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此是為如來心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這是佛祖的原話。
因為“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指在世尊如來座下聽說的,只能用在這個情景之中,這是舍利弗在對李啟明確表示,他在佛前聆聽到的這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但實際上,一切由心,並不代表心由一切,所謂的‘心’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而心的邊界,便是自由的邊界,而自由的邊界,是由智慧所定的。
‘心中如來’並非是唯一主觀,而是自身的主觀。
換而言之,我的主觀不是‘天魔’,而是‘我自己’
這是個很通暢的邏輯。
如果真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心’也就是自我意識是最大,最極致的自由,那麽……天魔是怎麽被封印的呢?
所以,天魔的自由,實際上也是需要天魔運用智慧去斡旋出來的自由。
哪怕是‘一切現實的總和’,‘諸法之末’,天魔認為自身便是一切事物,萬物的都是他的一部分,但他自由的邊界卻依然是自己的‘智慧’。
天魔想要追求絕對的自由之心,成為一切的完美事物,所以……天魔卻達成了絕對的不自由。
看似自由的天魔,看似‘一切由心’的天魔,因為佛陀所闡明的這點,進而導致了佛魔之間的絕對分別。
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這句話的意思是,混沌如同汙濁的水一樣,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呢?誰又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
誰都不能。
世界是混沌的,一切都將處於變化之中。
所以,“道”不會自滿,正因為‘道’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保持進步,不斷的革新出嶄新的現實。
這才是自由,以‘道’驅動的世界,這般變化的世界,才有進步的動力,因為滿足智慧本身,才會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去完成曾經無法完成的事情。
所以,佛門選擇了去教導眾生學會思考,學會利用智慧尋求本心,最終得到智慧與自由。
佛與魔的區別,便是如此,這是對自由的定義。
佛坦然的承認了‘自由’的邊界,和‘心’的局限,佛不像是魔那麽貪心,並不將自己認定為‘終極’,不是什麽都要,反而因此得到了自由。
魔,將‘心’擴展到了一切的邊界,讓‘心’成為了所有一切的原因,成為了所有事物的根基,卻因此而將自己的心束縛在了‘所有’之上。
既然‘心’是‘所有’,那麽‘心’也就綁定在了‘所有’之上,所有之上,就什麽都沒有了。
但佛將心的束縛完全解除,佛的自由,是人在覺悟之後達到了大智慧,從所有苦因中解脫之後的自由。
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佛祖是如何壓製天魔的。
是的,佛,就是魔。
因為……佛是心,魔也是心,在這一點上,二者是等同的。
但通過佛陀的輕巧一點,於是,‘佛心’和‘魔心’便有了區別,每個人都有的佛心,和萬物唯一的魔心就分離開來了。
佛魔一體,似乎並不是那麽的難以理解。
永離妄想執著者,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是謂佛陀。
魔,就是極致的妄想,極致的執著,妄想自己的心是所有的現實,執著達到完美之上的完美,只有放棄這樣的執著,澄清迷惘,撇空嗔癡,才能成佛。
夫法性無邊,豈藉心之所度?
真如非相,詎假言之所詮,是故眾生浩浩無窮,法海茫茫何極?
天魔所謂,猶如鏡裡求形,悟法無生,一念超越,豈在繁論者爾。
此乃般若波羅蜜,即:彼岸智慧,或者叫做,終極智慧。
佛門有真經,名為《般若波羅蜜心經》想來就是如此了。
當然,天魔肯定自己是不認可這個結論的,但只要這個結論能說得通,便能夠證明佛與魔的之差異。
經過佛陀這麽一看,這麽一講解,李啟突然覺得……天魔,似乎隱隱有些可憐了起來。
所以他才忍不住讚歎佛陀。
這就是佛祖的智慧嗎?
舍利弗所講解的一切,在此刻徹底被李啟所理解。
舍利弗見狀,雙手掐訣,背後法相升起,他的法相不是人形,而是一顆菩提樹。
菩提樹上生百千萬片葉,被微風吹動,風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清暢哀亮,微妙和雅。
再看葉片之上,有百千萬佛國,佛國各自吟唱功德,讚頌舍利弗。
李啟目睹菩提樹,聞其聲,嗅起香,觸其光影,頓時隻覺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諸苦頓消。
看見李啟的表情釋懷,舍利弗微微一笑,隨即又念:“施主聽我言,須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莊嚴故,恆令身輕安心快樂,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妄,寂然調順,斷諸煩惱,力莊嚴故,眾怨盡滅,無能壞者,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
“大海尚可鬥量,深淵尚可窮底,眾生應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耶?汝等自思惟,自當知,清淨法,汝應自攝。”
這話讓李啟本來都閉上的眼睛都再度睜開。
清靜法!
他可是知道的,佛祖在無色界天壓製天魔的法門,就是清淨法!
