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有一個小世界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萬更求訂閱!)

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萬更求訂閱!)

簡繁轉換
作者:迷路行者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08-27 01:05:52 来源:搜书1

  也許爸爸這樣說,囡囡你理解不了,那爸爸就打個比方,一個囡囡你明白的了的比方。”

  說到這裡,趙朝綱停頓了一下,他稍稍的思索了一下,然後很快就接著往下說:“囡囡,比方說,要是媽媽把囡囡關在家裡面,不讓囡囡出去玩,隻讓囡囡你學習這,學習那的,還讓囡囡練習一些音樂方面的東西,囡囡,那你會喜歡嗎?”

  趙朝綱很是輕聲的問道,在剛剛趙朝綱看到囡囡眼睛裡8→無8→錯8→小8→說,≮.q≮led≧.≠m面滿是懵懂的時候,趙朝綱就知道自己頭先所說的話對於囡囡而言,太過深奧了,這樣深奧的話,囡囡這樣的年紀哪裡聽得懂,因此,很快的,趙朝綱就轉變的方向,他從囡囡能夠理解的那方面著手。

  對於小孩子而言,被自己的父母親關在家裡面,不讓她出去玩樂,只是做作業或者學習一些課外的知識,絕對是這些小孩子們最不想遇上的事情。趙朝綱現在拿這個事情來作為例子,他相信到時候的效果那肯定是杠杠的!結果也不出趙朝綱的預料,在聽了趙朝綱的這番話之後,這個時候的囡囡滿眼都是驚慌,然後她走到趙朝綱的身邊,先是很是小心的看了李麗萍一眼。然後才很是小聲的在趙朝綱的耳邊說道:“爸爸,囡囡不喜歡被媽媽關在家裡面練習鋼琴這些東西。囡囡想要和爸爸一起玩,爸爸你不要讓媽媽抓著囡囡去做這些事情好不好?好不好嘛?”囡囡拉著趙朝綱的手。開始撒嬌起來了。

  看著囡囡向自己撒嬌起來了,趙朝綱很是無語,好像囡囡有點理解錯誤了,自己剛剛僅僅是打個比方,但是,囡囡這個時候卻理解成李麗萍好像是真的想要這樣做,因此,為了自己不用去學習課外知識,囡囡直接向趙朝綱撒嬌起來了。而且,為了不讓李麗萍聽到自己不想學習課外知識,囡囡還很是小聲的說話。

  看到這裡,趙朝綱直接想要用暈倒了,哎……,小孩子的理解能力確實是差了點,不過,這樣也足夠了,有了這個趙朝綱等下勸解起囡囡要愛護小動物上面就容易了很多。“囡囡。放心,要是媽媽真的想要讓囡囡你學習這些課外知識,到時候爸爸會幫你求情的。”趙朝綱先是用話語穩住了囡囡,只有自己先站在囡囡這邊。等下自己的話,囡囡才會聽的進去,現在趙朝綱在應付小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是越來越強了。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了。

  當然了,趙朝綱和囡囡說的話絕對是他的真心話。要是李麗萍真的再安排囡囡去學習什麽鋼琴,或者其他的什麽課外知識。趙朝綱確實是會阻止。

  倒不是趙朝綱不想著囡囡多學點知識,而是,趙朝綱認為,以囡囡現在五歲的年紀,最重要的還是玩樂。

  小孩子還小的時候,最大的事情就是玩樂,這樣的,他在長大之後,在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時候,心靈上面會有一個很美好的回憶,而這個美好的回憶,會讓這個小孩子在人生的起步中,擁有更加好的起步。

  在自己的心底留下美好的幼年回憶,會讓這個孩子在長大之後,心態上面會更加的活潑,更加的陽光,相應的,他在為人處事上面也會更加的陽光,更加的或得別人的喜歡。

  作為孩子的父母親,在一個陽光,膽大,正派的孩子和陰暗,膽小,怕事的孩子裡面選擇,所有的父母親都會選擇前一個孩子。

  所以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面,家長們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夠任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要是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著自己的性子來,不講究方式方法,那最終,你教育孩子就會失敗。

