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开局:召唤锦衣卫 > 第一百二十一章朝会(七)

开局:召唤锦衣卫 第一百二十一章朝会(七)

簡繁轉換
作者:肉丝膝枕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22 10:13:20 来源:源1

御书房内,暖光透过雕花窗棂倾洒而入,竭力驱散着整夜积聚的清冷孤寂之气。皇帝李景炎身着常服,端坐在龙案之前,身姿虽依旧挺拔,却难掩那一丝疲惫之色。

他双眉紧锁,目光仿若被磁石牢牢吸引,紧紧锁在手中的密折之上。这密折详尽记录着南方清平府与江淮府两地盐政的重重积弊,此刻看来,仿若一道催命符,直直地揪着皇帝的心。

清平、江淮二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濒江临海,盐场密密麻麻如星罗棋布,本应是国家盐赋的坚实根基,滋养着天下万民。

可如今,现实却令人痛心疾首。官商相互勾结,蛇鼠一窝,旧有的盐政制度腐朽不堪,乱象丛生。盐税亏空逐年扩大,宛如一个无底黑洞,无情地吞噬着国家的经济血脉;私盐肆意横行于市井街巷,如同野草般泛滥成灾,公然挑衅国法的威严;百姓们只能无奈承受高价官盐,生活苦不堪言,而国库这边,不仅没有从中获利,反而被那些贪婪的硕鼠啃食得千疮百孔。

“传盐铁使,梁崇生、都察御院御史丞裴文渊、户部右侍郎苏景明即刻进宫面圣!”李景炎龙颜一沉,威严之声仿若洪钟,瞬间打破了御书房内的寂静。

传旨太监领命,匆匆奔出,脚步急促,带起细微的气流,使得室内的烛火摇曳不定,那烛火似也感知到这场即将掀起的惊涛骇浪,不安地跳动着。

俄顷,三人鱼贯而入,一进殿便伏地叩首,恭行君臣大礼。盐铁使梁崇生身形微胖,此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簌簌滚落,面色苍白如纸,惶恐之情溢于言表;都察御院御史丞裴文渊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有神,透着洞察奸佞的犀利之光;户部右侍郎苏景明面容凝重,手中紧攥着账册,似有满腹经纶亟待倾诉。

“梁崇生,你且讲讲,如今清平、江淮盐场产量如何,为何官盐售卖量持续下滑,税银却少得可怜?”李景炎声音低沉,却字字如雷,直击要害。

梁崇生颤抖着身躯,伏地嗫嚅道:“陛下,臣罪该万死……近年盐场器械老化严重,修缮资金屡被克扣,盐工们生计艰难,多有怠工现象,产量自是下滑。且私盐贩子狡黠无比,买通各方关节,私盐大量混入市场,抢占份额,百姓们趋利,都去购买私盐,官盐滞销,税银征收自然艰难啊!”

“哼!”李景炎怒从心起,冷哼一声,“朕看是你监管不力,甚至与不法之徒暗通款曲,裴爱卿,说说督察院所呈。”

裴文渊上前一步,拱手正色道:“启禀陛下,自御史台改制为督察院以来,督察院便收到诸多关于南方清平、江淮两地盐政官员受贿纵容私盐之事,盐场账目混乱无序,官员虚报开支、中饱私囊之举屡见不鲜,更甚者,在盐运途中,官商勾结偷换私盐,以次充好,致使大量税款流失,臣已查实梁崇生亦参与其中,其罪当诛。”

户部侍郎苏景明紧接着进言:“陛下,臣核算账目发现,两地盐政亏空已危及国库根本,长此以往,必动摇国本。臣以为,当务之急,需革新盐政,一要拨款更新盐场器械,提振产量;二要严惩贪腐官吏,以儆效尤;三要户部协同盐政,重新规划盐运路线,设卡严查私盐,保官盐销路畅通。”

良久,李景炎缓缓抬起头,目光冷峻坚定,仿若能穿透这宫墙,直射向那腐朽丛生的盐政之地。他的声音低沉而果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朕决意革新盐政。这盐,关乎国本民生,岂容蛀虫肆意妄为!”

