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六十五章 咎由自取

大明不行,我行! 第六十五章 咎由自取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蓬莱镇,戚家大院。

“元敬能安然南返,能战场立功,皆要拜谢足下。”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神色从容的行礼。

陈锐侧身避开,“元敬与陈某虽为两姓,实则兄弟袍泽,叔母无需如此客套。”

一旁的戚继光笑了笑,“母亲,的确如此。”

这位老妇人是戚继光的嫡母张氏,他的生母王氏是妾,十多年前就过世了,是张氏抚养戚继光、戚继美成年。

客套了几句,陈锐对这种场合没什么兴趣,也就张氏、王栋与孙升、孙堪、江东几个年长的在叙话。

陈锐在心里想,还真不知道呢,原来戚继光是庶出……不过他父亲戚景通也挺牛的,原配不育,纳妾五十六岁才生下戚继光,六十岁生下戚继美。

堪称老当益壮啊!

也难怪戚继光在历史上要纳妾呢……前车之鉴啊,不是每个男人到六十岁还能生子的。

几个年轻人在堂口叙话,戚继光的舅兄王长还在裹伤,嘴里嘀咕道:“元敬,你管的那一片要好好整顿了,今年这已经是第四波倭寇了。”

“是。”戚继光点点头,心里在发狠,这次登州卫在陈锐等人面前算是把脸都丢完了,必须狠狠收拾。

而且还连累的龙口镇被攻破,虽然很快就被驱逐,但也是死了人的。

更何况,鞑靼扫平辽东、大同,在北地站稳脚跟后,很难说下一个目标是山东还是山西。

一旁的王氏突然开口说:“登州卫为备倭所设,但除去国朝之初,倭寇少有侵袭山东,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叛乱,亦未波及登州。”

戚继光勉强笑了笑,“先父曾出任山东备倭指挥使,但实则是虚职,未有上阵之机。”

夫妻俩的意思是,山东已经很多年没有遭受倭寇侵袭了……陈锐有些疑惑,历史上明廷调戚继光南下入浙,应该是考虑到有过与倭寇交战经历的。

或许应该就是这两年,刚才王长就说了,今年已经有四批倭寇来袭。

“今年四波倭寇……”陶大顺突然看向陈锐,“倭寇要复起吗?”

年轻的孙铤叹道:“惜秋崖公已去,若是倭寇复起,只怕东南多事。”

所谓的秋崖公,指的是今年初吞金自尽的前浙江巡抚朱纨。

戚继光犹豫了下,“此事众说纷纭,陈兄……”

“这句话,元敬早就想问了吧?”陈锐难得笑了起来,“三年前,朱纨命卢镗攻破双屿岛,当时我就在岛上。”

“事实上,我在双屿岛定居已有数年之久。”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东南沿海依海贸而兴已有数百年之久。”陈锐剖析道:“上至各地世家豪门,下至升斗小民、田间老农,无不依海贸而存。”

陶大顺、孙铤这等常年在京的不太清楚,而陶大临、翁从云这些东南人都赞同的点头。

海贸绝不仅仅只是商贾的事而已,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产业链。

从一颗桑树、一株棉花的种植,到一条蚕的生死、一根棉线的纺织……

棉布、棉纱、生丝、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如今的大明,有太多的东西被海商觊觎。

嘉靖二十三年,陈锐登上双屿岛的时候,岛上光是欧洲人就多达数千之多。

“东南禁海起源……想必你们都听说过。”陈锐苦笑道:“余姚谢家。”

陶大临呃了声,“据说是谢家拖欠货款?”

“嗯。”陈锐点点头,“讨不到钱,索性杀上门……其实此事并非孤例,象山有一个村落被屠,也是此类事。”

“朱纨厉行禁海,攻灭双屿岛,实则对上对下都失之以刚,比如说闽商头目李光头在双屿岛被擒,下狱后十日脱身……若非世家豪门,他如何能逃得走?”

翁从云补充道:“此事我最是清楚,早在十年前,李光头、金子老先后下狱,但都旋即脱身。”

陈锐继续说:“所以走马溪一战,朱纨再次擒获李光头,将一干人全都枭首。”

“朝中科道言官就是因此弹劾秋崖公擅杀。”陶大顺接了句。

“但也是朱纨咎由自取。”陈锐嗤笑道:“你以为他吞金自尽,是因为朝中问罪吗?”

“那是为何?”

“杀良冒功……这个良有待商榷,但冒功是肯定的。”陈锐确凿的如此说。

不知何时走过来的陶承学插口道:“佛郎机、麻六甲王子?”

陈锐点点头,他是从原身的记忆中翻出这些的,走马溪一战,卢镗生擒一名佛郎机王子、三名麻六甲王孙,朱纨大喜,捷报入京。

这时候的南洋大半都已经被欧洲人占据了,哪里有什么麻六甲王孙,应该是当地的总督,更何况……佛郎机王子,哪个脑袋坏了跑到中土来。

冒功那是绝对的,也是因此,虽然朱纨抢在朝中问罪之前自尽,但福建海道副使柯乔、福建指挥使卢镗至今还被关在狱中。

顿了顿,陈锐将话题转了回来,“如今浙江、福建一代,番商不敢来……走马溪那几艘番船实际上都是商船。”

“之前盘踞在双屿岛一代的海商有复起之势,不会容忍倭寇侵袭沿海。”

陈锐是根据原身的记忆和穿越前看过的些许史料来综合分析的,这时候应该就是汪直这位五峰船主崛起的时间点。

“所以,倭寇不侵福建、浙江,广东太远,淮安、扬州一代有漕运总督、漕运总兵。”

戚继光苦笑道:“所以,倭寇才会北上来山东。”

“嗯。”陈锐想了想才补充道:“这也是个机会。”

戚继光、楼楠几人都点头,鞑靼的动向如今难以揣测,借倭寇来练兵,的确是个机会。

陈锐起身道:“今夜再与元敬长谈,此时还请元敬引路,一并拜祭。”

戚继光行了一礼。

陈锐、楼楠等人是要去拜祭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

陈锐也是今日才知晓,楼楠和戚继光的相熟,并不仅仅只是在蓟镇认识而已。

这两人是同乡。

戚继光的祖父戚宣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年迈无子,而且他这一支已经没人了,所以过继戚景通为嗣子。

而戚景通的祖籍是浙江省金华府义乌县南塘。

所以,后来戚继光为一代名将,别人称其为“戚南塘”。

陈锐心想,历史上的戚继光选择在义乌招募青壮成军,恐怕籍贯是个主要因素。

不然就今日所见,戚家一族也没多少人,后来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身边多有戚家族人,精心训练之后成为“兵样子”,下放为基层军官。

搞不好那些戚家族人,都是义乌戚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