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与君同 > 44、晋江首发

与君同 44、晋江首发

簡繁轉換
作者:风里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自这第一封信后,第二、三封家书陆续抵达。

八月十三,第二份家书至。

【写信当日乃此番首次与卫泰兵马正面交手,初战告捷,全军推近四十里。】

十月廿八,第三份家书至。

【二次告捷,大军已经绕过漳河,在漳河北岸驻扎,距离邺城不过三十里,已兵临城下。】

转年三月初六,他的第四封家书至。

【现已成功挑拨卫泰和蒙烨,如今二者不合,只待蒙烨出邺城,即可夺药。】

四月初二,他的第五更家书至。

【此信后,翌日开始攻城,诸事顺利,勿念。】

而隋棠收到的独属自己的信上,永远都是个“安”字。但是她还是可以感受到他征伐得不易。

因为那个“安”字,有时黏贴的笔顺平整端正,甚至布帛都有些被蹭破,显然他时间充足,用力粘黏,恐其脱落。而有时则歪扭倾斜,不是他不用心,许是刚坐下便又有急事,又或许是他刚历一场恶战,手足无力……………

除此之外,还有来信的间隙。隋棠算着数封信的间隔,基本都是每隔四五十日一回。那么从第三封到第四封隔了整整四个月时间,虽有冬日雪天路途难行之故,但再难也不至于多出两倍之久的时辰,想来定是战事激烈艰难之故,使他无暇抽

身。而最近的一封,从三月初六到四月初二,还不到一月,算日子说不定还不曾收到回信,这第五封家书便已经寄出了,可见他之欢喜。

千里之外的战场,谁也看不见真实模样。

但隋棠晨起立于望星亭中,可听漳河战鼓震星辰;晚间行过望月楼内,可见月光下白骨堆成山;白日里在望烟斋听课受业,翻过竹简三十六计,只盼计计出他手,策策皆顺利。

望星望月望云烟。

漫漫长夜,隋棠躺在长泽堂的床榻上,伸手摸身侧空出的位置,双人枕上一人枕,她抓着枕头,忽就后悔那些赶他去书房的日子!

于是,侧身搂了床被褥在怀里,却也翻来覆去不舒坦。住在漳河草庐的那些年,茅屋破败,榻上无棉,冷寂深夜她搂着柴草也能觉出一些温暖。但搂过那样一副身子,结实的胸膛,有力的心跳,持续的温度......隋棠叹,果然“由奢入俭难”。

她披衣起身,将明日预备送出的信展开。

按蔺稷的意思,他给她的信只一个“安”,乃他军中不比府内安稳清闲,是故只需报平安即可。

但她于府中,回信定要多字多言。

这个要求,他没有明说。但他离开时,留给她的除了一封六字信件,一块白玉令牌,还有便是整整一大箱的寸长竹签。

兰心说,那是她发烧的两个夜里,他侍奉在榻,连夜削制的。

如此,她少说一句话,少粘一个字,都仿佛是对他的辜负。

这男人,好生奸诈。

隋棠嗔他,却也感慨。

感慨竹签不够用。

她要说的话有很多,譬如她悟出了令牌的意思;譬如蔺禾终于放下了承明,承明也有了喜欢的人;再譬如她的学业又有长进了,承明夸她学得快,姜筠赞她悟性高;再譬如司膳处又研制出了好喝的鲜果茶,现在她最喜欢的不是牛乳茶,改成百

果香了;还有、还有………………

隋棠抓来一把竹签,在已经写完的信后补话。

还有??

阿粼思念三郎。

思念脱了口,岁月便变得漫长。

一日如三秋。

信才寄出去,便开始候来信。

一日,两日,三日......月亮从月牙到玉盘,又从满月到残月。

隋棠记得他是去岁五月初三启程的,如今已经是六月初三。

第五封信是四月初二收到的,如今两个月过去了。

淳于诩安慰她,“最后的攻城是要难些,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殿下稍安勿躁。”

蔺禾说,“三嫂习惯就好,阿兄们成日上战场,家常便饭啦。你瞧阿母,该吃吃该喝喝,保养好自己好好候他们归来才是真的。”

杨氏说,“等十五我去白马寺烧香,殿下同去否?”

