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之赤脚医生 > 第634章 东南化工材料研究所

四合院之赤脚医生 第634章 东南化工材料研究所

簡繁轉換
作者:双手持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10:04:00 来源:源1

那年轻人名叫余墨,是刘明德教授派过来,专门接李东来一行人的学生。

出了车站,寒风呼啸,黏湿而冰冷的空气,让人呼吸起来浑身忍不住打个哆嗦。

李东来前世也来过南方,只不过是在夏季,还从来没有在冬季到过这边,没有想到会这么冷,忍不住搓了搓手。

张青翠连忙打开大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件军大氅给李东来披上。

余墨笑着说道:“李主任,南方的冬天,比北方还要冷。”

听余墨的口音带点京腔,李东来停下脚步,好奇的问道:“小余同志,你老家是北方的?”

余墨是研究生,年纪将近二十五六岁,跟李东来年纪差不多。

称呼他为‘小余’听起来,有些不尊重人,但是要是结合李东来的身份,那就再合适不过了,甚至还显得有些亲昵。

余墨有些受宠若惊,笑着说道:“是啊,我十岁的时候,才跟着父亲来到这座南方小城的,本来口音已经改得差不多了,但是听到你们都说北方话,我就不由自主的又跟上了。”

余墨说这话的时候,小脸微红,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张青翠在心中小声嘀咕:“这人还挺腼腆的。”

李东来的注意力则放在了余墨身上。

他停下脚步,缓声问道:“小余,你父亲是南下的同志?”

解放后,南方局势混乱,为了尽快平定,让民众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上面特意抽调了一批同志奔赴南方。

在后世,南方经济发达,是好地方。

但是在那个年代,因为南方解放得比较晚,还到处都是大山,里面有很多残余的力量,所以到南方工作,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余墨的父亲,能够远离故土,奔赴艰苦的战场,思想觉悟可见一斑。

“有机会的话,我这次要去拜访一下你父亲。”李东来笑道。

“真的?那我父亲肯定会高兴的。”余墨兴奋的说道。

张青翠听到这话,好奇的问道:“怎么,你父亲也知道我们李教授?”

“那是当然,李教授是我国第一個诺贝尔奖获得者嘛,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内参上。”余墨兴奋的说道。

几人说着话,出了火车站。

当看到一辆毛驴车停在路边的时候,李东来一下子懵逼了。

他在来之前跟刘明德教授通过电话,知道东南化工研究所设在一座小镇上,条件比较艰苦,但是也没有必要搞这么一辆原始的运输工具吧?

张青翠也愣住了,甚至啊了一声,她也算是大院里的姑娘,从小在京城里长大,还没有坐过驴车。

余墨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李主任,我们原本想让县里面派一辆吉普车,可是县里面的同志告诉我们,县城里唯一的吉普车轱辘坏了,没有配件,已经在库房里停了一个多月了。”

好家伙....一个县城里,只有一辆吉普车。

李东来对东南化工材料研究所的艰苦程度,更多了几分认识。

东南化工材料研究所是部委直属的研究所,建立于十多年前。

考虑到当时国际环境,研究所采取了三线厂的模式,建造于偏僻的大山中。

如此一来,即使发生了什么变故,也能够保护科研人员,同时又保护研究所的研究项目。

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资深教授,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来到这里隐名埋姓,从事为世人所不知的研究。

如果不是李东来现在上了名单,有权限查看国内各大研究所的情况,肯定也不会知道这座研究所。???.

....

李东来是赤脚医生出身,小的时候还骑过牛,乘坐毛驴车已经算是高档享受了。

他哈哈一笑:“很久没有乘坐这玩意了,今天总算是过过瘾。”

见李东来大步一跨,登上毛驴车,余墨总算是放下了心。

伸手擦了擦毛驴车,然后在上面铺上报纸:“张青翠同志,驾车的这位大叔是多年的老车把式了,不要害怕。”

这话在后世听起来很正常。

女同志嘛,总是胆子小一点,特别是张青翠还是那种从来没有出过京城的女同志。

但是。

在张青翠看来,却是一种侮辱。

余墨这种态度,是在暗示她跟资本家大小姐一样娇惯。

张青翠伸手抓住车子把,轻轻一跃,跳上牛车,将报纸掀起来,折叠好递还给余墨。

“余墨同志,我虽然没有乘坐过牛车,但是我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可是乘着这玩意,前往了南方联大。”

此话一出,余墨看向张青翠的眼神顿时不一样了。

他冲着张青翠歉意的笑笑:“不好意思,是我误会你了,我本来是....”

余墨觉得自己越来越解释不清楚了,只能尴尬的笑笑。

李东来朝着张青翠笑道:“好了,青翠别欺负人家小余了。小余,咱们还得赶路,别耽误了时间。”

“好的。”

李东来的话算是帮余墨解了围。

他站起身朝着前面喊道:“张大爷,麻烦伱了。”

“好勒。”车夫张大爷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举起马鞭,在空中娩出一个鞭花。

“驾,驾....”

灰色的小毛驴后蹄猛蹬,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毛驴车沿着大步疾驰。

疾驰并不是一个形容词,毛驴车的速度足有二十码之多,这让李东来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好奇。

他朝张青翠做了个手势,张青翠从兜里摸出一包大中华,递了过去。

李东来是不抽烟的,但是每次出门办事,总会让张青翠带上几包烟。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年代,烟就是敲门砖,是探路桥,是拉近两人关系的最佳方式。

就算是向路人询问时,敬支烟,路人会对你好言以待。

老大爷接过烟,在鼻子前闻了闻,咧开嘴巴笑道:“后生仔,你这玩意没有劲啊。要是抽烟,还得抽这个!”

