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科技尽头 > 102 学术界的拉扯与有为集团的新品发布

科技尽头 102 学术界的拉扯与有为集团的新品发布

簡繁轉換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1-17 10:19:1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站在教室后门处,将大半个身子隐在墙后,听着教室里的争执,劝解,起哄……宁孑突然理解了曾经班主任那种心累跟苦恼。这一届的教授们,不太好带。

这一天天的,才第一学期第三堂课都能吵起来,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宁孑不敢想。人心浮动,学风不古……

宁孑心里考虑着该不该转身离开,却恰好被一直关注教室外的方旭看到。

这位方教授明显也是妙人,没有提醒教室里还在对峙的两位老院士,干脆直接悄无声息的从后门走了出来。

“小宁,来了啊。”

对宁孑怎么称呼可以说是让方旭最为纠结的一件事了。

“宁同学”三个字是怎么都叫不出口的,事实上自从那天接风宴后,方旭就没把宁孑当成学生看过。宁教授肯定也不太准确,毕竟宁孑还没有教授职称,最后也就只能仗着年纪优势,亲切的叫一声小宁了。

“嗯,今天这情况……谁出的主意?”宁孑指了指已经被坐得满满堂堂的教室,问了句。

方旭脸微红,毕竟是做学术的,脸皮没有那么厚,只能颇为尴尬的解释道:“上节课看卢老那些学生们都获益匪浅,所以大家也都想着让自己的学生都来见见世面。”

勉强能解释,但迎着宁孑那清澈的目光,方旭的脸还是更红了,喃喃道:“我去跟两位老院士说说,让他们先别吵了。”

“不急。”宁孑摇了摇头。

两位老院士正吵在兴头上,贸然去打搅人家的雅兴,反而不美。

见方旭不太理解的样子,宁孑还是解释了句:“现场聆听院士吵架的机会不多,让大家多见见世面。”

这波解释足以证明,宁孑多少还是受了些三月的影响……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一人一猫每天朝夕相处。

只有方旭更尴尬了。

“耽误上课了……”

“上课铃两点十分才打,还有13分钟。”

……

心好累。

说起来,刚刚方旭没有直接提醒两位院士也是因为今天教室里人太多了。

但现在方旭看来他还不如直接走上去提醒两位院士,也好过走出来跟宁孑解释。

好在没等他想好怎么应对,宁孑主动开口问了句:“对了,方教授,最近我堂姐跟我聊天的时候经常提到你,还说打算考研,是你鼓励她的?”

“额?”

方旭微微愣了愣,随后如实答道:“晚上一起散步的时候,她说现在图书馆的事情不多,每天有大把时间可用,我就建议了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在图书馆了解一下各个科目,看哪方面有兴趣试着去考个研试试。”

“哦。”宁孑点了点头,然后盯着方旭问了句:“晚上一起散步?偶尔?经常?”

方旭有些窘迫的答道:“也就最近一段时间。”

宁孑好奇的问道:“方教授,你今年多大啊?”

“31。”

“还没结婚啊。”

“没有,26才博士毕业,然后一直在搞学术研究,没顾得上考虑个人问题。在燕北大学从助教做起,一直到现在副教授,学术压力也是很大的。”

“26就博士毕业了?”

“嗯,以前跳过级,高二那年报了燕北数学英才班,当时才16岁,然后签的是本硕博连读。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毕业,也不短了。”

宁孑眨了眨眼睛,大概了解方旭这种学院派教授的成长历程。

妥妥的人生赢家了,基本上没有走任何弯路。这学上着上着就成大学教授,稳得让无数人羡慕。

“没选择出过留学?”