隋棠谢过他们,又想起蔺稷的话。

多加餐,勤读书。

于是便吩咐小厨房给她添一顿宵夜。

夜中,她任由想念溢流,手中摸索一个个木字练习,又将它们按照白日里学习的三十六计拼凑。第一轮的背诵她已经过关,如今在学习理解和运用,最新讲的是第七计: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

她摸到着四个字,将他们排列好。

该词最早出自于《韩非子?难一》,原文乃“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其中,“厌”意为嫌恶、排斥。大意指在战争中,为了取得胜利,可尽可能地使用欺诈的战术来迷惑对方。

她复习着功课,心慢慢平静下来,思念化作学习的动力,感受文字的美好,知识的魅力。

想多年前的夜晚,少年蔺稷是否也这般伏案秉烛夜读?

后来他征战天下,试点于雍州。董真说那里建起了学堂,男女都可以学习,她就是第一批受惠者。而她自己,才曾数次登过青台,听过学子们的朗朗书声,感受到乱世中他劈开的一方安宁天地。

这样一想,她捧过一盏小天酥用下,后重新埋首于木字中。

暗思来日,她学文断字,精研医理后,也可去做这些事。

修更多的学堂,创更多的医馆,让天下多广厦,少流民。

如此,时间在隋棠不再焦躁的等待中过去,第六封家书是六月初十的夜里,八百里加急送回的。

不比之前五封,信使虽也策马入城,气喘吁吁,但都是白日高悬时。

这会乃夜半时分,银河横天,皓月当空,星星和流萤闪着微弱的光,京畿的城门早已关闭。

信使骑乘汗血马,手持金箭令疾驰而来。

黑夜中令箭如金乌灼光射向城楼,待城楼守将接箭回神,看清是司空府急令可夜开城门时,那信使已似一道黑影纵马到了府门前。

天马前蹄扬起仰天长嘶,声响给敲门声作势。

府中长史匆匆赶来,便见得宝马累倒地,四蹄痉挛口吐白沫。而他身前重压,乃信使倒了下来。

那人不过三十来岁,瞧着却如花甲老翁,面上覆了厚厚一层尘土,头发灰白一片。滑下去,一身尘土散落些,现出乌瞳青丝,还有发白哆嗦的唇。

“急、急报!”

他鸡爪般的手从怀中掏出信件,直待确定来人乃淳于诩,将信在他手中塞实才散气晕了过去。

淳于诩将他托于侍者照顾,拆信便看。

“是不是前线的信?”隋棠尚在温课,这会来得极快,“说了甚?孤的信呢?“

“只一封。”淳于诩转身回话,“司空粮草被烧,需要征调粮草。

隋棠闻来淳于诩话中急切,人更似风一般从身前过。

两军交战,粮草被烧虽是大事但也不是倾天之祸,且重新征调即可,如何淳于诩急成这般?

他亦急得只有书一信的功夫!

隋棠随他入内,并不催他也不多话,只先容他安排再给她释疑。淳于诩传来侍卫一阵低语,后回了一趟他的寝屋方又匆匆折返。

兰心伴在隋棠身侧,见来人低声道,“淳于大人换了官袍。”

换官袍,这是要入宫。

隋棠心跳如擂鼓。

“孤随大人一同进宫,您路上说。”

“征北之战,所备粮草乃一年之用。换言之,若是一年攻不下冀州,需要延后作战,那么后续粮草征调就会成为作战考虑的首要问题。自然,如果就此停战撤军也可。而臣在三月里送出的粮草便是储备的最后一批,可维持三月不成问题。这也符

合司空四月初二的来信,道是已经开始收尾。”

淳于诩这会与隋棠同乘一辆马车,给她解释道,“今日军报上乃云司空的粮草于五月中旬全部被烧。五月中旬至今乃二十余日,信使特骑汗血马而来路上花费不过七八日,如此可以判定粮草被烧之后,司空与令君他们做出了评估,战事可以延

续,或者说他们还有部分存粮。但在十余日后,却派信使骑天马持金箭回来要求调粮,便说明他们被拖住撤不出来。仗只能打下去,而后方需要快速供给。

隋棠还不懂军务,只蹙眉道,“他们是攻伐方,之前已占优势,如何有被拖住之说,他粮草不够,撤军便可。”

“这处的拖住,按照上一份军报而言,被敌军围困的可能性很小,但不代表没有。”淳于诩尽可能直白地解释,“而有很大一种可能,是心理上的拖住。这场仗打到现在,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已经投入太多,只需最后一口气就可以灭了卫泰,拿

下冀州。所以司空不肯撤。”

“他的信件上只言粮草被烧,要求征粮,这两句话吗?”隋棠道,“没再说旁的?上面都是大人的猜测吗?”

