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国上医 > 第四百五十五章 井底之蛙

大国上医 第四百五十五章 井底之蛙

簡繁轉換
作者:方千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3-06 01:50:2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国上医 !

“没事,荣老或许对我有些许误解。”

方乐笑了笑,也懒得和老头子计较。

只是荣德高却并不领情,哼道:“我对你还真没什么误解。”

这一下方乐就不能忍了,脸色不由的一沉。

话说已经让了三招了,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怎么,恼羞成怒了?”

荣德高冷眼扫了一眼方乐,语气依旧不客气:“真是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有什么样的弟子。”

“荣老,我敬你是前辈,希望你也有前辈的肚量,你说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我师父,真当年轻人没点脾气吗?”

荣德高冷冷一笑:“我自然是有肚量的,但是我的肚量也看给谁,像你这种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撞骗的,我还真没什么肚量,你也就是赶上了好时候,放在以前......”

“哼1

荣德高冷冷一笑。

看得出,老头子对方乐的意见确实很大。

“方医生,对不住了,我和荣老先走一步。”

沈安荣看到双方越发的剑拔弩张,急忙劝说了一句,然后伸手去拉荣德高。

“小沈,你也是名家之后,该有的原则呢?”

荣德高对沈安荣和稀泥的动作很是不满。

“沈院长,您也不用劝。”

方乐笑了笑:“我倒要听听,这位荣老前辈究竟有什么高见,名字叫德高,是否真的德高,最起码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出德高二字。”

“我以晚辈之礼相见,该有的客套都有了,不过德高老先生却好像德不配位。”

之前方乐还一口一个荣老叫着,现在也不喊荣老了,直接直呼其名。

荣德高顿时气的脸色铁青。

“怎么,老前辈也恼羞成怒了?”方乐反问。

“我不和你呈口舌之争。”

荣德高气的哼了一声。

“自知理亏,倚老卖老?”方乐反问。

沈安荣都无语了,他是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个程度。

“我倚老卖老?”

荣德高气极而笑:“好,我来问你,既然你是师从孙清平,那也是正统的中医人,可据我所知,前不久的什么半离体肝什么手术就是你做的吧,打着中医的旗号,却整天做着一刀切的行当,难不成我还应该表扬你?”

“不需要。”

方乐淡淡道:“说句不客气的,您老还不够资格,说句客气的,我不和井底之蛙一般见识。”

沈安荣:“......”

他怎么没听出方乐这两句话到底哪句客气了。

“你说我是井底之蛙?”

荣德高满脸惊诧。

这么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他是井底之蛙。

“难道不是?”

方乐反问:“那我来问德高先生,中医因何而来?”

“中医自然是华夏民族上千年来的智慧结晶。”荣德高下意识道。

“中医本就是华夏民族在和疾病对抗的过程中诞生的,最初只是一种手段,然后不断完善,从草药到针灸,一步一步不断的完善。”

方乐看着荣德高,一字一句的道:“三国时期,华佗就有外科手法,哪怕是数百年前,中医针对腐肉和病灶部位也有切除的手段,怎么如今到了德高先生口中,外科手术就成了见不得人的东西?”

“中医发展了数千年,到了现在,很多中医的东西被现代医学一步一步的蚕食,导尿、人工复苏、放血,这些在肘后备急方等不少中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作为中医人不为中医正名,却一步一步逃避,现代医学的东西就不闻不问,人家进一步,自己退一步,一亩三分地越来越少,却整天洋洋得意,不是井底之蛙又是什么?”

