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盐业(上)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一十七章 盐业(上)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沈家门港往南十余里处,平坦的滩地一望无际,两侧有小山遮挡,数以百计的人手正在辛苦的劳作。

滩池上分布着高低不等分层次的大大小小的池子,徐渭只看了一眼就知道了,他青年时候随岳父往返浙江、福建、广东各地。

“你居然懂晒盐法。”

陈锐也不意外,这个时代是有晒盐法的,不过前身只是听说过没见过,而他前世是见过的。

“文长兄?”

走来的是陶大顺,一个月下来,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肤色黑了不少,不着长衫,短打衣着。

“难怪见不到你……”徐渭冷笑了声,侧头瞄着陈锐,“为了财用,我白日翻着账本,夜间辗转难眠,感情都是瞎操心!”

“适才我问出口,你是不是都在心里笑话我?”

“文长兄。”陶大顺劝道:“盐税关乎事大,非同寻常,大哥不过谨慎些……再说不也带你来了嘛。”

徐渭是个七窍玲珑心的主儿,沉默了会儿叹道:“那一夜,若是我持刀临阵,只怕你早就带我来了吧?”

陈锐为什么将这边让陶大临来做管事,无非是一同南归的情分,而徐渭却没有这等情分。

“哼!”徐渭阴阳怪气的说:“都说你陈锐义重,却是个疑心病重的!”

“说够了没有?”陈锐听了会儿有些不耐烦,抬步往前走。

徐渭也闭上嘴,跟在后面,一路看过去,看了会儿问道:“好像和闽地、粤地的晒盐法不太一样。”

“都是大哥定下的。”陶大顺介绍道:“那边是水库,涨潮时候,海水入池,然后用脚踏水车将海水提上去,上面这个池子是蒸发池。”

“一层层下来,调节板、结晶板,最后进入卤池。”

“澄清之后灌入结晶池,晴天只需要六个时辰,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徐渭看向不远处的结晶池,三四人手持长长的木耙子将凝结的粗盐聚拢起来,然后用铲子铲到担子里。

“已经一个多月了,日头好的话,十天左右就能产出一批,成本很低,顶多是人工和脚踏水车。”

“当然了,粗盐还需澄清、沉淀、过滤、煎熬,最后产出细盐。”

陶大临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打开,徐渭眯着眼伸手捻了捻,“不用细盐,粗盐就够了。”

陈锐有些意外,回头问:“粗盐就行?”

“会稽陶家那是大家,你陈家也是豪富之家。”徐渭嗤笑道:“寻常人家都是用的粗盐,这等细盐……比青盐还要细,大户人家是拿来洗牙的。”

陈锐与陶大顺对视了眼,后者摸了摸脑袋……他在京中日夜读书,有丫鬟仆人侍候,哪里懂得这些。

“那就最好,省了一道程序,速度能快很多。”陈锐对陶大顺说:“留一部分细盐自用,售卖的全都是粗盐。”

徐渭犹豫了会儿,提醒道:“粗盐十余文一斤,但这等细盐,三四十文都卖的出去。”

“去岁淮东大败,严世蕃决堤,扬州沦为水泽,扬州盐商受创极重,而且淮河也决堤了,对两淮盐场影响很大。”陶大顺看了眼陈锐,“两淮三十余处盐场,只有五个在淮北,其他的都在淮南,产量锐减,东南已有盐荒之像。”

徐渭在心里评价,陈锐其人,行事作风真的与他人不同……细盐其实利润更高,只不过普通人家用不起。

不过粗盐产量高,算下来也不吃亏。

“即使如此,如今盐价上涨幅度也很大。”陈锐接口道:“去年东南大部分区域一斤盐十四五文,如今即使是最靠近扬州的松江府,一斤盐也要二十多文了。”

如今一石米也就九钱银子,如果是铜钱大约是六百多文,换算下,一斤米大概是五文到六文,一斤盐要四五斤米……陈锐打听到消息之后都无语了,这也太离谱了。

更离谱的是比较偏远的地区,比如处州、金华,一斤盐都要三十多文了。

徐渭沉吟片刻后道:“你准备卖多少文?”

“不好说。”陈锐摇头道:“不能卖的太低。”

“大哥?”陶大顺有些意外。

徐渭冷笑了声,“你不懂……咱们不可能自己去卖,没那么多人手,如果卖的太低,人家转运到其他地方,高价还是卖得掉的。”

顿了顿,徐渭补充道:“除非咱们产量足够……”

陶大顺脑子转了两圈才想明白,既然不能自己卖,那肯定是让商贾去卖,那帮家伙为了赚钱,肯定是要高价售出……银子都被这些人赚了去。

“再往东,还能开辟。”陈锐指了指,“我准备再招募流民来开盐田,这几个月先囤积一批盐,到了六月才开始售卖。”

“为什么是六月?”陶大顺问道。

“黄梅天啊!”徐渭翻了个白眼,“那时候天天阴雨,不能晒盐,囤积的大批盐出售,才能将盐价打下来。”

陈锐点头赞同,心想徐渭此人不同于一般的士子,对社会底层的很多事情都了解很深,而且心思敏捷。

徐渭盘算了下,既有些懊悔又有些不爽,懊悔是为什么自己没想到此处,自古以来,盐铁最有重利,不爽是因为陈锐八成很早就开始布置了,却一直瞒着自己。

不对,不是八成,而是十成……徐渭想起来了,自己翻看账本,支出中并没有采购盐。

应该是去年就已经动手了,这厮真是个肚子里做文章的,徐渭没好气的文:“盐引拿到手了?”

“嗯。”陈锐点点头,“虽然南京户部有盐引母本,但扬州盐商也都是租盐引支盐。”

“无所谓,反正都是余盐。”徐渭对此也很了解。

陈锐写了信给沈炼,拜托他问询盐税方面的事,结果沈炼问了户部山东司……专门负责盐税的机构。

嘉靖二十八年,山东司收盐课银才四万五千两,但余盐的盐课银……光是两淮盐场就有六十八万两。

换句话说,大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吃的盐基本上都是余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官盐太贵,扬州盐商不愿意卖,百姓也不愿意买。

徐渭想了会儿,又问道:“不好越境,是浙江盐引?”

“嗯。”陈锐再次点头。

其实余盐卖出去……肯定是要越境卖的,只不过明面上要做个样子。

三人站在池边,放眼望去,一片白花花的盐,只要是人,都要吃饭喝水,也都要吃盐。

光是浙江一省,按照公开的说法是五百万人口,不过陈锐猜测应该超过六百万,而且去年今年迁居而来的还有大量人口,每年消耗的盐就能给舟山提供至少十五万两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