  教育孩子的辦法其實很多,不過,你真正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你得豎立起正確的育人觀念。

  家長教育子女,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這是做父母的天性。

  具體怎麽個好法,不同時期、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標準。

  一直以來,許多家長選擇的是一種“精英取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追求做“大-款”、當“大-官”、成“大-腕”。

  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一生一世好,或者是不單孩子自己好,還能成為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希望是對的,但是,如果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出於光宗耀祖或實現自己個人的目的,這希望就不對了。

  不能否定的是,現在確實有一些父母把自己的遺憾、個人的野心等寄托在孩子身上。正確的育人觀應該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根本。

  所謂健康成長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礎上,使各個方面都得到有機的、和諧的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一個充滿活力的、一個富有個性的、一個蘊藏巨大潛能和善於學習創造的新人。這樣的新人首先必須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進而再是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教育子女雖然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但這主要是由家庭的社會職能所決定的,家長更多的是在履行一種社會職責。

  其次要懂得成才的過程、成才的規律,不能期望走捷徑。任何事物的成長都有規律,人才的成長也有其固有的規律。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只有那種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不辭勞苦。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成龍”、“成鳳”、當“大-官”、成“大-款”,大凡成大事者。都是如此,沒有捷徑。俗話說“欲求生富貴,須下苦工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盡量做得比較有趣味一些,是可以寓嚴肅的事情一個寬松的環境的,但這不是捷徑。所謂的捷徑,也就是掌握規律,少走彎路。

  父母有權“望子成龍”。也有權“助子成龍”,但是沒有權利“逼子成龍”,沒有權利把“成龍”作為孩子的唯一選擇。同樣,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為孩子的惟一選擇。

  無論是“平庸”還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成功觀、快樂觀、幸福觀強加在孩子頭上。

  父母無權包辦孩子的未來生活方式。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父母,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一定要用“尊重、交流、引導、指導”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想要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你還要充分尊重孩子。

  1、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最重要的一條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們的內在要求。你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家長對孩子有管理教育的權利。有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盡監護的責任,但在人格上與孩子是平等的。

  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不應在孩子面前以自己是孩子的生身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等自居,不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高高在上”、“隨處都是權威”等所謂的“尊嚴”,不應羞——辱孩子,更不能體罰孩子。

  兒童-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體-罰孩子其實是一種其害無窮的行為。

  在1-3歲時經常遭受過體罰的孩子,易變得虛-偽、冷-酷、多事、擅長說-謊、有-暴-力-傾-向,這些行為會在體罰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開始產生。

  體罰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為,會在兩年以後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來。

  通常有六種情況:孩子會偶爾或經常偷-盜或撒-謊;對他人態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錯事後缺乏自信心;經常有破壞性或暴-力-性-行-為;不服從學校的規定;與教師不能相處融洽等。

  研究人員用曲線圖來記錄兩個值,即父母對孩子的體罰值和子女受體罰後的暴-力-值。

  兒科醫生們發現,兩年以後,這兩個值變得越來越接近,即體罰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們將之稱為“劑量關系”或“作用關系”。

  研究人員建議,減少甚至消除體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有益的,同時也有利於降低社會的暴-力-程度。

  當然,許多在童年時遭受過體罰的人,在長大後並沒有變成虐-待-兒-童的人,或變成消沉鬱悶的人。

  這就像是人會得病一樣,在適當的“治療”或環境因素下,患病者會逃脫病魔的威脅。

  與經常體罰孩子相反,嬰兒得到更多的擁抱和撫摸,孩子長大後就會遇事不驚、沉著冷靜,並善於調節自己。

  個中奧秘為,擁抱和撫摸會使孩子大腦中激素水平明顯不同,其結果是體內“壓力激素”水平較低。

  孩子們長大後注定要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親子行為溫暖的人更能對付社會環境的壓力,並避免那些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2、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特征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