“嗯,当时燕北跟哈佛签了交换计划,去哈佛做过一年的交换生,回来后就没出去过了。”

“哦。”宁孑点了点头,评价了句:“嗯,哈佛的数学院也就那样了。”

“额……”方旭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出什么反驳的话来,毕竟宁孑的确有那个资格说这句话。事实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宁孑把哈佛换成任何一所知名大学,大概都能理直气壮的说出来。

“不过邓肯教授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你可以跟他多交流。”宁孑补充了句。

“这个我知道,邓肯教授在学界一向以多领域的贡献而著称。”方旭点了点头附和道。

宁孑其实觉得这位年轻教授人还不错,就是太老实了点。

就好像前不久成果做出来,都不敢**文,还得求上门让宁孑先把论文发了,上了期刊,自己才敢直接引用。

其实当时如果方旭直接在论文里将那些数学工具证明出来,宁孑也不会太在意,不过现在大概也不会高看这位数学教授一眼了。

“嗯,所以呢?”宁孑问了句

“啊?所以什么?”方旭微微愣了愣。

宁孑瞥了方旭一眼,说道:“让多米尼特去燕北大学暂时代课,只是为了让他能习惯在华夏教学,一年之后他就是体大数学系的教授了,想要跟他多交流当然要调来体大。”

“啊?”方旭整个人都愣了。

宁孑很肯定的点了点头道:“嗯,如果你想来,学校不放人的话,我能帮你。以后体大会是华夏顶级数学家的摇篮,抓住这个机会。”

随后也不顾这位因为这番话而失魂落魄的燕北数学教授,宁孑直接从后门走进了教室。

虽然一直跟方旭聊着天,但他也关注着教室里的交锋。

事实上此刻两位老院士的也差不多吵完了,起码两人已经分开了。卢正月可以说是完胜,但范振华不再理他,他也没法把人赶走。

两位老院士不吵了,当宁孑走进教室时,所有人的目光自然而然的便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哪怕没见过宁孑的人也能第一时间认出来。

毕竟年轻且帅气的人,辨识度总是比较高。

教室里也在这一刻安静了下来。

“我坐哪?”宁孑环视了教室了一圈,平静的问了句。

众人愣了愣,突然有坐在前排的机灵鬼搬起凳子,放到了讲台上。这也就是当初选择教室的时候,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没选择那种桌子跟椅子固定在地面上的教室。

卢正月挑了挑眉毛。

另一边的范振华张了张嘴,最终没说什么。

宁孑想了想,还是走到了讲台上,然后坐下。

上课的音乐声正好响起。

宁孑坐在主席台上,等着音乐声放完,然后环视了眼教室,沉默了半晌,才开口道:“我有轻微社恐,不太喜欢人太多的封闭场合,所以教室门就不关了。”

“另外,非本校跟燕北大学的数学教授、讲师参加每周五的体大数学课,请自觉向本校财务部缴纳8000元学费,今天就算了,以后请凭体大财务给的缴费凭证来旁听。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了。”

教室里沉默了片刻,随后很快无数只手举了起来。

……

五点十分,准时下课。

大部分很快识趣的离开,其实有些人还想留下能在多问一、两个问题也是好的,但带人来的教授们还是识相的,催促了两句,便带着各自的学生走了。

范振华、卢正月跟有限几位教授们留了下来。

今天数学课的三个小时里,除开中途去上厕所休息了十分钟,宁孑一共回答了17个数学问题。很明显大都是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甚至有些问题大概提问者也没想过真的能在课堂上得到答案。因为出提问之后,自己都挺不好意思的说因为这个研究方向比较偏,如果宁孑没研究过的话可以课后探讨。

宁孑的回答也很简单,课后肯定是没时间探讨的,所以课上直接解决了。

当然到了这个层级,所谓的解答问题并不是说直接把问题解决了,而是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燕北大学有位博士提的问题是关于李代数复共辄映射交换子空间唯一性证明的问题,宁孑考虑片刻后给出了通过二次投影证明等价关系,然后诱导出唯一性的建议。

从提问到讲解总花费时间大概十分钟,却让燕北大学这位数学博士生恍然大悟,坐下去之后便拿起纸笔开始埋头苦干……

这也是满打满算不过170分钟,但却能解决17个问题的原因,宁孑很精准的将每个问题都控制在10分钟内搞定。当然,给出一个研究的线索就足够了。他总不可能手把手的帮这些研究生跟博士生把论文写出来。

