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六十九章 自己干

大明不行,我行! 第六十九章 自己干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明嘉靖三十年,正月初十。

船只从宁波一路逆流西上,陆续通过甬江、慈溪、姚江、西兴运河、南北运河、长江,三日后终于抵达了南京。

听到外间老哈的声音,还在看地图的陈锐掀开帘子,走上甲板,用难测的视线打量着这座古都。

年前已经来过一趟的老哈解释道:“这儿还是外郭城,要换船再入城。”

一旁的邓宝笑骂道:“大哥是东南人,来南京也不是一两次了,还要你做向导!”

陈锐笑了笑,的确如此,前身曾经来南京采购货物,而自己前世更是在南京生活了四年。

低头再看了眼地图,陈锐大约判断出这应该是江东门附近,南京外郭十八城门之一,东去水西门,西通上新河,是如今南京最庞大的交通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

东下西上的船只抵达江东门后,如果有货物运送入城,是需要缴纳入城税的……实际上这都不是正儿八经的钞关。

陈锐没去管这些,只站在甲板上远远眺望,码头上如遮云蔽日的船帆,江面上“天朗则水天一色,风起则波涛汹涌”,以及这座六朝古都。

实话说,陈锐对南京没有什么好感,这是六朝繁华之地,这是龙盘虎踞之所,但这儿永远都是短命王朝的中心。

最早将南京作为首都的是三国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陆续在此建都,但这些王朝都是短命王朝,更加不是一统天下的王朝。

再往后只有寿命短暂的南明小朝廷,显赫一时但断崖式覆灭的太平天国,以及那个不能说的王朝……全都是扑街货啊!

这让陈锐如何有好感呢?

船只缓缓过了江东门,南京城内水路纵横,四通八达,船只径直入城,不多时在一处货栈码头停靠。

货物交接自有管事负责,陈锐此次身边带来的胡八、邓宝、周四等人都是老手了。

一位富态中年人缓步走近,拱手行礼,“陈千户。”

去年十二月十日,陈锐一行近两百人抵达宁波,在此之前,兵部论鱼台一战的战功,陈锐被拔为副千户。

老哈解释了句,陈锐才点头说了几句,径直问道:“可办好了?”

“大致已经过了。”中年人延手道:“小公爷今日有暇,还请陈千户移步。”

陈锐眉头皱了皱,转头看去,一个衣着华美的青年正好奇的看过来。

去年末,陈锐重操旧业,与魏国公府搭上关系,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就是这位……极受这一代魏国公徐鹏举宠爱的幼子徐邦宁。

“你就是陈锐?”青年打量着走来的陈锐,“据说你有霸王之勇?”

陈锐眼角动了动,史上武力超群的名将多了去,非要说自刎的项羽……考虑到魏国公府与自己正在合作,只能说徐邦宁这人很不会说话。

略为寒暄了两句,实际上陈锐一共说出口的都没超过十个字,徐邦宁觉得有些无趣,话题一转道:“定海中所已经定了,兵部已经下文,你径直去兵部就行。”

“谢过魏国公。”陈锐略一沉吟,“此事可有传开?”

“倒是没有大肆传开。”徐邦宁哈哈笑道:“倒是有人挖你老底……据说你以前是海商?”

陈锐双眼微眯,思索片刻后问道:“下一批货物数量会增加三到五成,吃得下吗?”

“再加一倍都吃得下。”徐邦宁傲然道:“你知晓如今南京有多少人?”

陈锐也不问,只点点头,他心里有数,在此之前南京人口就应该超过百万,京师沦陷,北地失土,大量人口都会挤入南京,如今南京人口应该超过一百五十万了。

定下三日之后交割银钱,徐邦宁带着四五个护卫晃晃悠悠的走了,身材瘦削的青年缓缓走到陈锐的身侧,“都说你有名将之姿,没想到却有如此聚财之能。”

陈锐嗤笑了声,“文长兄以为,朝中会拨付粮饷?”

徐渭长叹一声,“即使河南、山西、陕西也要依仗地方,中枢无能输之。”

扬州沦为水泽,徐渭再一次回到宁波,五日前得萧勉引见与陈锐见了一面。

陈锐虽然知道徐渭这个人,但并没有笼络为幕僚的想法,反倒是徐渭主动提出为陈锐打理文书。

“大哥,都交割了。”邓宝拿着账本过来。

徐渭瞄了眼账本,心想以陈锐的能力、手段和行事作风,这是明显要自成体系啊。

从古至今,中枢控制地方武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粮饷供应,而这位定海卫副千户却亲操商业聚拢钱财。

虽是无可奈何,但也能看得出些什么。

不过徐渭也并不在乎,如今的陈锐身边总共也没超过百人,他更感兴趣的是陈锐没有留在或许能大展身手的山东,而是回到宁波……你到底想作甚?

在目睹了扬州沦为水泽之后,徐渭的一些观点渐渐发生了改变。

而此次随陈锐来南京,最让徐渭感到吃惊的是货船上的那些货物……他也听说了皂块,甚至也用过,只是没想到居然是陈锐的手笔。

定下以皂块为第一批货物,陈锐是有过长时间考虑的,首先是制作难度不大,短时间内泄密的可能性也不大。

毕竟用的原料是生石灰、碱面、油都是与去污不相干的,但一顿操作后,却能制作出去污能力很强的皂块,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实在很神奇。

其次是市场容量很大,其实如今也是有类似的东西的,但古人一般都习惯从自然界寻找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比如皂角、无患子、草木灰。

但这些东西的去污能力完全没有办法与皂块相提并论,而皂块的定价也不高,这使得皂块的推广非常的迅速。

事实上除了南京之外,宁波、绍兴、杭州、嘉兴、常州各地,陈锐都已经有所安排了。

简单易制、价格低廉、市场空白,还能渗入各类花油制作高档香皂来升级,陈锐想不出更好的产品。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利润空间巨大。

一百块皂块用了五斤生石灰、三斤碱面、一斤二两油,加上人工、柴木等等,成本不过六十文。

而一块皂块售价是十二文,如今米价是七钱一石,一石是一百五十斤左右,算下来一斤米也就五文钱。

也就是说,一块皂块大概是两斤多米。

听起来这个价格不算低,但要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衣物在洗涤的时候最常用的工具……捶衣棍。

普通人家的衣物往往不是穿破的,而是长时间被捶衣棍捶破的。

所以,皂块的确不算贵。

一行人乘坐乌篷船沿着小河往西,陈锐在心里算了算,有些咂舌,实在是够赚钱的。

这一次送来的是十万皂块,以铜钱750文兑换一两银子来算,一共是一千六百两银子。

而成本只是八十多两银子。

不管是招兵买马,购置军械,训练士卒,还是支援山东,都需要银钱,大量的巨额银钱。

朝廷是不会出这笔钱的,所以,陈锐只能自己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