  年齡特征是指一定年齡階段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水平及特點。如孩子在幼兒期特別喜愛遊戲和故事,父母采用遊戲和講故事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倘若一個勁地講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

  個性特征是指每個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點,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潑好動;有的則性格內向,偏於靦腆、安靜。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

  父母學一點兒童心理學知識非常重要,應該經常注意觀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征,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其所思、所為及其心理需要。

  在家教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用“人家孩子怎麽怎麽的”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3、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

  生活中,大人們常常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去做,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

  這時,如果父母過分地強求。甚至強製性地使孩子服從,不但不能使孩子聽話,反而會使孩子產生“與父母對著乾”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家長們一定不要將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能使孩子認識自我。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是激發孩子自覺學習內部動力的最佳方法。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不但能讓家長們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而且是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想要爭取的教育孩子,你得懂得怎麽去引導自己的孩子。

  1、你得正確地引導孩子

  作為家長,首先要用先進的文化思想引導孩子。

  譬如說,教育孩子長大後要成為愛祖國、愛民族、愛人民。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人不能光為自己活著,要向仁人志士和先鋒模范人物學習等。

  譬如說。教育孩子以愛勞動作為立身之本,不能依賴、懶惰。只有學習、勤奮、自強,才能不斷進步。等等……。

  當前,教育孩子學習中國男孩洪——戰——輝的事跡,就特別有現實意義。其次,要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製約性很大。

  拿學雷——鋒來說,教師讓孩子學雷——鋒做好事,家長如果也是這樣教育,督促孩子做好事,孩子就會增強學雷——鋒的意識。

  如果家長說:“學什麽雷——鋒,雷——鋒是個傻子。”那麽孩子學雷——鋒的勁頭就小多了。

  學校教育學生不打架、不罵人,如果家長也這樣要求,孩子就容易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如果家長說:“誰罵你一句,你就罵他兩句,誰打你一拳,你就打他兩拳!”孩子就不太容易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第三,家長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家長與孩子有骨肉親情。因此,孩子最經常、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榜樣可以說就是家長了。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的道德有滲透作用。家長應通過言傳身教,以自己良好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長。

  2、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對孩子限制太多、太死。首先要注重以德立身。對孩子不只是從吃、穿、住上關心,更要關注思想。抓準孩子思想問題,教育孩子以德立身,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情。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熱情,有上進心。而對生活充分的熱情和堅忍不拔的上進心,來自於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其次,不用成人的觀點觀察孩子。

  有些家長用成人的觀點觀察孩子,因而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活潑看成是調皮,限制孩子過死,教育方法簡單,與孩子形成“代溝”。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說心理話,因而使教育失去針對性,家長應堅持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第三要抓重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差錯是無法挽回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比如說安全問題、健康問題等。對這些問題。不能馬虎,必須高度關注。而對於孩子一時的成績差、無意中做錯事等,則不必大在意。

  想要正確的教育孩子。您還得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多多的鼓勵孩子!

  1、及時鼓勵

  家長對孩子做了好事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能力,安排一些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讓孩子去做,然後對孩子給予讚揚和肯定。

  人人喜歡聽好話,人們處處需要溫暖心田的話語,關鍵時刻父母的一顰一笑,一句振奮人心的讚美,往往能點燃孩子的希望和理想之火。當然這種讚揚要真誠、發自內心。

  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揚會使孩子感到高興,使孩子願意再重複這種良好行為。起到正強化的作用。

  相反,虛偽誇張和不切實際的讚揚會使孩子不安或做假。

  獎勵要及時,比如發現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做好了事情等,應當即給予肯定。

  說句暖心的話也行,做個肯定的手勢也行,而不能等孩子差不多忘記了再來表揚,遲到的表揚往往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2、恰當鼓勵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父母不應吝惜自己的表揚。該出口的要出口,慷慨地給予表揚獎勵。慷慨不是說應該給孩子買多少東西花多少錢,而在於對孩子的進步應該充分肯定。

