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之赤脚医生 > 第656章 缘故

四合院之赤脚医生 第656章 缘故

簡繁轉換
作者:双手持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10:04:00 来源:源1

“好好好....有了这些先进设备,我们自行车一厂.....不对,是电动自行车厂一厂,肯定能够再创辉煌。”

八级工张洪明在机械厂看到新式的生产线时,整个人几乎都惊呆了。

实验室为电动自行车厂定做的生产线采用的半自动化模式,跟以前那种老旧的纯手动生产线不同,这条生产线只需要使用少量工人,就能够操作。M.

并且,刚才他已经检查过了,这条生产线的精度极高,以至于一个手脚灵活的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熟练操控,如此一来就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张洪明转身看向生产线的制造者机械厂八级工老张:“张师傅,咱们曾经在部委的高级技术工人表彰大会上见过面,当时我还以为咱们两个从事的行当八竿子打不着,但是没有想到,这才几年功夫,咱们就合起伙来了。”

张师傅哈哈大笑,手掌在设备上轻轻拍打:“这都多亏了实验室的李东来主任。咱们算是老朋友了,我也就不瞒着你,这条生产线的设计者,并不是我啊。”

“不是您?”张洪明神情大惊。

身为电动自行车一厂的大师傅,他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是无论是学识还是在专业方面的技能,已经远超同一般的大学教授。

他很清楚,像这种精密先进的生产线,就连大学里的专业教授,也没有办法设计出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机械设计方面,有很多设计到具体的生产过程,这些只有那些常年在第一线工作的工人师傅才清楚。

整個京城,既懂生产又懂设计的大师傅并不多,其中八级师傅张工就是其中最有实力的一位。

张师傅转过身,伸手摩挲着那些机械设备,就像是欣赏一件珍宝一样。

他叹口气说道:“实不相瞒,我也情愿这件设备是我亲手设计的,可是我的能力并不足以完成这项工作。”

“那是谁,比你还要厉害?”张洪明忍不住的倒吸一口气。

“就是轧钢厂实验室的李东来李主任。”张师傅忍不住赞叹道:“不但是这条生产线,事实上李主任还设计过调料厂的生产线,你是没见到,那条生产线的自动化设备比这条还要高,在往常需要二十多名工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用那条生产线,只要四个工人就可以了。”

“李主任....”张洪明不可思议的问道:“他不是搞医学研究出身的吗,怎么还懂这个?”

“这么说,你就太小看李主任了,当年我们车间里有一台老毛子的车床,坏在车间里两年了,没有人能修理,就连我这个老师傅也不行,李主任发现之后,用了一些材料,将那台车床换回了轧钢厂,当时我们还以为他是想将车床拆成材料,谁知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台连老毛子专家都束手无策的车床,竟然被李东来修好了。”

“真的?”张洪明感觉到自己对李东来好像有些偏见了。

在此之前,他感觉李东来就是那种一心想办实事的领导,虽然值得尊敬,但是并不会敬佩。

毕竟对于他们这些技术工人来说,只有高超的技术,才会真正值得他们敬仰。

“这个李东来还是真不简单啊....”

“谁再提我的名字。”

就在这时,李东来带着张青翠走了进来。

他大步走到张洪明跟前,笑着问道:“洪明同志,这套生产线怎么样?”

“厉害!”张洪明竖起大拇指,兴奋的说道:“李主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厉害的设备。”

他停顿一下,接着说道:“李主任,我听说这套生产线是您亲自设计的。”

李东来点点头:“也算不上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生产线中的电气化设备,是我们实验室莫山凤带人搞出来的。”

“您真是谦虚了。”张洪明搓搓手说道:“李主任,您既然能搞出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半自动化生产线,那么生产其他设备的半自动生产线是不是也能搞出来?”

听到这话,张青翠兴奋的瞪大眼睛。

在以前她也有这种想法,李东来搞出的半自动生产线,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要是各行各业都能使用半自动化生产线的话,国内的工业水平将提高一大截。

只是李东来似乎并没有将半自动化生产线扩大规模的想法,研究出来的生产线只限于轧钢厂实验室的下属工厂使用。

张青翠也早就有这种想法了,只是她是实验室的成员,是李东来的下属,不太好意思询问。

李东来本来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见张洪明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呵呵笑笑:“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要想解释清楚,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这样吧,我让他们先验收设备,等会咱们到张工的办公室里聊,我相信张工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张师傅连连点头:“好好,我马上就安排人验收设备。”

轧钢厂实验室对设备的验收有一套完成的流程,为了防止生产线有瑕疵,特意成立了一个验收小组。

小组里的成员是随机从轧钢厂老师傅里抽调出来的,每次抽调的人员都不一样,如此一来,就避免了一些居心叵测之徒,准备走捷径的想法。

虽然在这个年代,人们都很淳朴,但是世界上最难猜测的就是人心。

李东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用规章制度,来避免猜测人心。

“这批设备关系到咱们实验室的电动自行车生产计划,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主任,您放心,我一定会把好关。”这次验收小组的组长是一位年轻的车间工人,他还是第一次负责如此重大的事情,心中充满了使命感,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半个小时后,验收正式开始,李东来见事情进入正轨,也就放心了心,在梁拉娣的带领下,来到了张师傅的办公室。

这里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杂物间,屋子内部被一张硕大的工作台占去了一大半空间。

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具,上面还沾满了厚厚的一层油污。

张师傅早已在上面摆了几个搪瓷杯子,里面的茶水散发出淡淡的热气。

他见到李东来进来,讪笑着站起身:“李主任,条件简陋,还请您不要见怪。”

李东来摆摆手:“简陋就对了,张师傅,你的办公室要是窗明几亮,一尘不染的,我还不敢进来呢!”