事实上即便是世界知名大学的数学博导们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步。

这也是有说话资格的教授留下来的原因。

对于那些非数学专业的人们来说大概也只有研究理论物理的能理解研究课题有人能手把手指点疑难,是种多么爽快跟宝贵的体验。尤其是博士研究课题。毕竟博士毕业论文是真要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对于华清、燕北这样的重点研究型大学来说。

其他专业的论文写不出来,还能怪学校穷,怪实验室仪器不够先进,怪使用的试剂不是一个批次……

总之能找的理由很多,但数学博士的论文写不出来需要延期毕业,大概只能怪自己的脑子不够给力……

真的,哪怕是研究生,在上完专业课过了资格考之后觉得还有余力想找自己导师专门开专业课,如果人不够的话,导师大概也就是推荐一、两paper就直接把人给打发了。

数学导师拿回的课题可能就是某个数学猜想,而且还极有可能是许多人已经做过的数学猜想。这个时候导师能给的意见最多也就是判断这个猜想是对的还是错的,然后鼓励学生是从正面思考解决问题,或者证否的方向来思考。

毕竟如果导师自己有哪个精力解决这种数学猜想,也不会交给学生了。

甚至很多导师给的方向都是错的。

而且也不要认为数学教授们对于研究课题很认真,曾经数学界就曾出现过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数学研究方向跟成果,比如有大学教授曾证明“当一个人的年龄素数时最容易出成果。”

这大概就是数学界的现状了。

学生成就如何,能不能顺利毕业,最重要的不是导师,而是天赋。无非就是导师性格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比如有些导师性子比较古板,只允许学生在其研究方向挑选命题,有些导师开明,容忍度极高,可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允许学生研究有兴趣的东西。

只有在天赋都差不多时,才是真正拼导师的时候。

优秀的导师往往能从其磅礴的知识储备中,挑出学生感兴趣又有发展前景且容易出成果的研究课题,说白了就是研究方向上的建议。

尤其是有些学校对学生毕业对论文发表的期刊有要求,好的导师往往能借助其在学界的影响力,将论文推荐给更高一级的期刊,有的甚至还能帮学生找到靠谱的审稿人。

甚至能借助其影响力,把学生推到更高的舞台,比如邀请某位学术大拿来学校做演讲,顺便让其指导一下自家学生。学术论文答辩的时候,请来很牛逼的答辩主席,甚至还能在学校毕业时,帮学生争取到分量极重的推荐信……

但这些基本都不涉及到极为具体的研究指导。

所以许多学子的研究生阶段,能有一个像宁孑这样,可以在多个方向给与研究生乃至博士生进行指导的数学家的确是极为弥足珍贵的。

要知道数学很多问题也是有时效性的,许多硕士、博士在读期间选择的小论文往往也是从一些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提供的openproblem中寻找的。

但既然是openproblem,自然人人都可以选去做研究。

万一跟人家的选题重复了,好不容易做出来,满怀喜悦的投递给期刊,结果人家编辑看完之后来一句,这个问题xxx已经证明了,那绝对是个惨剧。

想想看吧,有了宁孑这种全才,在论文某个关键问题上提点几句,也许就能把这种惨剧让其他人去承受。

这同样也是明知道不太妥当,但众位教授们还是把自家学生都带来上课的原因。这种便宜不占,天理难容。

现在课堂后,就是争资源的时候了。

宁孑其实大概猜到了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也是在上课前他没介入到范振华跟卢正月之间争吵的原因。

反正课前那十多分钟肯定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不如让两人先把气出了,等到课后大家再来慢慢谈。

当然课后他也没打算花费太多时间来处理这件事。

所以坐在讲台上时,他也直接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下堂课开始不再免费答疑,想来直接去体大交钱。他表达了态度,问题自然就更好解决。