“信使持金箭送如此急报,需防途中为敌军所截,所以军报都是言简意赅。”淳于诩闻得外头马蹄声,掀帘探之,乃数位得了信的同僚策马赶赴宫门。

他回首道,“臣已经通知了蔡祭酒一行和尚书台的官员,其中八位尚书郎都是令君座下弟子,稍后您听他们的分析便可明白,便知臣所判无差。”

话到此处,淳于诩跪下身来,“殿下,今夜请您务必要劝谏陛下,帮助征粮急调。虽说很大缘故是司空主观不愿撤军,但也有可能是真的被困,九死一生。”

“殿下??”淳于诩以头抢地,“这是陛下登基以来,司空头一回有求于他。何况,这处还涉及您的药!”

即便隋棠再不懂军政,话到这处,也多少明白了几分当下局面。

首先,他有战死的可能,这种可能比他以往任何一次的风险都大。

其次,他不撤军有部分缘故是为了她。

其三,他向天子低头、让步了。

隋棠的心思毫不犹豫地留在了第三处。

这一步,可让他不死,可让她有药,可让江北九州一统,可让家天子重现世人眼中,可让齐皇室重立威信。

勤政殿中,因来时淳于诩乃击鼓传声,又持着信使金箭走得司马门,司马道。是故天子已经到来。

不多时,太尉何?,中郎将何昱、大司马临淄王亦赶来了。

在场的还有蔡汀一行,代表姜的尚书台一行。

也就是当是隋棠入京时,隋霖与她说的朝野三派,这日尽数到齐了。

他们在大殿论政,女子不能上殿,隋棠遂坐于屏风后旁听。

所论所分析,果然与淳于诩前头所言,基本一致。

只是多出了一部分隋棠还来不及思虑到的地方。

便是当下形势,其实淳于诩自己调粮食也可,只是已经没有现的,需要挨家挨户征粮汇聚,便是惊动百姓;或者说因在六月里,再熬一段时日,麦子就要成熟。蔺稷可派兵甲沿途收割,边作战边收粮。然这两种方案都颇费时辰,而如今蔺稷

处最熬不起的就是时辰。

战况瞬息万变,时辰就等于生命。

所以,蔺稷求于天子。

天子手中,这些年虽权柄下滑稀释,然掌管国库的大司农是今岁才被蔺架空,掌管粮草的司马官临淄王更是隋家宗亲。

他手里有现囤的粮草,加上太尉何?一派的豪族,聚起粮来自比淳于诩要快许多。

隋棠来时便已经想到了各方受益点,今日蔺稷折腰让步,是让彼此共赢的局面。天子没有不应的理由。

她想,其实自个不来都是可以的。

然而,一个多时辰的商讨后,并不如隋棠所想,隋霖说容他考虑,之后便不容臣子再言,拂袖回了内殿。

一时间,淳于诩与之蔡汀等人都将目光投向屏风后的人身上。

隋棠纵是看不见,也能感受到,遂未等他们开口,便道,“一切有孤,你们且回府再商量对策。

正在殿外廊下说话间,却见中贵人唐珏过来。

唐珏向隋棠行了个礼,道,“陛下体恤长公主,请您也先回府休息,不必耗在此处。”

隋棠还欲说话,被淳于诩拦下,“殿下,在哪里都是等,我们且遵旨。”

隋棠僵了片刻,只觉体内气血翻涌,几欲站不住,不得法只能随诸人回去。

回去路上,她在淳于诩的分析中,大概了解了天子的考量。

晌午时分,勤政殿偏殿中,除了本来就在的何?父子、临淄王,这会宗室里的豫章王、广陵王都赶来了。

眼下都知晓了当下事宜。

“朕登基六年来,两千多个日夜,终于等到他低头时刻。既然俯首让步了??”少年白皙的面庞多了两分自得,细长眉眼望向临淄王,“皇叔,不如应了他,也于我们有利。”

临淄王领的这份差事,乃实打实的油水,攥在手里心中踏实。年年灾荒,时时战乱,他没有旁的心思,就一桩,且不打他的主意。只要如此,管他外头多少诸侯,他们自花他们的银子,吃他们的粮食,用他们的兵甲,不搭上他,便随他们打

