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联合工作组的成立,电高压锅的计划迅速推动。
而上级为了保证电高压锅的顺利生产,不仅提升了轧钢厂保卫科的等级,还调配一支连队专门在轧钢厂周围巡逻,轧钢厂内部也在赵传军的带领下,增加防卫力度。
原本就做好的规划提上日程,杨佑宁跟陈宫不断联系各方工厂,迅速达成共识。
杨小涛将最终版电高压锅提交工作组,在刘怀民和杨佑宁审批后,新的设计图得到确定。
杨佑宁还想给电高压锅要起个响亮的名字,叫红日!
杨小涛听了脑海中登时响起那首风靡一时的调子,不过总算不是红星系列了。
不过这命名还是被刘怀民否决了,说是让上面的首长命名,更有意义。
杨佑宁也觉得有理,于是,这轮红日就没了。
新的设计通过,杨小涛便开始分派任务。
杨佑宁等人觉得没必要这么着急,甚至陈宫的想法,将各个工厂的负责人召来开个会,大家见见面,然后参观一下轧钢厂,在进行一番友好的交流后,最终将这个任务完美完成。
这也是常态,大家都不熟,要在一起干活,难免有沟通障碍,所以最好见见面,感情联络下。
只是这件事被杨小涛拒绝,他可没时间浪费,还不知道其他工厂的情况,这要是开会交流的,少说三五天,多的一个周,哪有时间浪费。
于是,杨小涛觉得没必要,顺便说出自己的安排。
技术员下厂,限期一个月,能做就做,做不到,工作组换单位。
甭管对方啥意思,什么情况,做出来,就是最好的联络方式,因为这代表着长远利益。
做不出来,就是抱着胳膊叫铁子也没用。
对此,杨佑宁没发表意见,倒是陈宫觉得可行,因为这样少浪费口舌。
于是,当天下午陈宫在办公室里打电话,说的最多的一句表示,请接待我厂技术人员。
当天晚上,杨小涛和陈宫就在轧钢厂会客室宴请将要奔赴各地的技术人员。
至于杨佑宁,这会儿亲自前往上级汇报工作。
根据要求,这次出去的技术人员有十六人,分成八组,每组都有明确的目标。
杨小涛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做出来合格的产品,每天都要汇报进程,同时,在觉得对方没有能力完成任务时,可以提出意见,终止合作。
第二天,杨小涛便亲自送十六人离开轧钢厂,开始奔赴各地。
上午人离去,下午人归来。
同样是大门口,李楠等人从泉城回来,一机厂的工作已经走上正轨,工人对于车辆的家装的辅助系统掌握熟练,没必要留下那么多人。
杨小涛跟王法在门口迎接李楠等人,而后一番勉励。
当然,奖励也是不可或缺。
让李楠风热乐的合不拢嘴。
而后下一轮的人,也要出发。
轧钢厂在这时,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不断将血液运送出去,有不断回收。
而一进一出之间,轧钢厂的活力更加旺盛。
时间就在这种忙碌中度过,杨小涛白天要在轧钢厂应对各地的情况,有技术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通过电话找杨小涛进行指导,甚至出现电话占线的情况。
而反馈的各种问题,杨小涛有的也无法给出答案,毕竟在对方的专业领域内,用什么材料,他说了不算。
好在杨小涛及时调整,让技术员更多的关注结果,只要做出来的部件,符合要求,符合设计数据,就行。
到了晚上,杨小涛要观察玉米的生产情况。
这些天过去,院子里的玉米长的一天一个样,就是院里的人也觉得不正常,好几次王大山过来询问情况,这种有违常理的现象让他看着难受。
杨小涛只是说在研究玉米,抗盐碱的玉米。
对于这个回答,王大山很快接受。
想当初,杨小涛就说在这院子里研究出来的杂交玉米,更是获得了领导的重视,首长的青睐。
作为一个院里的,可是与有荣焉啊。
所以,在得知杨小涛又要研究玉米后,很快四合院里人就达成共识,在杨小涛出门的时候,院里人要看好了,不准任何人靠近杨家。
这件事,得到了阎阜贵的高度重视。
自此,三大妈的唠嗑团队就从前院大门转移到了中院,重点盯防贾家。
这让贾张氏一张老脸皱的难看,心里堵得慌。
如此情况下,白天黑夜安排的妥妥当当,杨小涛连杨家庄都没时间回去。
周日也要去轧钢厂,因为地方的同志表现出来的热情,根本刹不住,都想最快时间,搞出样板。
如此情况下,工作的进展飞快。
三月底,最先传来好消息的是四九城的电子机械厂,或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王大轩带人前去指导后,只用了三天,就制造出符合设计的电热装置。
随后津门的广播器材厂,他们经过一个周的时间,成功完成对高压锅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实验效果良好。
接着便是金陵的温度控制部件。
沪上的安全装置…
一个个好消息不断汇聚,联合工作组的人也觉得兴奋。
刘怀民三天两头打电话,要么就是亲自过来查看情况。
杨佑宁也是如此,每天都问下进度,只是看杨小涛那忙的胡子都留出来了,只能在一旁侧击,询问陈宫的情况,
