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撑死我?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撑死我?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四月十六日,晴。

大榭岛的小山上,陈锐俯视着下方的营地,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榭岛的营地基本上修建完成,陆续应募而来的新兵也已经训练了一个月。

新兵们每天都能吃饱饭,补充营养,通过拉练体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今已经开始军械方面的训练。

叶邦荣笑着说:“前段时间丁叔实在是吃尽了苦头,不过如今已经转为教习了。”

大半个月的体能训练,丁邦彦不比二十出头的青壮,每天都是累死累活,但习武十余年,军械方面,全军上下除了边军士卒,少有能与其比肩的。

“适才丁邦彦连射十箭,全都上靶,六中红心。”万表轻叹道:“如此技艺,在南京禁军谋个把总都不可得。”

“护卫军中,箭术不列入考核。”徐渭摇头道:“倒是孙钰让人眼前一亮。”

同样四十多岁的孙钰在新兵营中可比丁邦彦要适应的多,而且每日都还要抽出时间改良弩弓,如今小岛那边已经开始小批量制作弩弓了。

虽然有效射程只有三十步出头,但箭头前端都用精铁打制,刻有血槽,杀伤力不弱。

三十步出头的弩箭,配合上二十步左右的标枪,可以形成有层次的两拨远距离杀伤。

至于鸟铳,陈锐早有打算,嘉靖二十六年的双屿岛一战,明军缴获了不少鸟铳,到如今四年过去了,南京工部、兵部都有仿制。

不过批量打制鸟铳,价格不算特别高,但难度很高,一方面在于全用精铁,而浙江是没有铁厂的,明朝最大的铁厂是遵义铁厂,已经失陷,其次就是江西。

江西有两个铁厂,分别位于进贤、兴国两县,年产铁料过百万斤,此外湖广黄梅县也有铁厂,产量也过百万。

这三个铁厂都是官制的,质量还过得去,小批量购买还有可能,大量购买肯定会被盯上。

陈锐与徐渭、沈束等人商议之后,决定从福建、广东购买铁料。

特别是广东,铁锅是海贸中最为畅销的货物之一,基本上都出自于广东佛山。

此外打制鸟铳还需要大量煤炭,陈锐前世对这个可没什么研究,顶多知道山西、陕西有很多的煤老板,但路途那么远,运来那都是天价了。

而东南沿海,煤炭的主要产地在凤阳、淮安两地,如今是小批量慢慢采购囤积。

最关键的还是另一方面,技术。

陈锐特地去信南京问过,一般来说,一个工匠打制一支鸟铳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

这实在是太慢了,所以陈锐想了个歪招,也派了人出去,只是目前还没收到消息。

所以,从目前来说,只要招募得到匠人,舟山有自行打制军械的可能,但没有批量打制鸟铳的可能。

万表还是第一次看到护卫军的训练,从早上的拉练到午后的列队整队,再到下午的军械训练。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训练的确能练出精锐,但同时万表也知道,这样的训练……官军是承受不住的。

一方面是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是资源,训练量这么大,必须提供足够的粮食。

如今朝廷财用捉襟见肘,不可能采用类似的练兵方式。

万表在心里揣测,也不知道陈锐手里有多少银子……按照舟山预留的营地来看,至少三千士卒。

陈锐是想练出一支精兵,日后有所作为吗?

一旁的叶邦荣突然开口说:“大哥,最近一段时日,频频有应募青壮询问募兵事。”

“无奈之举。”万表苦笑道:“朝中已然下文,夏钱加重,又苦于兼并,即使是杭州、严州、嘉兴,也渐有流民。”

徐渭冷笑道:“最要命的是那些佃户,夏钱加重,主家会出钱吗?”

“当然不肯出,自然是推到佃户头上。”叶邦荣接口道:“所以不少佃户只能逃亡……舟山那边已经有数十家来投靠应募的家人了。”

徐渭只是冷笑,他和寻常的士子不同,对底层民众有着很强的同情心,甚至有着共情。

山阴徐家当年也是大族,不然也不会与萧家、沈家联姻,徐渭幼年时候,家中产业、良田很是不少。

但随后母亲、兄长、嫂嫂连续病逝,家道中落,徐渭被逼得入赘潘家,等妻子病逝归家的时候,产业被无赖所夺,日子都过不下去,手里只有几亩田地。

那些所谓的无赖,背后自然是有人撑腰的,不然徐家在会稽山阴姻亲不少,不可能没有办法。

这也是土地兼并的一种……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吃绝户了,毕竟当时徐渭都入赘了。

所以,这段时日,段崇文查探浙江各地,搜罗土地兼并的相关信心,徐渭非常关注,常常破口大骂。

邓宝有些担忧,“定海中所下辖的田地也要加税?”

“加呗。”徐渭无所谓的说:“反正又没几亩地,至于定海卫下辖的……当年大部分都被李寿私吞,可不在黄册上。”

嗯,从李寿家里抄来的那些良田,既不在官府的黄册上,也不在卫所的黄册上。

这也是土地兼并的一种。

陈锐在心里盘算了下,“让周君仁他们加快速度,一个月后演练,之后新兵迁去沈家门,大榭岛这边再次募兵,从应募青壮中挑选一部分。”

叶邦荣无奈的说:“大哥还是定个数目吧……乡人来了好多信,都是应募入军,那些矿监真是不把人当人看!”

邓宝点头说:“台州那边也差不多,据说已经闹出不小的乱子了。”

陈锐也不傻,叶邦荣这厮说让自己定数目,实际上是指份额。

台州、义乌以及应募青壮三部分,肯定都是要分一部分,但份额就不太好说了。

按道理来说,义乌兵源最佳,但台州人多有通海事的,而应募作工的青壮,至少吃得饱,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管束,训练难度要稍微小一点。

一旁的徐渭提醒道:“不要步子太急,收容太多,一个不好要出乱子。”

陈锐也是无语,他选择在舟山立基,考虑了很多很多,有优势,也有劣势。

其中最大的一个劣势就是人口不足……不管陈锐想做什么,人口是基础。

陈锐一开始就从淮东招募流民,后面还计划继续……但没想到,明朝这些官员非常主动的将大量的人口往自己怀里推。

这是想撑死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