至于八千块的收费宁孑觉得很合理。

能被带到这件教室的,都是燕北跟华清大学的学术向硕士跟博士,其他学校可能还会博士生拿出这笔钱比较困难,但这两所学校的学术研博生大概是不会差这点钱的。

国家助学金、学校各种助研费用、学院的各种补助,奖学金、学业奖金,加上名校加成不管是做助教、兼职又甚至接些私活,刨去学费跟生活费一年几万甚至十多万的收入也还是有的。

更别提大学里各种学业奖学金的评选还得看sci论文分区、影响因子跟论文数量。能在课堂上多接受点指点,发表一、两篇论文到一区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八千块的课时费分分钟就赚回来了。

但很快宁孑便发现,其实这个价格并不太合理,他好像订的低了点……

因为当人走得差不多了,范振华走上前第一句便是:“宁孑啊,你之前说的八千块听课费是认真的吧?管一个学期还是一个学年?教室能不能扩大点?或者改成一周两节课?”

不等宁孑答话,跟在范振华身后的卢正月又爆发了:“老范啊?你是真不要脸啊!八千块你还想一个学年?还想扩大教室?你咋不干脆把你们燕北数院合并过来算了?”

宁孑没吭声,眼看着两位老院士又要吵起来,方旭终于忍不住直接站在了两人中间,开口道:“两位老院士,不如我们还是先听听宁孑怎么说吧。”

还是这句公道话有用,范振华跟卢正月都看向了宁孑。

可以看出卢正月心里的确是不太舒服的。

本来自家学生能问好几个问题,讲解得也能更细致,但燕北大学的教授们不讲武德,带来这么多学生,直接导致宁孑讲问题的时候更快了,基本上每个问题都是浅尝辄止。更关键的是,他的八个学生,今天只有五个有机会提问。

宁孑看了两人一眼,说道:“扩大教室就算了,这种答疑方式方向性比较强,回答某个问题的时候,对其他人没有帮助。时间有限能解决的问题也有限,人再多也没意义。加课程我没时间,所以还是保持原样。至于听课费用管多久,我没想过。不过这笔钱充作体大数学系的经费,回头可以让体大数学系自行研究后决定。”

好吧,这个系里自行研究决定让卢正月心情多少爽利了些,毕竟他现在是体大数学系的副主任,这种事情不管怎么研究,整个数学系管理层都会给他面子。

对于宁孑这种光明正大拉偏架的行为,范振华也只能报以苦笑。

没办法,毕竟这孩子是体大的人,为体大考虑自然谁也说不出个不是。

“那行吧……就按你说的办。”

“那我们算达成共识了,就这样吧。”宁孑点了点头,不打算在纠缠下去了。

“额……”

范振华还想说点什么,但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宁孑便抢答了句:“我不包饭的。”随后率先朝着门外走去。

少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太爽利的。

说好了体大跟燕北大学合并,是让教授们来给他上课的,结果现在变成了教授们带着学生来提问,甚至之前都没给他打声招呼。

当然宁孑其实也并没想过真的要让教授们给他上课,毕竟三月给他的研究方向,简单的部分早就被前人都给做完了。几乎都是这个时代的数学家没法指导的问题。

不过按照宁孑原本的想法,每周一节的数学课完全可以作为讨论课,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某些证明过程的合理性,毕竟能在燕北当上数学教授都是有水平的,说不定给出的某个意见能带来启发呢?

谁想到现在演变成了这种情况……

所以宁孑觉得得表现出抗拒的态度,不然他担心下次真的换了教室,面对上百人的大课堂,那就真要社恐了。

卢正月趾高气昂的瞟了范振华一眼,大步的跟在了宁孑身后。

是的,此时卢正月心情不错,从华清跳槽到体大终究是有回报的。比如今天就完胜了老对头,平日里可很少有这种战果。

走出了教室之后,卢正月在宁孑身后叫了一声:“小宁,走慢点,跟你说个事。”

宁孑放慢了脚步,等着卢正月走到自己身边,这才问道:“卢院士,什么事?”