而現在,對方所說的,便是清淨法的重點。
李啟立刻坐下,認真聽取其中的道之真意。
因為這些話語只是‘原理’而已,而知道了原理,想要法門,就需要觀看演法,這也就是舍利弗展現出法相的緣由。
李啟觀摩法相,其中微妙術法開始運轉。
與此同時,這些術法,開始形成一座法場。
舍利弗雙手合十,突兀的,他的面前浮現出諸多鬼魂。
有怨靈,有凶鬼,毫無意外,都是意外橫死的。
這些鬼魂都與李啟和舍利弗有因果上的聯系,其實……他們是被李啟所殺。
李啟之前對天魔動手,可是悍然直接碾碎了世界環帶上的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之中的所有生靈,盡數湮滅。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鬼魂多半死相醜陋,有的全身浮腫如饅頭,有的不知道被什麽東西炸的面目全非,或者是身體殘缺,或者滿身血汙,反正沒有一個是被好好收斂遺容的。
如今這些惡鬼被招來,滔天怨氣滾滾而來。
李啟卻恍若未覺,畢竟對他來說,這些惡鬼的怨氣連攜在一起,也不過彈指即滅,甚至這些惡鬼都不可能靠近他,僅僅是他身邊周流的‘天理’就足以湮滅所有。
不過,面對舍利弗,卻見諸多怨靈凶鬼,卻無怨氣凶氣。
因為眼前舍利弗端坐於此,身後立有七寶所成的菩提樹,七寶華葉,無不具足。
珊瑚琥珀等等七寶以為映飾,於眾葉間生諸妙華,其花葉各有千色,脈絡似有百種畫,如天瓔珞。
有眾妙華,作閻浮檀金色,如旋火輪,有大光明,諸妙花上化成幢幡無量寶蓋,花中結果,果為十方佛國,一切佛事,亦於中現。
隨著舍利弗的演法,天上憑空生出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瓣葉,天花亂墜,演奏法音,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這些天花,各有金色,散發微妙光明,蓮華每葉皆作小舟,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一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
蓮華化周,有菩薩演說妙法,度苦眾生。
無數的鬼魂在其中,紛紛端坐舟上,虔誠瞻仰寶相,其身也如閻浮檀金色,坐小舟之中,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
無數天花所化的小舟,載著無數的怨靈,駛向佛門諸天。
沒錯,超度並不是去輪回,而是直接升入諸天,成為佛門的‘天人眾’,享諸多福報,不過……那之後,天人也是會輪回的,天人五衰之後,就看造化了。
但也已經是天大的好處,這是舍利弗對他們的補償。
至於他們法德未成,卻要成為天人的代價,自然都是超度者,也就是舍利弗為他們承擔。
鬼魂們紛紛手舉頭頃,乘坐著亂墜的天花小舟,往生極樂世界,但見菩提樹繼續散發光華,華敷之時,鬼魂們紛紛讚歎四諦,三明六通,億萬怨靈得具八解脫。
“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舍利弗手掐法訣,如此說道。
舍利弗正在超度因李啟為了自己所造殺孽而誕生的諸多惡靈。
不過,對巫覡而言,殺孽是什麽?
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規則流轉,就根本不存在殺孽一說,生死不過是自然運行的一環而已,是‘完美’的現實所實行的一種策略罷了。
所以對巫覡來說,殺多少人都不會產生什麽感覺,李啟不動手僅僅是因為他不喜歡而已。
如果是有些‘喜歡’的巫覡……
那只能說,巫覡本來名聲就不怎麽好……
要知道,在很多道途看來,巫覡是詭異恐怖的代名詞,如果巫覡都是好人……那怎麽會有這種刻板印象呢?
李啟和沈水碧這兩公婆,都是典型的無善無惡,不管是救人還是殺人,都不眨眼的,殺戮對他們來說毫無壓力,沈水碧在人巫之戰的時候也沒少乾屠滅世界這種事兒。
殺人和救人對他們來說一樣的,純粹出乎一心,看自己想不想做,需不需要做而已。
但對舍利弗而言就不是如此了。
他借著給李啟說法的過程,一起開始超度亡魂。
李啟也知道,這是做給自己看的。
但他並不準備理睬。
沒意義,理睬什麽?那些冤魂?都超度了唄,他當時又沒別的選擇,舍利弗該不會指望自己會內疚吧?
李啟的人生,一片無悔,他只要下定了決心,就不會後悔,自然也就不會內疚。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
李啟和舍利弗都突然抬頭,舍利弗停止了誦經,而李啟也恭敬的立刻起身。
因為他們兩個都看見了,隨著舍利弗的超度法咒,有一比丘,左手持寶珠,右手執錫杖,立於千葉青蓮花上,朝著二人的位置飄搖過來。
對方應該不是本體,而是投影過來的法身,這是之前舍利弗念誦的咒文所召喚而來的。
這個形象實在是過於經典,根本就不會認錯。
兩人都立刻收起法訣,雙手合攏,哪怕是李啟也開始行佛禮,一齊尊敬的喊道:“恭迎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
李啟看見這位鼎鼎大名的菩薩,心想這次可真是開了眼了,居然見到了這位大佬。
要不是舍利弗親自念誦地藏經,李啟不知道要什麽時候才能見到對方。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
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之相。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
眼前這位,就是傳說中的地藏王,二品之中的頂尖存在,摩訶大菩薩,甚至可以與佛並肩,距離‘佛’的果位只差一步之遙。
只是,這一步怎麽都無法跨出去,怎麽都無法成佛就是了。
因為誰都知道,地藏王菩薩曾經發下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這大宏願,成就了他的菩薩果位,但卻阻止了他繼續成佛,他不渡空地獄,就絕對不可能證得最後的果位。
宏願實際上沒有任何的約束力, 真正約束地藏王菩薩的,是他的道心。
渡空地獄,這是他的道心所向,宏願其實不會帶來力量,也不會帶來約束,你若是道心之中否認了宏願,那也什麽都不會發生。
這或許也算是一種執念……或者說,一種魔念吧。
唯有窺破這最後的執念,或者了結這宏願,他的一品之路便完成了最後一塊磚。
李啟看著地藏王菩薩,他早就對對方的經歷有所耳聞,並且數次都想過要拜訪。
沒別的,地藏王菩薩是真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成就一品,他只要一個念頭,就可以立地成佛。
但他的道心卻約束了自己,讓他無法升起這個念頭。
這是種怎樣的奇妙境界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