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国上医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海龟博士

大国上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海龟博士

簡繁轉換
作者:方千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3-06 01:50:2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国上医 !

“方医生,听说昨晚又处理了一位急诊?”

方乐和程云星来到处置室这边,高大伟笑着迎上前讨好,完全没有主治医师的价值,倒像是一只老舔狗。

这两天高大伟跟着方乐,着实觉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高大伟是老急诊,资深主治了,缝合水平本就不差,只是有些思维和一些手法没有方乐那么高,看着方乐缝合,听着方乐讲解,收获着实不小。

同样的东西,进步快慢是要分人的,如果是尖子生,本身就很强了,不接触更高层次的东西的话,进步也就有限,差等生,基础太差,有些东西都不懂,要是不把前面的补上,你再教都无济于事。

反而是一些中等生,基础在,也就现阶段没学好,好好补一补,教一教,很快就能迎头赶上。

高大伟就算是中游偏上的学生,这两天跟着方乐,收获满满。

有了收获,高医生就更不要脸了,脸是什么?

能吃吗?

人的年龄越大,越是实在,高医生已经四十岁了,人到中间,早就很现实了。

“是。”

方乐点着头:“一位两岁半的孩子,吞了一枚硬币。”

“我听说了,是方医生你给出的主意。”

高大伟笑呵呵的:“当初方医生你第一天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你就是干急诊的料,果然,你看看,来了咱们科室才几天,处理了几个棘手的病例了?”

“高医生你可别夸我了,我会飘。”

方乐笑呵呵的,听着高医生的马屁,说实话很舒服。

这世上没人不喜欢听好话,好话听起来就是顺心,就是舒坦,就是心情好,怪不得那么多当帝王的都喜欢奸臣呢,懂得溜须拍马呀。

一直跟着高大伟的矮个子住院医站在一边学着。

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矮个子住院医对高医生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这也是本事呀。

“明明是......”

星星同学张了张嘴,想说明明是他想出来的,想了想还是没说,好像没有方乐的补充,他的方案也不怎么靠谱。

而且他还是在方乐的提示下想到的。

“我听说高医生你一直在处置室这边,没想着上手术?”

进了处置室,方乐一边洗手,一边问高大伟。

“处置室挺好的,上什么手术呀,又累。”

高大伟呵呵笑道:“也不见得能挣多少钱。”

方乐这才想起来,现在是九十年代,这个时候还属于以药养医的阶段,药价相当高,同时各种耗材、器械的价格都不菲,反而是服务费并不高。

了解医疗行业的人都清楚,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地方财政拨款,第二是医疗服务收入,第三则是药品差价收入。

医疗行业是相当烧钱的一个行业,九十年代,国家财政远没有后十几年那么宽裕,全国现在还在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全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这个时候,用于医疗拨款和医疗补助方面的资金就相当有限了。

没有财政拨款支持,各大医院还要发展,就必须自力更生,而以药养医正是以医生的劳动来实现药品的高附加值,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

以药养医,说穿了就是医院实际销售的药品价格要比市面上销售的药品价格高出很多,耗材和医疗器械也是如此。

所以在10年之前,如果医生开的药能在外面药店买到,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在医院拿药的。

药价高,耗材贵,人工服务费低,外科医生的收入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远没有以后不少人说起的什么金眼科,银外科之类的说法。

这个时候,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部,医生们都可以多开药来增加收入,医院本身也是鼓励医生们多开药的,所以这个时期,相对来说内科其实是比较舒服的。

外科医生只负责做手术,基本上不开药,一台手术手术费并不高,忙的时候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还没有人家内科医生多开几盒药收入高。

在急诊科这边,愿意上手术的人多一些的原因,反而是不少人想着学到本事脱离急诊科,转去专科科室。

高大伟早没这个想法了,在处置室这边,他也算轻松,收入不低,也就是没有上手术的医生地位高罢了。

八十年代末,国家其实就出台过《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正常医疗任务前提下,可建立特诊室,配备高水平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服务,实行高收费,向社会开放。