  多表揚少批評,是家長家教應該堅持的一個原則。

    以精神鼓勵為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表揚應該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精神鼓勵的方式其實很多,比如和孩子一塊兒逛公園、看電影、聽音樂會、家庭旅遊、開個家庭慶祝會等等。

  獎賞應該屬於第二位。可以利用獎賞給孩子買玩具、購文具、訂報刊、增置文體用品,當然也可買食品、購置衣服等。

  孩子經濟不獨立。生活要靠家中父母供養,給予孩子適當的物質獎賞也無大礙。但是切記不要多。東西一多,孩子則會墮入物質的滿足和享受之中。與其成長不利。

  當然,也不是說不能夠運用物質鼓勵了,家庭條件許可的話,物質鼓勵也是很不錯的一種鼓勵方式,不過,在你給與孩子物質鼓勵的時候,你得做到物質獎勵不事先許願。

  有些家長總愛事先許願:“你要是期中考100分,我給你買一件連衣裙。”……

  其實這樣做是不妥的,家長獎勵孩子說到底是個手段,是個方法,不是目的。

  家長給不給,給什麽,要根據具體情況臨時決定,事先許願容易導致孩子養成同大人分斤掰兩、討價還價的庸俗習氣,這就與我們表揚獎勵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在給孩子以物質獎勵的同時一定要伴之以講清道理,說明為什麽獎勵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進步,今後還需要怎樣做,讓孩子明確自己有何長項,奮鬥方向是什麽,使孩子在獲得物質上的滿足之後,精神上增添新的動力。

  3、不為孩子護短

  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要做到不為孩子護短。孩子的短處往往是越護越短。如果孩子做錯了事,要及時給予批評,當時給他說明為什麽不好是重要的。

  每個孩子都允許犯錯,關鍵是要從犯錯中吸取做人做事的本領,不重複犯錯,在錯中慢慢長大。

  想要真正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還得懂得在一定的時候,放飛自己的孩子,這樣你的孩子才能夠真正的成長為一個有用的人才,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工作中,處於領先的位置。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們盡情地玩,不要限制過多、過死,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要讓孩子盡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脫衣服、學著鋪床疊被、幫父母乾些家務活等,不要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

  “籠子和鳥”的故事是我們許多父母經常給孩子講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寓意很深刻,鳥兒在籠子中活,那是鳥兒的悲哀,應該讓鳥兒回到大自然中去,那才是鳥兒的本能所歸。

  愛玩、會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同樣。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什麽事情都想試著去做。孩子在做事中獨立生活的能力會逐步得到鍛煉。

  父母一定要學會適時而毫不遲緩地放飛孩子。適時而毫不遲緩地放飛孩子,孩子會比在父母的護翼下成長更茁壯、更有主見。相反。包辦會造成孩子能力的喪失。

  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在放飛孩子方面,有這麽一片文章,作為家長的真的是很有必要看看:有兩位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空間,想出了一個叫做“小留學”的好主意,這個辦法,既簡單,又有效。孩子也非常歡迎。

  所謂“小留學”,就是兩家的孩子,都到對方的家中去住一兩個月,上學仍在原來的學校。別看這麽一個空間的變化,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卻十分突出。

  至少有這樣四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孩子得到了鍛煉。孩子初次離家,雖然不是一個人生活,但畢竟周圍都是外人,環境不熟悉,因此也可算作獨立生活的初步鍛煉。

  二是培養了自理能力。初到別人家。孩子比較重視對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他們能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家務活搶著乾,作息時間也安排得很緊,不會的事情努力學著做。這一段時間雖然不長,但進步得非常快。

  三是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留學”到一個新的環境,面對著都是陌生人。這正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好機會。