去。

从宦官把权、到太师范洪乱政,再到诸侯四起,到眼下蔺稷挟天子令诸侯,于他眼中虽都是财狼虎豹,但若非要挑一个让他觉得有些人样,那他当毫不犹豫择蔺稷。

原因无他,只有蔺稷从未打过他手中粮草的主意。

却不想,大失所望。

会。

临淄王知天命的年纪,但显然还没有参透天命,这会捋着炸起的胡须,双目投向豫章、广陵二王。

豫章王已经逾七十,领宗正一职,乃隋氏族长,这些年办过最大的一桩事,便是主持了长公主隋棠的婚仪。这会浑浊鱼目接了胞弟目光,颤颤幽幽道,“老七莫瞧我,小时候我就老实不爱舞刀枪,何谈打仗的事。”

他锤了捶后腰,转向广陵王,“十六说说有何看法?不惑之年就是头脑清晰时。”

广陵王冲大哥拱了拱手,转而向天子正经作揖,“臣认为不能应了蔺稷所求。我们需防一事。”

“何事?”隋霖不解道,“此番是他有求于朕,若是朕助他,便可以立威于朝野,立信于天下。且昨日尚书台也说的明白,蔺稷此番态度转变,定是令君相劝之故。若是朕不应,且非让令君失望。我们一直是想要争取姜一派的,这也是个机

“非也。陛下,姜令君中立,虽说没有完全帮扶蔺稷。但是所谓人臣,便理当都是天子之臣,何来中立一说。中立,不过是他不忠的遮羞布罢了。”广陵王顿了顿继续道,“这处暂且不提,臣要说的是,有没有可能蔺根本无事,是故意放出的消

息?“

“故意放出消息?”隋霖愈发不解,“此等作战关键时刻,谎言粮草不够,岂非动摇军心?”

“陛下,兵法有云,兵不厌诈。”何?这会接过话来,“广陵王的话,确实有理,亦是老臣的担忧。蔺极有可能是想吞掉大司马手中的粮草,为自己省一波。如今粮比齐金,最是贵重。”

“甚至,您听那些尚书郎昏头的建议,居然还说您可以趁此机会御驾亲征,扬名更甚。臣瞧着,那姜令君多半已是一丘之貉,说不定您一出禁中,他蔺稷便趁机于乱军中要了您的命。”

“陛下,确实要防着此处。”何昱也接了话,“您忘了,您身边有八百死士,长公主牙口藏丹朱一事既然被发现,那么死士一事或许蔺稷也晓得了。他这是诱着您离开洛阳,不得不防!”

六月天,殿中点着冰鉴,冷雾缓缓而出。

少年初时的决定已经被动摇了大半,只是回想上回胞姐言语,思量道,“以上也是诸位的猜测。但若蔺稷所言不假,我们岂不是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陛下,臣有一计。”何昱拱手道,“我们可以择一人前往查明缘由。若蔺说言非虚,我们自然供给粮草。若是假的,便也不亏。”

隋霖眯了眯双眼,“这人怕是不好找,派我们处的人去,若蔺稷作假,便是有去无回。若是派司空府的人去,他们自然沆瀣一气。何论这途中,还需提防卫泰截杀!”

殿中一时静下,诸人面面相觑。

“有去无回”乃反向证明蔺作假,原是个好法子。

三王手下各有亲信子侄,何父子里何昱就可前往,但显然谁也不想这般冒险涉死。

“陛下。”何昱继续道,“臣有个人选,或许合适。”

“谁?”

“长公主。”

这话落下,殿中君臣怔一瞬而抚掌称赞。

皆知蔺稷爱重她,自不会要她性命。而她即便心悦蔺稷,但到底留着氏血脉,此等大事,定不会言谎。至于途中若遇卫泰杀人,便只能看她天命了。

“去司空府传长公主,让她即刻入宫。”

唐珏领命离开,然从太极宫到司空府一个来回也需半个时辰,唐珏却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便召回了长公主。

显然公主去而又返。

隋霖起身扶端正行礼的公主,道,“正好朕有事传阿姊。

“臣亦有事要禀。”隋棠道,“陛下先说。”

殿中儿郎围视,独她一个女子,还双目不明。隋霖忽觉有些羞愧,然缓一缓还是开门见山将话道来。

隋棠闻后不语,半晌面容浮上笑意。

“陛下以为臣这般匆匆返回是作甚!”公主重新伏拜于地,恭敬道,“臣就是来请命前往的。”

她说得心甘情感,只是尾音里拖出两分讥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