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宫,七十二殿中。
慈元殿,一众朝廷重臣命妇和诰命夫人神色恭敬地站立着。她们身着华美的服饰,佩戴着精致的首饰,收到消息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既紧张又期待的神情,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似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自陛下登基之后,耳不聋,眼不糊了,整个人都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完全不像一个**十的老太太,这不如今已经能接见外臣命妇了。
这些朝廷重臣的亲眷们,平日里在各自的府邸中也是备受尊崇的人物。然而,此刻在太皇太后的宫殿里,她们都收敛了自己的锋芒,小心翼翼地表现出自己的恭敬。
一些年轻的命妇们则偷偷地打量着宫殿的装饰,眼中流露出羡慕和惊叹。她们想象着自己如果也能生活在这样的宫殿里,那该是多么的荣耀和幸福。
而那些年长的诰命夫人们则显得更加沉稳和庄重。她们经历过更多的风雨,对于皇家的事务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她们知道,在这个庄严的宫殿里,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到自己家族的命运。
就在这时,太皇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地走了出来。她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长袍,头戴凤冠,面容慈祥而又威严。她的目光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微微颔首,示意大家安静。
宫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低下了头,等待着太皇太后的发话。太皇太后缓缓地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今日趁着春猎之际,哀家召集大家前来,所谓何事想必你们也已知晓,陛下登基,虽只一月有余,除却为皇子先皇所赐三位妃子,如今贵为天子,后宫人丁着实有些单薄了,不利于皇家子嗣繁衍,按着祖制尔等身为臣子亲眷,当为陛下分忧解难。”
众命妇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太皇太后的说法,毕竟众所周知,不知为何,大燕皇室嫡系血脉,诞生的男婴,相对女婴来说,实在是少的可怜,据传太祖皇帝御女三千,也只生了一多百个皇子,公主则是几倍不止。
太皇太后继续说道:“今日,本宫欲为陛下挑选贤良淑德的女子,充实后宫。尔等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命妇和诰命夫人们面面相觑,家有适龄女子,族中有适龄女子的命妇们,心中各自盘算着。片刻之后,一位诰命夫人上前一步,微微欠身说道:“启禀,太皇太后,臣妇家一有女,才貌双全,温柔贤淑,可为陛下良配。”
另一位命妇也接着说道:“臣妇,族叔亦有一女端庄大方,聪慧过人,亦是不错的人选。”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示意她们继续说下去。又有几位命妇纷纷举荐自家或亲族中的女子,一时间殿内热闹非凡。
太皇太后抬手微微一压,殿内再次安静下来。“既然有如此多的人选,那便一一说来。”
一位命妇抢先说道:“臣妇之妹家有一女,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心地善良,定能伺候好陛下。”
另一位接着道:“臣妇的外甥女,容貌出众,才情过人,性格温婉,实乃陛下良配。”
此时,一位命妇说道:“太皇太后,臣妇听闻陛下喜好诗词书画,臣妇推荐的这位女子在这方面颇有造诣,定能与陛下心意相通。”
另一位命妇也不甘示弱:“臣妇家的女子不仅精通诗词书画,还擅长女红,心灵手巧,可为陛下缝制衣物。”
随着众人的推荐,太皇太后仔细聆听,心中暗自盘算。她深知为陛下挑选后宫之人,不仅要容貌出众,更要品德贤良,能为皇家开枝散叶。
经过一番讨论,太皇太后决定先挑选几十位出众的女子进宫,待陛下亲自过目。于是,她吩咐宫女将这些女子的名字和家世一一记录下来,再让宫女们收好画像,准备安排后续事宜。
就在这时,一名太皇太后宫里的宫女,踩着小碎步,微微欠身在太皇太后耳边,说道:“启禀太皇太后,安乐公主来了。”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少女身穿袭鹅黄色的短裙,裙上绣着可爱的小兔子图案。她的头发扎成两个马尾辫,上面系着彩色的丝带,显得十分活泼可爱。她的面容娇俏,眼神灵动,充满了活力,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
太皇太后露出了宠溺的笑容,说道:“你这孩子,怎么也来了?”安乐公主笑嘻嘻地说道:“皇祖母,我听说您在为皇帝哥哥选妃,我也想来看看嘛。”
太皇太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呀,就知道调皮。不过,既然来了,就一起听听吧。”
安乐公主兴奋地看着在场的众人,眼中充满了好奇。
安乐公主看着众人推荐的女子画像,好奇地问道:“皇祖母,这些女子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呀?”太皇太后微笑着说:“这些女子或才貌双全,或温柔贤淑,或端庄大方,都是为了给陛下挑选良配,为皇家开枝散叶。”
安乐公主继续翻看着那些女子的画像,时不时发出惊叹声。“哇,这个姐姐好漂亮啊!”“这个也不错呢。”
太皇太后看着安乐公主活泼的样子,心中满是慈爱。“你这孩子,可别捣乱。”
安乐公主眨了眨眼睛,说:“那皇帝哥哥会喜欢她们吗?”