陈宫这几天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所有联系都有他的身影,甚至在出现矛盾的时候还充当润滑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调和的火候在他手上越发纯熟。
杨小涛甚至觉得,让他当个人事行政经理都行。
因为有陈宫在,他只需要说出自己的需求,剩下的,陈宫都能跟人掰扯明白。
时间不断过去,看着越来越多的部件只要成功,已经有人从外地赶回来,带着部件等待检验。
对此,轧钢厂内的氛围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在联合工作组内,却是有些凝重。
因为他们清楚,各个地方做出来的东西,最终要成为一个整体。
若是各地的部件没有问题,而最后拼成的电高压锅没有成功。
那就是,设计的问题了。
对此,刘怀民杨佑宁几人不止一次想要问杨小涛设计的事。
但看到杨小涛那样子,根本说不出口。
他们也知道事情进展到这步,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只能希望杨小涛延续以往的成功,这次也能做好。
相比起联合研发工作的顺利进展,在抗盐碱玉米上,杨小涛却是遇到了困难。
现如今,在盐碱地里种植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当然,这是外围用来遮掩耳目的。
靠近墙壁的玉米,在小薇的催熟下,已经长了三茬。
也就是这三茬,让杨小涛对抗盐碱玉米的性状有了大体了解。
根据小薇的反馈,三种玉米的生长情况各不相同,虽然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但在细节上还是能够看出差别。
在对A、B两种植株强化能量后,两种植株的抗性表现明显,
其中,A植株的独特能量点,让种植的植株大半存活,表现为抗盐性强,但抗碱性弱。
B株的能量点同样存活率高,但表现性恰恰相反,抗碱性强,抗盐性弱。
只是这两种植株能量得到了强化,本身的优势和缺点也更加明显,而且两种植株自交后生长出来的玉米颗粒不仅稀疏还很小,跟杨小涛获得的玉米粒差不多。
这点说明单纯的强化能量,并不能解决抗盐碱的问题。
C植株则是不同,因为本身既没有A的能量,也没有B的能量,就像是一段基因空白。
所以对于盐碱性的抗性很弱,也是三种植株里面成活率最低的,但生长出来的玉米棒子却是产量最多的。
当然,这是相对于A、B两株的,比起普通玉米还是差很对。
三种不同的植株表现型被摸清楚后,杨小涛一度认为自己距离成功不远了。
毕竟明面上的表现,跟上次实验杂交玉米差不多。
所以这两天杨小涛按照杂交的方式对三种玉米分别实验,但结果吗,却比想象的要残酷。
首先是AB之间的杂交,不论是哪个当雄花,哪个当雌花,两者之间的杂交玉米种子生长率比单一的更低,而且生长出来的玉米棒子,上面大部分都是空的,仅有的几个,种下去指挥更少。
其次是AC、BC之间的杂交,这两种得出的种子,大部分都能长不出来,而且长出来的玉米,虽然抗性比起单独的C植株要强,但玉米的产量却是低了许多。
而后便是各种实验,甚至那杂交二代的玉米让小薇检查,然后再实验,如此得到的玉米比起一代更差。
一连串的实验计划不断出现在笔记本上,然后又被填上结果后,迅速抛弃。
杨小涛的要做的实验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甚至还让小薇重新解析抗盐碱玉米与普通玉米的不同,结果发现还是最初的三种植株,这也坚定了这三种植株与抗盐碱行的关系。
也多亏杨小涛本子记录清楚,否则单纯的让小薇自己去记,早就思绪紊乱了。
即便如此,不论杨小涛怎么杂交,如何努力,都无法将想要的优秀的性状集中在一起,甚至连个好一点的父母本都不行。
连番的失败让杨小涛有些无奈,仿佛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禁区,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束手无辞。
想要去图书馆找点资料查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但白天忙的跟狗似的,去了办公室就是各种电话咨询,求证,等等,等下班的时候,图书馆早就关门了。
就在杨小涛关于抗盐碱玉米的研发工作陷入泥潭,有些推不动的时候,联合工作组这边却是传来好消息,在昨天,最后一个部件也被技术员带回来了。
如此,经历近半月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一半的时间下,新型电高压锅所需要的部件已经全部生产完成。
而且这些部件在各个技术员的监督下,基本上是按照杨小涛提供图纸制作出来的。
随着各部件的送达,联合工作组的注意力一下子放到了轧钢厂这里,甚至连夏老也多次询问工作紧张。
而如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着这口装起来的高压锅,能不能做出一顿美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