方乐每说一句,荣德高的脸色就变一下。

方乐说的这些可不是乱说的,全都是事实。

像导尿术,中医很早就有了,可到了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科普,一些中医人甚至都不知道导尿术就是中医最先发明的。

还有放血。

这个时候网络小说还没开始流行,几年之后,随着网络小说的流行,一些历史类的穿越小说,主角穿越到古代,靠着半吊子的放血术都能成为神医,简直让人笑掉了大牙。

西方的放血疗法足足比中医不知道晚了多少年,而且是最野蛮时期的治疗手段,可在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眼中,却好像多么了不起,穿越到了古代,靠着放血吊打古代御医。

中医自古就有外科,只不过外科主要以治疗瘿、瘤、岩、皮肤等疾病为主,不过在汉末,华佗已经开始比较系统的有了外科方面的体系。

只不过当时的社会环境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医外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就像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一样。

很多人都知道,四大发明最早都是华夏发明的,但是因为当时的封建统治,当政者对这些东西并不重视,这才导致这些杂学发展缓慢,中医的外科手术其实也是一样。

随着西医的冲击,一些东西逐渐传到国内,这也让一些中医人下意识的排斥,不管是不是对的,反正只要是西医的,就反感,就排斥,这样的老中医大有人在。

“黄帝内经有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中医的很多治疗手段都是对前一种治疗的补充,草药不能奏效,可以辅以针刺,针刺不能奏效,可以辅以灸法,后汉书有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可缝合,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间皆平复.....”

方乐继续说着:“德高先生是江中名医,想来医术精湛,我说的这些德高先生应该不至于不知道吧?”

荣德高:“......”

方乐继续道:“德高先生是江中名医,想来医术精湛,活人无数,那么我想请问德高先生一生中可曾有不能医好的患者,一些脏器损伤严重的患者,药物不能奏效,针灸不能奏效的时候,德高先生给患者何种建议?”

荣德高:“......”

西京医院不少人都知道方乐中西医皆通,可事实上方乐对西医内科并不擅长,擅长的也只是外科和中医,只不过因为要做外科手术,方乐是能看的懂化验单还有核磁共振以及ct片等一些现代医学的检查报告。

虽然在方乐的心目中,并没有什么中西医之分,但是方乐自己还是先学的中医,后解锁的外科。

而且方乐接触外科手术的时候中医水平已经不低了。

当时江中院急诊科那边一直走的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路线,这个结合并非成果方面的结合,而是方式方面的结合。

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江中院急诊科一直的原则都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可现实是,在实际的临床中,有的患者确实不是单纯的保守治疗亦或者中医治疗就能奏效的,中医并非万能。

从某种程度来讲,外科手术其实也算是对药、针、灸等方法的一个补充和延续,如果不是当时社会大环境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医的外科手术绝对要比现代医学起步早,发展快。

一刀切固然不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手段,但是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却不能否定外科手段。

很多人对一些词都只是字面上的了解,却很少去细细研究。

所谓的一刀切,并非指得就是外科手段,而是不问缘由,不管病情,直接切掉,这叫一刀切。

在实际的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手段,因人而异,不该手术的时候避免手术,需要手术的时候不否定手术,这才是最客观的。

在西京医院急诊科,方乐也曾用金针颅内放血,避免了不止一位患者开颅手术的风险。

哪怕是面对侯成阳的时候,方乐也是了解过侯成阳的情况,再三衡量利弊,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盲目的赞成和盲目的反对都是不可取的。

荣德高面对方乐的一连串质问,一时间面红耳赤。

因为方乐确实没有和荣德高胡说,说的话,要么引用的是黄帝内经、要么引用的是后汉书,每一句都问的荣德高哑口无言。

荣德高对方乐的反感确实是因为方乐在肝外方面的名气,刚才一路上,沈安荣正在给荣德高说着方乐的事情。

沈安荣对方乐很欣赏,所以说的时候也是赞誉有加,什么孙清平的学生之类的。

可这些话听在荣德高耳中,却让荣德高很来气。

孙清平作为西京医院中医科的创始人之一,确实是赞成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名家之一,本就让一些老顽固不喜,现在孙清平的学生又“不务正业”,荣德高怎么可能喜欢。

正说着就遇到了方乐本人,荣德高自然也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可荣德高万万没想到方乐的言辞如此犀利,直接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这儿正是门诊大楼入口附近,方乐和荣德高两个人唇枪舌战,顿时就吸引了不少观众,边上不少人都指指点点,低声讨论。

还好这会儿是95年,这要是15年或者25年,边上有人录个视频什么的,方乐可能一瞬间就要成网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