太皇太后微微叹气,说:“这就要看陛下的心意了。不过,这些女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相信陛下会从中找到合适的人选。”
安乐公主,眨巴着可爱的大眼睛,突然说道:“皇祖母,我也想给皇帝哥哥推荐一个人。”太皇太后有些惊讶,“哦?你想推荐谁?”
安乐公主神秘地一笑,“我新认识的好姐姐沐灵霜,她可聪明了,而且还会跳舞呢。”太皇太后微微沉吟,“沐灵霜?是哪家的女子?”
安乐公主连忙说道:“是平南侯家的小侄女,人长得也很漂亮,而且她的头发还是亮晶晶的……”太皇太后,心下惊了一下,看向众命妇,“可有哪位知道此女?”
几位命妇面面相觑,其中,一位面容端庄的命妇,想着自家夫君的吩咐,微微欠身道:“启禀太皇太后,平南侯家的这位侄女,臣妇曾见过一面,确实如安乐公主所说,聪慧过人,容貌出众。”
太皇太后,诧异的看了命妇一眼,慈祥的笑问道:“你是哪位朝臣之妻?”
命妇微微欠身,恭敬地答道:“回太皇太后,臣妇,乃新任大理寺卿,包拯之妻,李氏!”
(注:召唤人物,可凭意愿选择附带家属。)
太皇太后听后,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着,新任大理寺卿,包拯,这个皇帝的绝对神秘心腹之一,对这一推荐也多了几分考量,这李家的皇帝是一个比一个神秘!
朝臣家眷们纷纷告退后,慈元殿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太皇太后坐在凤座之上,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她转头对一旁的老嬷嬷说道:“哀家的提醒,端王、晋王、安王、他们怎么说?”
嬷嬷微微低头,神色恭敬地回答道:“回太皇太后,尚未收到三位王爷的回复。”
太皇太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这三个越来越不听话了。如今陛下虽登基只一月有余,但帝位却要比他父皇的地位更加稳固,手段更是……但愿他们莫要自误才好……”
毕竟就连自己,都在这位少年天子的手段下,也不得不,原形毕露,自己这位绍兴皇帝之妻,曾经的敬庄皇后,成安侯,镇北侯,季海生,李元洪等变法派,真正的幕后之人,也是最大后盾。
片刻后,皇帝李景炎来到慈元殿,恭敬地向太皇太后请安。“皇祖母安康,孙儿特来请安。”
他身姿挺拔,完全似少年一袭明黄色龙袍在身,更显威严庄重。那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敬重之色,步伐沉稳而有力。
太皇太后露出欣慰的笑容,连忙说道:“陛下有心了,快坐。”
李景炎依言坐下,坐姿端正,尽显帝王风范。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太皇太后身上,流露出对太皇太后的敬重与关切。
心中不得不感慨,敬庄皇后,这位出身名门,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的女子。在嫁给绍兴皇帝后,她便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夫君的事业。
当绍兴皇帝决心变法改革时,敬庄皇后深知此举的艰难与风险,但她毫不犹豫地站在夫君身边。她利用自己的家族影响力,为变法争取到了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在朝廷中,她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丈夫收集情报,洞察人心。
面对世家门阀的强烈反扑,敬庄皇后冷静分析局势,为绍兴皇帝出谋划策。她建议丈夫拉拢一些有识之士,组建自己的改革派力量。同时,她以身作则,倡导节俭之风,为国家节省开支,暗中利用家族影响力组建商会,以支持变法所需的资金。
在变法过程中,敬庄皇后时常关心百姓疾苦。她组织后宫嫔妃,以及朝臣家眷参与纳娟,救助受灾民众,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百姓们对绍兴皇帝的变法也多了几分理解和支持。
“落阳之战”前夕,敬庄皇后为稳定军心,亲自前往军营慰问将士。她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后,她又暗中积极参与战后重建工作,团结那些孤儿寡母,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生活。