卢正月跟在宁孑身边,边走边说道:“下个月在日岛首府开办亚洲逻辑会议,icm说是给你发了邀请函,想邀请你去做个报告,说白了,就是想请你去撑场面。但是你一直没回复。这届icm的主席是日岛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的森重文教授,跟我也算熟悉,让我问问你是不是没看到邀请邮件?”

宁孑微微皱了皱眉,他的邮箱一直是三月管理着的,一般而言如果是重要的邮件,三月都会留在那里,不重要的则会直接扫进垃圾箱。

宁孑很确定最近并没有看到这封邀请函,又想到三月曾经给他的建议:“档次太低的数学会议就不要参加了,浪费时间,这些邀请函我会直接帮你扫进垃圾箱里。”

于是直接转述了三月的意见:“哦,我觉得这个会议档次太低了,就不去了。您帮我婉拒一下吧。”

这个回答也让卢正月愣了愣,随后哭笑不得的说道:“不是,宁孑啊,你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这属于是icm的一个卫星会议,基本也是亚洲数学界档次最高的几个会议之一了。更别提今年icm主席还会参加。”

显然卢正月还是希望宁孑能去的。

这种心态大概就像家里多了个宝贝,生怕人家不知道,想拿出去炫耀一番。

然而宁孑还是非常相信三月的判断。

既然三月根本没让他看到邀请函,足以说明这会议不重要。宁孑连极想去的打靶都能先忍住,自然不会专门飞到日岛去浪费时间,于是更为坚决的摇了摇头道:“最近研究的课题太过重要,我想尽快做出来,所以真不能去。”

卢正月下意识的问了句:“最近又研究新课题了?哪个方向?”

宁孑随后答道:“核聚变的一些理论推导。”

听到这话,卢正月几乎同步一个踉跄,宁孑连忙扶助了这位大佬,解释道:“不是炸的那种,可控的。”

卢正月看向宁孑的目光有些怪异:“宁孑啊,你看我也一大把年纪了,别拿我寻开心行不?”

宁孑认真说道:“没有啊。”

卢正月盯着宁孑问道:“我能去你那儿看看不?”

宁孑想了想道:“当然可以,现在只是纯理论上的计算,谁都能去看。不过我饿了,要先去吃饭。”

“没事,我先去请你吃饭,最近的食堂在哪来着?”

宁孑:“……”

……

此刻,范振华跟方旭也一起走出了体大的教学楼。范振华也感觉到了身边方教授的心情似乎有些异样,他问了好几句话,这家伙都没反应过来,甚至答非所问。

走出楼,坐上车后,范振华把方旭也叫到了后排,坐在自己身边,当车启动之后,才开口问道:“小方,你今天是怎么了?魂不守舍的?”

正在犹豫是不是该跟范振华说宁孑邀请他这事的方旭,听到这话,反而定下心来,干脆的说道:“今天宁孑劝我来体大数学系任职。”

“啊?”范振华很诧异。

他还一直琢磨着怎么才能把宁孑拉到燕北大学去,却没想到宁孑竟然主动出击,打起了燕北数学院年轻一代最优秀数学教授的主意。

愣过之后,范振华问道:“他怎么说的?”

方旭老实的答道:“他说明年多米尼特会回体大担任教授,大概意思应该是以后体大数学系会发展很快,未来华夏顶级数学家都会出自体大数学系这边。”

范振华愣了,诧异道:“多米尼特不是只交换一年?宁孑说明年多米尼特还要回体大任职?”

