过一会儿让夏平安到主帐来见我!”

“是!”

……

一个多小时后,夏平安终于在雁门大营的主帐之中见到了这位名留青史的李牧。

夏平安的目光从李牧的脸上扫过,又看向李牧的右手,他发现李牧的右手是习惯性的背在身后,稍微有点不自然,夏平安心想,有些史料记载,说李牧的手受过伤,不能开弓,看来是真的。

“你就是夏平安?”李牧的目光也认真的打量了夏平安一眼,轻声开口问道,“你可知道我为何叫你前来?”

“将军首先是想问我有没有能治疗伤寒的药方?”夏平安平静的说道。

李牧双眼精光一闪,一下子锐气逼人,犹如猛虎,“你为何如此笃定!”

“我之前听人说,将军以前在雁门大营,不许士卒出战,军中士卒,死伤在战场上的人很少,反而是因为雁门大营地处苦寒,在营中感染伤寒死伤得多,将军爱兵如子,今日到伤兵营看到我会医术,有治病救人的本事,所以将军召见我,最先要问的,一定是治疗伤寒的办法!”

李牧点头,“不错,你刚刚说的是首先,那其次呢?”

“其次的话,将军是想看看除了医术之外,我有没有助将军平定匈奴之祸的本事!”

“你的答案呢?”

“治疗伤寒的药方我有,我可以教军中的伙夫熬煮汤药,只要军中士卒吃过我的汤药,他们再感染伤寒的可能性就不到以前的百分之一,可以基本根除军中的伤寒之患!”

听到李牧一下子站了起来,直接说道,“如果你有这样的本事,我可以让你做一个师帅!”

夏平安知道,师帅在赵国的大军之中,已经算是不小的官职了。

战国时期各国的军队编制都受周朝的影响,基本大同小异,比如在赵国的军队步卒之中,5人为1伍,设有伍长,100人为一卒,设有卒长,500人为一旅,设旅帅,5旅为1师,有师帅,5师为1军,所谓的将军,带兵都在万人以上。

李牧让自己做师帅,在雁门大营,位置就只在几个统兵的将军之下,算是重用。

“将军就不问问我有没有能帮助将军平定匈奴之祸的本事么?”夏平安笑道。

“那你有这样的本事么?”李牧问道。

“如果将军只想平定雁门关对面的挛鞮氏的头曼单于,就算没有我,将军也早已经成竹在胸,只需时日,将军大破挛鞮氏,并不难!”

李牧大笑,眯着眼睛看着夏平安,“好大的口气,放眼天下,居然还有人敢说平定挛鞮氏匈奴不难,你可知道挛鞮氏匈奴控弦之士有多少,足足二十多万,挛鞮氏的骑兵就比现在雁门大营的将士还多两倍,这要如何平定?”

“如果不是将军当年不得已离开雁门大营,我相信,此刻的挛鞮氏或许已经被将军平定了,将军一直不让营中将士出战,只是在养那些匈奴对赵国大军的骄纵轻慢之心,同时在蓄我雁门大营军中将士锐勇之气,一旦那些匈奴此心养成,人人以为我赵**士软弱可欺,不敢出战,将军等待时机,设下圈套,全营将士倾巢而出行雷霆一击,必能重创击破整个挛鞮氏,立下不世之功勋,名留青史!”

听到夏平安的这话,李牧已经变了脸色,这是他平定匈奴的大计,从未与人说过,连赵王都不知道,没想到今日刚到雁门大营,居然就被一个小小的卒长看穿。

再看夏平安,李牧已经有一种惊为天人的震惊之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只会是一个小小的游侠?

李牧连忙从主将的位置走了过去,来到夏平安的面前,行了一礼,请夏平安坐下,然后郑重请教,“你刚刚说平定挛鞮氏匈奴不难,那在你看来,难的是什么?”

“挛鞮氏只是匈奴一部而已,除了挛鞮氏之外,匈奴之中还有呼衍氏、兰氏、须卜氏等诸多部族,实力强横,匈奴一族侵占北方大片草原,各部势力延绵万里,为我华夏心腹大患,赵国和将军就算能平定挛鞮氏,时间一长,其他匈奴部族休养生息之后,也会卷土重来,为祸天下,所以我说,平定挛鞮氏一族容易,但想要平定整个北方匈奴之患,永消占据北方广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对华夏子孙的威胁,建立千秋功业,才是最难的!”夏平安说道。

李牧的脸色异常凝重,目光看向远方,透着一股忧虑,“我也知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华夏威胁最大,草原之上,所有男子都是战士,从小就练习弓马,着实可畏可怖,以赵国一国之力,能平定挛鞮氏已经竭尽全力,想要平定整个北方,就算天下一统,耗费天下钱粮赋税,也不可能做到,我们只要能守住,就已经不易!”

