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零一章 军议(中)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零一章 军议(中)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陈锐也不是那种习惯安慰别人的性子,只说了几句就住了嘴,丁茂倒是好受多了。

说起来,这批新兵中只有丁茂和叶邦荣两个人是独当一面的。

楼楠转头看向李伟,后者是跟着陈锐一路从京师南下,虽然没有参与鱼台一战,但却是大同边军出身。

“我知道,追击时候,后期阵型太散。”李伟平静的说:“不过当时倭寇与卫所兵已经没了建制,而邓宝所部当时还没有登岸。”

楼楠摇头道:“我的意思不是指倭寇和卫所兵,而是指李寿……当时谁都不知道李寿手底下还有没有人手,如果有,你在最前方,说不得就要撞个钉子。”

“不错。”周君仁补充道:“当时鸳鸯阵都分成小阵了,而且相互之间距离不近,一旦遇敌,难以固守。”

李伟有些不太服气,“但若是被倭寇往长山内部逃去……”

听了会儿,陈锐才开口说:“战况千变万化,领军者有自行决断的权柄,谁都不知道决断是对是错,胜负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胜败亦是兵家常事,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惜兵。”

“我们不是流寇,可以裹挟民众,也不是普通的卫所兵,可以带着放下锄头的军户……”

“李伟,那一夜你率先追击,若是倭寇遁入长山之中,难道我就要收手不动李寿了吗?”

“反而是你散开阵型追击,若是遇到李寿带着大批人手接应,就算能固守,只怕也伤亡不小。”

李伟沉默了会儿,点头应了声。

“护卫军中,每一个护卫都是精心培养的,每一个护卫都有着高昂的成本,每一个护卫将来可能都是班长、排长、连长……”

“我们损失不起。”

众人连连点头,这一个多月来,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如周君佑一样仔细计算过,但也知道个大概……花了很多很多银钱。

一个新兵上了岛入了营,一分银子都不用自己出,吃的穿着用的住的全都是免费的……这在明军中是绝不可能的。

“继续吧。”

这次开口的是周君仁,“标枪投掷距离还是短了点,二十步基本上问题不大,但三十步就不好说了。”

“而且标枪投掷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军投掷,一种是后军投掷,因为距离短,所有后军投掷计算如果不准的话,有可能误伤前军。”

“所以战时,如同李伟、司马、楼楠、冯林这些老卒往往更喜欢用弓箭。”

“的确啊!”王如龙粗着嗓子说:“好几次我想让后排的投掷标枪,但算算距离还是没敢。”

“有用还是有用的。”一连的陈子良摇头说:“不同于弓箭,标枪命中,不死即残。”

“但几率低了点。”金科反对说:“二十步到二十五步之间,二十根标枪,能戳倒六七人都算是运气了。”

陈锐也觉得有些头痛,远距离武器……鸟铳现在是不用想了,弓箭更不用想了,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至少要三年时间。

从各个方面来说,标枪都是最合适的,但实际问题也是摆在这儿的,杀伤力不低,但命中率不高,最关键的是射程太近了。

陈子良突然插嘴说:“我记得从庄子地窖中搜出了几张弩弓?”

“弩?”陈锐大为意外,一方面他并没有仔细看过单子,另一方面,在明朝中后期,火器的发展越来越快,不能说取代弓箭,但上弦时间长,射击精准度不高的弩,真的不太用了。

而且历史上明朝的弩弓……陈锐也没什么印象。

“你是说弩弓吧?”周君仁呃了声。

弩也分成很多种,弩弓实际上是弓弩,用以正面战场,飞弩、窝弩、床弩都是用来防守的。

“好用是好用。”楼楠撇嘴说:“战前上弦,临阵就能射,训练也好训练,但缺点也是一大把。”

几个边军出身的老卒都是连连点头,司马先开口说:“首先,射程比标枪要远,至少五十步开外,但杀伤力不够,披了皮甲的,只要不射中要害,中了四五箭还能活蹦乱跳呢。”

陈锐无语了,这跟三八大盖似的啊!

“除非是箭头涂了毒药,见血封喉的那种。”司马神秘兮兮的说:“据说川蜀有些部落就有这种毒药。”

周君佑低声对陈锐解释了几句,中国古代弓弩最常用,威力也最大的时期是宋朝,最著名的就是神臂弓。

但宋亡之后,元朝入主中原百年,弓弩渐渐失传,射程只有五六十步,远不如元朝之前……神臂弓【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同时火器的发展非常迅速,火炮、火枪取代了弩成为主要的远距离攻击武器。

所以至少正面战场上,弓弩已经不足以成为主流武器了,倒是少数部落习惯用。

周君仁还在那说呢,“训练虽然不难,但批量制作弓弩却很难,如今弩机不用青铜,一般是用鹿角……在东南,你上哪儿去找那么多鹿?

“再说了,标枪虽然射程近,但能连续使用,弩弓战前上弦,发射之后很难再有机会上弦,就算有那么几个,也无济于事。”

“还是鸟铳好使。”周四大声说:“军中的火枪,全都是单手的,鸟铳是双手的!”

“虽然用起来有些麻烦,但百五十步,无甲贯穿!”

周君仁、周君佑都震惊了……如今鸟铳还没有在明军中传开,而邓宝没好气的瞪了眼,“你久居双屿,不知道鸟铳打制多贵?”

周君佑追问道:“多少银钱?”

“费钱费力费时。”邓宝想了会儿,“说一点你就知道了,不能用粗铁,全用精铁。”

周君佑呃了声,不再问了,十斤粗铁才能炼出一斤精铁啊。

周四嘀咕道:“也就五六两银子……”

坐在一旁的楼楠也是无语了,五六两银子……也就?

一柄上好的腰刀也不过九钱银子,长矛、长枪只要五六钱就够了。

这时候,一直没开口的老哈突然说:“记得志健公擅用弩,且会制弩。”

陈锐记忆力还是不错的,知道“志健”指的就是在曲阜被自己救出的孙堪。

周君佑也想起来了,“去岁七月末,鞑靼来攻,锦衣卫都督上奏,以孙堪教习禁军用弩。”

陈锐登时来了兴趣,不过记得孙堪都已经快七十岁了,如今又在守孝。

思索片刻后,陈锐点头说:“暂且搁置。”

顿了顿,陈锐视线扫了扫,“最后一个议题,招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