方旭点了点,这事他也觉得挺奇怪,毕竟多米尼特·邓肯理论上说其实是哈佛的教授,但宁孑的确是这么说的。而且很笃定的样子。

范振华想了想,决定先放下这个问题,转而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方旭茫然的扭头看了眼范振华,如实答道:“我不知道,一直都在燕北大学嘛,也习惯了。突然听到宁孑这个建议,还没来得及想清楚。”

范振华沉吟了片刻,看着方旭年轻的脸庞,突然便觉得心里也纠结起来。

如果是站在燕北大学数学院的角度考虑,他肯定是不希望方旭离开的。

可宁孑的亲口邀请的分量也是极重的。毕竟是未来菲尔兹奖获得者的亲口邀请,方旭过去了,未来不但有人能手把手的指点,更重要的是真要做出了成果,如果宁孑愿意帮他推荐的话,说不定就能站到更高的舞台,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当时你们俩怎么谈的?前后语境都说说……”

“就随便聊了几句,他问我宁晓想考研是不是我建议的……”方旭很言简意赅的将当时的情况复述了一遍。

范振华静静的听着,等到方旭说完,思考了片刻,突然说道:“我建议你答应宁孑。”

“啊?”方旭有些疑惑,没想到范院士竟然给出了这么个建议。

范振华点了点头道:“今年体大数学系那边还没学生,你肯定不用辞职的。先在燕北大学继续上课,我会尽快帮你申请到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身份,等到明年七月份放暑假了,你辞掉燕北大学的教职,调去燕北体大,但保留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身份。”

“额,这样也可以吗?”方旭有些困惑的看向范振华。

这操作着实是让他没想到的。

“为什么不可以?放心吧,你找机会把我的意见原封不动的告诉宁孑,我想他应该也会同意的。”

“哦!”方旭点了点头……

他突然这些大佬每天考虑的问题太多了,太复杂了,相比起来还是研究数学好,不用想那么多。

……

次日,华夏,明珠东方体育中心,下午1点30分,有为集团的m10发布会正式开始。

作为要在发布会上露脸的主讲人,戈东树跟廖正强已经提前一天从深城飞来了这里。

本来关于m10的发布会有为是集团是打算现在欧洲某座城市举办,随后再回华夏国内正式推出的。

但因为情况有变,一方面有为集团在宁孑的建议下,暂时放弃了电信网络设备的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在即将进行产品发布的时候,智能语音助手这块有了重大突破,但涉及到国外混杂的法律体系,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对于整个智能语控系统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最后调整了发布顺序。现在国内发布之后,再到国外发布。

虽然技术部门一直在跟宁孑保持沟通,做着一系列工作,但集团外宣部门早已经将这次正式确定名为预见未来的产品发布会在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

可以说有为集团对m10手机的发布会重视程度是空前的。毕竟这次m10发布会是有为集团正式冲击高端智能手机的发布会,不管是产品质量、性能又或者定价,都在直接向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苹果宣战。

高调的宣传模式自然也惹来无数媒体的关注。

即便是国内发布会,但依然吸引了超过八十家媒体进行直播,其中还包括了十七家国外媒体。

此时戈东树正在台上,拿着两款m10系列的手机开始了讲解。他背后的大屏幕上,是m10所使用的有为自行研发的麒麟970处理器。

“……这是有为集团第一次发布的ai处理器,我们内部将之称为神经元单元处理器……”

不得不说,即便刨去宁孑帮助升级的智能语音系统部分,这次有为集团推出的m10系列产品依然是极有卖点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智能手机除了苹果一直坚持使用自研的a系处理器外,其他赛道上的玩家所使用的处理器基本上都是由高通公司提供的。

换句话说,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设计的手机处理器是否优秀,直接决定了除苹果外,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智能手机产品性能。

当然也有挑战不可能的玩家,比如世界操作系统巨头微软,曾在自家推出的手机上使用合作伙伴英特尔的处理器,然后完全没有意外的——扑了。一个其软件产品遍及全球的超级高科技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机产品市场占有率直接被归于其他那一列,多少显得有些讽刺。

所以如果这次有为集团冲击高端品牌成功,意味着其自研的芯片真能够在市场上杀出一片天地,这对于整个集团的战略布局极为重要。

毕竟自研芯片太费钱了……

如果不能凭借自研芯片杀入高端局,意味着以百亿计算的研发费用都属于打了水漂,前期的投入不但无法收回成本,还得继续投入下去。对于集团来说,涉足智能手机市场是为了能让集团能在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