说着话,他将烟别在耳朵上,从腰间抽出一根摸得包了浆的烟袋锅子,划着火石点上,猛嘬了两口,递向李东来。

“小同志,来一口?”

“不用了,我不会。”

“你不会,还给我敬烟.....”老大爷话说一半,冲着李东来点点头:“小同志,你人不错。”

李东来趁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老大爷哈哈大笑两声,抽着烟袋锅子,指着那头毛驴说道:“小同志,你这次可算是看走了眼,我这头毛驴可不是一般的毛驴!”

李东来闻言,定睛看去,很快就看出了端倪。

跟一般的毛驴相比,这头毛驴的耳朵更长更尖,背毛是棕黄色的,鬃毛短而直立。

毛驴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基部。

更奇怪的是,这头毛驴的体型也比一般的毛驴大很多,几乎跟骡子差不多大小了。

李东来还真没有见过这种毛驴。

“老大爷,你这头毛驴是....”

“骞驴的后代,从戈壁滩那边来的骞驴!当年大军南下,我带着乡亲们帮大军送物资,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累死在半道上,大军的首长看到之后,特意把用来运送补给品的两头毛驴送给了我。”

老大爷颇为骄傲的说道:“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搞不懂这毛驴为什么会跑得这么快,后来从一位老兽医那里打听到,这玩意哪里是咱们家养的毛驴啊,纯粹的野生毛驴啊,你想啊,这玩意整天在戈壁滩上撒欢,要是跑得慢了,那不就被野狼追上吃了?”

戈壁滩上骞驴后代....

好家伙,可是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看着迈着四条腿,奋力往前跑的骞驴,李东来有些为它感到委屈。

这货放在后世,这会肯定在公园里悠闲的吃着野草,时不时还能得到小朋友们的投喂。

老大爷是个健谈的人,边轻扯缰绳,边跟李东来闲聊。

从老大爷的嘴巴里,李东来第一次得知研究所所在小镇名叫鸡鸣镇,镇上有五六十户人家,镇民平日里靠在山上打猎,采购药草为生。

当然,镇民们并不清楚研究所的底细,只知道他们是国家派来搞研究的,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对研究所里的人都很尊敬。

望山跑死马,明明再过一个山头,就能抵达小镇,结果毛驴车在山上绕来绕去,足足花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近中午,李东来才看到远处出现了淡淡的炊烟。

也许是为了保密,研究所并没有设在小镇上,距离小镇还有将近十多里地的距离。

等毛驴车晃悠着来到一座青砖修筑的建筑前,李东来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刘明德教授早就将李东来要来研究所参观的消息,汇报给了所里面。

所长张德志感觉到李东来的身份有些特殊,于是就号召研究所的同志,集体出动,给李东来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说是盛大,其实就是在礼堂里摆放几张桌椅板凳,请所里的厨师,做几道地道的地方菜,然后还摆上了在研究所里难得一见的茅台酒。

张德志举起酒杯,笑着说道:“李主任,老朽虽然身处偏僻之地,却是仰慕已久,因为身体原因,今天我就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张德志是研究所里的所长,也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今年已经将近七十岁了,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子无女。

上级曾数次劝他退休,返回京城,在大学里安享晚年,但是都被张德志拒绝了。

他曾发过誓言,就算是死,也要死在科研岗位上。

李东来端起酒杯,笑道:“老先生,您是我的前辈,这杯酒理所应当由我来敬您。”

说着话,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好好,以前在内参上看到你的资料,还感到疑惑,怎么会有人,这么年轻,就能做出这么多的研究成果,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

搞科研工作的人,特别是这些老同志,都不喜欢将时间浪费在交际上。

张德志将茶水喝掉之后,就开始为李东来介绍研究所的研究项目和内部情况。

东南化工材料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器燃料方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研究火箭燃料的。

张德志受限于保密要求,讲得比较隐晦,李东来根据年代也猜测出来了,这年代国内还没有制造出火箭,那么他们研究的燃料,很可能是为长正一号火箭准备的。

在京城的时候,李东来经常到部委开会,也听说过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情况。

为了发射第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部委开始了研究长正火箭的计划。

设计工作被分给了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研究院,而火箭的具体研究和制造工作,则分给了下面各个研究所。

而东南化工材料研究所,因为汇聚了化工方面的人才,承接的正是火箭燃料的研究和制造工作。

至于,铅酸电池,只能算是刘明德教授的个人爱好。

想到这里,李东来突然问道:“张所长,来了这么久,怎么没看到刘明德教授?”

“老刘啊,他这会还在实验室里待着。就连吃饭都是我派人送进去的。”

提起这事儿,张德志教授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一直在苦笑摇头。

这次人家李东来是奔着刘明德教授来的。

他倒好,只是因为一个实验数据有问题,就将自个锁在了实验室里。

李东来倒是没有介意。

他以前搞科研工作的时候,也曾经将部委的同志关在实验室外面。

“没关系,这次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向刘明德教授请教来的,从这方面讲,我就是刘明德教授的学生,学生等老师,那是理所应当的。”李东来笑着说道。

张德明竖起大拇指:“李教授,到了你这个级别,还能如此谦逊,老朽佩服。”

由于刘明德教授‘闭关不出’,李东来也只能在研究所里等下去。

趁着这个时间,李东来请余墨带自己,到研究所里各处转悠。

当然了,一些敏感区域,有保卫干事把守,是没有办法进去的。

经过一下午的时间,李东来也摸清楚了研究所里的情况。

研究所内部人员分为三种,一种是以张德明为首的研究员,负责研究火箭燃料。

一种是以王队长为首保卫人员,负责研究所的安保工作。

另外则是后勤人员,大部分由部委直接派遣,也有一小部分是附近的村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