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三十六章 战前分析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三十六章 战前分析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你可太狠了,这已经两个了。”

“你还有脸说!”陈锐狠狠瞪了眼老哈。

老哈委屈的说:“前一个是因为赵大洲那厮,后一个也是因为马芳……”

“你给我闭嘴!”陈锐压低了声音,“漏了口风,多的是人想把你五马分尸!”

老哈环顾四周,看到没人才松了口气,心里提醒自己,以后真的不能再提到赵贞吉了。

陈锐叹了口气,“那些鞑靼头领那么能生,死几个子侄有什么打紧的,太过小气。”

老哈也是无语了,长子被杀,总不能让都攻入京畿的俺答还忍气吞声吧?

你这逻辑,也是无敌了。

在后营绕了两圈,好不容易才找到昨天也随军而来的沈炼。

锦衣卫在淮安也是有人的,而且已经联络上了,沈炼在锦衣卫内部也是有牌面的。

不管在谁面前,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露个好脸的沈炼今天看到陈锐就露出了笑容,“已经听说了,镇远侯屡屡盛赞。”

陈锐先行了一礼,才苦笑道:“顾侯不得已而为之。”

沈炼并不意外,一路的南逃,他很清楚面前这个青年的判断力和逻辑能力,点头道:“严嵩侥幸逃生。”

确认了这个消息,陈锐不由得叹了口气,“老天无眼。”

“是啊。”沈炼低低叱骂道:“当日朝中请议周尚文功勋,议谥号……若非严嵩,京城当不会沦陷。”

一旁的老哈垂着头不吭声,陈锐眼皮跳了跳,京师沦陷的主因是明军,特别是京营太过废材,次要原因是黄台吉之死。

不过陈锐早就做好了自我心理安慰……要不是严嵩严世蕃,赵贞吉本应该是孤身出城的,顶多加上他自个儿弟弟。

耐心的听着沈炼骂了几句,陈锐才说:“陆指挥使无恙?”

“嗯。”沈炼点点头,这是理所应当的。

一方面陆炳是嘉靖帝最信任的近人,嘉靖帝脱险,陆炳应该也能安全。

另一方面,沈炼能知道严嵩无恙的消息,说明他和顾寰、郑晓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沈炼本人没什么分量,他的分量是依附在陆炳这个人身上的,所以陈锐能迅速判断陆炳无恙。

沈炼让陈锐坐下,缓缓说起河南那边的情况。

保定兵败之后,陆炳护送嘉靖帝南逃,鞑靼骑兵追击甚急,最紧急的时候,陆炳不得不驱马携嘉靖帝逃窜。

北直隶西北一侧保定、真定、顺德几府的明军被陆续击溃,倒是宣府边军在总兵赵国忠的率领下断后,使得大量的官员、士卒能逃过黄河。

在这儿陈锐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曹邦辅。

如果没记错,这位是后来的东南抗倭名将,不过曹邦辅不同于戚继光、卢镗、俞大猷等人,实际上是文官,嘉靖十一年进士,去年调河南按察副使。

按察司是明朝中后期地方上的一个关键机构,因为卫所糜烂,布政司被巡抚夺权,所以很多地方事务都是被塞进按察司的。

按察司原本是掌刑名,但如今科举、军事都是以按察副使来负责的。

曹邦辅就是以按察副使的身份率军北上,渡过黄河,在大名府、卫辉府的交界处接应嘉靖帝以及一众臣子。

严嵩这货死死的跟在嘉靖帝屁股后面……倒不是他有多忠心,而是心里有逼数。

如果落单了,搞不好会沦落到百年前王振的下场……指不定就有人持刀而来,高呼:“为天下诛此贼!”

嘉靖帝顺利的从怀庆府渡过黄河,曹邦辅率兵驻守黄河北岸,收容溃兵,与赵国忠、王邦瑞等人组织防线,如今双方正在对峙。

“那陛下……”

“陛下启程回京了。”沈炼脸色不太好看,“景王随行。”

这里所谓的回京自然是南京。

陈锐眯着眼没有说话,倒是沈炼主动的说:“裕王于怀庆府督战。”

啧啧,嘉靖帝这次算是把脸丢的干干净净了,丢了京师,拍着屁股去南京了,还把儿子留下来督战。

饶是陈锐这种穿越者,也不禁扯了扯嘴角,“徐华亭?”

“应该在开封或洛阳。”沈炼揉了揉眉心,“其余的,信使也知道的不多,当日南下保定,有的径直南下,有的留于陛下身侧,还有得西向去了山西。”

陈锐犹豫了下没再多问了,他倒是想问问如张居正这样的后世名臣的下落,但没有询问的理由。

这时候的张居正还不过是小杂鱼,论起来,还未必有陈锐的分量重呢。

确认了严嵩、严世蕃逃出生天,陈锐正准备告辞,沈炼却低声询问道:“此战胜负如何?”

“尚未开战,天晓得。”

沈炼沉默了会儿后开口道:“三日前,右佥都御史王忬过宿迁与我见了一面。”

王忬就是那个被嘉靖帝临时提拔派去守通州的,一个月前从通州逃窜南下,陈锐心想这货怎么这时候才抵达淮安府?

沈炼解释道:“自通州南下,王忬在天津驻足,直到保定兵败的消息传来,才启程南下。”

“从天津、德州一带南下的官员非常多,如今……”

“都堵在运河上了。”陈锐接口苦笑道:“如今运河两岸都有鞑靼哨骑出没,运河堵塞,又不敢下船。”

“是啊。”沈炼面色愁苦,“此战若不能败鞑靼,只怕……巡视上江的御史赵锦,也被堵在了马肠湖。”

陈锐记得赵锦,也是绍兴府人,嘉靖二十五年弹劾严嵩被下狱,是今年才起复的。

老哈听得胆战心惊,“当日要不是你当机立断南下,只怕这时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沈炼看向陈锐,再次询问道:“此战如何?”

沈炼不通军略,不懂兵事,但却懂得看人。

如果说一路南下途中的厮杀只是勇悍的话,那这几日陈锐在军中名声鹊起,显示出其不仅仅只是个厮杀汉。

如果说镇远侯顾寰几番盛赞有其他的原因的话,但漕运总督郑晓也在沈炼面前两次提及……国逢乱世出良将。

所以,沈炼希望能从陈锐这儿听到些什么。

安静了会儿后,老哈自觉的走开,陈锐平静的说:“大军拔营北上,且不新设大营,直面五千鞑靼骑兵,优劣各有。”

“拔营北上是无可奈何,不设大营也是无可奈何,但也可见,顾侯颇有胆魄。”

“于鱼台西北侧立阵,顾侯择此地,当是深思熟虑,因为东侧就是运河。”

“依河立阵,看似是兵家大忌,实则使鞑靼骑兵难以绕阵而过。”

看沈炼没什么反应,陈锐详细解释道:“五千上下鞑靼骑兵,绝大部分都是轻骑兵,不会大规模冲阵,往往是以侧击、绕后动摇军心。”

沈炼微微点头,“如此说来,至少不会败北?”

“如今军中光是边军骑卒就有两千多,理应不会败北。”陈锐叹道:“但也要看中军的步卒……若是一触即溃,鞑靼乘乱猛攻,那就不太好说了。”

顿了顿,陈锐安慰道:“理应不至于,顾侯从宿迁大营挑选精锐步卒北上,又从山东、徐州挑选卫所兵,当不至一触即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