  孩子們學習著如何對待家中的長輩,如何對待新的鄰居。如何對待來訪的客人,在新的家中聽到長輩的教導。結合著原有的人際交往經驗,感到對人際關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孩子先後在兩個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觀察,進行思考,也算是一種比較研究。

  兩個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個成員有不同的性格、觀念和生活習慣。分析著兩個家庭的種種不同,可以起到從一個小窗口,加深對社會認識的作用。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擴大孩子的空間,這樣放手地去鍛煉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使勁……

  我就親眼在我們家附近的幼兒園前面見到過這麽一些母親,注意了,不是一個,而是一些,她/她們把自己已經上二年級的孩子,費力地抱到離學校只有幾十米的地方,由於怕老師看見挨批評,才不情願地放下來,親了孩子之後,目送著孩子去上學。

  相信這樣的事情,也許很多的人現在就做著同樣的事情。

  這位/些母親肯定極其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可能都會清楚地感到,這種愛的結果將會是多麽可怕!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面對著將來日益激烈的競爭,他們能夠成功嗎?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孩子九層九會成為競爭的失敗者。

  相信到了這個時候,這些家長才會後悔自己以前教育孩子的行為是多麽的錯誤,可惜,到了那個時候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說,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培養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肯定要失敗的,但是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遵照客觀規律,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鍛煉,這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

  鍛煉可分為體力鍛煉、腦力鍛煉和綜合鍛煉。要達到鍛煉的目的,一般不能完全靠現成的條件,需要自己創造。

  有這麽一個例子,之前有一位到米國探親的中國學者,遇到了這麽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報,突然,有人敲門,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歲的女孩子和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子。

  大孩子非常沉著地對他說:“你們家需要保姆嗎?我是來求職的。”

  學者好奇地問:“你會什麽呢?年紀這麽小 ”

  大孩子解釋說:“我已經9歲了,而且我已經有14個月的工作歷史,請看這是我的工作記錄單。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幫助他完成作業,和他一起遊戲 ”

  大孩子觀察到沒有聘用她的意思。又進一步說:“你可以試用我一個月,不收工錢。只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記錄單上簽個字。它有助於我將來找工作。”

  學者指著那個五六歲的孩子問:“她是誰?你還要照顧她嗎?”

  很快的,學著聽到更令他驚奇的回答:“她是我的妹妹。她也是來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車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費的。”

  多麽可愛的孩子啊!她們的父母也應該說是了不起的敢於放手讓孩子們出來闖天下。

  可我們就有那麽一些父母,不但自己從沒想過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鍛煉,反而把學校為學生創設的鍛煉條件破壞掉,這樣的事情在社會上面太多了。

  如某學校組織學生去軍訓,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行李背到200米外的汽車上,竟有父母向學校提出“抗議”:把孩子累壞了誰負責?

  最後。這位父母還是自己氣哼哼地把學生的行李背到車上,而他的孩子卻心安理得地徒手走在後邊

  難道這樣的家庭將來能幸福嗎?真不知道這位汗流滿面的父母是怎樣想的!

  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每一個孩子都會無休止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但是問題的答案讓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經驗告訴我們:孩子愛不愛提問題,是關系到孩子成才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則是關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例如,過去的小學課本中,在描寫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明確地寫著,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時候,自動脫落,然後變成青蛙的。

  學完了這節課後。許多學生就養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樣成長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巴是怎樣脫落的。

  可是。觀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見小蝌蚪的尾巴脫落過程。但是,尾巴確實也不見了。

  學生們把這種情況告訴了老師。老師沒有主觀地、簡單地否定學生的觀察,而是要求他們仔細地觀察,做出詳細的記錄。

  於是許多孩子同時進行了觀察,結果是他們都沒有發現脫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沒有發現脫落的痕跡。相反,有一些細心的學生發現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縮回去的。

