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性质不同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三十二章 性质不同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直到两天后,沈炼回到了南京,心中依旧有着难言的震撼。

去年的鱼台一战,从即将崩盘到大胜,如此曲折让沈炼心潮澎湃。

但对比起来,大榭岛上的沉默更让沈炼感觉震撼,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虽然沈炼心情复杂,甚至希望能回到家中,什么都不理,好好的想一想,去思索一些如今自己难以抉择的东西,但他却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

刚刚回到锦衣卫,户部尚书陈儒就亲自来见,因为就在昨日,第一批两千斤粗盐已经送抵南京。

陈儒去年任南京户部左侍郎,明廷迁都之后,他是南京六部中唯一没有被排斥,反而进位尚书的。

原因有些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其中有徐阶的缘故……因为陈锐是嘉靖二年进士,是徐阶的同年。

“纯甫实有大功!”陈儒第一时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一旁的陆炳笑吟吟对沈炼解释道:“三日前,巡盐御史回报,淮安分司受创极重,其他两司有不稳之迹。”

两淮盐场共有三十个盐场,分立三司,淮安分司、泰州分司、通州分司……其中以淮安分司产量最高。

沈炼在心里琢磨了下,如此说来,灶户被流民裹挟作乱,还真得有可能是盐商插手。

“巡盐御史何人?”

“胡宗宪,嘉靖十七年进士,徽州绩溪人氏。”

沈炼有些意外,眨了眨眼,想问却没有问出口,一旁的陆炳笑了笑,“胡宗宪乃是龙川胡,承庵公乃是遵义胡,说是同族……稍显勉强。”

所谓的承庵公指的是如今的工部尚书胡松,正德九年进士,资历极老,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性烈如火,日常在工部最喜欢做的就是怼手下的工部右侍郎严世蕃。

一旁的陈儒补充道:“胡宗宪的曾叔祖乃是弘治年间名臣胡富,官至户部尚书,其族弟胡宗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如今乃河南左布政使。”

饶是绍兴官宦世家层出不穷,沈炼也不禁咂咂嘴,这家人有点凶悍啊。

胡宗明为河南左布政使,乃是如今大明前线很重要的人物,而胡宗宪为两淮巡盐御史,必然对大明盐税以及财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闲叙了几句之后,陈儒细细的问起舟山盐售卖的事情。

沈炼的回复清晰而明了,这也是让他极为感触的一个地方,相对于南京对于政事的拖沓,舟山那边决断之快,动作之迅捷,与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下决定,陈锐第一时间在议事堂召集来舟山贩卖货物的各地商贾,许先运盐,后纳银,商贾踊跃……八万多斤盐,已经大半都被定了出去。

“还要谢过芹山公。”沈炼对陈儒行了一礼,“若非有户部公文,商贾也不敢妄为。”

如果没有户部的公文,舟山盐在浙江售卖还行,但其他地方……那就是私盐了。

“此乃国事。”陈儒笑着问道:“陈锐此人倒是有些敛财手段,除了应天府之外,先行运往哪几个府州?”

沈炼应道:“浙江、福建、苏松沿海暂时不缺盐,所以先行运往镇江、严州、湖州、金华、常州、广德州各地。”

“因为有徽州木材商在,所以徽州、宁国也能运去,至于再远的池州、安庆、庐州那就无能为力了。”

陈儒捋须沉吟片刻,压低了声音问道:“舟山月产盐多少?”

“三至四万斤。”沈炼坦诚的说:“因为在岛屿上,所以行的是晒盐法。”

“噢噢。”陈儒也知道晒盐法,但听到只有三四万斤的产量,有些失望。

产量少了些……这意味着两淮盐场依旧是最重要的产盐区,也意味着朝廷不能与扬州盐商撕破脸。

身为户部尚书,陈儒太清楚如今朝廷财用的现状了……已经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而是拆了东南北三面墙来补西墙。

一旦与扬州盐商撕破脸,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产量吗?

能保持售盐的庞大网络吗?

这种关乎到每年近百万两银钱税收的大事,别说陈儒一个户部尚书,别说严嵩、徐阶,就是嘉靖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沈炼咳嗽了声,“定海中所有意在各地设盐店……”

“于国有利,若要协助,纯甫只管开口。”陈儒不以为意,盐店本就泛滥了,根本无足轻重。

更何况,就算两淮盐场重要,能有个舟山制衡,对户部总是有好处的。

陈儒随即又轻声道:“兵部可能会插一手。”

“甚么?”

陆炳在边上解释道:“两淮盐场产量锐减,淮西还稍好,但湖广、河南几地也都缺盐,特别是军中。”

“若是从山西、巴蜀运盐,价格比东南盐要贵,而且道路艰难,运送不便。”

“那是兵部从舟山采买盐?”沈炼大为吃惊,以前可是没这规矩的。

“可能吧。”陈儒也不关心兵部的事,只是随口提了句。

沈炼眼神闪烁,陈锐当日答应即刻售盐,是以军械为条件的……难道是想到了此处?

如今京中,兵部的主事人是兵部左侍郎张时彻,乃是陈锐的同乡,而京营的主事人魏国公徐鹏举与镇远侯顾寰都与陈锐有旧。

甚至于,昨日送抵南京的盐如今就在徐家名下的盐店售卖。

待得陈儒告辞之后,沈炼疲惫的揉着眉心,“适才没有对大司农提及,舟山盐难补缺口,最多两个月……”

“两个月……”陆炳皱着眉头来回踱步。

沈炼大为意外,“两个月时间,难道还不能抚平淮东吗?”

陆炳显得有些惊疑不定,“不好说……不好说。”

沈炼沉默片刻后,低声道:“此去舟山,听徐文长提及一事。”

“鞑靼或有内乱,大汗卜赤如今尚未南下。”

“竟有此事?”陆炳瞳孔微缩,“舟山能探得如此隐秘事?”

“乃是登州戚继光送来的消息。”沈炼解释道:“所以陈锐、徐渭均疑心淮东之乱,另有隐情。”

陆炳沉默了片刻后低声道:“吴淞副总兵汤克宽北上,胜了一场,抓捕俘虏……据闻有白莲匪徒混于流民中。”

“白莲教!”沈炼霍然起身,“难怪,难怪了!”

厅内安静了片刻后,沈炼突然轻声说:“戚继光送来的情报我看过,赵全如今就在真定府。”

徐渭、陈锐不知道赵全是谁,但沈炼是知道的,此人乃是雁北白莲教首。

在被朝廷逼迫,甚至被割肉的情况下,扬州盐商或许会做些小动作,但绝不敢惹出这么大的乱子,但如果有白莲教掺和在里面,那性质就不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