阶下,梁崇生早已瘫软在地,面如死灰。他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在官场的周旋,能将那些亏空、贪腐之事瞒天过海,却没料到今日在这御书房,被皇帝的几句话彻底击垮。

“梁崇生。”李景炎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向他,“你身为盐政要员,身负朕与万民的重托,却监守自盗、渎职懈怠,致使盐价飞涨,私盐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即日起,革去你所有官职,交刑部严查……”

梁崇生颤抖着双唇,还欲开口求饶,可在李景炎那不容置疑的威严下,终是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任由锦衣卫拖了下去。而李景炎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已在筹谋这场革新的布局。

……………………

羿日。

晨光熹微,金色的光辉透过云层,洒落在巍峨壮丽的宫殿群之上,将那太和殿的琉璃瓦映照得熠熠生辉。朝会的钟声雄浑而悠长,余韵在宫墙间回荡,宣告着新一日朝堂议事的开启。

大殿之内,群臣早已按照品阶高低,整齐划一地排班而立,个个身着朝服,头戴乌纱,神情或肃穆、或沉思、或忐忑,皆在静待皇帝李炎的驾临。

须臾,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传来,李景炎身着龙袍,头戴冕旒,步伐庄重地步入大殿,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冕旒上的珠帘微微晃动,挡住了他此刻的神色,却挡不住那扑面而来的威严气息。

李景炎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响彻整个大殿,

“朕闻近日朝堂暗流涌动,诸卿所司之事,多有差池,民生之怨,不绝于耳,何也?”李景炎的声音带着几分愠怒,在殿内久久回荡。

群臣闻此,纷纷跪地,惶恐高呼:“臣等有罪,望陛下恕罪!”一时间,大殿内请罪之声此起彼伏。

“哼,有罪?朕要的是切实的作为,而非这假意的请罪!”李景炎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司农卿,你先说说,为何各地粮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各地仓廪所储之粮,都到何处去了?”

司农寺,司农卿道:“陛下,臣……臣听闻乃是奸商囤货,哄抬物价,臣等已在着力查办,只是……”

“只是什么?莫不是要拿这等托辞敷衍朕!”李景炎打断他的话,眼神愈发冷峻。

面对皇帝冷硬的话语,司农卿虽有所预料,但当这一刻来临,心依旧猛地一沉,只觉头皮发麻,双腿发软。

他强撑着身体,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发颤:“陛下,臣……臣失职,有负圣恩,恳请辞官谢罪。”此刻他面若死灰,不敢抬头直视龙颜,只盼着这场风波莫要将自己彻底吞噬,殿内静谧无声,众人目光齐聚在他颤抖的身躯上,似在等待皇帝的最终裁决,得又空出一个官位。

李景炎,面无表情的道:“准奏。”

这时,一直沉默的御史中,一人奏道:“陛下,臣以为,此非司农卿,一人之责,各地司农官员监管不力,中饱私囊者大有人在,当彻查严办,以平民愤。”

李景炎微微点头,目光投向其他大臣:“众卿以为如何?”

群臣交头接耳,片刻后,一官员上前:“陛下,刘御史所言甚是,臣请旨,选派能吏奔赴各地,督查仓务,严惩不法。”

李景炎沉思片刻,沉声道:“准奏。诸卿当各司其职,同心协力,若再有推诿懈怠、罔顾民生之事,朕绝不轻饶!即日起,朕会密切关注各地动向,望尔等好自为之。”

“遵旨!”群臣齐声应和,朝会的凝重气氛,在这齐声高呼中,不断凝结。

皇帝李景炎高坐龙椅,龙袍的金色绣纹在烛火映照下透着冷峻光芒,他面色阴沉,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群臣,声音低沉且威严:

“众卿家可还记得,我朝立国之后,盐税一项,每年能稳稳入账数百万两白银,那可是充盈国库、支撑各项大政实施的雄厚根基。彼时,百姓守着几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盐为三餐必需,税源自然丰沛。可如今呢?瞧瞧这账目,盐税竟然连八十万两都凑不齐,偌大的差距,究竟是何缘故!”

说到此处少年皇帝话语顿了顿,殿内顿时鸦雀无声,群臣皆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字半句。“如今,东南沿海之清平、江淮两地,盐政弊病丛生,犹如附骨之疽,不断侵蚀着我朝的根基。贪腐之风猖獗肆虐,盐税大量流失,致使国库空虚,诸多民生工程、军备开支皆受掣肘。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朕心甚忧。”

话语刚落,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惶之色,似是此刻才知晓局势竟已如此严峻;有的摇头叹息,为这两地盐政的糜烂而痛心;还有的目光闪烁,暗自揣测着皇帝此番整治的决心与后续的朝堂格局变动。

李炎见此情景,眉头微微一皱,纠仪官一声鞭响,大殿瞬间又恢复了安静。他继而望向站在前列的大理寺卿包拯与都察院左都御史海瑞,目光中满是期许与信任:

“包卿、刘卿,朕深知你二人一向刚正不阿、清廉能干,在过往诸多事务中展现出非凡的谋略与胆识。如今,朕欲委二人为钦差前往这南方两地厘清盐政,彻查贪腐,还盐政以清明,保盐税足额上缴国库,解我朝盐政之急。”

众臣微微侧目。

包拯闻旨,身姿挺拔,稳步出列。他身着一袭黑色朝服,领口与袖口处的白色滚边显得格外醒目,衬得他面容冷峻如霜,犹如那暗夜中的包公,不怒自威。

他目光坚定地直视着皇帝,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沉稳:“臣领旨。盐政一事,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国用根基,臣承蒙圣恩,忝居大理寺卿之位,必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只是,臣亦深知这两地盐商、盐场、官府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南方诸多势力为谋取私利,早已结成攻守同盟,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不仅查案受阻,甚至累及地方民生。故臣恳请陛下明示查案之界限与方略,以便臣等行事有所依循,少走弯路。”

都察院左都御史海瑞紧随其后,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态度恭敬而诚恳:“臣附议包大人所言。臣在平日里亦听闻长淮、淮西两地私盐泛滥成灾,几近失控之态,官商勾结,沆瀣一气,诸多势力相互庇佑,为非作歹。若无陛下圣意撑腰,若无明确之策指引,臣等此番前往,恐真如逆水行舟,举步维艰。还望陛下详加斟酌,给予臣等坚实后盾。”

李炎微微颔首,显然对二人的谨慎态度颇为满意,他早有思量,此刻不慌不忙地说道:“朕既委你二人此重任,自然知晓其中艰难险阻,亦已为你们筹备周全。”

他微微坐直身体,目光扫视群臣,以示郑重:“其一,朕特允你二人便宜行事之权。此次查案,以隆庆十三年为界限,此前旧账暂不做深究,先着力清查当下正在发生的贪腐行径,稳住局面,徐徐图之。如此,既能避免过度翻旧账引发的动荡,又可集中精力直击要害,让那些妄图蒙混过关的不法之徒无所遁形。”

“其二,考成法将严行于两地涉盐衙门。自即日起,官员绩效将与其作为紧密挂钩,但凡有再敢伸手贪墨、阻挠查案者,一经查实,绝不姑息。朕会派遣专人密切监督考成法执行情况,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尽职尽责,为厘清盐政贡献力量。有能者,朕必不吝嘉奖;有罪者,哪怕位高权重,也难逃国法惩处。”

“其三,你二人此行需着重梳理盐税征收、转运流程。从盐场产出,到盐商收购,再到转运分销,每一个环节都要彻查清楚,截断那些中饱私囊的罪恶之路,务必使盐税如实、足额地充盈国库。同时,对于那些因盐政**而受苦的百姓,要妥善安置,安抚民心,切不可激化矛盾,引发民乱。”

包拯、海瑞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然与坚毅,二人齐声应道:“臣等遵旨。陛下思虑周全,臣等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哪怕前路荆棘满布,刀山火海,亦绝不退缩半步。”

李景炎抬手轻轻一挥,神色关切:“你二人为钦差可节制州政,赐先斩后奏之权,朕亦会遣得力之军护卫你二人周全,确保查案过程不受无端干扰。另拨内帑专款,用作前期清查、安置盐民等一应开销。朕望卿等早日肃清盐政乱象,还我朝一片清明海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库充实丰饶。”

“臣谢,陛下隆恩。”两人恭敬应声道。

“荒狼,阴豺,听旨。”李景炎身着玄色锦袍,身姿挺拔如松,面庞冷峻,双眸深邃似渊,微微颔首间,尽显上位者的威严。

他目光如炬,缓缓望向武官行列,那里,两位身着华丽盔甲的百战穿甲军将领——荒狼和阴豺,宛如两尊战神屹立。

荒狼将军,身形魁梧壮硕,足有八尺有余,虎背熊腰。

阴豺将军则与荒狼截然不同,身形略显瘦削,却透着一股阴鸷之气。

李景炎开口,声如洪钟:“今令你二人,各率一万百战穿甲军,随行钦差队伍护,卫出行,入驻清平,江淮府,并节制这两州诸军事,以防两州悍匪盐枭作乱。”

荒狼,阴豺,两人闻令,单膝跪地,动作干脆利落,发出“哐当”一声闷响,双手抱拳,高高举过头顶,同时朗声道:“末将领旨!”

话音落下,朝堂之上,气氛瞬间凝重如铅,文武百官闻言,悚然一惊,仿若一道惊雷在心头炸响。

陛下这是,明摆着,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文武百官眼角余光,偷偷撇向站在前列的南方三王,心头莫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