  所有的觀察,得到了一致結論,他們把這個結果,告訴了老師,在老師的支持下,他們把這些觀察的結果,寄給了出版教科書的有關單位。

  最終,在科學家的參與下,教科書的錯誤得到了糾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發揚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讚頌的是這位老師,因為他支持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家庭中,父母也應創造一些方法,培養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父母是這樣引導他的上小學一年級孩子辨別是非的:他每天帶孩子上學擠公共汽車,每當看到出現一些爭論時,他就讓孩子注意觀察,下車時還要把自己的分析講給父母聽,究竟他們是為什麽引起爭論的?究竟誰對誰不對?應該怎麽解決?

  孩子說完之後,當父母的再做點指導。

  天長日久,這個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就比別的孩子強,有此作基礎,她很善於給小朋友勸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擁護的小班長。

  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的確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窮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種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煉的條件;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難道孩子就只能當“紈絝子弟”?

  在順境條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確是當前亟須探討的課題。有經驗的父母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而且不限於生活方面的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優良的品質。

  有位父母是這樣做的:當孩子想買一個東西,父母有時有意識地往後推一周才滿足他的要求,她想這能養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設置困難,最好要有針對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樓大廈裡,上下有電梯,出門有汽車,生活中似乎沒有什麽突出的困難需要他們去解決。針對這種情況,有位父母就想出了個辦法,設置了困難,鼓勵孩子去解決。

  他給孩子布置了兩個特殊的作業:一個是每天上下12樓,不再乘電梯,而是堅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學和放學,不再乘汽車,而是堅持徒步走5站路。

  設置什麽樣的困難,又和父母的觀念有關。比如,在袋鼠國,有位中國記者親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給人在教育觀念上以深刻的啟迪。

  有一天,記者走在大街上,在這條街上,和街道並排著有一條小河。這時記者看到前面有位袋鼠國的婦女,帶著一個小孩在散步。

  突然,記者發現前面那個淘氣的小孩子,跳來跳去,撲通!掉進小河裡。記者毫不遲疑,飛快地跑向河邊,準備跳到河裡去救孩子。

  沒有想到的是,正在記者要跳的一刹那,那位婦女卻製止了他,記者奇怪地望著她,請她解釋,她嚴肅地說:“我要他自己爬上來。”

  記者看到孩子在水中翻騰,喝了幾口水後,終於爬上來,而腦子裡也翻騰著一個想法:這是一位多麽了不起的母親,這是一種多麽理智的愛啊!

  給孩子一點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現在他的選擇上,但由於父母怕孩子自己選擇錯了,總是不敢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可是如果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他也就永遠學不會選擇,永遠沒有自主性。

  有的父母就能把有些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但是要在事前為他提供有關情況,幫他分析各種可能,並且要教育他自己選擇了,自己就要負責任。

  他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選擇錯了,也是一次學習機會,是很值得的。

  如有一位父母想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到少年宮報名時,發現孩子在舞蹈組門口看出了神,再也不走了。

  於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但要求他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一定要堅持一段時間,把舞蹈學好。

  有的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錢上,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安排出一個合理的零花錢的數量,但把支配權交給孩子,並且節余歸己。

  這樣做,不但能發展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能使他的經濟意識和理財能力得到提高。

  選擇和責任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都讓父母去做主,決定之後,孩子不會想到自己對這個決定有責任,因為不是自己選擇的嘛。

  如果把權利交給了孩子,他的選擇反而會比較慎重,因為他知道,一旦選擇了,就要由自己負責,是好是壞,後果都要自己承擔。

  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每個孩子的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特點,所以,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夠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趙朝綱現在是沒有自己真正的親生孩子,但是,他現在已經把囡囡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所以,在教育囡囡這方面,趙朝綱是真的很重視。

  就算是現在萍萍懷孕了,趙朝綱很快就會有自己的親生兒子了,但是,在趙朝綱的思想上面,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囡囡,所以,對於囡囡的教育,趙朝綱極其的重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