“将军说的是常理,但将军有没有想过,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现在各国,包括燕国,赵国想要平定匈奴只是因为受到匈奴的威胁,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我们是不得已才想要平定匈奴,是被动的,我们和匈奴交手打仗会耗费无数钱粮,燕赵两国都难以支撑,但如果换一个方式,让天下各国,让所有人都想着可以主动去平定匈奴,让大家打匈奴变得有利可图,不仅不耗费钱粮,还可能会赚很多钱,只要占据一块草原,就有源源厚利,养军肥民,使国家富裕,让天下商贾趋之若鹜,将军觉得如此一来,我华夏是否可以平定北方草原之患?”

李牧眉头一动,眼中神光闪动,思虑良久,“真要如此,倒有可能,只是草原之上只有牛羊,牛羊也无法长途运输,作为肉食也无法久存,就算我们能驱逐匈奴,占据草原,也只能便宜一地,又如何让天下商贾趋之若鹜,又如何养军肥民,使国家富裕,以战养战?”

“将军若相信我,只要借我一千两黄金,给我三千人马,一块草地,两万只羊,三个月时间,我就能让将军看到我们赵国大军如何能从草地上挤出金子,让商人趋之若鹜!”

“一千两黄金,三千人马,一块草地,两万只羊,三个月?”李牧声音一下子高亢了起来。

“不错!”

“行,我就给你这些,我现在就任命你为雁门大营的田步使,我倒要看看三个月后,你怎么从草地中挤出金子来!”李牧点头说道。

雁门大营的田步使,专门负责管理雁门和代郡的边贸,为大军征收钱粮,相当于李牧这个大将军的后勤和财务部长。

李牧这次来雁门关,向赵王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为了抵御匈奴,他完全掌控雁门和代郡的财税和人事和军事,赵王同意了。

此刻的李牧,在代郡和雁门关,说话比赵王还管用,大权在握。

……

走出李牧的主帐,夏平安看了看远处的天空,长长吐出一口气……

帮助李牧灭掉挛鞮氏,那太简单了,就算没有他,李牧作为绝世名将,也能做到。

自己亲自提刀上阵,撑死也砍不了一千匈奴。

既然这颗界珠召唤的是骑兵,夏平安就想换个方式看看,挑战一把,看看能不能追求更大的战果。

他想做一件事,从制度上,为燕赵两国和华夏的骑兵赋能,让在各国君主眼中最耗钱的骑兵,成为最赚钱的机器。

这件事能不能成功,能做到哪一步夏平安不知道,他只是想试试。

……

李牧果然说到做到,只是当天,任命夏平安为大军田步使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大营。

夏平安也没有闲着,在把伤兵营交给手下之后,他在大营之中挑选了三千体力衰微的老卒,第二天就带着人到了代郡,接手了一个牧场和数万牛羊。

随后,夏平安就找来木匠,铁匠,开始在代郡的牧场旁边兴建起作坊来,还让人雇来代郡的一些会纺织麻布的妇女,让那些妇女学着薅羊毛。

夏平安没有织过羊毛布,不过他却大概知道织造羊毛布的过程,也知道织羊毛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设备。

中间有不懂的,可以一点点的摸索纠正。

结果,只用了两个多月,还不到三个月,夏平安就把织好的一匹羊毛布放在了李牧面前。

摸着那羊毛布,饶是李牧见多识广,也目瞪口呆。

没用几天,那雪白柔软非常有质感的羊毛布出现在雁门的边集之上,一出现,就带来巨大轰动,引得无数商贾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夏平安定出的羊毛布的价格,一两羊毛布一两黄金,居然供不应求,刚刚上市的羊毛布瞬间就被那些商人抢光…

等羊毛布出现在邯郸的时候,一辆羊毛布,居然卖出了百两黄金的价格,这羊毛布,引得无数豪门大族趋之若鹜,以身上有一块为荣……

一切果如夏平安所料。

在这个没有毛料物以稀为贵的时代,羊毛布出现带来的轰动,简直太大了。

一块羊毛布,可以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让百姓追捧,让王侯折腰,对追逐利润的商人们来说,这羊毛布,简直就是白色的金矿。

一时间,雁门和代郡两地,因为羊毛布的出现,商贾如云,原本平常的草地和绵阳,也一下子炙手可热。

李牧在雁门大营再次招募新兵,开始了训练,闭关不战。

雁门关外的匈奴们,在知道有了羊毛布之后,每次外出掠夺,羊毛布就成了那些匈奴们最想抢到的东西。

雁门关外的局势,还是如历史一样,该发生的继续在发生着,按部就班,但许多东西,也已经悄悄的在改变了……

在羊毛布出现两个月后,就有赵国的豪商,一次给李牧的雁门大营送来一千多匹良马,开始和李牧攀关系,开始犒军,想要求见李牧的商人,在雁门大营之外,排起了长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