然而,变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绍兴皇帝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每当丈夫感到疲惫和迷茫时,敬庄皇后总是温柔地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她用自己的坚定信念,激励着绍兴皇帝继续前行。
随着变法的深入,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但敬庄皇后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依然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继续为夫君的事业默默奉献。
可惜,绍兴皇帝在准备对南方动刀时突然暴毙而亡。敬庄皇后强忍悲痛,努力稳定局势。她本欲扶持新王登基,却不料三王之乱忽然爆发,并敏锐的察觉到了这背后似有诡秘莫测的黑手,在这场混乱中,只能静待折服,可惜自己的儿子,似乎也走了他父皇的老路。
最终也只能静待折伏,装出在一连串的痛失丈夫与儿子中,精神恍惚,时而疯癫,时而清醒,渐渐淡出朝堂和民间某些人的视野。暗地里却一直以期新帝,而自己前身,就是他们选定的新帝,可惜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自己也是在京都事变之后,根据原身记忆,才回过味来,原身也是他们的棋子之一,根据事后查证,二皇子和三皇子派系的人马中,其实就有不少,改革派安插的重要人手,别看起已经七老八十了,可身体却实际上硬朗的很,似乎是个武者。
敬庄皇后的一生,是为国家、为丈夫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的智慧、勇气和坚定信念,成为了绍兴皇帝变法改革的坚实后盾。
太皇太后看着李景炎,心中感慨万千。这位年轻的皇帝自登基以来,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决断力。她轻声问道:“陛下今日政务可繁忙?”
李景炎微微颔首,语气沉稳地回答道:“回皇祖母,政务虽多,但孙儿自当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新朝初定,百废待兴,孙儿需全力以赴,方能不辜负皇祖母的期望和百姓的重托。”
太皇太后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赏。“陛下如此,实乃我大燕之福。陛下当保重龙体,切不可过度操劳。”
李景炎说道:“皇祖母放心,孙儿自会注意。皇祖母也要多多保重身体,孙儿还需皇祖母的指点和教诲。”
祖孙又交谈了片刻,话题围绕着国家大事和宫廷琐事。气氛融洽而温馨,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在这慈元殿中,皇帝与太皇太后的对话,仿佛为整个宫廷带来了一丝宁静与祥和。
眼见夕阳西下,太皇太后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慈祥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柔和。她缓缓开口道:“陛下,来此,恐怕不仅仅只是为了,向哀家请安吧!”
李景炎微微垂下眼眸,语气极为恭敬地说道:“皇祖母睿智非凡,洞察秋毫,孙儿此次前来,确实有一件重要之事欲问皇祖母!”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景兴炎缓缓说道:“此事要从绍兴二十五年秋,皇祖父下西征,西越国,开始说起……,不知祖母可对此事还有印象……”
太皇太后微微皱眉,陷入回忆之中,片刻后缓缓开口道:“那是自然记得,当年你皇祖父西征西越国,其间诸多波折,陛下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李景炎神色凝重,接着说道:“孙儿近日查阅诸多旧档,发现那一战背后似藏有诸多隐秘,一些细节与记载多有出入,想向皇祖母求证一番,也好让孙儿能更清楚当年究竟发生了何事。”
太皇太后目光变得深邃起来,轻轻叹了口气道:“唉,当年那一战确实不简单,其中牵扯甚广,陛下想知道何事,尽管问吧,哀家知晓的定会如实告知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