“对对对,咱们是工人嘛,就得有点工人的特色。”梁拉娣连连点头,拉开椅子,请李东来坐下。

李东来端起搪瓷缸子,小口喝了一口,你别说,有阵子没有喝过高碎了,这味道还真是不错。

张师傅和张洪明这个时候,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李东来。

“李主任,您为什么不愿意在全行业内推广半自动化设备?”

最终,还是张洪明忍不住了,迫不及待的问道。

就在刚才,趁着休息的空挡,他已经盘算过了,只是全京城改用半自动化设备,每年就能够多创造几百万的财富。

李东来喝了一口茶,轻轻放下搪瓷缸子,并没有回答张洪明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张洪明同志,我问伱,咱们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像自行车,暖水瓶,搪瓷缸子之类的,都卖给谁了?”

“当然是人民啊。”张洪明虽不是统计人员,也清楚一些现状,点点头说道:“大部分是卖给了城里面的工人,也有一小部分卖给了乡下的社员,毕竟社员们大多比较贫困,没有太多的钱。”

“要是卖不掉呢?”李东来追问。

“卖不掉....怎么会卖不掉.....”张洪明话说一半,脸色骤然一变。

现在物资匮乏,像粮食之类的,采用票券制度,确实可以避免哄抢。

但是像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大件产品,就算是不用票券,也没有太多的人买得起。

张师傅皱皱眉头插言道:“卖不出去,可以降价啊,咱们使用了半自动生产线之后,人力成本降低不少,价格也能便宜一点。”

“对对对,只要降价,一辆自行车卖三十块钱,我就不相信人们会买不起。”张洪明赞成道。

李东来呵呵一笑,道:“其实在咱们的工业生产中,人力成本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最大的成本还是原材料,是技术成本。”

“所以,只是单纯的采用半自动化生产,并不能大幅度的降低产品的成本。”

“与之相反,半自动生产需要的人力少了,从社会上招募的工人相应的也就少了,人们找不到工作,就拿不到工资,咱们就算是生产出再多的设备,卖不掉,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年月采用的计划供销,人们普遍认为日子过得苦,是因为物资比较匮乏,并没有通盘的考虑问题。

张师傅和张洪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两人一时间竟然懵逼了。

他们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讲不出来。

就好像李东来刚才是在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一通,而他们偏偏又找不到他胡说八道的证据。

梁拉娣也皱起了眉头,问道:“李主任,照你这么说,咱们永远都不能发展起来了?”

张师傅和张洪明都齐齐点头:“是啊,民众没钱买产品,咱们就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就不能招聘更多的工人,人们没有工作,就更没钱了,然后就更没有人买产品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不得不说,两位大师傅的脑子都很灵活,瞬间就觉察出了其中的奇怪之处。

李东来缓声说道:“这就需要国内整体生产力的提高,应该全方位的提高生产力,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应该将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当然,还有一点李东来没有提,那就是出口。

将产品卖到国外,然后换取大量外汇,再用外汇购买大量的原材料。

听到这话,两人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李东来接着说道:“所以,我并不赞成在全行业内实行半自动化生产,那样会导致大量的工人失去工作岗位,你们也知道,现在京城里有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整天在街上瞎逛,天长治久下去,难免会发生问题。”

“李主任,还是您考虑得周全。”张洪明赞叹的点点头。身为工人师傅,他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当年自行车一厂几乎发不下来工资,车间里的工人还舍不得离职,最大的原因就是工作难找。

要是实行了半自动化生产,再裁撤一批工人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是不裁撤,那么半自动化生产的改造,还有什么用处呢!

“李主任,听群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张师傅也连连赞叹。

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他自己跟李东来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他的目光仅仅局限于机械厂的内部,而李东来的目光已经开始统观全局了。

梁拉娣也点头:“对,咱们应该小步慢走,先在轧钢厂实验室下属工厂内部采取半自动化生产,然后提高工人的工资,慢慢的拉升工人的生活水平,最后再通过轧钢厂实验室的工厂来带动国内的整体发展。”

“也许只要三五年时间,咱们的生活就能提高一个档次。”

李东来道:“也许过程还要更久一些,不过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总有一天能够过上好日子的,别的不敢多说,一家一辆电动自行车,家家锅里有一只鸡,总归是能实现。”

“一家一辆电动自行车....嘶....”

几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现在电动自行车还没有上市,价格也没有确定下来。

但是要知道现在大部分老百姓连自行车都买不起,更别提电动自行车了。

另外。

现在乡下的社员们,一年到头,能够吃一顿肉就算是过上好日子了。

锅里有一只鸡....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东来看着他们的表情,心中也有些惊叹。

这年代日子过得如此困苦,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们能屹立于世界之巅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