戈东树在台上介绍的很认真,也不时换来台下阵阵掌声。

毕竟相对于高通跟苹果的a系列,以ai为主要宣传方向的麒麟芯片还是有很多宣传点的。

当然除去让有为集团引以为豪的芯片之外,还有跟国外老牌镜头公司合作的整套摄像系统,以及优良的生产工艺以及对安卓系统的调教都是之前早已经确定好的宣传方向。

终于在宣传外手机具体的规格,并将m10跟竞品iphone8系列的优势介绍完后,戈东树开始准备移交舞台。

“除了刚才跟大家介绍的m10产品一系列创新外,我们的产品还在另一些功能上,有了重大的突破。现在请大家欢迎负责升级智能语音助手的有为集团研发部廖正强总工,接下来他将为大家介绍m10搭载的超越了一个时代的智能语音助手系统。”

当戈东树说出这番话,台下一时间甚至没反应过来。

愿意来现场参加这次发布会的,绝大多数都是电子发烧友们。

即便在正式发售之前,有为集团对于m10各项性能参数的保密工作做得极为到位,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消息传了出来。

比如手机的谍照,比如麒麟970的ai特性,等等……

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就好像苹果公司制定了几乎与严苛的保密政策,依然无法完全阻止其新品信息泄露。毕竟一款产品在发布之前必然要先量产,进行备货。这其中涉及到的环节就太多了。

业内认识甚至能从公司下的各种订单,就能把产品情况分析得差不多,尤其是对于许多消息灵通的人士而言,所谓的新品根本没什么秘密可言。

但让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m10竟然还藏了一手。

“超越了一个时代的智能语音助手系统?”

这句话说得难免有些大了。

毕竟这年头就单纯从语义识别接口来说,谁家能超越苹果的siri就能大吹特吹了。这次戈东树却直接冒出一句超越了一个时代……

怎么说呢,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觉得这牛逼吹得太大。

对于不懂行的人来说,大概还在思考语音助手系统是个什么东西。

对于已经接触过m10的从业者来说,大概还在思考自己所体验的m10语音助手到底有何不同。

好在戈东树到也没在意台下是否响起掌声。

说实话,连续在台上讲了一个多小时也挺累的,嗓子都干了,是该换个人了。

……

好在当廖正强走上主席台时,数千人还是反应了过来,礼貌的给与了掌声。

本来一场新品发布会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精华,刚刚一些产品外观跟参数的介绍已经让人有些昏昏欲睡,这个时候能听到戈东树在今天这种场合说出那番话,整个人自然也变得更为精神,多了几分期待。

廖正强也没让台下所有人失望,走上台刚一开口,就是大新闻。

“感谢我们戈总给了我这个机会,同时在介绍我们全新升级的智能语音助手系统之前,请允许我向这款产品的开发者致敬。”

“不得不说他不止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更是一位天才的程序员跟软件工程师。没错,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语音助手就是在由他开发的,并且在他的指导跟帮助下,我们研发部在近一个月时间里进行了数次迭代更新跟优化,才能在今天跟大家见面。”

“这项技术对于m10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它重要到让我们更改了发布计划,决定先在国内进行发布。因为正如刚刚戈总说的那样,我们在他的帮助下,超越了这个时代。”

“我想现在大家心里肯定冒出了诸多疑问。这款产品的开发者,也就是那个他到底是谁?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我会在为大家展示了这款助手产品之后,在说出他的名字。那么,小艺,先请你代我跟大家打个招呼好吗?”

就在台下愣神之际,廖正强背后的大屏幕直接且换到了戈东树走下主席台后,留在主席台展示桌上的那部最新的m10pro手机上。

只见廖正强话音刚落,手机屏幕便亮了起来,刚刚廖正强在呼唤了“小艺”之后的话,飞快的出现在屏幕上,随后手机的扬声器做出了回应。

“当然,非常乐意为您效劳。今天能在百忙之中来到现场的观众们,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对有为集团,以及对m10的支持!爱你们呦!”

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