不过这个政策的实行程度各地不一,各医院情况也都不相同。

这个现状的改变,还要等到2006年,国家出台整改文件,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费,严格控制药品价格,打击以药养医的情况,现状才逐渐改变,到了10年之后,医院大多数药品和外面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几乎没多大差距了。

西京医院其实还好一点,毕竟是秦州省最好的医院,背靠军医大,实力雄厚,外科医生的待遇比起其他一些医院要好一些。

其实也正是随着服务费的提高,外科医生的整体收入增加,外科方面才迅速发展起来,八十年代之前,我国的医生严重缺乏的,特别是一些外科领域的医生,严重匮乏。

方乐和程云星说着话,矮个子住院医已经带着患者进来了,开始清创消毒。

就在方乐在处置室这边处理患者的时候,急诊科科主任韩胜学则接到了院办的电话,到了医院行政楼。

“刘院长!”

韩胜学敲了敲门,进了刘长胜的办公室。

进了门,韩胜学就注意到,刘长胜的办公室沙发上坐着一位三十三四岁左右青年,青年穿着考究,坐在沙发上,很有气质。

“韩主任来了。”

刘长胜看到韩胜学进来,笑着站起身,从办公桌后面绕了出来,给韩胜学介绍道:“韩主任,我给你介绍一位人才,郑锦帆,米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博士研究生,这几年在国外一直专注急诊领域,我们医院这次可是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才把小郑请过来的。”

“小郑,这位就是我们西京医院急诊科的韩胜学韩主任,韩主任在急诊领域已经干了有二十多年了,当时急诊科还只是门诊急诊室的时候,韩主任就是急诊室的资深医生了。”

就在刘长胜起身介绍的时候,郑锦帆已经站起身来了,刘长胜介绍的时候,郑锦帆急忙伸出手:“韩主任,您好,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您发表在军医大校报刊上的几篇关于急诊医学的论文我都看过了,我这一次来西京医院,也是想见一见您。”

“郑.....博士......”

“韩主任您叫我小郑,或者郑医生都可以。”

郑锦帆急忙道。

“郑医生好。”

韩胜学也急忙伸出手,很热情的郑锦帆握着手:“麻省理工大的高材生,可真是让我受宠若惊。”

海归博士,哪怕放在二三十年之后,那都是香饽饽,不少医院都是争着要的,更何况现在还只是95年,2000年前的海归博士,那真的是相当牛逼的存在了。

别说海龟,就是国内的博士生,都了不得,海龟,那就更了不得了。

韩胜学这个热情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从清朝末年起,上百年战乱,华夏民族的自信心真的是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哪怕是建国之后,国内也是一片萧条,**十年代,这个时候崇洋媚外的思想要比后世严重的多,民众在大街上看到歪果仁,都像是看到了大熊猫一样,觉的稀奇的不得了,普通的歪果仁,都能让一些当官的跪舔,海龟博士,海外华侨回国,待遇更是杠杠滴。

这个时期,国家整体政策也是倾向于引导国外的优秀华侨回国,欢迎国外资本注入,大环境本就如此。

甚至于内地一些人开公司,办工厂,都要找华侨或者香江台岛那边的人担任法人,披上一层洋皮,从而享受更好的待遇。

“郑医生是要进我们西京医院,去我们急诊科?”

和郑锦帆握过手,韩胜学就迫不及待的问郑锦帆。

“我在麻省理工,了解的一直就是急诊领域,不知道韩主任对国外的情况了解多少,米国最早的急诊医学服务体系就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倡导建立的,米国在急诊领域方面目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我回国之后也了解过,国内的急诊现状目前还不景气,韩主任的几篇论文让我有点想法。”

郑锦帆说话很客气,也很有礼貌,明显出身不俗。

当然,这个时期,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华侨归国的,家境都不简单。

“韩主任,这次小郑过来,也只是先了解一下情况,至于能不能留住人,就看韩主任你的本事了,可不要让医院失望。”

刘长胜在边上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